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七十八
伊吾軍。本昆吾國也。置在伊州。景龍四年五月置。
天山軍。置在西州漢車師前王故國。地形高敞。改名高昌。貞觀十四年置。
瀚海軍。置在北庭都護府。本烏孫王境也。貞觀十四年置庭州。文明元年。廢州置焉。長安二年十二月。改為燭龍軍。三年。郭元振奏置瀚海軍。
天山軍。并在碎葉城。
范陽節度使。先天二年二月。甄道一除幽州節度經略鎮守使。至開元十五年十二月。除李尚隱。又帶河北支度營田使。二十七年十二月。除李適之。又加河北海運使。天寶元年十月。除裴寬為范陽節度使。經略河北支度營田河北海運使。已后遂為定額。
經略軍。置在范陽城內。延載元年置。
漁陽軍。在幽州北盧龍古塞。開元十九年九月十七日。改為靜塞軍。
清夷軍。垂拱二年。媯州刺史鄭崇古奏置。
威武軍。大足元年置在檀州。開元十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改為威武軍。
北平軍。在定州西三里。
恒陽軍。恒州郭下。
高陽軍。本瀛州。開元二十年移在易州。
唐興軍。在莫州。
橫海軍。在滄州。并開元十四年四月十二日置。各以刺史為使。
懷柔軍。在蔚州界。先天元年八月八日置。
鎮安軍。貞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于燕郡守捉置。
懷遠軍。在故遼城。天寶二年二月。安祿山奏置焉。
平盧軍節度使。開元七年閏七月。張敬忠除平盧軍節度使。自此始有節度之號。八年四月。除許欽●。又帶管內諸軍諸蕃及支度營田等使。二十八年二月。除王斛斯。又加押兩蕃及渤海黑水等四府經略處置使。遂為定額。
平盧軍。在柳城。本古遼西之地。
盧龍軍。置在北平郡古孤竹國。天寶二年置。
開元十三年三月二十日敕。平盧軍。幽州。太原。朔方。河西。隴右。劍南等七道節度使。宜各置木契行勘。
劍南節度使。開元五年二月。齊景冑除劍南節度使支度營田兼姚嶲等州處置兵馬使。因此始有節度之號。至八年。除李浚。始下兼兵馬使。二十七年。章仇兼瓊又兼山南西道采訪使。其后或兼或不兼。無定制。至上元二年二月。分為兩川。廣德二年正月八日。合為一道。大歷二年正月二十日。又分為兩川。至今不改。貞元十一年九月。韋皋為節度。就加統攝近界諸蠻兼西山八國云南安撫等使。
天保軍置在恭州。東南九十里。開元二十九年置。
洪源軍。置在黎州漢黎郡也。開元三年置軍。
昆明軍。置在巂州。開元十七年十一月置。
嶺南節度使。至德二載正月。賀蘭進明除嶺南五府經略兼節度使。自此始有節度之號。已前但稱五府經略。自此遂為定額。又云。杜佑授嶺南節度使。德宗興元。朝廷故事。執政往往遺忘。舊日嶺南節度。常兼五管經略使。佑獨不兼。蓋一時之誤。其后遂不帶五管經略名目。至咸通三年五月。分為兩節度。以廣州為嶺南東道。邕州為嶺南西道。
清海軍。天寶元年置。在悚烏鎮。有泉水赤︾柔遠軍。貞元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置。
淮南河南江東道。干元元年三月六日。置節度使。
鎮州節度使。大歷十四年四月。名其軍曰成德。至天佑二年九月。改為武順。
汴宋潁亳節度使。建中三年二月二日。名其軍曰宣武。
浙江節度使。建中二年六月。浙江東西節度使。尋改為鎮海軍。以團練為節度。從理潤州。元和五年十一月。團練使奏。丹陽軍比因置節度改為鎮海。今請依前置鎮海軍。從之。
滑州節度使。貞元元年五月。罷滑州永平軍。其年四月。名其軍曰義成。
淮西節度使。貞元二年二月。改淮西節度為淮寧軍。
申光蔡等道節度使。貞元十四年正月。名其軍曰彰義。
易定節度使。貞元十五年三月。滿城縣置永清軍。建中三年五月。名其軍曰義武。
安黃節度使。貞元十九年二月。名其軍曰奉義。
陳許節度使。貞元二十年四月。名其軍曰忠武。
徐州節度使。貞元二十一年三月。名其軍曰武寧。至咸通四年四月。降為支郡。隸兗州。至十一年十一月。改為感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