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教學設計 篇1
一、學情分析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活化石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們稱為"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學生愛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意識。
四、教學資源應用
生字卡片、新詞卡片、教學掛圖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題目《活化石》。看到課文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甲:什么叫化石?
學生乙:什么叫活化石?
老師講解:化石: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和遺跡,叫化石。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大家都知道它愛吃竹子,其實它的祖先還愛吃肉。像大熊貓這樣的古生物,我們從它身上進行研究,能了解許多古代的知識,所以我們稱它為活化石。
2、課文中的活化石指的是什么,它們有什么特點?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并與同桌大聲讀一讀。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bzhēn sūn xīju rushǐhquē fá xī 博珍孫悉絕肉史核缺乏稀 (指名讀,接龍讀,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