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什么是道路交通,理解遵守道路交通意義和重要性,明確每個人都要牢固的樹立安全意識;明白一個人的安全每天都是從零開始的。2、通過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實際行動遵守交通規則,做安全的小使者。教學過程一、上學放學路上。教師語:同學們你們每天上學、放學都要走馬路;都有要經過“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當你行進是都是否留心和注意過往的車輛;是否用心觀察地形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在日常生中應注意什么。(一)學生途經情況分析。我們班共有36名同學家住高溪組13人,離學校大約3千米,路經二個“十字”路口、三個“三叉”路口,兩個急轉彎和兩次上下坡,地形比較復雜,而且路面只有4.5米寬水泥硬化的鄉村公路,這條公路從大里峰至大青長約21千米是條林業路,每天運木頭的車輛、圣農車、班車、拖拉機、摩托車等流量大約500多架次;家住屯上組9人……。因此,同學們每天如掉以輕心、存在僥幸心理的話,隨時都會發生交通故事的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二)在路上要注意的問題。1、道路行駛要靠右行,都要配戴小黃帽,不能隨心所欲忽左忽右,走路要眼看前方,排縱隊,不能互相并排行走,更不能在路上追路、嬉戲。2、不能追逐車輛或向車上投擲物品,如:石子、泥團、飲料瓶等,不能隨便搭乘過往的車輛。3、回赤米坑小組的同學除了走公路外,還要沿河走2千米的山路,山路內側靠山、外側沿河,路面寬約2.5米,偶爾有運木頭小型農用車、摩托車行使。所以家住赤米坑的林翠萍、王麗君等同學要特別小心,除了用眼外還要用耳,彎道處要先聽再行,沒有聽到車聲都要靠山邊行走,雨天必須要派人來學校接。4、通過“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的同學,每次都要高度的警惕一定要做到“四個環節”即:一停、二看、三想、四通過。5、帶領全班同學到校門口的“十字”路口進行實地觀察并演練。(三)課堂發言。1、由學生自由發言講路上經歷,讓他們自己表述存有安隱患的地方。2、請同學們自己發言相互評議誰在要路上做的好,誰做的還不夠。3、今后該怎樣做。第二課時教學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安全重于泰山、平安是福、要珍愛生命、安全從小事做起,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二、乘車教師語:同學們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那么這節課就“行”來談談。(一)在我們這里行有步行和乘車兩種,隨著現化道路交通的飛速發展,如今我縣“道路硬化”村村通已基本普及,人們出行幾乎選擇乘車或騎摩托車。我們周末、節假日、寒暑假出門少不了乘車,下面就圍繞這一話題來談“乘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我們節假日去城里買學習用品、購買衣物一定得由父母或村上的“大人”陪同監護下,只能乘坐班車或專線車,不能乘坐超載車。在車上如果坐在靠窗子的位置,千萬不可將頭或手伸到窗外,特別是兩車交會時更不將頭伸至外觀看。2、乘車時上下車要讓車子停穩后,才能上下車,心須要養成先下后上的習慣,遇到老人或孕婦要主動讓座。3、如果乘坐家人的摩托車出行,不能超戴。一定要戴安全帽、身子要往前傾、手要抓牢車架,并要隨時提醒騎車人不能太快,彎道時一定要減速慢行、多打喇叭、不能超車;騎車時不能接聽手機、更不能打手機,以免分散注意力造成不測。4、嚴禁小學生騎自行車上路、絕對不準載人逛路。5、如節假日進城上街要走人行道,橫穿街道時一定要走斑馬線,并要左右觀看待沒車時快速通過。(二)課堂議論。1、讓全體同學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想法。2、學生之間可互相補充,對照自己的不足,還存在什么安全隱患。3、談談你們耳聞目睹發生的交通事故,并引導學生知道小心能行萬年主船、生命靠自己終生呵護的道理。(三)教師總結語(略)通過以上教案,足以說明這位老師從內心深處對孩子們的關愛,對教師這份工作是何等盡職盡責、忠于職守。他這樣高度的責任心、真抓實的工作作風,確實是值得我們借鑒,而且他每個部份的教案都是寫的這樣詳實,并且寫和做是一致的。《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追求科學、健康的生活,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學會認識和判斷面臨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會依靠家庭、學校和社會保護自己,學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重點:
領獎臺的誘惑,學會拒絕不良誘惑、身邊的侵害,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難點:
學會拒絕不良誘惑、身邊的侵害和保護。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課時安排:
計劃五課時,每框一課時,練習一課時。
第一課時 身邊的誘惑
教學目標:知道身邊存在著種種誘惑,誘惑的促進作用和不良誘惑的危害。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逐步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初中生活。
教學重點: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初中生活。
教學難點:認識和理解社會的復雜性
方法:討論法,講授法。
導入新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誘惑所侵蝕,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辨別身邊的誘惑,并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一、身邊的誘惑(板書)
(一)領獎臺的誘惑(板書)
閱讀教材上李平的故事,討論:
領獎臺在李平的進步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我們應該如何贏得成功、榮譽、鮮花和掌聲?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領獎臺是我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但必須通過正當途徑和刻苦努力來獲得。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學設計
疏導引導
1.關于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環境安全三方面,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某一觀點,要切實聯系前面學過的生物學原理來分析,根據所掌握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其可能性,不要盲目地下結論。
(2)注意查閱資料,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3)采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培養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
2.“實質性等同原則”只是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美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貿易的有利地位,于1992年5月,宣布只要基因工程產品中蛋白質組成與天然的一樣,就沒有必要再通過fda(藥物和食品管理局)批準,可直接投放市場。 “實質性等同”是指轉基因生物與自然存在的傳統生物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性狀表現的比較。比較的內容包括生理性狀、分子特征、營養成分、毒素含量和過敏原等是否具有等同性。實質性等同是一種動態比較過程。美國fda采用了二步評價法。第一步對目的基因及相應產物作出評價,它是反映外源基因及產物的安全性。第二步,對接受外源基因植物所出現的意外性狀進行評價,它是反映該植物的屬性。
3.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
對于這個問題的學習,要求同學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認識到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以基因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術成果,進入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在醫藥和農業生產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2)要正視轉基因技術帶來的安全性問題,切實認識到個別有害轉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趨利避害。
網絡安全教學設計(精選2篇)
網絡安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背景】
當今信息技術社會,人們在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嚴峻的問題,如計算機病毒日益泛濫、網絡安全日益受到嚴重的威脅等。常見的有:個人計算機被病毒感染、QQ號碼被盜、個人電子銀行安全性受到侵擾、智能手機也開始受到病毒的攻擊等等,更為嚴重的是計算機病毒發展方向轉向整個網絡的攻擊等,這些都使人們應用網絡受到嚴重的干擾。尤其是病毒木馬已經參與到戰爭、網絡間諜開始利用病毒木馬攻擊控制國家網絡安全等已經關系到國家信息安全,信息戰的硝煙已經早就開始了。這些現實的事例都給我們很多警示。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青少年要樹立網絡信息安全的意識,了解病毒、防火墻等網絡安全方面的相關知識,知道保護網絡信息的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識,養成安全從事信息活動習慣。
【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滬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第五章第一小節節選內容,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計算機病毒、防火墻等相關知識,課本理論性質比較重,實踐性的欠缺,需要我們教師轉換教學設計思路,變直接理論學習為“實踐出真知”,這樣不僅學生理解的深刻,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經過本書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定的信息獲取、加工、表達、集成的能力。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服務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及社會,但是,學生可能對信息安全知道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學習一些網絡安全知識,使得其早日樹立起安全應用因特網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做國家網絡安全的守護神。
小學安全教學設計(精選4篇)
小學安全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2、提高自我救護意識。
二、教學重點
掌握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三、教學難點
提高自我救護意識。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腹瀉、腹痛、嘔吐等)
1、陳述一些因食品衛生而出現問題的學生。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區分問題食品,預防食品中毒。
(二)重點講述
食物中毒的預防。
預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保持教室、宿舍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換床單和被蓋(一月一次)及環境的清潔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不暴飲暴食的良好習慣。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未經高溫處理的飯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從食品標簽上注意識別食品質量,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一關。
(1)認識食物中毒特征。潛伏期短:一般吃后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發病。胃腸道癥狀:腹瀉、腹痛,有的伴隨嘔吐、發熱。
(2)提高自我救護意識出現上述癥狀,應懷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報告老師。
(3)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A、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
C、不吃變質剩飯菜。
D、少吃、不吃冷飲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長期吃辛辣食品。
F、劇烈運動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信息技術的安全使用》教學設計
一、教學思想
1.信息時代,在享受技術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面臨著形式愈來愈嚴峻的信息安全問題。因此,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確保信息安全;如何安全規范地進行信息活動,防止計算機犯罪,這是信息活動中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2.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青少年要樹立安全的信息意識,學會病毒防范、了解信息保護的基本方法,了解計算機犯罪的危害性,養成安全的信息活動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苗逢春主編的高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一章第3節。教學課時為:一課時。本節作為第一章的最后一節,全面介紹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動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和信息道德問題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通過深入學習,使得學生逐步樹立信息安全意識和自覺遵守信息道德規范意識,這種意識的建立是相伴學生終身的一種信息素養。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讓學生掌握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方法。
2)引導學生安全的使用信息技術。
3)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2.難點:
1)學會使用殺毒軟件查殺病毒。
2)日常生活中信息技術的安全使用。
四、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收集、處理、表達能力,會上網,能夠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一方面的信息。學生對網絡有較濃厚的興趣,但是對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識相對比較淡薄。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遇到過病毒,但大部分同學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部分學生使用公用計算機的習慣不是太好,會惡作劇般地將其他人的文件私自刪除或是篡改,對信息安全問題的嚴重性缺乏足夠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