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一百二十八
二十五年七月,扈從熱河,甫駐蹕,帝不豫,鄉夕大漸。均元與大學士托津督內侍檢御篋,得小金盒,啟鐍,宣示御書立宣宗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發喪。洎還京,因撰擬遺詔有“高宗降生於避暑山莊”之語,誤引御制詩注,樞臣皆被譴鐫級,均元與托津并罷直。道光二年,裕陵隆恩殿柱蠹朽,距修建甫二十年,承辦工員俱獲罪。均元以在事未久,從寬罷管部務,奪宮銜,責同賠修,工畢復之。漳水北徙,命均元馳視。次年,因漳水下流潰直隸元城紅花堤,塞之則元城北境水無所泄,不塞則山東館陶受其害,復命均元往視。議展寬舊有引河,俾積水穿堤入衛水,別就堤下新刷水溝挑成河道,分流泄入館陶境,筑堤防溢。復偕巡撫程祖洛勘上游,議:“漳水自乾隆五十一年南徙合洹水后,衛水為所格阻,頻年沖決,由於合則為患。今漳水北徙,與洹水分流入衛,當因勢利導,各完堤防,使漳、洹不再合。”疏上,詔從之。四年,予告回籍,食全俸。
先是建萬年吉地於寶華峪,均元相度選定。帝敦崇儉樸,命偕莊親王綿課、協辦大學士英和監修,面戒規制一從節減。迨七年,孝穆皇后梓宮奉安,帝親視,嘉其工程堅固,晉均元太子太師。及是,地宮有浸水,上震怒,嚴譴在事諸臣,褫均元職,逮京治罪,擬重辟,念其耄老,免罪釋歸。
均元歷官五十馀年,叔侄繼為樞相,家門鼎盛。自在翰林,數司文柄,及躋卿貳,典順天鄉試一,典會試三。晚歲獲咎家居,世猶推為耆宿。二十年,卒,年九十有五。
托津,字知亭,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尚書博清額子。乾隆中,授都察院筆帖式,充軍機章京,累遷銀庫郎中。改御史,遷給事中。嘉慶元年,命解餉銀赴達州。五年,授副都統,留治四川軍需。疏請軍餉先一月預撥,忤旨召回。及至京,於餉數、軍事無所陳告,褫職,予頭等侍衛,充葉爾羌辦事大臣。七年,調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復授副都統。八年,召為倉場侍郎。
十年,調吏部,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偕直隸總督吳熊光往湖北,按訊鹽法道失察岸商抬價,及錢局鼓鑄偷減,治如律。時總督百齡被訐在廣東索供應、造非刑,命托津偕總督瑚圖禮治其獄,請褫百齡職。十一年,調戶部,偕侍郎廣興按東河總督李亨特勒派廳員,奪亨特職,遣戍。十二年,偕侍郎英和按訊熱河副都統慶杰貪婪,褫職遣戍。
十三年,偕尚書吳璥勘南河。先是,云梯關外陳家浦漫決,由射陽湖旁趨海口,疆臣、河臣請改河道徑由射陽湖入海。托津等疏言:“馬港口、張家莊漫水西漾數十里,始折歸北潮河。如果地勢建瓴,何以轉向西流?北潮河已匯流數月,水未消涸,顯見去路不暢,改道斷不可行。請仍修故道,接筑云梯關外大隄,收束水勢,較為得力。”又言:“河口高堰各工,因運河西岸堵筑漫缺,頭、二壩口門較寬,不能擎托暢注,請速補筑。”皆如所議行。
十四年,往江南讞獄。金山寺僧志學與王兆良爭墾沙地械斗,斃多人,依律治罪。請以蔣家沙洲歸公佃種,歲給寶晉書院及金山寺租銀各千兩。倉場書吏高添鳳舞弊,通州中、西二倉虧缺,命偕福慶勘訊,坐以奸吏骫法罪。既而,部鞫添鳳,復得私出黑檔領米狀,托津亦以久任倉場,譴責分賠。浙江學政劉鳳誥代辦鄉試監臨,有聯號弊,偕侍郎周兆基、少卿盧蔭溥往按得實,論鳳誥遣戍。山西署布政使劉大觀劾前任巡撫初彭齡任性乖張,偕侍郎穆克登額往按,彭齡,大觀俱被嚴議。十五年,擢工部尚書,調戶部,兼都統。偕盧蔭溥往四川按事,總督勒保寢匿名揭帖,據實上聞,罷勒保大學士職。又偕府尹初彭齡往南河清查工帑。十六年春,兩江總督松筠調任,命托津暫代。尋回京,加太子少保,兼內大臣。
十八年,扈蹕熱河,教匪林清逆黨闌入禁城,命托津回京察治。林清就獲,詔優獎,授協辦大學士。時匪黨李文成據河南滑縣,山東、直隸皆震動。那彥成督師,遷延未進,托津往代。既而那彥成連戰皆捷,命托津赴開州、大名督率提督馬瑜剿匪。十九年,授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拜東閣大學士,管理戶部,晉太子太保。侍郎初彭齡劾兩江總督百齡、江蘇巡撫張師誠受餽送,布政使陳桂生冊報蒙混,命偕尚書景安往按。彭齡坐劾未實,被譴。二十一年,那彥成前在陜甘總督任與布政使陳祁挪賑事覺,命托津往按,那彥成逮京,即代署直隸總督,尋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