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加盟是“錢景”還是“陷阱”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連鎖特許方通過展會、廣告等,宣傳加盟該項目只需三個月或是半年內就可收回幾萬甚至幾十萬元投資,但創業者一旦加入該連鎖體系后,卻發現投資成本遠不止原先所說的金額,商家事前的承諾也沒有到位。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事先布置幾個“樣板店”,讓加盟者通過這些指定的樣板店考察來定奪自己的創業,但很有可能那是盟主營造的“托”,讓加盟者看到火爆的生意。等創業者加盟了,特許方只顧收取加盟費、管理費,別的事情就撒手不管了。
還有就是很多特許加盟授權時承諾全部收購加盟方的產品,讓加盟方覺得自己生產多少就賺多少。其實特許方會在合同上注明他們回收的產品標準,但文字模糊,當加盟方生產出產品后,特許方以產品不符合要求為由拒收,加盟者只能吃啞巴虧,最后出問題時,加盟者也是證據不足難以打官司。
周律師告訴記者,夸大其詞,用低成本、高利潤的口號吸引加盟者是常見的騙局。濟南市民王先生在一個特許加盟展覽會上看到有一個“八萬創業,半年回本”的眼鏡加盟項目,在老板的游說下,他交納了3萬元加盟費,簽訂了3年合同。但王先生仔細一詢問事情并不這樣簡單,要是加盟的話他面對的是像無底洞一樣的成本投入:保證金1。5萬元,首期進貨3萬元,店面裝修3萬元,購買電腦驗光儀等設備6萬元……這些開銷遠遠超出當初“八萬創業”的預算。王先生經過仔細打聽才明白,這個眼鏡品牌的老板在廣州已經發展了數十家加盟店,但這些加盟店絕大多數和他一樣陷入困境。
專家提醒創業別想一夜暴富
“加盟陷阱為什么屢禁不絕?因為加盟者只想一個字‘利’。哪個領域火爆,哪個領域的欺詐行為就多。”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加盟投資者被套牢,主要是由于受利益所驅,盲目跟進的結果。
山東經濟學院程教授也告訴記者,加盟的騙術其實并不高明,但為什么能屢屢得手呢?還是加盟者太急躁急于賺大錢,對投資項目和市場不熟悉而導致失敗。
面對一個又一個令人防不勝防的“加盟陷阱”,市民也提出這樣的疑問:現在網絡媒體層出不窮的“誠邀加盟”廣告誰來審查其加盟資質?上當受騙的加盟者該得到怎樣的賠償?然而目前,這些問題還不能得到圓滿的回答。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國內特許經營市場發展迅速,但與之相關的《特許經營條例》卻遲遲未能出臺,無法保證特許經營的規范發展。由于目前針對特許經營的一些政策法規沒有強制力,特許雙方發生的一些糾紛就得不到合理的解決。而一些地方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更使一些特許企業或加盟商在異地處理糾紛時,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像前面提到的程女士,要想索賠得一趟趟跑北京,她耗不起時間也耗不起路費,只好忍痛放棄。
程教授總結了導致加盟者失敗的幾點原因:缺乏防范意識、急功近利;消極依賴總部,創造性不足;投資不嚴謹,憑感覺和經驗行事;缺乏基本的經營與管理能力;經營領域過多,缺乏專注和投入等。程教授提醒加盟者,切不可幻想一夜暴富,對于加盟合同,更不能隨隨便便簽字畫押,只有考察好項目和市場前景后,謹慎投資以確保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