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共贏的七大法則
什么是寬容?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新的臺階。在生活中學會寬容,你便能明白很多道理。
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面。集中自己的智力,去進行有益的思考;集中自己的體力,去進行有益的工作。不要總是企圖論證自己的優秀,別人的拙劣;自己正確,別人錯誤。不要事事、時時、處處總是惟我獨尊;不要事事、時時、處處總是固執己見。在非原則的問題和無關大局的事情上,善于溝通和理解,善于體諒和包涵,善于妥協和讓步,既有助于保持心境的安寧與平靜,也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和團隊環境的穩定。
寬容有五大好處:
(1)寬容的人愛記住別人的好處,總是心存感激,所以很多人樂意幫助他;
(2)寬容的人能與人同樂,給人快樂;自己也是只記快樂,不記煩惱,所以他總是快樂比人多;
(3)寬容的人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肯定別人的長處,所以他的朋友很多;
(4)寬容的人善解人意,能夠體諒別人,尊重別人,所以愿意與他合作的人很多;
(5)寬容的人對別人寬容時,必定對自己寬容,因而計較得少,知足常樂,所以他的幸福感很高。
5.善于妥協,和平共處
現代生活中,妥協已成為人們交往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潤滑劑,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場上,買家與賣家經過討價還價,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成立。在國際沖突中,沖突雙方各自作出讓步,才迎來和平共處的共贏局面。
然而,在一些人的眼中,妥協似乎是軟弱和不堅定的表現,似乎只有毫不妥協,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但是,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認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由依賴與被依賴的關系,轉向相互依賴關系。以市場經濟下所形成的買方市場為例,買家與賣家的關系變為相互依賴,使得討價還價流行開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肯做出任何妥協,那只能失去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的機會,成為最終的失敗者。
柳傳志曾送給他的接班人楊元慶一句話:要學會妥協。現代競爭思維認為,“善于”妥協不是一味地忍讓和無原則地妥協,而是意味著對對方利益的尊重,意味著將對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樣重要。在個人權利日趨平等的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善于妥協就會贏得別人更多的尊重,成為生活中的智者和強者。
就是有了妥協才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才有了中美這兩個信仰不同的大國和平共處的時光;也是因為不懂得妥協,才導致職場和市場中的殘酷競爭、兩敗俱傷,才導致永無休止的巴勒斯坦地區的血腥屠殺。社會是在競爭中發展進步的,也是在妥協中和諧共贏的。我們甚至可以這么說,妥協至少與競爭一樣符合生活的本質。人與人妥協,彼此的日子都有了節日的味道。
學會妥協,收獲友誼,維護尊嚴,獲得尊重。當你同別人發生矛盾并相持不下時,你就應該學會妥協。這并不就表示你失去了應有的尊嚴,相反,你在化解矛盾的同時又在別人心中埋下了你寬容與大度的種子,別人不僅會欣然接受,而且還會在心中對你產生敬佩與尊重之情。讓別人過得好,自己也能過得快樂。學會妥協,世界會因你而美麗!
6.共贏思維,富足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哈里斯在《我好,你也好》一書中,按照人格的發展,將團隊中各自然人之間的關系分為四種類型: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可見,第四種關系類型:我好,你也好——則是成熟的成人人格和共贏思維。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普遍存在的是贏/輸思維或單贏思維。謀求贏/輸思維的人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只想自己贏別人輸,把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比較、競爭、地位及權力主導他們的一切;而單贏思維的人則只想得到它們所要的,雖然它們不一定要對方輸,但他們只是一心求勝,不顧他人利益,就算在獨立或互賴的情況下,他們的自覺性及對別人的敏感度很低,在互賴情境中只想獨立,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以我為先,從不關心對方是贏是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