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五十
咸宣觀 親仁坊。本是睿宗藩國地。開元初。置昭成肅明皇后廟。號儀坤。后昭成遷入太廟。開元四年九月八日敕。肅明皇后前于儀坤廟安置。二十一年五月六日。肅明皇后祔入太廟。遂為道士觀。寶歷元年五月。以咸宣公主入道。與太真觀換名焉。
太真觀 道德坊。本隋秦王浩宅。
都元觀 道德坊。本隋秦王浩宅。天后朝置永昌縣。神龍元年?h廢。遂為長寧公主宅。景云元年。置道士觀。開元五年。金仙公主居之。改為女冠觀。十年七月。改為都元觀。
安國觀 正平坊。本太平公主宅。長安元年。睿宗在藩國。公主奉焉。至景云元年。置道士觀。仍以本銜為名。十年玉真公主居之。改為女冠觀。
元都觀 本名通達觀。周大象三年。于故城中置。隋開皇二年。移至安善坊。元都觀有道士尹崇。通三教。積儒書萬卷。開元年卒。天寶中。道士荊朏。亦出道學(xué)。為時所尚。太尉房管每執(zhí)師資之禮。當(dāng)代知名之士。無不游荊公之門。初。宇文愷置都。以朱雀門街南北盡郭。有六條高坡。象干卦。故于九二置宮闕。以當(dāng)?shù)壑印>湃偎尽R詰?yīng)君子之?dāng)?shù)。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觀興善寺以鎮(zhèn)之。
三洞觀 醴泉坊。本靈應(yīng)道士觀。開皇七年立。貞觀二十三年。朱崇坊移換于此。
清虛觀 豐邑坊。隋開皇七年。文帝為道士呂師辟谷煉氣。故以清虛為之名。
天長觀 侍賢坊。本名會圣觀。隋開皇七年。文帝為秦孝王俊所立。開元二十八年。改千秋觀。天寶七載。改名天長觀。
五通觀 安定坊。隋開皇八年。為道士焦子順能役鬼神。告隋文受命之符。及立。隋授子順開府柱國。辭不受。常咨謀軍國。帝恐其往來疲困。每遣近宮置觀。以五通為名。旌其神異也。號焦天師。
崇真觀 新昌坊。本李齊古宅。開元初置立。
興唐觀 長樂坊。本司農(nóng)園地。開元十八年造觀。其時有敕。令速成之。遂拆興慶宮通干殿。造天尊殿。取大明宮乘云合造門屋樓。白蓮花殿造精思堂屋。拆甘泉殿造老君殿。
昭成觀 頒政坊。本楊士建宅。咸亨元年九月二十三日;屎鬄槟付忍焦鳛榕凇R蛑糜^。初名太清觀。尋移于大業(yè)坊。垂拱二年。遂改為魏國觀。載初元年。改為崇福觀。開元二十七年。為昭成皇后追福。改為昭成觀。
九華觀 通義坊。開元二十八年。蔡國公主舍宅置。其地本左光祿大夫李安遠宅。開元初。為左羽林大將軍李思順宅。
玉芝觀 延福坊。本越王貞宅。為新都公主宅。公主舍宅為新都寺。廢為郯王府。天寶二年立。名為玉芝觀。
新昌觀 崇業(yè)坊。天寶六載。新昌公主因駙馬蕭衡亡。奏請度為女冠。遂立此觀。
華封觀 平康坊。天寶七載。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觀。其地西北隅。本梁公姚元崇宅。以東即太平公主宅。其后敕賜安西都護郭虔曜。今悉并為觀。號華封。
元真觀 崇仁坊。東半以左。仆射高士廉宅。西北隅。左金吾衛(wèi)。神龍中。為長寧公主宅。又吞人數(shù)十屋。主既承恩。盛加雕飾。朱樓綺閣。驚絕一時。韋氏敗后。公主隨夫外住。遂奏為景龍觀。初欲出賣。官估木二十萬。山池仍不為數(shù)。天寶十三載。改為元真觀。
福祥觀 布政坊。本開府竇瑊宅。天寶十三載置。
宗道觀 永崇坊。本興信公主宅。賣與劍南節(jié)度使郭英乂。其后入官。大歷十二年。為華陽公主追福。立為觀。元和八年七月。命中尉彭忠獻帥徒三百人。修興唐觀。賜錢十萬。使壯其舊制。其觀北拒禁城。因是開復(fù)道為行幸之所。是日。又命以內(nèi)庫絹千匹。茶千斤。為興唐觀復(fù)道夫役之賜。又以莊宅錢五十萬。雜谷千石。充修齋醮之費。
雜記
永徽四年四月敕。道士女冠僧尼等。不得為人療疾。及卜相。
文明元年二月十一日。金闕亭置一女冠觀。并度內(nèi)人。奉天宮置一道士觀。芳桂萬全等各為僧寺。各以舊宮為名。
其年九月。冊元元皇帝妻為先天太后。尊像于老君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