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某中學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其結果是:在音樂、體育、電腦、文學、美術等并列項目中,表示喜歡音樂的得票最高,占被調查人數的33.69%。而在這些喜歡音樂的學生中卻只有42.05%的學生表示喜歡現在學校開設的音樂課。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承認最喜歡港臺、歐美流行音樂并盼望當歌星。而喜歡古典音樂、民族音樂、輕音樂等的分別只占10%左右。以上調查雖不能說完全精確,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學生不喜歡我們中學目前的音樂教育呢?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下面,是我對這兩個問題的一些思考。
一、當前中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導向與學生審美需求之間存在矛盾
大多數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不喜歡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課堂上的經典作品和德育內容提不起他們的興趣,現行的中學音樂教材,絕大部分內容都是以中外經典作品作為選編對象的,幾乎很難找到較通俗的音樂作品。其中一部分音樂作品政治色彩過分濃重,藝術技巧過分深奧,學究氣強,學生味弱。這就必然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造成課上得不到課外補的現象。他們更愿意欣賞的是流行音樂(包括聲樂、器樂)。這些音樂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曲調,直接明了的歌詞,親切自然的歌唱,輕而易舉地抓住了學生的心。
2、家庭、社會對少兒音樂學習的兩極取向
當前中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爵士樂-中學音樂教案
爵士樂
廣東省廣雅中學 宋曼蕾
第三屆全國中小學音樂錄像課評比一等獎教案
[教材] 人音教版普通高中《音樂》第六單元——爵士音樂
[年級] 高中一年級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讓學生自主收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用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美國黑人爵士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由于某些歷史與社會的原因,學生對爵士音樂接觸比較少,沒有太多的感性認識,雖然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但仍缺乏對音樂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爵士音樂的音樂特點(特別是即興性),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一、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多渠道(互聯網,書籍,報刊,傳播媒體,音響等)收集有關“爵士樂”的資料,并自選展示作業的形式(手抄報,文稿,網頁,課件等),用文字和音響配合說明——什么是爵士樂?
二、教師需準備一些有關的資料,并制成相關課件,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補充。
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座,以方便進行講座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聽辨導入(3分鐘)
1、 對比聽賞:
管弦樂《北風吹》 爵士樂《北風吹》
師:請大家分辨一下,兩段音樂有什么不同?
課題:音樂與電影電視-中學音樂教案
課 題:音樂與電影電視
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第十高級中學 杜爽
教學理念:本課旨在通過引起興趣——體驗——探討——創作等教學方法與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參與意識,體現新課標“在實踐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創作音樂,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思想。通過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識,使學生不僅得到知識,更得到學習能力,從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奠定學習的基礎。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電影音樂的特點、功能。
2、能根據情節為影片配樂,并有參與的愿望。
3、在無形中接受情感道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根據了解的影視音樂的特點、功能為影片簡單配樂。
教 具:多媒體課件、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頻道:播放電影《平原游擊隊》中“鬼子進村”片段。
[教學設想]:此情節學生非常熟悉且津津樂道,一下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用這個辦法來組織教學事半功倍。
二、導 入
師:同學們一定在奇怪,怎么大屏幕變成電視了?先別著急,我們換個頻道看看。
[教學設想]:含而不露,引起學生興趣,使其跟著教者的思路走。
2頻道:a播放電視專題片《百年恩來》片段。(無音樂)
師:(提示學生看書)閱讀完課本提示后,請同學們相互交流事先上網查找的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周總理的情況。
b再次播放《百年恩來》片段(配主題歌《你是這樣的人》)
師:同一片段看了兩遍,但給我們的感覺相同嗎? 生:不同。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不同在哪?是什么原因讓你有這種不同的感覺?
《中國民間歌曲》教學教案-中學音樂教案
《中國民間歌曲》教學教案
授課教師:宋皓 包頭35中
e-mails:
授課班級:初二1—10
課 時:1課時
教 具:計算機
課 型:情境模式單一課(欣賞)
(一) 教學原則目的
1.我國漢族民間歌曲從體裁分類的角度講授,對我國少數民族民間歌曲,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只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和歌種。
2.要求學生對中國民間歌曲具有一定 的聽辨和音樂分析能力。
3.通過對民間歌曲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博大的民族文化產生興趣。
(二)掌握要點:
1、民間歌曲的定義
2、民間歌曲的社會功能; 漢族民歌體裁類型的劃分、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等。
3.少數民族民歌的代表種類
1) 蒙古族的長調和短調
2) 維吾爾族的情歌
3) 藏族的箭歌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孔子與《詩經》。《詩經》風,雅,頌《風》是《詩經》中的精華,充滿了生活氣息。也稱十五國風。基本都是北方民歌本課所涉及的民歌大多近百年的作品。
1. 我國有56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但是56個民族如同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關系如何,請從《愛我中華》中體會。
二. 依據民族的分布不同講民歌作品
民歌即民間歌曲。勞動人民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
1。民族風格獨特西藏新疆音樂
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 《青藏高原》
維吾爾族歌舞相伴的形式
《掀起你的蓋頭來》《瑪依拉》
2.中北部地區
蒙古族民歌:長調和短調 《贊歌》
中學音樂學科教學反思
題目:賞析《九寨溝音畫》及《大峽谷組曲》
基本描述:這是一節以音樂為主的綜合課,它結合了美術學科的音感作畫,使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同時也解了我國及世界自然地理概況和風土人情,巧妙地把藝術及人文地理結合起來,從中引出本課教育主題:“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學生課前的收集資料非常的好,課上很踴躍的表現自我,很有創意思想。課堂氣氛活躍,表現方式方法多樣且靈活。學生非常喜歡,效果非常好。
分析與思考:
1、本課是嘗試把藝術課綜合來上,也就是把音樂與美術結合,自己認為,藝術本身是一體的,動靜交替,就像音樂中的節奏一樣,要有起伏,學生開始感覺很新穎,不覺枯燥乏味,有的學生說:太好了,我們既能聽到好的曲子,還能賞識到優美的圖畫,老師讓我們自由選擇表現形式,使我們沒有壓抑感,很放松。課堂氣氛活躍。
新課程中學音樂教材第十五冊學期教學反思
一、教材使用說明
本學期音樂教材,使用的是全省統一實施的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發行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中學音樂新教材。該教材全學期共分6個學習單元,共計新授課時15教時。根據教材內容,依據學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該教材中,對部分單元內容加以調整,適當進行了增刪,全學期實際新授課時14教時。
二、本學期教學工作工作量
本學期擔任初二年級14個班音樂教學工作,周課時14節,校本藝術課程(小品、曲藝)每雙周三兩節,音樂教學全學期代課總課時196課時。
三、學期音樂教學反思
1、堅持音樂教學新理念,實現目標,落實標準。
本學期音樂教學,能夠堅持貫徹音樂課程的“培養興趣,發展音樂感受、鑒賞、表現、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情操”的總目標,把音樂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落實到讓學生喜歡音樂、愛上音樂課方面上來,把教學中的過程及方法,作為教學目標來追求,把知識技能融于學生喜愛的各種趣味性實踐活動來體現,把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做為教學目標來設置。教學中,努力實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注重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并認真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能積極思考面隊學生教什么、誰來教、對誰教、怎么教,預見目標能否達到和實現,牢固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原則。
2、立足課堂,促成教師教學行為的轉型
本學期在音樂教學中,進一步改變備課方式,立足音樂教材文本鉆研,能對教材有所側重地梳理、選擇、補充、整合,努力做到各單元主題內容生活化,把教學內容設計的活動化,注意每單元內容的課前準備,了解學生上課前的心理狀態,靈活采取恰當的手段,保護學生學習情緒。課后備課,通過每節課的教學不斷檢查已成的教案,針對課堂教學的進展,學生的需求,及時加以補充、修改、完善。課堂常規教學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試金石。在每節音樂課后,我常常問自己: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明確否?對學生的要求是否清晰?我的教學方法設計是否妥當?課堂上我的語言是否生動、確切精練?把學生“學”的效果和我“教”的效果相互聯系比較,細心找出問題,及時糾正。教學中,能堅持正確的教學方式,能大膽采取生動啟發,研究探索式的教學方法,把知識教學依賴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面上來,教學中,能注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自覺改變角色,以“朋友”的形象與學生真誠相對,因為在教學中,我從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當教學內容得不到一些學生接受的時候,我會心態平靜,微笑面對,說一聲“別著急”“沒關系”,所以本學期當音樂教學結束后,我們征求學生意見當中,最多最好的評價,認為我“和氣”“好玩”,我覺得從學生口中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了我能積極轉變老師地位、角色師生新型關系的建立,實質上是極有利于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