最后一根火柴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屏”,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層層深入地理解科考隊員面臨的處境和他們的表現。理解:最后一根火柴點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點燃了這最后一根火柴?
3.理解“老隊長沉默了一會兒……我們的眼睛里涌出了激動的淚花”的內在含義,讓學生認識到:在危急時刻,只有堅強、鎮定和智慧才能創造化險為夷的奇跡。
4.建立學生的危機意識,培養生存意識。
教學重點:
1.朗讀中理解課文。
2.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揭示的道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往往要用百折不撓的意志和聰慧的頭腦來化險為夷,達到自我拯救的目的。引導學生認識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總是風平浪靜,一旦處于危急時刻,這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態度和最好辦法。
教學準備:
火柴、可可西里暴風雪圖片或課件、生字卡。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質疑導入。
1.播放課件:可可西里山,又名可可稀力山。蒙語意為“青色的山梁”,藏語意為“美麗的少女”。位于青海與西藏境內,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稱為“人類生存的禁區”。它是世界上第三位、中國第一位的無人區。有一次,我國科學考察隊員在這里突然遇到了暴風雪。
2.將課件的畫面停止,試著猜想后面發生的故事?
3.出示實物火柴。在老師板書時跟著書寫“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