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培訓方案(精選3篇)
中層管理培訓方案 篇1
為了提高中層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中層干部的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將中層干部培訓工作落到實處,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主管部門:
公司人力資源部
二、被考核對象:
司屬各中層干部及其所轄部門
三、考核內容:
對公司各項文件精神、任務指標、規章制度和工作職責的貫徹、執行情況。
四、考核等級:
分“特優、優秀、良好、中等、差”五個等級。
五、考核方式:
1、每季度考核一次,由部門分管領導核實打分。
2、在每季度的第一個星期,由人事部門結合被考核對象上一季度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確定其考核等級。
六、獎懲方式
1、人事部門將本項考核結果納入每月“優秀員工”評選及每季度“優勝部門”評選范疇,將其作為兩項評選的參照指標之一。
2、考核等級評定時,在“中層干部”與“所轄部門”兩項均達到“良好”等級(含“良好”)以上的情況下,對于成績特別突出(被評為“特優”等級)的被考核對象,人事部門可以特別考慮,破格將該中層干部推選為當月“優秀員工”,或將其所轄部門破格推選為該季度“優勝部門”。如果“中層干部”與“所轄部門”兩項均達到“特優”等級,該中層干部和其所轄部門一同破格推選。
3、對于考核結果被評為“差”的中層干部,人事部門取消其當月“優秀員工”的評選資格,責令其對本次培訓的相關內容繼續進行自我學習,并于一個月內對其進行重新考核。重新考核結果依舊被評為“差”的,取消其三個月的“優秀員工”評選資格并取消其所轄部門一個季度“優勝部門”的評選資格。對于考核結果被評為“差”的部門,取消其一個季度“優勝部門”的評選資格及該部門所有中層干部該季度“優秀員工”的評選資格。連續三次以上(含三次)被考核為“差”的,該部門所有中層干部由人事部門考慮對其進行人事處理。
七、考核標準(見《考核評分表》)
1、本考核標準中被考核對向分“中層干部”和“所轄部門”兩欄,“中層干部”欄主要考核中層干部個人情況,“所轄部門”主要考核該中層干部所轄部門內部的情況。
2、本考核標準評分內容分部門培訓、服務態度、工作職責、規章制度和突出表現五個部分。“部門培訓”主要考核各部門對公司下發的文件、精神和任務指標的貫徹、落實情況;“服務態度”主要考核員工對公司外部人員尤其是對游客的服務質量;“工作職責”主要考核員工是否忠于本職,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有推諉責任的現象;“規章制度”主要考核員工對公司各類規章制度的遵守情況;“突出表現”主要考慮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有大的成績或過失。(本條中所有“員工”均包括中層干部)
3、本考核標準設100分為基礎分,部門培訓、服務態度、工作職責、規章制度和突出表現五個部分各設20分,扣分時下不封底,各部分得分與總分均可出現負分。因為前四部分中所有條款均為公司全體員工最基本的職業要求,故達到要求不予獎分,沒達到則予以扣分。
4、中層干部應對所轄部門員工起表率作用,故中層干部被扣分時其所轄部門亦相應扣除同等分數。
5、等級評定標準:
特優:100分;優秀:85~99分;良好:75~84分;中等:50~75分;差:<50分。
中層管理培訓方案 篇2
一、管理干部現狀
中層管理干部是企業的核心成員,企業的骨干力量,目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組成大多是沒有管理經驗的實干員工或技術人員,他們半路出家,對于中層管理者應具備的管理能力稍有欠缺,往往憑自己的主觀臆斷行事,造成執行力的偏差,使企業錯失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培訓目的
希望通過培訓使中層管理者彌補其管理能力的不足,幫助中層管理人員明確角色定位和技能要求,通過培訓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能在自己崗位上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培訓概況:
1、培訓時間安排
本次培訓周期3個月,培訓展開有網絡教育、課堂培訓、戶外拓展等3條主線,其中穿插案例分析、無領導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內容。培訓每周一次,每次1小時,具體培訓時間以通知為準。
2、培訓組織者:
集團人力資源中心
3、培訓小組分工:
培訓組組長:
培訓組成員:
4、培訓對象
集團及分公司中層干部及核心崗位員工
5、培訓地點
集團會議室
四、培訓要求
1、考勤:參訓人員不得無故缺席,不能參與者持假單至人資中心(需總裁簽字),否則按規定處理;
2、課堂紀律:培訓期間電話靜音,不得大聲喧嘩;
3、考核安排:每次培訓均有考核,成績及出勤情況次日公布至中層以上領導干部。
五、培訓效果判定
1、每月月初進行員工及領導層問卷調查,通過民意調查,了解受訓者的行為改變情況。
2、每月月初進行受訓者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培訓效果,以盡快調整培訓方法,達到最終培訓目標。
六、培訓計劃
備注2:每個課程結束,請各位中層干部挖掘自身案例結合本次培訓內容,寫一篇培訓感悟,計入培訓考核成績;備注3:考核安排,是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物,幫助受訓者更快的理解培訓內容,盡快的運用到工作中。
七、培訓考核
本次培訓只有負激勵,沒有正激勵,各位學員需要掌握的知識及技能,是各位崗位必備能力,對于公司安排的提升計劃,是對各位能力的加強,培訓期間,對于多次缺勤,考核成績不達標者,將對其崗位進行重新評估,培訓期間成績表現優異的學員,相信為以后的升職必定增加一個勝任砝碼。
具體考核辦法:
1、每次出勤占總成績的20%;
2、每課時的課堂表現占總成績的20%;
3、課程結束根據對受訓人的民意調查占考核30%;
4、課程結束的考核占30%。
最后,希望各位領導重視本次培訓,認真對待,人資部隨時歡迎各位領導能提出寶貴意見,我們會認真考慮并及時改進。
公司的發展,在于你我的共同的努力,美好的未來,我們攜手前進!
人力資源中心
中層管理培訓方案 篇3
為了提高中層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中層干部的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將中層干部培訓工作落到實處,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主管部門:
公司人力資源部
二、被考核對象:
司屬各中層干部及其所轄部門
三、考核內容:
對公司各項文件精神、任務指標、規章制度和工作職責的貫徹、執行情況。
四、考核等級:
分“特優、優秀、良好、中等、差”五個等級。
五、考核方式:
1、每季度考核一次,由部門分管領導核實打分。
2、在每季度的第一個星期,由人事部門結合被考核對象上一季度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確定其考核等級。
六、獎懲方式
1、人事部門將本項考核結果納入每月“優秀員工”評選及每季度“優勝部門”評選范疇,將其作為兩項評選的參照指標之一。
2、考核等級評定時,在“中層干部”與“所轄部門”兩項均達到“良好”等級(含“良好”)以上的情況下,對于成績特別突出(被評為“特優”等級)的被考核對象,人事部門可以特別考慮,破格將該中層干部推選為當月“優秀員工”,或將其所轄部門破格推選為該季度“優勝部門”。如果“中層干部”與“所轄部門”兩項均達到“特優”等級,該中層干部和其所轄部門一同破格推選。
3、對于考核結果被評為“差”的中層干部,人事部門取消其當月“優秀員工”的評選資格,責令其對本次培訓的相關內容繼續進行自我學習,并于一個月內對其進行重新考核。重新考核結果依舊被評為“差”的,取消其三個月的“優秀員工”評選資格并取消其所轄部門一個季度“優勝部門”的評選資格。對于考核結果被評為“差”的部門,取消其一個季度“優勝部門”的評選資格及該部門所有中層干部該季度“優秀員工”的評選資格。連續三次以上(含三次)被考核為“差”的,該部門所有中層干部由人事部門考慮對其進行人事處理。
七、考核標準(見《考核評分表》)
1、本考核標準中被考核對向分“中層干部”和“所轄部門”兩欄,“中層干部”欄主要考核中層干部個人情況,“所轄部門”主要考核該中層干部所轄部門內部的情況。
2、本考核標準評分內容分部門培訓、服務態度、工作職責、規章制度和突出表現五個部分。“部門培訓”主要考核各部門對公司下發的文件、精神和任務指標的貫徹、落實情況;“服務態度”主要考核員工對公司外部人員尤其是對游客的服務質量;“工作職責”主要考核員工是否忠于本職,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有推諉責任的現象;“規章制度”主要考核員工對公司各類規章制度的遵守情況;“突出表現”主要考慮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有大的成績或過失。(本條中所有“員工”均包括中層干部)
3、本考核標準設100分為基礎分,部門培訓、服務態度、工作職責、規章制度和突出表現五個部分各設20分,扣分時下不封底,各部分得分與總分均可出現負分。因為前四部分中所有條款均為公司全體員工最基本的職業要求,故達到要求不予獎分,沒達到則予以扣分。
4、中層干部應對所轄部門員工起表率作用,故中層干部被扣分時其所轄部門亦相應扣除同等分數。
5、等級評定標準:
特優:100分;優秀:85~99分;良好:75~84分;中等:50~75分;差:2,善于運用頭腦風暴放大集體的智慧;他們以開放的心態歡迎批評、面對沖突,從來不放棄尋找最好的問題解決辦法;他們彼此欣賞,鼓舞士氣,關注團隊成員的共同發展。
團隊合作對中層管理者的最終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統計,管理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層管理者和同事、下級處不好關系。
對管理者而言,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必然是團隊的成功。脫離團隊,去追求個人的成功,這樣的成功即使得到了,往往也是變味的和苦澀的,長期是對公司有害的。因此,一個優秀的中層管理者決不是個人的勇猛直前、孤軍深入,而是帶領下屬共同前進。
以上所提到的有關中層管理者的素質模型是適用于任何性質和規模的企業的,而最基礎的,也是每個中層管理者必須擁有的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則每個企業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
掌握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從事管理類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發揮管理者的素質作用的基礎,包括在對未來的發現進行預測的基礎上制定有挑戰性的目標;有效地培養人才;在下屬和團隊中樹立影響與權威等。每個中層管理者可以根據不同的行業性質、自身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積累。包括財務知識、行業知識;專業知識、產品知識、商務經營管理知識和一些行業的相關法律、規定和規則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