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黃金年齡的尾巴 四十歲趕緊去創業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快四十五了,自七年前創業以來,一路跋涉一路奔波,甜酸苦辣滋味應有盡有,如今公司已在行業中立起了品牌,業務也在不斷拓展,自己心態充實,即使面臨今后眾多的不確定,也會一如既往的堅持,有時想想,自己當初做出的創業舉動是十分正確的。
如今,有不少的同齡人和朋友,他們仍在繼續從事著職業經理人的生涯,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使他們不敢輕易懈怠,在老板的眼皮底下茍延殘喘,在不同場合或直接或委婉的計較個人利益得失,雖然他們占據高位,拿得高薪,但顯然他們外表的輕松和張狂并不能掩飾內心的惶恐和不安,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不定什么時候,企業走下坡路了,或者老板另有想法了,你的價值在企業體現得也差不多了,到那時候,叫你滾蛋、走路的情形出現的時候,不知你想過沒有,你還能干什么?
到時我大不了辭職創業。也許你會擲地有聲的喊出來。只是,做慣了職業經理人的角色,習慣了大企業的一套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模式,不知道等你真正想出來創業時,面對莫測的風險和未來的不可知,你是否還有激情亦或是來自心底深處真正的沖動。
我的許多同齡朋友,一度曾嚷嚷著在我面前鼓噪要創業,并已計劃著什么什么,但幾年過去了,不僅仍無動靜不說,相反,隨著年齡逐漸增大,一份可憐的自尊維系著他們害怕創業的風險走入落寞衰敗的下場,于是曾有的銳氣和激情沒有了,他們選擇了放棄,以往的美好愿望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式的泡沫而已。
說來說去,四十多歲的年紀,其實是挺尷尬的,一方面精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有許多年輕后生盯著你的崗位,你本人想在一個企業做長做久,但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讓老板更多的在轉型和并購面前不得不考慮要削減成本支出,而你雖說經驗豐富,能力超強,但在這急劇變化的社會,你憑什么總拿比別人高得多的薪水?這點,顯然老板是心知肚明的,你如果不主動尋求走人,硬要賴在原先位置,恐怕前景不會如你想象的那般。
怎么辦?創業去!
也許你會深思熟慮自身年紀是否適應,原先專業能力、性格、資源是否匹配等等與自身相關的方方面面,但惟獨沒有想到,你自己是否有勇氣,換句話說,是否有膽量,在某種時候,你有了膽量,興許會盡快進入狀態,如果一味的斟酌再三只會帶來越來越多的顧慮,那樣也只會讓你創業夢越來越遠。
眼下,正是創業的好時機。政策放寬、輿論放松,機會前所未有的在前方引領召喚,因而磨刀霍霍,躊躇滿志者大有人在,即使前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遭遇挫折的,也不甘沉默,而正醞釀臥薪嘗膽,重振旗鼓。
以往,社會輿論導向往往集中在:創業需要才能,需要機遇。為此,有些人多方拜師學藝,面壁修煉,也有的結朋交友,積累人脈,結果激情的開始往往帶來悲情的結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認為,創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可循,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可鑒,關鍵是要有膽量,找到方法,敢于突破,再多的才能、再好的機遇也會在你畏首畏尾,猶豫不決中喪失,等到別人在生意場上笑傲江湖,你內心的不服又有什么用呢。
君不見,在中國許多的民營企業,尤其是浙商群體,象娃哈哈的宗慶后、青春寶的馮根生、德力西的胡存中、正泰的南存輝等等。他們原本都沒讀過多少書,但一個個都能把所在企業引領到所屬行業主導地位,除了對市場敏銳、悟性外,還與他們的魄力、堅持和韌性有關。想當初他們創業時,周圍的輿論和環境遠沒現在寬松,面對今后的未知和前景的莫測使得他們顧不上個人利益的得失,因此,他們完全是憑著沒有退路,背水一戰的膽量而最終成就事業,造就輝煌,雖然其間遭遇多重失敗和挫折,但全當這些因素是今后成功路上的點綴和裝飾,因而矢志不渝,堅韌不拔,還有象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帶許多人初高中尚未畢業就有勇氣漂洋過海去國外打工,發展事業,多年積累的膽量可以說在他們人生經歷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