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孟子五
或問"一本"。曰:"事他人之親,如己之親,則是兩個一樣重了,如一本有兩根也。"〔燾〕
問:"人只是一父母所生,如木只是一根株。夷子卻視他人之親猶己之親,如牽彼樹根,強合此樹根。"曰:"'愛無差等',便是二本。"至曰:"'命之矣','之'字作夷子名看,方成句法。若作虛字看,則不成句法。"曰:"是。"〔至〕
尹氏曰:"何以有是差等,一本故也,無偽也。"既是一本,其中便自然有許多差等。二本,則二者并立,無差等矣。墨子是也!矁g〕
◎滕文公下
△陳代曰不見諸侯章
問"枉尺直尋"。曰:"援天下以道。若枉己,便已枉道,則是已失援天下之具矣,更說甚事!自家身既已壞了,如何直人!"〔恪〕
"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刀鋸在前而不避,非其氣不餒,如何強得!〔閎祖〕
"詭遇",是做人不當做底;"行險",是做人不敢做底!卜阶印
子路,則"范我馳驅"而不獲者也。管仲之功,詭遇而獲禽耳!矤c〕
射者御者都合法度,方中。嬖奚不能正射,王良以詭御就之,故良不貴之。御法而今尚可尋,但是今人尋得,亦無用處,故不肯。侯景反時,士大夫無人會騎,此時御法尚存。今射亦有法,一學時,便要合其法度。若只是胡亂射將來,又學其法不得。某舊學琴,且亂彈,謂待會了,卻依法。原來不然,其后遂學不得,知學問安可不謹厥始!〔揚〕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章
敬之問"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曰:"大概只是無些子偏曲。且如此心廓然,無一毫私意,直與天地同量,這便是'居天下之廣居',便是'居仁'。到得自家立身更無些子不當於理,這便是'立天下之正位',便是'守禮'。及推而見於事,更無些子不合於義,這便是行天下之大道,便是'由義'。論上兩句,則居廣居是體,立正位是用;論下兩句,則立正位是體,行大道是用。要知能'居天下之廣居',自然能'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恪。
居之問"廣居、正位、大道"。曰:"廣居,是廓然大公,無私欲之蔽;正位,是所立處都無差過;大道,是事事做得合宜。'居'字是就心上說,擇之云:"廣居就存心上說。"先生曰:"是。"'立'字是就身上說,'行'字是就施為上說!操R孫〕
居之問"廣居、正位、大道"。曰:"廣居是不狹隘,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何廣如之!正位、大道,只是不僻曲。正位就處身上說,大道就處事上說。"〔植〕
居者,心之所存;廣居,無私意也。才有私意,則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只見分小著。立者,身之所處。正位者,當為此官,則為此官,當在此,則在此。行者,事之所由;大道者,非偏旁之徑,荊棘之場。人生只是此三事!补潯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唯集義、養氣,方到此地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浩然之氣對著他,便能如此。"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在彼者,皆我之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閎祖〕
問:"'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是浩然之氣否?"曰:"然。浩然之氣須是養,有下工夫處。'居廣居'以下,是既有浩然之氣,方能如此。"〔大雅〕
問:"'居天下之廣居'云云,如欲'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孟子若去那里立,便不是正位。"林擇之云:"如'不與驩言'之事,亦是正位。"曰:"然。"
公孫丑問不見諸侯章
問:"公孫丑言孟子不見諸侯,何故千里來見梁惠王?"曰:"以史記考之,此是梁惠王招之而至。其曰'千里而來'者,亦是勞慰之辭爾。孟子出處,必不錯了。如平日在諸侯國內,雖不為臣,亦有時去見他。若諸侯來召。則便不去。蓋孟子以賓師自處,諸侯有謀則就之。如孟子一日將見王,王不合使人來道:'我本就見,緣有疾,不可以風,不知可以來見否?'孟子才聞此語,便不肯去。"時坐間有楊方縣丞者,云:"弟子稱其師不見諸侯,必是其師尋常如此。其見梁惠王,亦須有說。但今人不肯便信他說話,只管信后人言語,所以疑得孟子如此。"〔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