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各以入變遲速定數,速減、遲加朔、弦、望盈朒小余;滿若不足,進退其日。加其常日者為盈,減其常日者為朒。各為定大小余,命日如前。乃前朔、后朔迭相推校,盈朒之課,據實為準;損不侵朒,益不過盈。
定朔日名與次朔同者大,不同者小,無中氣者為閏月。(其元日有交、加時應見者,消息前后一兩月,以定大小,令虧在晦、二,弦、望亦隨消息。月朔盈朒之極,不過頻三。其或過者,觀定小余近夜半者量之。)
黃道:南斗,二十四度三百二十八分。牛,七度。婺女,十一度。虛,十度。危,十六度。營室,十八度。東壁,十度。奎,十七度。婁,十三度。胃,十五度。昴,十一度。畢,十六度。觜觿,二度。參,九度。東井,三十度。輿鬼,四度。柳,十四度。七星,七度。張,十七度。翼,十九度。軫,十八度。角,十三度。亢,十度。氐,十六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度。
冬至之初日,躔定在南斗十二度。每加十五度二百九十二分、小分五,依宿度去之,各得定氣加時日度。
各以初日躔差乘定氣小余,總法而一,進加、退減小余,為分;以減加時度,為氣初夜半度。乃日加一度,以躔差進加、退減之,得次日。以定朔弦望小余副之;以乘躔差,總法而一,進加、退減其副,各加夜半日躔,為加時宿度。
合朔度,即月離也。上弦,加度九十一度、分四百一十七。望,加度百八十二度、分八百三十四。下弦,加度二百七十三度、分千二百五十一。訖,半其分,降一等,以同程法,得加時月離。因天正常朔夜半所入變日及余,定朔有進退日者,亦進退一日,為定朔夜半所入。累加一日,得次日。
各以夜半入變余乘進退差,總法而一,進加、退減離程,為定程。以定朔弦望小余乘之,總法而一,以減加時月離,為夜半月離。求次日,程法約定程,累加之。若以定程乘夜刻,二百除,為晨分。以減定程,為昏分。其夜半月離,朔后加昏為昏度,望后加晨為晨度。其注歷,五乘弦望小余,程法而一,為刻。不滿晨前刻者,退命算上。
辰刻八,分二十四。
刻分法七十二。
置其氣屈伸率,各以發斂差損益之,為每日屈伸率。差滿十,從分;分滿十,為率。各累計其率為刻分。百八十乘之,十一乘綱紀除之,為刻差。各半之,以伸減、屈加晨前刻分,為每日晨前定刻。倍之,為夜刻。以減一百,為晝刻。以三十四約刻差,為分;分滿十,為度。以伸減、屈加氣初黃道去極,得每日。以晝刻乘期實,二百乘,總法除,為昏中度。以減三百六十五度三百二十八分,余為旦中度。各以加日躔,得昏旦中星,赤道計之。其赤道同《太初》星距。
游交終率千九十三萬九千三百一十三。奇率三百。
約終三萬六千四百六十四,奇百十三。交中萬八千二百三十二,奇五十六半。交終日二十七,余二百八十四,奇百一十三。交中日十三,余八百一十二,奇五十六半。
虧朔三千一百六,奇百八十七。實望萬九千七百八十五,奇百五十。
后準千五百五十三,奇九十三半。前準萬六千六百七十八,奇二百六十三。
置總實,以奇率乘之,滿終率去之;不滿,以奇率約,為入交分。加天正常朔小余,得朔泛交分。求次朔,以虧朔加之。因朔求望,以實望加之。各以朔望入氣盈朒定積,盈加、朒減之;又六十乘遲速定數,七百七十七除,為限數;以速減、遲加,為定交分。(其朔,月在日道里者,以所入限數減遲速定數,余以速減、遲加其定交分。而出日道表者,為變交分。不出表者,依定交分。其變交分三時半內者,依術消息,以定蝕不。)交中已下者,為月在外道;已上者,去之,余為月在內道。其分如后準已下,為交后分;前準已上者,反減交中,余為交前分。望則月蝕,朔在內道則日蝕。百一十二約前后分,為去交時。置定朔小余,副之。辰率約之,以艮、巽、坤、乾為次,命算外。其余,半法已下為初;已上者,去之,為末。初則因余,末則減法,各為差率。月在內道者,益去交時十而三除之。以乘差率,十四而一,為差。其朔,在二分前后一氣內,即以差為定;近冬至以去寒露、雨水,近夏至以去清明、白露氣數倍之,又三除去交時增之;近冬至艮巽以加、坤乾以減,近夏至艮巽以減、坤乾以加其差,為定差。艮、巽加副,坤、乾減副。月在外道者,三除去交時數,以乘差率,十四而一,為差。艮、坤以減副,巽、乾以加副,為食定小余。望即因定望小余,即所在辰;近朝夕者,以日出沒刻校前后十二刻半內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