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黃金年齡的尾巴 四十歲趕緊去創業
這幾年,經常在外出差,耳聞目睹的很多事情感覺也蠻有趣,就象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許多人拼命讀書、拼命考證的目的,是希望找到好工作,好飯碗,擁有高額的薪水和舒適的環境,在一張張充滿朝氣、激情洋溢的臉上,全然沒有打算給自己造飯碗的豪氣。學士、碩士、博士,一個個出來,都熱衷于去給別人打工,尤其是給那些沒讀過幾年書的集團老板鞍前馬后使喚而樂此不疲。他們意識中沒有創業的沖動,因為害怕失敗和風險,因而膽量不足。記得民間則流傳這樣一個成功之道:一膽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膽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科學管理或專業技術)。這是創業時期的方法排序。想當年,許多知識分子抱怨腦體倒掛,說不三不四的人發了財,言語中滿是不平和憤慨,現在看來其實也不應有非議,為什么呢?在你安逸、穩定的環境里別人承擔風險、忍受辛苦,他賺錢也是應該的,而你不敢冒風險,老只是指點江山,隔岸觀火,瞻前顧后,難道機會和幸運會走進你嗎?成功者有時并不是靠專業嚴謹的知識和訓練有素的功夫塑造起來的。
國際零售巨頭八佰伴前總裁和田一夫,原來是一家蔬菜店的老板,曾是全世界商家景仰的英雄。1997年,快速擴張的日本八佰伴的意外破產使他一貧如洗。但年逾古稀的和田一夫痛定思痛后,又開始了重新創業,在南京的一次會議上,和田先生強調說,市場發展就是不斷創新和淘汰的過程,只有永遠保持活力、持續創新的企業家和企業,才能堅強的生存下去。
誠然,白手創業會帶來許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推崇有的放矢,借力借勢整合資源和人脈,而不鼓勵冒冒失失單打獨斗似的急功近利。要知道風險始終是存在的,不可能沒有一點風險的事業。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指出,在創業路上,假如我們過分畏懼而裹足不前,那就會喪失我們的未來。因此,建議想創業的朋友,千萬別怕,練練膽量,勇往直前,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讓我們彼此祝福,雄心勃勃圓自己一個創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