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二百八十三
施偉,字卓齋,江蘇高淳縣諸生。傲岸絕俗,以兄喜譚新學,心非之。遜位詔下,大慟。壬子元日,具衣冠拜家祠,自書輓句祠壁,投塘水死。
李澤霖,字郇雨,廣東香山縣諸生。教授生徒,以小學、近思錄為日課。聞變,絕粒五日死。先手書“清處士李郇雨墓”七字授其子,俾刊墓道。且命二子毋入學校,毋出仕。
胡穆林,失其名,湖北江陵縣諸生。變作,上書荊州將軍議戰守事,將軍壯之。時電報被毀,具乞援牘,令賚以北行。至資福寺,為通敵之警察所偵,縶沙市敵營,訶之曰:“汝漢人,奚助滿人為?”穆林叱之,遇害。
杭州望江門有更夫某者,夜鳴鉦巡於市,變軍自城外入,方昧爽,猝見之,急鳴鉦大呼兵反,狂走向官署,冀警備。軍訶之不止,追及,槍擊之,立斃。
梁濟,字巨川,廣西臨桂人。父承光,卒官山西,貧不能歸,寓京師,喜讀戚繼光論兵書暨名臣奏議。光緒十一年,舉順天鄉試,時父執吳潘祖蔭、濟寧孫毓汶皆貴,濟不求通。迨毓汶罷政,始一謁之。大挑二等,得教諭,改內閣中書,十馀年不遷。舉經濟特科,亦未赴。三十三年,京師巡警廳招理教養局,濟以總局處罪人,而收貧民於分局,更立小學課幼兒,俾分科習藝,設專所售之,費省而事集。由內閣侍讀署民政部主事,升員外郎。在部五年,未補缺。遜位詔下,辭職家居。明年,內務部總長一再邀之,卒不出。歲戊午,年六十,諸子謀為壽,止之,不可,避居城北隅彭氏宅。先期三日,昧爽,投凈業湖死,時十月初七日也。遺書萬馀言,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財、曰皇室,區畫甚備。予謚貞端。
有吳寶訓者,字梓箴,蒙古人。嘗為理藩院員外郎。素與濟游,聞濟死,痛哭。越日,亦投凈業湖死。
簡純澤,字廉靜,湖南長沙人。父桂馥。純澤生七歲,即出嗣伯父敬臨。敬臨以總兵從左宗棠軍攻金積堡叛回戰死,謚勇節,賜騎都尉世職。純澤自幼吐棄俗學,嘗入粵從西人習軍械制造法。桂馥客游新疆,久不歸,迄二十馀年無耗,純澤乃以襲職從度隴軍,欲遂出嘉峪關覓之。隴督以荒遠堅阻,而行文地方官搜訪,卒不能得,則大痛,謂他日不求死鄉里也。入陜西,為布政使升允所重。庚子,升允率師勤王,純澤與營官歐丙森從。遇夷兵正定,斬數百人。疾作,聞丙森戰死,力疾請戰,升允尼之,上書責升允,詞甚直。正定令將迎夷師入,下令軍中嚴陣待,夷懾之,解去。升允擢巡撫,檄管武備學堂,兼領新軍,后復檄充新軍教練官。會后撫以貪黷聞,非門金不得通,積二歲不往。又與道員王毓江議軍事不協,謝歸里。國變后,居數年,悲咤不解。丙辰夏,北行之京師,旋客天津。后一年至煙臺,游煙霞洞,去之威海,投海死。獲其尸,有自書絕命詞,以樹墓碣鐫“大清遺民”四大字為獲尸者告,感其義,斂而葬諸海濱,且立碣焉。
王國維,字靜安,浙江海寧州諸生。少以文名。年弱冠,適時論謀變法自強,即習東文,兼歐洲英、德各國文,并至日本求學。通農學及哲學、心理、論理等學。調學部,充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修。辛亥后,攜家東渡,乃專研國學。謂:“尼山之學在信古,今人則信今而疑古,變本加厲,橫流不返。”遂專以反經信古為己任。著述甚多,擷其精粹為觀堂集林二十卷。返國十年,以教授自給。壬戌冬,前陜甘總督升允薦入南書房,食五品俸,屢言事,皆褒許。甲子冬,遇變,國維誓死殉。駕移天津,丁卯春夏間,時局益危,國維悲憤不自制,於五月初三日,自沉於頤和園之昆明湖。家人於衣帶中得遺墨,自明死志,曰“五十之年,祗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云云。謚忠愨。海內外人士,知與不知,莫不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