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精選4篇)
漢武帝劉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篇1
提到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必須提到三個人:衛青,霍去病,李廣。很多人喜歡衛青和霍去病,稱他們為衛帥、霍帥。其實,真正的“帥”是漢武帝,他是整個對匈作戰的藍圖的繪制者、戰略的決策者、戰役的制定者。每一次作戰,攻擊的對象、將領的選擇、兵力的配備、后勤的保障,都是漢武帝親自過問安排的。衛青、霍去病,是將兵之人,漢武帝才是將將之人,是沒有帶兵的軍事戰略家。
漢武帝劉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篇2
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輪臺詔之前的三個月,漢武帝在泰山附近的封禪儀式上,據說還曾作過比輪臺詔更為深刻的自我批評:“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在司馬光看來,漢武帝所為已無限接近了秦始皇的暴政(“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給了一連串負面的四字評價,“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如果不是“晚而改過”的輪臺詔,漢武帝豈能“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但無論如何,正是在司馬光的筆下,漢武帝才被加倍賦予了晚年幡然悔悟的政治形象。對此,史學界直至近年來還存在著諸多爭議。辛德勇先生在《制造漢武帝》一書中指出,司馬光刻意強化漢武帝晚年改過是帶有政治目的的,是為了和王安石“富國強兵”的變法唱對臺戲,隱隱有諷喻趙宋天子“改過”,早日與變法切割的意思。
漢武帝劉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篇3
漢武帝一生,從16歲繼位,70歲去世,在位54年,在位時間之長一直到清朝康熙才打破這個紀錄,這在歷史上非常罕見。
匈奴作為中國古代北方的草原民族,存在時間很長。秦始皇修萬里長城,主要就是為了防止匈奴草原民族對中原農耕民族的騷擾。
和親的六七十年間,漢朝沒有大的戰事,但匈奴對漢朝的掠奪,從來沒有停止過。早期以掠奪財物、掠奪邊地的老百姓為奴為主要目的;后期目的就是報復。
漢武帝16歲繼位,第二年他就在全國搜羅人才,出使大月氏。因為他了解到大月氏曾是匈奴的天敵,他想聯合大月氏,對抗匈奴。這個出使的人就是張騫。雖然,張騫花了10多年時間才回來,但我們可以看出,17歲的漢武帝作為一個少年天子已經下決心要聯合大月氏,對付匈奴,有了一個對匈作戰的整體規劃。
武帝是非常懂得自己的歷史責任,所以漢武帝采取的辦法就是要對匈奴進行戰爭。
漢武帝劉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篇4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辟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
漢武帝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
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贊嘆,適者聽從。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
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污點,不過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過失。
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后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