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精選7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1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學設計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ppt課件1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flash朗讀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mp3音頻課文朗讀(方明朗讀)
上一篇:《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詩歌鑒賞
下一篇:袁中道《游岳陽樓記》原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2
【教學內容】
全國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 第五冊古詩詞背誦篇目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八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篇目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 六年級第一學期第八單元“山水之間”古詩詞背誦篇目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徒”,理解詩歌大意,并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復誦讀,感受律詩整齊的節奏美,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3.了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想】
1、學生說說他們見過的湖。引出孟浩然對洞庭湖的描寫。
2、學生自讀三次,參照注釋理解每句詩歌的意思。
板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并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鏡、湖水平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云夢澤——水氣氤氳、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涌、波濤洶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么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么?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突破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到底是“羨魚”還是“羨釣魚”
(1) 有兩種意見,分別給自己的觀點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況下兩派意見爭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時教師給出“孟浩然”的作者簡介,提示學生思考方向。
關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并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游于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
(3)得出結論: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5、反復朗讀、嘗試背誦。
作業: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敢于“自薦”。
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說:我能行!。
現在,我們班班委改選,看著你們,一個個都很能干、聰明,所以請大家以“我選我,我能行……”作為開頭,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優勢,說明你自己的能力何在,夸一夸自己,哪怕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字都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3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4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閱讀附答案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9—10題。(4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9.“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寫出了洞庭湖怎樣的氣勢?結合加點的字說一說。
10.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2分)
答案:
9.這兩句寫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蒸——蒸騰”“撼——搖動”,都是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
10.本詩委婉地表達了詩人想做官而沒人引薦,不能為民謀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夠出仕,一展才華,做一番事業。(1分)(意思對即可)
許渾《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君不遇》、蘭茂《題徐昭玉案山房》閱讀試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4-15題。
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君不遇
(唐)許渾
千巖萬壑獨攜琴,知在陵陽不可尋。
去轍已平秋草遍,空齋長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鄰張仲蔚,坐來同愴別離心。
題徐昭玉案山房
(明)蘭茂
美人高隱樂從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聲常似雨,傍檐云氣或如龍。
長镵破雪尋黃獨,曲幾看山蔭碧松。
此趣料應識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蹤。
14.以下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許詩開篇“千巖萬壑獨攜琴”就點出主人公的不同尋常,是一個品性高潔、格調高雅、學識高深、境界高遠的人。
B.“喧枕泉聲常似雨,傍檐云氣或如龍”兩句通過擬聲繪形的形象比喻,渲染了徐昭山房景致的幽靜、奇特與不凡。
C.蘭詩指出想像朋友徐昭一樣享受幽居在玉案山的樂趣的人很多,所以詩人也希望隱居在鄉野以尋求一份心靈的寧靜。
D.蘭詩表面贊美的是景,實際上卻是渲染隱士人格的獨立高標,表達了對自己惺惺相惜的知音的追慕之情。
E.許詩“抱琴何日逐游蹤”傳達出因其“不遇”,所以抒情側重知心人難以會面的惆悵傷感。
15.兩首詩在所寫對象、主題及表達技巧等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請結舍詩境概括分析。(6分)
答案:
14.AC【解析】A.“學識高深”不恰當;C.“此趣料應識者寡”應該說知音很少。
15.兩首詩中都寫到了遠離塵囂、逍遙世外的高人隱士,而且他們都攜琴獨居、情趣高雅,隱居在風景壯美的峰谷巖壑。(2分)
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對隱士人格的景仰,流露出某種追慕之情。(2分)
在表達技巧上運用側面描寫(借景抒情),都擅長描寫隱士居所周圍的環境,來襯托人物,寄寓感情。(2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5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孟浩然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云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6
【教學內容】
全國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 第五冊古詩詞背誦篇目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八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篇目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 六年級第一學期第八單元“山水之間”古詩詞背誦篇目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徒”,理解詩歌大意,并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復誦讀,感受律詩整齊的節奏美,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3.了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想】
1、學生說說他們見過的湖。引出孟浩然對洞庭湖的描寫。
2、學生自讀三次,參照注釋理解每句詩歌的意思。
板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并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鏡、湖水平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云夢澤——水氣氤氳、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涌、波濤洶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么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么?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突破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到底是“羨魚”還是“羨釣魚”
(1) 有兩種意見,分別給自己的觀點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況下兩派意見爭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時教師給出“孟浩然”的作者簡介,提示學生思考方向。
關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并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游于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
(3)得出結論: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5、反復朗讀、嘗試背誦。
作業: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敢于“自薦”。
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說:我能行!。
現在,我們班班委改選,看著你們,一個個都很能干、聰明,所以請大家以“我選我,我能行……”作為開頭,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優勢,說明你自己的能力何在,夸一夸自己,哪怕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字都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篇7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煉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小編在這里整理了《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注釋:
湖水平:八月長江水漲,湖水漫溢,與岸齊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漲,水面與岸齊平。
涵:包涵,包容。
虛:虛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稱天為太清。
氣蒸:水氣蒸騰。
云夢澤:即古代云、夢二澤。云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陸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動。此為拍擊之意。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閱讀題目:
1、對詩句解說不當的一項是(B)
A 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濟句中的濟即渡,這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閑居,圣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
D 最后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
2、對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C)
A 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 二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 三、四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 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遠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景象極其壯闊。
4、品味蒸與撼。
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煉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 和 的特點。(2分)
6.全詩抒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7.詩的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說,看著人家垂釣,自己只能白白地產生羨魚之情了。這里隱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8.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二句,筆力千鈞,備受 后人贊賞。請作簡要賞析。(3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參考答案:
5.雄渾壯闊,氣勢博大
6.想為國出仕,渴望得到引薦(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沒有途徑 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云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運用對偶,表現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共3分。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