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點團隊談創業:山寨也需要層進
怎樣的模式?如何運營?
ifanr :介紹一下“大家點”吧,成立的時間,項目是怎樣發起的?
大家點團隊成立于 年年末,網站是在 年春節正式上線。這是一種新型 b2c 模式,用戶圍繞規則進行競拍,部分用戶有機會以不可思議的低價買到產品(如 3 塊錢的 32 寸等離子電視),這個模式雛形源自德國一家名叫 swoopo 的網站,我們引進此模式并加以改善使其更適合中國的用戶。
ifanr :大家點上所有的商品都以搶拍作為售賣方式,怎么體現這個“搶”字?如何激發用戶的欲望呢?這種方式是不是只屬于“勇敢者”的游戲?
每件商品都有倒計時是我們的標志性特征,每次用戶出價后,倒計時回到 20 秒,20 秒以后就能確定是否可以獲勝。這好比拍賣中的 3 次落槌:機會可能稍縱即逝,也有可能瞬間狂喜。再有,商品成交價格極低,看到這些不可思議的價格每個人都想嘗試一把。而且通過“直接購買”以及“換購商城”讓沒有獲勝的用戶不會有額外的損失。這種低風險也使得用戶比較安心的去嘗試“點購”。
這個模式初期可能比較迎合所謂“勇敢者”,因為涉及到競爭、風險與回報。不過隨著模式的改進我們在不斷減少用戶風險,讓用戶可以更加輕松的參與其中。應該會逐漸演變成有一種適合大眾的新型購物方式。
ifanr :ebay 是拍賣網站的鼻祖,但是拍賣模式一直未在中國發展起來,我們至今仍記得ebay 易趣淡去時的情景。是拍賣模式不適合中國用戶嗎?是拍賣模式的學習曲線太高嗎?
ebay 剛上線時,國內互聯網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超前體驗。人們剛習慣了在互聯網上尋找信息,聊天。你突然弄一個電子商務出來,人們肯定對自己的“錢在網上流通”這事不放心,而且并沒有支付寶(這也是淘寶勝出的主要因素)第三方軟件支持;只通過幾張圖片人們對產品也不放心。再有就是拍賣模式不適合中國商家(淘寶店主),他們通常是通過商品倒手賺取利潤,拍賣風險太大。至于對用戶的學習來說,我認為并沒有太大的門檻。用戶要先相信你的網站,進而才會認同你的模式。其實說白了,還是一個商信的建立。
ifanr :大家點的商業模式跟國內很多網站一樣,來源于國外。你認為將國外商業模式合理應用到中國市場做本地化時,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工作?大家點又是如何本地化的?
這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市場——按網民習慣來說,國外是“先接受,后懷疑”的態度;而中國是抱有“先懷疑,后接受”的態度。國外用戶會較為積極的嘗試,如果在使用過程發現問題才會選擇退出;中國用戶則會先把你的規則琢磨通透,放心才會去嘗試。因此正如前輩所說:積累第一批用戶是最為困難的時候。造成這種態度的原因一是由于文化差異,二是中國互聯網誠信制度存在些許問題,用戶心理防線較高。
本地化其實就是在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如國外網站一般采用簡潔式的設計,而我們在注重美觀的同時需要加入更多的信息量;在功能上我們提供了全部出價記錄(國外是提供最近10 次出價紀錄);加強了直接購買功能、新建了曬圖區、換購商城等。另外我們會通過電話回訪與部分用戶直接溝通,傾聽他們的需求。再有就是一些必要的數據調研和分析,指導了我們市場推廣計劃。
ifanr :考慮與國內的sns網絡,特別是移動sns網絡的合作嗎?會在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上有創新嗎,特別是什么炫酷的新點子?
sns 是個非常值得挖掘的領域,lbs 更是個十分有趣的領域,以前也試圖嘗試這個領域。但對于大家點而言,我們是基于網絡,沒有實體店,所以并不是十分的契合。但是我相信一定肯定存在很好的契合點。
ifanr :大家點的這種純互聯網模式發展到移動互聯網時,最大的難點在哪里?
如果可以拿著手機在無聊的時候點兩下贏個 iphone 什么的,一定是件相當“給力”的事情。不過目前由于網絡條件并不能解決網絡延遲的問題,因此要實現起來比較痛苦。但是其他的服務:如產品預測、換購商城、競拍歷史查詢之類的功能倒是可以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