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事跡材料范文(通用3篇)
創新事跡材料范文 篇1
我叫,來自,信息職業技術學院xx級會計xx班的學生。從一進學校我就對自己在各方面非常嚴格要求,在第一次進行軍訓負責人的時候,我很高興被大家選上了。在軍訓期間跟大家相處的非常好,樂于助人,只要同學有什么幫助我都非常的樂意去幫助同學。因為在軍訓期間對大家的付出的比較多,為同學們服務,在最后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所以后來在競選班干部的時候,我被競選為班長,我感到非常的榮信。在生活中: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女生;在工作中:我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女生;在學習中:我是一個積極上進、刻苦鉆研的女生。
我是一個積極向上、大膽創新、對創業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所以從一開始加入協會后,我就對協會的一些實踐活動非常的感興趣,再加上我是一個活潑開朗,善于交際的女生,最后我們會長把我放在了創業部門。
大學生創業群體主要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由于大學擴招引起大學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創業形式實現就業,這部分大學生具有高知識高學歷的特點,但是由于大學生缺乏相對應的社會經驗,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的歷史使命。
在我們學院有三十來個協會,然而每個協會都有自習的創業項目。在我們的心理健康協會中,我們的創業項目就是:寄、發快遞。在我們學院成了一個代售點。也許在不了解做快遞的人的面前可能會覺得這似乎非常的簡單,每天只要中午坐在辦公室等著別人來拿就可以了。是的,曾經的我也是這么想的,我覺得這太簡單了,可是一旦做起來了就沒那么簡單了。俗話說的好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什么都不懂,就連最簡單的跟別人打電話讓別人過來拿快遞的交流都不會,打電話的時候總覺得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該怎么說。因為每天中午老板把快遞送過來,然后就讓我們把這些件給送出去,我們就要打電話或是發短信讓別人過來拿。做這些就相當于服務一樣的,要講究服務的態度,你說話的語氣語調,這都跟以后我們的業績有很大的關系的。如果我們服務態度不好,那么她們以后就不會寄我們的快遞了。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一點。
接著就是:我們該如何在學校做宣傳,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快遞,然后對我們的快遞的支持。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以下的準備:首先,進行策劃,該怎么去宣傳,往那些方面。然后進行做策劃,我們的宣傳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貼海報;第二、對同學們進行宣傳;第三、對老師進行宣傳。最后我想出了一點,我們可以做名片,然后我們跟老板商量了下,最后我們做出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名片,我覺得好高興,這是屬于我們的榮譽。最后我成了創業部門的負責人。
在宣傳這一塊我是主要負責向老師做宣傳的,可能因為我是班長,所以認識的老師比較多,跟老師的交流也多一點。所以第一個就是向我們輔導員做宣傳。當我跟我們的輔導員做宣傳的時候,她非常支持我們的創業項目,覺得非常的好,因為在學校有很多人都需要寄東西,所以只要我們服務好,能吃的了苦,相信一定會有一定的收獲的。輔導員的話對我有了很大的幫助,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經管系,很多輔導員對我們的創業項目還是非常支持的,連我們的書記都說不錯。所以我會把我們的創業項目一直發展下去的。希望能夠為我們學校做點貢獻,提供服務。
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做這一塊也快半年了,在做這些過程中,我們笑過,我們累過,我們哭過,也有累的不想做的時候,也有抱怨過;但是最后我們還是挺過來了,最后都收獲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經驗。這是我在大學的另一份有意義的收獲。總之,創業知識廣泛存在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視野之中,只要善于學習,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途徑,但在信息泛濫的社會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也是很重要的。善于學習和總結永遠是贏者的座右銘。
最后我總結了一些我們大學生創業的優勢: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2.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愿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3.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大學生夢想心了懷揣創業夢想,努力打拼,創造了財富。
4.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最后希望我們大學生能夠踴躍進行創業,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創新事跡材料范文 篇2
,男,中國共產黨員,1990年9月出生于,xx年7月園林專業畢業。如今,菜園生產的無公害蔬菜已經走上百姓的餐桌,成為xx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帶頭人,實現了從大學生到“蔬菜種植能手”的轉變,走上了“大棚蔬菜種植”的創業路、“黨員幫扶帶富”的領航路。此后,獲得xx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先進個人獎”,
xx年被評為“xx市十大創業之星”。
拒絕安逸,立志高遠
畢業之后,來到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的一家企業從事蔬菜生產,工作雖穩定安逸,但公司固定的生產模式卻使得這位滿腔熱血的年青人陷入了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和難以完全學以致用的窘境。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了xx市蔬菜科技示范園參觀學習,對于示范園生產模式與運作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后,自費去了素有蔬菜之鄉的山東壽光縣學習蔬菜種植,在家鄉xx市張家山鎮,租種了20畝菜地,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菜農。與菜農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走上創業路。
知識運用到實踐,開辟新的種植模式
創業初期,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租種了20畝地,在種植技術和品種上獨具創新,錯開銷售周期,實施輪做,種植良種黃瓜、茄子、花菜等蔬菜。在農閑時間,他還通過與菜農們分享書本上的蔬菜種植技術,共同討論出了一套結合實際的種植方法,并加以實驗。同時,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市場營銷知識,幫助菜農把產品推銷到超市、商場。憑借品種優良、種植技術先進的優勢,xx年上半年,他蔬菜大棚里的西紅柿、茄子、黃瓜和花菜等品種在市場上廣受歡迎,供不應求,每畝實現效益可達5000余元,年盈利xx萬元。
積極幫助農民就業,做新時期共產黨人
由于在大棚蔬菜加工、銷售、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種植的蔬菜吸引了各大超市競相購買,引來了周圍的一些菜農向他學習菜苗培養和種植技術。兩人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用科學的方法,因地制宜,積極主動幫助當地農民優化蔬菜種植結構,并帶領菜農建立起了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幫助農民發家致富。對于社會上的不理解,并不在意。“首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來說,我們來農村創業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能賺錢,更多的是想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帶領鄉親們致富”,這是經常說的。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0后大學生追求自身的職業理想,在莊稼地里摸爬滾打。創業之路雖說篳路藍縷,但是,那一份創業激情,那一股拼勁,那一套獨特的發展模式助他成功走上了這條淘金之路。xx年,他已承包菜地100畝,帶動30多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年純收入30多萬元。
創新事跡材料范文 篇3
(一)個人簡介
吳胥,男,漢族,1989年生,中共預備黨員,陜西乾縣人,是陜西師范大學20xx級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市場營銷專業學生, 曾擔任20xx級市場營銷班長,現任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學工組助理,國際商學院經濟學會活動部部長。多次獲得校級、部級獎勵,主要有,20xx至20xx學年度校級“優秀學生干部”、20xx級新生軍訓“優秀標兵”、“宣傳報道先進個人”、連續兩次獲得專業優秀獎學金、20xx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項目獎”
(二)“三下鄉”活動總結
為了貫徹落實大學生暑期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學校積極組織,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社會實踐經驗,對本專業意義重大,時任班長的我,積極組織同學,共組團隊,及時遞交申請材料。
雖然暑期社會實踐已經結束有將近一年了。回首這次實踐活動的前前后后和、整個過程,心中不免感慨萬千。因為這期間不僅傾注了自己的淚水和汗水,也真切的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它將作為一次珍貴的經歷銘刻在每個人的成長的過程中。
我們20xx級,當時因為甲流,在開學之初未經行軍訓,到20xx年6月末我們進行了補訓,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申請也正是這個時候。當時我們帶隊老師給我們說了一下“三下鄉”的相關事宜,讓我們積極申請。回來后我們看了一下通知,就商量著,試一下,不
過幾天,結果出來了,我們通過了。先是在長安校區上林體育館進行了啟動儀式,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濤在講話中強調,全校要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20xx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會議精神,緊密圍繞“激揚愛國情懷,服務社會發展”活動主題,搞好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并對即將出征的我們及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堅定方向,明確主題;二是深入實踐,知行統一;三是突出特色,多出成果;四是加強組織,確保安全;我們緊緊圍繞著王書記的四點希望開始了社會實踐之旅。
我們分兩隊,一隊赴寶雞市隴縣東鳳鎮峪頭村“天山”野豬養殖場進行實地考察,一隊留在西安進行數據的整理匯總及對西安地區野豬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大家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發表觀點,很難總結統一。還有來自調查問卷設計的問題。最終我們得出了“走進西安特種野豬—峪頭村“天山”野豬養殖場發展調查報告”的題目。并為之開始調研。那幾天西安的天氣很熱,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我們去做調研的心情,我是留在西安主要負責數據整理及西安地區的調研。我們小組,有去張家堡,有去解放路,有去鐘樓等等。可能是由于天氣比較熱的緣故,好多人都不愿意填問卷,但是愿意填的則都是對特種野豬這一產業發展感興趣的,因此得出的數據就更為真實,就更能反映出西安市民的真實的需求,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做調研。這樣降低了我們調研進程的速度,但提高了準確性。將近1200份問卷做了將近一個星期。同時,每天晚上在寶雞的另一隊和我們交流一下他們那邊的進展。回來之后,我們結合實地調查,并從問卷得出數據,分別撰寫了“天山”野豬養殖場綜合介紹、特種野豬養殖調查研究、特種野豬的開發利用價值分析、峪頭村野豬養殖市場前景分析及結論建議共計五章內容,約三萬五千字的調研報告。并結合西安實際情況,寫出了論文《西安地區特種野豬養殖產業情況調查簡析》。在11月份舉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總結表彰大會獲得了唯一的自組團隊優秀項目獎。那一刻,我們體會到了,前后忙碌了將近半年的我們終于有成果了,這不僅僅是對我們的獎勵,更多的是對我們的肯定。我們不僅僅有了個物質獎,更多的是精神嘉獎。我們不僅僅為我們個人高興,更多的是為我們的團隊取得榮譽而自豪。在20xx年3月份,我們的論文公《西安地區特種野豬養殖產業情況調查簡析》開發表在科研月刊20xx年第三期上。
(三)“挑戰杯”活動總結
20xx年12月我們報名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先在學校報名參加陜西師范大學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經過初選,再進行終審復賽,之后是終審決賽,通過終審決賽的隊伍,才有資格參加第八屆“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初賽。而現在,我們暫時停留在這一步,在等待初賽的結果,期望有機會去大連理工大學參加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階段的比賽。
由于上一次“三下鄉”社會實踐取得了成功,所以這次參加“挑戰杯”無疑增加了信心。輔導員剛一通知,我們就按照要求積極準備,準備好了之后,部里的老師很重視,把我們要報送的材料看了又看,指出其中的不足。在老師們確認無誤后,才讓我們報到校團委。再通過初賽之后,部里有請到了旅游與環境學院分團委書記郝高健老師給我們六個團隊的負責人做了相關指導并與我們進行互動交流。應該說,我們能一路走到省級初賽,和文科部的各位老師的關心是分不開的,在此對他們送上最誠摯的謝意。寒假我們謹記郝老師對我們的知道,我們對作品進行了修改。第二學期開始后不久就進行了終身復賽和終審決賽我們團隊也順利地通過。在終審決賽和終身復賽中校團委不僅請到了我校各領域的專家還從外面請到了專家,比如我們社科類的楊學義教授就是從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請到的,由此可見學校對“挑戰杯”的重視。
通過終審決賽后,我們晉級省級初賽,顯示在校團委書記魯鎮老師和校團委副書記蔣毓新老師給我們開會做了相關說明。這下要在三天時間內準備,作品申報書,作品申報正文,及作品支撐材料等等,那三天,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都一一克服。我們穿梭在新老校區之間,這對于暈車的我,是很大的挑戰,經過我們努力,材料按時上交。
(四)收獲及感言
經過這兩次活動,讓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懂得了知識的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要全面的看待問題,知識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分散的,而是綜合的融合在一起的,我們應該學會把所學到的知識融合到一起,去看待問題去分析問題。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這樣的平臺,讓我們去展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