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拾穗》描繪在收獲的季節,在田野上三位農家婦女拾穗的情景。表現了在十九世紀的法國,在收獲的季節,勞動人民的辛勞。課文按照一定的順序(總―分、遠― 近)進行描繪,同時把三位拾穗的婦女描寫得栩栩如生,傳達出看圖作文基本特點和要求,為學生獨立寫看圖作文做好鋪墊。
二、課前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拾穗的實踐活動或讓自己的父母就是農民的同學課后跟同父母一起下地拾穗。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拾穗》這幅畫的時代背景和畫家米勒。
2.引導學生欣賞油畫《拾穗》,了解課文內容,懂得看圖作文的要求。
3.抓住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4.結合課外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積極了解農民生活的意識行為和對美好的動作情態的審美情趣。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四、教學重、難點
1.抓住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結合課后資料以及生活感受,談談自己在結合生活欣賞作品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流程
(一)欣賞油畫,交流資料
1.學生交流實踐生活后的感想。
2.結合生活說說你對《拾穗》這幅畫的理解。(學生交流)
3.老師簡介米勒,學生了解課文的背景。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