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四十四
“且夫王者固未有不始于憂勤,而終于逸樂者也。毛詩序曰:始于憂勤,終于逸樂。然則受命之符,合在于此。方將增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減五,下登三。李奇曰:五帝之德,比漢為減;三王之德,漢出其上。觀者未睹旨,聽者未聞音,猶鷦敕已翔乎寥廓之宇,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樂緯曰:鷦敕狀如鳳皇。爾雅曰:寥,深也,空廓寥寥也。
于是諸大夫茫然喪其所懷來,失厥所以進,喟然并稱曰:“允哉漢德,此鄙人之所愿聞也。百姓雖勞,請以身先之。”敞罔靡徙,遷延而辭避。尚書大傳曰:魏文侯問子夏,子夏乃遷延而退。
文選考異
注“鄭玄曰”:陳云“玄”當作“ 德”。今案:當作“氏”。各本皆誤。
注“尚書曰黎民”:袁本“尚” 上有“善曰”二字,茶陵本在此節注首。案:袁本是也,說見喻巴蜀檄。下余條依此例求之,不更出。
脩誦習傳:何云漢書“脩”作“ 循”。陳云當作“循”。案:史記亦作“循”。古書二字多互誤,何、陳所校是也。袁、茶陵二本亦誤。
注“鄧展子曰”:陳云“子”字衍,是也。袁本“展子”作“子展”,茶陵本亦作“展子”,皆衍。
注“出蜀西徼外”:陳云“西” 當作“廣平”,是也。各本皆誤。案:說文“沬”下作 “西”。江賦注引,故或以改此。其實張揖自作“廣平 ”,顏注及索隱引可證。
注“出廣平徼外出旄牛”:陳云當作“出旄牛徼外”,是也。各本皆誤。顏注及索隱引可證。
注“鑿通山道”:案:“山”上當依顏注引有“靈”字。各本皆脫。
注“出登縣”:陳云“登”上當有“臺”字,是也。各本皆脫。案:顏注引可證。
注“作獨梁”:袁本、茶陵本“ 獨”作“橋”,是也。
注“曶梅憤切”:案:“憤”當作“憒”。各本皆偽。索隱曰:“曶音妹。”“梅憒” 即“妹”之反語也。“憤”字不可通。
注“字林音勿”:何校“勿”改 “忽”。案:所改是也。索隱引正作“忽”,顏注亦音 “忽”。
猶鷦敕已翔乎寥廓之宇:袁本云善有“之宇”二字。茶陵本云五臣無。案:史記、漢書皆無,依文義不當有,恐但傳寫衍,各本所見非也。
而羅者猶視乎藪澤:袁本云善無 “乎”。茶陵本云五臣有“乎”。案:史記、漢書有,恐但傳寫脫,尤校添,是也。
注“爾雅曰”:陳云“爾”,“ 廣”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空廓寥寥也”:陳云當作“ 廓空也”,是也。各本皆誤。
于是諸大夫茫然:袁本云善作“ 芒”。茶陵本云五臣作“茫”。案:史記作“芒”,漢書作“茫”,尤蓋依漢書校改也。
遷延而辭避:袁本云善作“退” 。茶陵本云五臣作“避”。案:史記、漢書皆作“避” ,尤校改,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