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章制度的小故事(精選3篇)
關于規章制度的小故事 篇1
話說在有7個乞丐在一起分粥,為了公平讓每個乞丐都能喝到粥,大家就推舉出了一個大家公認的最公平的分粥人,這樣大家都可以平均喝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但是,光景不長,掌勺的人就擁有了一種權力,十天半個月之后,當一個人對掌勺的人說了幾句好聽的話之后,他碗里的'粥就多了一點,他多了一點自然就有人少了一點,就有人餓肚子了。這時,就有人抗議了,說我們不能再用這個人了,我們一人一天輪流分粥吧。但輪流分的結果是只有分粥的人吃得飽,其他6個人都吃不飽。最后大家又達成共識:我們成立一個分粥委員會得了。分粥委員會成立了,在分粥時有人分粥有人監督,最后人們發現這時只有分粥的和監督的人吃飽了,其他5個人都吃不飽。最后,這7個人終于明白了:讓誰來分都沒用,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個規則,也就是誰分誰就最后一個拿粥。這樣,不管誰來分粥,都能做到公平了。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一個企業還是一個組織,或是一個部門,或是一個團隊,都必須用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規則遠比人的自覺性管用得多。
關于規章制度的小故事 篇2
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為99.9%,這就意味著從概率上來說,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軍方要求廠家必須讓合格率達到100%才行。廠家負責人說他們竭盡全力了,99.9%已是極限,除非出現奇跡。
軍方(也有人說是巴頓將軍)就改變了檢查制度,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
從此,奇跡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關于規章制度的小故事 篇3
英國將澳洲變成殖民地之后,因為那兒地廣人稀,尚未開發,英政府就鼓勵國民移民到澳洲,可是當時澳洲非常落后,沒有人愿意去。英國政府就想出一個辦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這樣一方面解決了英國本土監獄人滿為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澳洲的勞動力問題,還有一條,他們以為把壞家伙們都送走了,英國就會變得更美好了。
英國政府雇傭私人船只運送犯人,按照裝船的'人數付費,多運多賺錢。
很快政府發現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過了百分之十,最嚴重的一艘船死亡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三十七。
政府官員絞盡腦汁想降低罪犯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員上船監督,限制裝船數量等等,卻都實施不下去。
最后,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將付款方式變換了一下:由根據上船的人數付費改為根據下船的人數付費。船東只有將人活著送達澳洲,才能賺到運送費用。
新政策一出爐,罪犯死亡率立竿見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來船東為了提高生存率還在船上配備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