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十七國
○達羅毗荼國
達羅毗荼國周六千余里,國大都城號建志補羅,周三十余里。土地沃壤,稼穡豐盛,多花果,出寶物。氣序溫暑,風俗勇烈。深篤信義,高尚博識,而語言文字,少異中印度。伽藍百余所,僧徒萬余人,皆遵學上座部法。天祠八十余所,多露形外道也。如來在世,數游此國,說法度人,故無憂王于諸圣跡皆建窣堵波。
一、護法遺事
建志補羅城者,即達磨波羅(唐言護法。)菩薩本生之城。菩薩此國大臣之長子也,幼懷雅量,長而弘遠。年方弱冠,王姬下降。禮筵之夕,憂心慘凄,對佛像前殷勤祈請。至誠所感,神負遠遁,去此數百里,至山伽藍,坐佛堂中。有僧開戶,見此少年,疑其盜也,更詰問之。菩薩具懷指告,因請出家。眾咸驚異,遂允其志。王乃宣命,推求遐邇,乃知菩薩神負遠塵。王之知也,增深敬異。自染衣已,篤學精勤,令問風范,語在前記。
城南不遠有大伽藍,國中聰睿同類萃止。有窣堵波,高百余尺,無憂王所建也。如來在昔于此說法,摧伏外道,廣度人天。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
自此南行三千余里,至秣羅矩吒國。(亦謂枳秣羅國,南印度境。)
○秣羅矩吒國
秣羅矩吒國周五千余里,國大都城周四十余里。土田舄鹵,地利不滋。海渚諸珍,多聚此國。氣序炎熱,人多厘黑。志性剛烈,邪正兼崇。不尚游藝,唯善逐利。伽藍故基,寔多余址,存者既少,僧徒亦寡。天祠數百,外道甚眾,多露形之徒也。
城東不遠有故伽藍,庭宇荒蕪,基址尚在,無憂王弟大帝之所建也。其東有窣堵波,崇基已陷,覆缽猶存,無憂王之所建立。在昔如來于此說法,現大神通,度無量眾,用彰圣跡,故此標建。歲久彌神,祈愿或遂。
一、秣剌耶山
國南濱海有秣剌耶山,崇崖峻嶺,洞谷深澗。其中則有白檀香樹、栴檀你婆樹。樹類白檀,不可以別,唯于盛夏,登高遠矚,其有大蛇縈者,于是知之。猶其木性涼冷,故蛇盤也。既望見已,射箭為記,冬蟄之后,方乃采伐。羯布羅香樹松身異葉,花果斯別,初采既濕,尚未有香,木干之后,循理而析,其中有香,狀若云母,色如冰雪,此所謂龍腦香也。
二、布呾落迦山
秣剌耶山東有布呾落迦山,山徑危險,巖谷欹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游舍。其有愿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天形,或為涂灰外道,慰諭其人,果遂其愿。
從此山東北海畔有城,是往南海僧伽羅國路。聞諸土俗曰:從此入海,東南可三千余里,至僧伽羅國。(唐言執師子,非印度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