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一百二十八
仁宗綜覈庶政,知托津樸誠,於行省有重事大獄,率以任之,無一歲不奉使命。二十二年,管理理藩院。二十四年,萬壽慶典,賜雙眼花翎、紫韁。二十五年,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托津偕大學士戴均元手啟鐍盒,奉宣宗即位。尋因遺詔引事舛誤,詔切責,托津、均元并以年老罷軍機大臣,降四級留任。道光元年,命題仁宗神主,晉太子太傅。二年,與玉瀾堂十五老臣宴,繪像,御制詩有“立朝正色”之褒。調管刑部。以子婦乘轎入神武門中門,坐治家不嚴,奪紫韁、雙眼花翎,尋復之。十一年,致仕,食全俸。十五年,卒,年八十有一。帝親奠,賜金治喪,贈太子太師,祀賢良祠,謚文定。
章煦,字曜青,浙江錢塘人。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累遷刑部員外郎。屢典鄉試,督陜甘學政,任滿仍留刑部,改御史。嘉慶六年,擢太仆寺少卿。詔以軍事方殷,煦習機務,仍留直。七年,三省教匪平,始罷直供本職。偕侍郎那彥寶往云南按布政使陳孝升等冒銷軍需,治如律。歷太仆寺卿、順天府尹。十年,出為湖北布政使。逾年,擢巡撫。十三年,召為刑部侍郎。偕侍郎穆克登額往云南按事。貢生任澍宇誣訐官吏冒銷軍需不實,論反坐。授貴州巡撫,未至,調云南,署云貴總督。十四年,調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時議行海運,下煦籌議,疏陳不便,寢之。十七年,入覲,乞改京秩,授刑部侍郎,偕侍郎景安往直隸讞獄。十八年,河南教匪起,直隸總督溫承惠赴剿,命煦代攝。尋擢工部尚書,調吏部,仍留署職。捕教匪馮克善械送京師,加太子少保。
十九年,回京,典會試。山東金鄉竊賊聚眾拒捕,巡撫同興以邪教馀黨聞。煦偕那彥寶往鞫,得狀,依律論罪。知州袁潔誣報,褫其職。上知山東吏治廢弛,命煦等嚴察以聞,遂劾同興玩泄,以致地方凋敝,倉庫空虛,及布政使朱錫爵徇私廢公狀,并褫職,命煦署巡撫,清查虧空。尋以陳大文調任,同治其事,責煦議定章程。疏言:“嘉慶十四年清查,原奏虧銀一百七十九萬有奇。今查十四年以前實虧三百四十一萬有奇,十四年以后又續虧三百三十四萬有奇。擬請清釐藩庫,嚴交代,定徵解分數,以杜新虧;立追繳及分賠限期,催徵民欠,以懲延宕;覈減提款,確查無著之虧,以示體恤;覈攤捐案,據估變流抵產物扣抵,先侭正項倉庫一律籌補,軍需墊解,查明方許列抵,以防朦混。”凡十四條,下部議行。
二十年,偕侍郎熙昌往湖北、廣東、江蘇、安徽讞獄:襄陽人吳煥章誣告易成元、易登朝等勾結謀逆,反坐論罪;襄陽知縣周以焯濫押斃命,遣戍。雷州府經歷李棠誣訐兩廣總督蔣攸銛,遣戍;雷瓊道胡大成苛派屬員,褫職;貴縣知縣吳遇坤刊書詆毀上官,遣戍;洋商盧觀恒濫祀鄉賢,黜之;江蘇知縣王保澄誣訐上官諱匿邪書,遣戍;阜陽捻匪糾搶殺人,論如律。
二十一年,調禮部尚書,授軍機大臣。調刑部,管理禮部。二十二年,病免。尋授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管順天府尹事。二十三年,拜東閣大學士,管理刑部。萬壽慶典,晉太子太保。二十五年,以足疾累疏乞休,予告致仕,食全俸。居家久之,道光四年,卒,謚文簡。
煦久任樞曹,練習政事,易攵歷中外,數治大獄。晚始參樞務,未久病去,再起管部,以盡心刑事,京察特被獎敘焉。
盧蔭溥,字南石,山東德州人。祖見曾,康熙六十年進士,官至兩淮鹽運使。父謙,漢黃德道。
見曾起家知縣,歷官有聲。為兩淮鹽運使,以罪遣戍,復起至原官。當乾隆中葉,淮鹺方盛。見曾擅吏才,愛古好事,延接文士,風流文采,世謂繼王士禎。在揚州時,屢值南巡大典,歷年就鹽商提引,支銷冒濫,官商并有侵蝕。至三十三年,事發,自鹽政以下多罹大辟。見曾已去官,逮問論絞,死於獄中。籍沒家產,子孫連坐,謙謫戍軍臺。蔭溥甫九歲,貧困,隨母歸依婦翁,讀書長山。越三年,大學士劉統勛為見曾剖雪,乞恩赦謙歸,授廣平府同知。蔭溥刻苦勵學,至是始得應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