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篇1
摘要:基于網絡技術的課堂教學是一種現代的、先進的課堂教學方式,在課程改革的今天,網絡化教學突飛猛進,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產生了影響,如何使網絡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優勢,教學設計至關重要。
關鍵詞:網絡教學 教學設計
21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隨著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現代社會對人才質與量的要求,信息技術逐步走入課堂。
新課程改革全面展開,《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的課程,開放的課程,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與個人生活,使知識不再局限于教科書;教學環境從課堂的狹窄范圍擴展到社會的廣闊社會問題,并提供多種教學選擇,強調社會實踐。顯然,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如何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網絡化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增強,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論生動化,靜態的事物動態化,微小的細節擴大化,復雜的演示簡單化,但要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作用,就必須對網絡教學進行教學設計,從而得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一、 網絡教學的特點及對教學設計的影響
將以網絡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將網絡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整
合,形成基于網絡技術的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原則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是在課堂與網絡雙重環境下進行的,它的優點表現為:
1、海量的信息資源,這是網絡技術鮮明的特點之一;ヂ摼W各個終端硬盤中的各類信息,配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網絡中許多超媒體百科全書,配合網絡信息可便捷檢索的特點,互聯網構成了史無前例的互型信息資源庫,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的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使教學內容發生了變化。特別是《歷史與社會》學科,互聯網上眾多的歷史、地理網站,內容涉及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宏觀從整個社會,微觀到某個國家、地區,無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