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子華二子:公器、公度。
公度善攝生,年八十余,步履輕便。或祈其術,曰:"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位止光祿少卿。
公器子遵。遵子璨。璨仕至宰相,自有傳。
崔玄亮,字晦叔,山東磁州人也。玄亮貞元十一年登進士第,從事諸侯府。性雅淡,好道術,不樂趨競,久游江湖。至元和初,因知己薦達入朝。再遷監察御史,轉侍御史。出為密、湖、曹三郡刺史。每一遷秩,謙讓輒形于色。
太和初,入為太常少卿。四年,拜諫議大夫,中謝日,面賜金紫。朝廷推其名望,遷右散騎常侍。
來年,宰相宋申錫為鄭注所構,獄自內起,京師震懼。玄亮首率諫官十四人,詣延英請對,與文宗往復數百言。文宗初不省其諫,欲置申錫于法。玄亮泣奏曰:"孟軻有言:眾人皆曰殺之,未可也;卿大夫皆曰殺之,未可也;天下皆曰殺之,然后察之,方置于法。今至圣之代,殺一凡庶,尚須合于典法,況無辜殺一宰相乎?臣為陛下惜天下法,實不為申錫也。"言訖,俯伏嗚咽,文宗為之感悟。玄亮由此名重于朝。
七年,以疾求為外任;宰相以弘農便其所請。乃授檢校左散騎常侍、虢州刺史。是歲七月,卒于郡所,中外無不嘆惜。
始玄亮登第,弟純亮、寅亮相次升進士科。蕃府辟召,而玄亮最達。玄亮孫貽孫,位至侍郎。
溫造,字簡輿,河內人。祖景倩,南鄭令。父輔國,太常丞。造幼嗜學,不喜試吏,自負節概,少所降志,隱居王屋,以漁釣逍遙為事。壽州刺史張建封聞風致書幣招延,造欣然謂所親曰:"此可人也。"徙家從之。建封動靜咨詢,而不敢縻以職任。及建封授節彭門,造歸下邳,有高天下之心。建封恐一旦失造,乃以兄女妻之。
時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鄰,屢陷郡邑。天下城鎮恃兵者,從而動搖,多逐主帥,自立留后,邀求節鉞。德宗患之,以范陽劉濟方輸忠款,但未能盡達朝廷倚賴之意;與密詔建封選特達識略之士往喻之。建封乃強署造節度參謀,使于幽州。造與語未訖,濟俯伏流涕曰:"濟僻在遐裔,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忠藎。愿得率先諸侯,效以死節。"造還,建封以其名上聞。德宗愛其才,召至京師,謂之曰:"卿誰家子?年復幾何?"造對曰:"臣五代祖大雅,外五代祖李勣。臣犬馬之年三十有二。"德宗奇之,欲用為諫官,以語泄事寢。
長慶元年,授京兆府司錄參軍。奉使河朔稱旨,遷殿中侍御史。既而幽州劉總請以所部九州聽朝旨。穆宗選可使者,或薦造。帝召而謂之曰:"朕以劉總輸忠,雖書詔便蕃,未盡朕之深意。以卿素能辦事,為朕此行。"造對曰:"臣府縣走吏,初受憲職,望輕事重,恐辱國命,無能諭旨。"帝曰:"我在東宮時,聞劉總請覲;及我即位,比年上書不絕,及約以行期,即喑默不報。卿識機知變,往喻我懷,無多讓也。"乃拜起居舍人,賜緋魚袋,充太原、鎮州、幽州宣諭使。造初至范陽,劉總具櫜鞬郊迎;乃宣圣旨,示以禍福。總俯伏流汗,若兵加于頸矣。及造使還,總遂移家入覲,朝廷遂以張弘靖代之。及朱克融逐弘靖,鎮州殺田弘正,朝廷用兵,乃先令造銜命河東、魏博、澤潞、橫海、深冀、易定等道,喻以軍期,事皆稱旨。
俄而坐與諫議大夫李景儉史館飲酒,景儉醉謁丞相,出造為朗州刺史。在任開后鄉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頃,郡人獲利,乃名為右史渠。居四年,召拜侍御史,請復置彈事朱衣、豸冠于外廊,大臣阻而不行。李祐自夏州入拜金吾,違制進馬一百五十匹。造正衙彈奏,祐股戰汗流。祐私謂人曰:"吾夜逾蔡州城擒吳元濟,未嘗心動,今日膽落于溫御史。吁,可畏哉!"遷左司郎中,再知雜事。尋拜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十一月,宮中昭德寺火。寺在宣政殿東隔垣,火勢將及,宰臣、兩省、京兆尹、中尉、樞密,皆環立于日華門外,令神策兵士救之,晡后稍息。是日,唯臺官不到。造奏曰:"昨宮中遺火,緣臺有系囚,恐緣為奸,追集人吏堤防,所以至朝堂在后,臣請自罰三十直。其兩巡使崔蠡、姚合火滅方到,請別議責罰。"敕曰:"事出非常,臺有囚系,官曹警備,亦為周慮,即合待罪朝堂,候取進止。量罰自許,事涉乖儀。溫造、姚合、崔蠡各罰一月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