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人之迷,其日固久。
嚴可均曰:“人之迷”,御注、河上、高翿作“民之”。
謙之案:磻溪、樓正、顧、范、趙並同御注。彭作“民之迷也”!捌淙展叹谩,御注作“其曰固久”,趙作“其曰固已久矣”,“ 曰”字誤。王羲之、范、彭作“其日固已久矣”,與易明夷王注引及法言卷十李軌注引並同。嚴、傅本“久”下亦有“矣”字,與范同。“人之迷”,案韓非解老曰:“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謂迷!笔且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
嚴可均曰:“廉而不害”,御注作“不穢”,王弼作“不劌”。 羅振玉曰:釋文、河上作“害”,景龍、景福、敦煌三本均同。
謙之案:柰卷、室町、顧歡作“害”,遂州、磻溪、樓正及武內敦本作“穢”,韓非解老引此,乾道本作“穢”,道藏本作“劌”。顧廣圻云:“藏本乃以他本老子改耳,韓非自作穢!蓖跸壬髟疲骸 劌、穢聲近而誤,非韓子本作穢也!苯癜缸鳌皠ァ笔且。傅、范本均作“劌”,淮南道應訓引亦作“劌”。景龍本作“害”,乃涉上文“割”字而誤。“劌”,莊子釋文:“居衛(wèi)反,司馬云:傷也。”傷、害義同。“廉而不劌”與上文“方而不割”對文。方,方正也;廉,謂廉隅也:皆稜角傷刺之意。楊倞注荀子不茍篇“廉而不劌”曰:“廉,棱也。說文:‘劌,利傷也!辛,不至於刃傷也!贝遂读x為長!傲粍ァ币徽Z,荀子中數見。法行云:“廉而不劌,行也。”榮辱云:“廉而不見貴者,劌也!庇侄Y聘義“廉而不劌”,疏:“廉,稜也!苯耘c此同。
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嚴可均曰:“不曜”,御注作“耀”,王弼作“嬥”。
畢沅曰:王弼“燿”作“嬥”!盃d”俗作“耀”。
羅振玉曰:景龍、景福、敦煌三本作“曜”。
王先慎曰:說文無“耀”字,河上公作“曜”,傅本作“燿”。李約本作“方而不割,直而不肆,光而不燿,廉而不劌”,與各本全異,誤倒。
謙之案:“曜”、“燿”、“耀”古通用。今柰卷、室町作“曜”,磻溪、樓正、嚴、顧、彭、趙、傅、范作“耀”。釋名:“曜,耀也,光明照耀也。”玉篇:“曜,余照切,照也。亦作燿!鼻f子刻意篇:“光矣而不耀!睗h書司馬遷傳曰:“光耀天下,復反無名。”釋文又作“嬥”。玉篇女部:“‘嬥’,徒了、徒聊二切。嬥嬥,往來也!绷x亦可通。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悶、醇韻(文部,悶,平聲),察,缺韻(祭部,察音掣),禍、倚韻(歌部,倚音□),福、伏、極韻(之部,福,方逼反,伏,扶逼反)。奚侗:伏、極、止為韻,奇、妖為韻。歌、宵相轉,如易大過過、弱為韻之例。割、劌、肆、燿為韻,以燿韻割、劌、肆,音轉,如□音彌,□從□得聲,讀若。高本漢:悶(一作“閔”)、淳(一作“偆”)為韻,妖、久為韻,劌(一作“穢”,一作“害”。)、割為韻。姚文田、奚侗、陳柱、高本漢皆未知此章之首尾韻。
顧炎武唐韻正卷八四紙:“倚”,古音於我反。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與倚為韻,福與伏為韻。
江有誥古韻總論曰:古人有一句首尾為韻者,如老子“禍兮福所倚”二句是也。
江永古韻標準入聲第三部:“缺”,苦穴切。老子:“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右景龍碑本六十八字,敦煌本六十四字,河上、王本七十字,傅本七十三字,范本七十一字。河上題“順化第五十八”,王本題“五十八章”,范本題“其政閔閔章第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