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十七 列傳二百八十四
聶宏,陜西鄠縣人。賣酒,事親孝,得錢易甘脆奉親。母卒,臥父榻側,時省視。畜犬,得餅銜飼母,人以為孝感。
董阿虎,江南山陽人。少喪父,為人擔水,得值養母。稍有馀,必具甘旨。積十馀年,構茅屋奉母。一日,鄰被火,阿虎負母避,還跪戶外,乞神佑。俄左右盡爇,獨阿虎茅屋存。
張乞人,順天永清人,失其名。父死,行乞以養母。穴土為居,天大雪,知縣魏繼齊過其處,聞歌聲出地中,怪而呼問之,曰:“今日母生日,歌以勸餐耳。”繼齊命車載其母子至縣,繼齊母畀其母粟及布,繼齊與銀十緡。乞人叩頭曰:“官母賜我母,不敢不受;官賜我,我不敢受。”繼齊問其故,曰:“民愚,不知此十緡官何所受之?我母年八十,我年六十一,為清白百姓足矣。”繼齊不復強,將為營室,乞人負其母去,不知所終。
席慕孔,廣東三水人。善養母。嘗娶妻生子。歲饑,田數畝盡鬻,妻怨其貧,求去,遂遣之。夏秋助人耕穫為傭,冬則乞食以養。得餅餌歸食母,得馀羹,啜湆,以肉歸。
張長松,山東棲霞人。母瞽,長松出為傭,主人與之食,輒不盡,歸遺母。無所事則乞諸鄰里,母食已,乃食其馀。冬大雪,長松病不能出,呼母涕泣言曰:“兒不肖,不能養吾母,乃乞食,母賴以活。今疾憊,母老,可若何?”遂死。
崔長生,江南邳州人。生而瘖,手又攣。為傭養父母,出入必面。歲大祲,乞食于市,得糟糠,上父母,自食草根木實以活。拾字紙,得遺金,待失者逾月不得。乃易母彘飼之,茁壯蕃息,為父母治送死之具。喪父母,舁葬於中野,遂去,不知所終。
榮孝子,河南遂平人。幼癡聾,無名。家本饒,后中落,貧甚。父卒,無所居,奉母居棲流鋪。出乞食,擇所得供母,自食其馀。得少,則但供母,而自忍饑歸。見母必叩頭,食必跪進。母食則起而舞,食減則泣。母或故減食以食子,則泣不受。母七十馀卒,縣人為具斂,朝暮泣,終其身。吏以孝子旌其楣,亦不知孝子為何名也。卒亦七十馀。
無錫二孝子,皆失其姓氏。其一瞽,磨粉為業,事母至孝,竭力供甘旨。年至四十馀復明,人皆異之。其一啞,行乞得錢以養母,必具酒脯。母卒,食必祭,祭必伏地號痛。既葬,哭于墓,見者皆感。
啞孝子,無姓氏,或曰云南昆明人。家有母,老矣,行乞以養。得食必奉母,母食然后食。母或怒,嬉戲拜且舞,必母樂乃已。得錢密投諸井,母卒,鄉人有欲醵錢以助斂者,與如井,數數指水中,鄉人為出錢,營殮且葬。事畢,遠游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