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型】 新授課 【課時】1課時
【適用年級】七年級
【設計意圖】
flash動畫制作技術性比較強,難于理解,而遮罩動畫又是flash學習的一個難點,作為一節新授課,我嘗試解決兩個問題,在突破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flash動畫來源于生活,因此我以“再現生活”為整個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原型”,嘗試利用動畫自主探究再現,真正實現知識的觸類旁通。
【教學內容分析】
《遮罩動畫》是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內容。所用工具軟件為flashmx。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形狀補間動畫、移動補間動畫和引導動畫,嘗試用flash再現了飛機起飛、月亮繞地球旋轉、瓢蟲爬行等有趣的情境。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面向的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flash動畫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和探索精神,但分析問題能力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遮罩的概念;
2)掌握遮罩動畫的制作要領;
3)能夠恰當運用遮罩層再現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境。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欣賞-模仿-分析-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神奇的遮罩動畫》教學設計
關于《設置動畫效果》的教學反思(精選2篇)
關于《設置動畫效果》的教學反思 篇1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高度自主探求、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是重主體、重問題、重實踐和重過程,它體現的是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為本的理念。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跳出單純的技術教學理解范疇,從整體把握,以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知識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為最終目的和歸宿。基于以上認識,我始終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支點”,來組織教與學。
一、整體把握,全局調動。
激發學生的內需是促使學生投入學習的不竭動力。課伊始,以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家鄉行展示給學生,從情感和興趣雙重入手,全局調動。以分層式的探究活動來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探究活動注重向有效方向發展。從“試之而后快”的激情,到“逐一擊破”的喜悅,彰現出探究活動的魅力。作品的完善,互動賞析,直至課外延伸作業,都是以探究為支點展開的。
二、合理引領,有效探究。
教師是學生與知識的“媒人”,在教學中,教者始終以組織者的身份出現,把實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有沒有哪位同學嘗試過設置動畫效果?誰愿意把自己在嘗試中的發現來分享給大家?”以部分學生已有的嘗試經驗作為引領學習的前奏,拉開了探究活動的序幕。成與敗,得與失,親歷親嘗,體會到學習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從而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探索技巧。三個具有梯度的問題,把學習推向更為深入,進入了學習的第三個環節,“自學—嘗試—發現”的過程,探究的活力,得到升華。同學共進,是團隊之間友誼和智慧展現。面對學生的問題,可能學生互助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缺乏教師的專業引領,可能差之毫里,謬之千里,所以,在必要時還要能“參與進學生的研究隊列,為學生的探究發現定向導航。”讓自主探究更具實效。
設置動畫效果(精選3篇)
設置動畫效果 篇1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兩種設置動畫效果的方法。 (2)初步掌握“自定義動畫”對話框的操作。 (3)能制作動畫效果的幻燈片。 (4)了解插入聲音等多媒體的功能。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動畫效果的制作。 (2)難點:“自定義動畫”對話框。 [教材分析與教法] (1)先展示動畫效果的幻燈片,布置探索學習任務:尋找有關“動畫”的命令。 (2)預設動畫命令很簡單,可以先練習。仍然強調遵循“先選定再操作”的原則,選定文本或圖片對象,再進行動畫設置。 (3)“自定義動畫”對話框內容較多,采取由簡到繁地布置任務,讓學生分步掌握動畫設置、加入聲音效果、調整幻燈片順序等操作。 (4)教師可以演示插入聲音和視頻文件的方法。要注意:如果插入容量較大的視頻文件,用軟盤難以保存演示文稿。 (5)“自定義動畫”對話框中的“圖表效果”和“多媒體設置”一般不作介紹。 [教學過程 ] 一、觀賞引入 展示已加入聲音效果的“運動會.ppt”演示文稿,同學們會發現我們已經能用powerpoint 制作和放映圖文并茂的幻燈片了,但怎樣在幻燈片中設置動畫和聲音的效果呢? 二、新授 1.任務一:使用“預設動畫”命令 在powerpoint 窗口中,用“預設動畫(p)”命令或“自定義動畫(m)”命令,都可以設置動畫效果。 邊講邊練。 (1)啟動powerpoint 窗口,打開“運動會.ppt”演示文稿。 (2)單擊“幻燈片瀏覽視圖”按鈕。 (3)雙擊第一張幻燈片,選定標題文字“小明歡迎您!”。 (3)單擊“幻燈片放映(d)”菜單,將指針指向“預設動畫(p)”命令再單擊。 (4)單擊“放映幻燈片”按鈕,就可以看到標題的動畫效果,同時伴隨著打字的聲音。 注意:一定要先選定某一對象,再進行動畫效果的設置。 2.練習 課本中“練一練”。 3.任務二:使用“自定義動畫”命令 邊講邊練習。 (1)打開“運動會.ppt”演示文稿,單擊“幻燈片瀏覽視圖”按鈕。 (2)雙擊第四張幻燈片,單擊“幻燈片放映(d)”菜單中的“自定義動畫(m)…”命令,彈出“自定義動畫”對話框。 (3)單擊“檢查動畫幻燈片對象(k):”標簽中“圖片2”,這時在“順序和時間”標簽中就出現了“1.圖片2”。 (4)單擊“效果”標簽,在“動畫與聲音(e)”框中左邊選擇“飛入”命令,右邊選擇“底部”。 (5)單擊“預覽(p)”按鈕,可見圖片從下向上飛入的效果。 4.練習 將標題與圖片都設置動畫效果。 請注意:在標題與圖片出現順序可以調整,請試著先出現圖片,后出現標題。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并做個別指導。 5.試一試 在自定義動畫中有很多種不同的動畫方式,請同學們試幾種方式來看看效果。 三、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自定義動畫的方式來進行動畫設置,這樣使幻燈片的播放更加生動活潑,請同學們要掌握好這些效果的設置。 四、作業
動畫城(通用14篇)
動畫城 篇1
教學目標:
1、 學唱歌曲《動畫城》,讓學生學會用自然、圓潤的歌聲表現歌曲。
2、繼續培養學生專心聆聽的習慣,模擬不同的動畫人物的表情、動作,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教學重點:自然、圓潤的歌聲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專心聆聽音樂,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什么電視節目呀?生:動畫片。
師:是呀,老師小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動畫片,今天請大家帶老師一起走進動畫城,和那里的小伙伴們聯歡吧!
二、新知學習:
1、聽一聽,拍一拍:
師:動畫城里的小伙伴們說了,如果想和他們一起唱歌,得先讓動畫城里的伙伴們看看你們的本事,首先,請模仿節奏。
(1)師拍節奏,生模拍
( 2 )聽琴模唱旋律
1、學唱新歌:
(1)初聽錄音范唱。
師:這首歌曲唱了動畫城中的什么呀?
(2)生排列順序
師:為什么這么做?
(3) 朗讀歌詞:學生先一起讀一遍,教師再帶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動畫城》(精選10篇)
《動畫城》 篇1
第五單元
一、教學內容分配
第一課時 唱歌《我是快樂的小木匠》 小小音樂劇《小熊貓學木匠》
第二課時 ①欣賞《藍皮鼠和大臉貓》
②活動《跟著隊長走》 ①《藍皮鼠和大臉貓》的叫聲。
②學唱《大風車》 ①排成“十字”隊形旋轉。
②跟著隊長做動作
第三課時 欣賞《三個和尚》 ①童謠《三個和尚》
②學唱《三個和尚》
③歌譜,“跳樹樁”游戲 用打擊樂器為童謠配伴奏
第四課時 ①唱歌《大風車》
②單元復習。
二、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通過優秀的動畫片音樂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學生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了解相關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音樂啟發學生通過廣播、電視等傳媒聽賞音樂,積累和豐富課外學習成果。
(二)具體要求
在演唱、觀看VCD、做游戲的過程中,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藍皮鼠和大臉貓》、《跟著隊長走》。幫助學生回憶和總結動畫片音樂,聯系動畫片的畫面和故事情節,初步感受音樂、畫面、故事情節這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優秀卡通文化帶給人們的愉
用木魚、堂鼓、小鈸為兒歌伴奏,進一步熟悉、鞏固這三種打擊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學唱歌曲《大風車》和《快樂的小木匠》,按照動畫片中的情緒,大方地演唱。
《動畫城》
教學目標:
1、 學唱歌曲《動畫城》,讓學生學會用自然、圓潤的歌聲表現歌曲。
2、繼續培養學生專心聆聽的習慣,模擬不同的動畫人物的表情、動作,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教學重點:自然、圓潤的歌聲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專心聆聽音樂,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什么電視節目呀?生:動畫片。
師:是呀,老師小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動畫片,今天請大家帶老師一起走進動畫城,和那里的小伙伴們聯歡吧!
二、新知學習:
1、聽一聽,拍一拍:
師:動畫城里的小伙伴們說了,如果想和他們一起唱歌,得先讓動畫城里的伙伴們看看你們的本事,首先,請模仿節奏。
(1)師拍節奏,生模拍
( 2 )聽琴模唱旋律
1、學唱新歌:
(1)初聽錄音范唱。
師:這首歌曲唱了動畫城中的什么呀?
(2)生排列順序
師:為什么這么做?
(3) 朗讀歌詞:學生先一起讀一遍,教師再帶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4) 教師彈曲譜,學生填歌詞。
(5)指導學生演唱,注意“有糊涂的智者也有聰明的傻瓜”“這里有誠實也有狡詐”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