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一百二十八
乾隆四十六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阿桂為掌院,激賞其才。五十六年,大考,降禮部主事。阿桂言蔭溥能事,改部可惜。帝曰:“使為部曹,正以治事也。”累司文柄,典山西鄉試,督河南學政。嘉慶五年,充軍機章京,川、楚軍事,多所贊畫。八年,孝淑睿皇后奉安山陵,故事,皇后葬禮無成式,禮臣所議未當。蔭溥回直儀曹,考定禮文,草撰大儀,奏上,如議行。數隨大臣赴各省按事,累擢光祿寺少卿。十六年,大學士戴衢亨卒,仁宗以蔭溥諳習樞務,數奉使有勞,加四品卿銜,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歷通政司副使、光祿寺卿、內閣學士。十八年,擢兵部侍郎,調戶部。扈從熱河,會教匪起,滑縣林清入犯禁城,夜半聞報,至行在面進機宜,越日從駕還京。事平,優敘,賜子本舉人。
二十二年,擢禮部尚書,調兵部。上以蔭溥實心任事,特加太子少保。尋調戶部,兼署刑、吏兩部尚書。二十三年,館臣撰進明鑒,未合上意,命蔭溥偕托津、章煦、英和、和瑛為總裁,遴擇翰林才識兼長者,重加核改,書成,詔褒之。工部主事潘恭辰監督琉璃窯,不受漏規,馭吏嚴,吏誣訐侵冒,下獄。恭辰貧而無援,文書證據不得直,罪且不測,輿論憤之。上微聞,命蔭溥詳鞫,得其狀,釋恭辰,置吏於法。后恭辰至云南布政使,以清操名。二十五年,典會試,會元陳繼昌,故大學士宏謀玄孫也,鄉試、殿試皆第一。有清一代科舉得三元者,惟乾隆中錢棨及繼昌兩人。上制詩,命蔭溥等賡和,以紀盛事。是年秋,帝崩,因撰擬遺詔不慎,降五級留任。尋調工部。
道光元年,調吏部,兼管順天府尹,罷軍機大臣。次年,猶以直軍機久,調任后亦能盡心,加恩予優敘。七年,協辦大學士。十年,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刑部。十三年,以疾乞休,加太子太保,食全俸。十九年,重宴鹿鳴,晉太子太傅。尋卒,年八十,贈太子太師,謚文肅。
論曰:仁宗綜覈名實,樞臣中戴衢亨最被信用,衢亨亦竭誠贊襄,時號賢相,晚遭彈劾,而睠注不移。均元繼之,卒以顧命嫌疑,不安於位。豈盈滿之不易居耶?慶桂、劉權之并以老成雍容密勿,托津、章煦、盧蔭溥則奉使出入,數按事決獄,寄股肱耳目之任。因人倚畀,蓋各有所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