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蕭德言,雍州長安人,齊尚書左仆射思話玄孫也。本蘭陵人,陳亡,徙關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書。父引,陳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時。德言博涉經史,尤精《春秋左氏傳》,好屬文。貞觀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
德言晚年尤篤志于學,自晝達夜,略無休倦。每欲開《五經》,必束帶盥濯,危坐對之。妻子候間請曰:"終日如是,無乃勞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豈憚如此!"時高宗為晉王,詔德言授經講業。及升春宮,仍兼侍讀。尋以年老,請致仕,太宗不許。又遺之書曰:
朕歷觀前代,詳覽儒林,至于顏、閔之才,不終其壽;游、夏之德,不逮其學。惟卿幼挺珪璋,早標美譽。下帷閉戶,包括《六經》;映雪聚螢,牢籠百氏。自隋季版蕩,阇序無聞,儒道墜泥涂,《詩書》填坑穽。眷言墳典,每用傷懷。頃年已來,天下無事,方欲建禮作樂,偃武修文。卿年齒已衰,教將何恃!所冀才德猶茂,臥振高風,使濟南伏生,重在于茲日;關西孔子,故顯于當今。令問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尋賜爵封陽縣侯。十七年,拜秘書少監。兩宮禮賜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請致仕,許之。高宗嗣位,以師傅恩,加銀青光祿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年九十七。高宗為之輟朝,贈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曾孫至忠,自有傳。
許叔牙,潤州句容人。少精于《毛詩》、《禮記》,尤善諷詠。貞觀初,累授晉王文學兼侍讀,尋遷太常博士。升春宮,加朝散大夫,遷太子洗馬,兼崇賢館學士,仍兼侍讀。嘗撰《毛詩纂義》十卷,以進皇太子。太子賜帛百段,兼令寫本付司經局。御史大夫高智周嘗謂人曰:"凡欲言《詩》者,必須先讀此書。"貞觀二十三年卒。子子儒。
子儒,亦以學藝稱。長壽中,官至天官侍郎、弘文館學士。子儒居選部,不以藻鑒為意,委令史句直,以為腹心。注官之次,子儒但高枕而臥,時云"句直平配"。由是補授失序,無復綱紀,道路以為口實。其所注《史記》,竟未就而終。
敬播,蒲州河東人也。貞觀初,舉進士。俄有詔詣秘書內省佐顏師古、孔穎達修《隋史》,尋授太子校書。史成,遷著作郎,兼修國史。與給事中許敬宗撰《高祖》、《太宗實錄》,自創業至于貞觀十四年,凡四十卷。奏之,賜物五百段。太宗之破高麗,名所戰六山為駐蹕,播謂人曰:"圣人者,與天地合德,山名駐蹕,此蓋以鑾輿不復更東矣。"卒如所言。
時梁國公房玄齡深稱播有良史之才,曰:"陳壽之流也。"玄齡以顏師古所注《漢書》,文繁難省,令播撮其機要,撰成四十卷,傳于代。尋以撰實錄功,遷太子司議郎。時初置此官,極為清望。中書令馬周嘆曰:"所恨資品妄高,不獲歷居此職。"參撰《晉書》,播與令狐德棻、陽仁卿、李嚴等四人總其類。
會刑部奏言:"準律:謀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處流。此則輕而不懲,望請改從重法。"制遣百僚詳議。播議曰:"昆季孔懷,天倫雖重,比于父子,性理已殊。生有異室之文,死有別宗之義。今有高官重爵,本蔭唯逮子孫;祚土錫珪,余光不及昆季。豈有不沾其蔭,輒受其辜,背禮違情,殊為太甚!必期反茲春令,踵彼秋荼,創次骨于道德之辰,建深文于措刑之日,臣將以為不可。"詔從之。
永徽初,拜著作郎。與許敬宗等撰《西域圖》。后歷諫議大夫、給事中,并依舊兼修國史。又撰《太宗實錄》,從貞觀十五年至二十三年,為二十卷。奏之,賜帛三百段。后坐事出為越州都督府長史。龍朔三年,卒官。播又著《隋略》二十卷。
劉伯莊,徐州彭城人也。貞觀中,累除國子助教。與其舅太學博士侯孝遵齊為弘文館學士,當代榮之。尋遷國子博士,其后又與許敬宗等參修《文思博要》及《文館詞林》。龍朔中,兼授崇賢館學士。撰《史記音義》、《史記地名》、《漢書音義》各二十卷,行于代。
子之宏,亦傳父業。則天時,累遷著作郎,兼修國史。卒于相王府司馬。睿宗即位,以故吏贈秘書少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