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精選15篇)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硯”、“乾”、“坤”三個字,了解古詩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 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墨梅這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唐代、唐代和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昌齡、盧綸和王冕。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墨痕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古詩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語,比如查資料,利用工具書,網上查詢等。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如下:
。ㄎ壹蚁闯幊剡叺倪@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
。ㄍ怀隽怂牟。)
E.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ㄖ娙、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背誦《墨梅》
板書設計:
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嘗試根據圖文,正確、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 。
活動準備:
1、梅花圖片,墨梅圖。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梅花圖片,認識梅花,激發孩子的興趣。
教師: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許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賞墨梅圖,了解作者與古詩名字含義。
1、了解古詩題目含義。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幅墨梅圖,你知道為什么叫墨梅圖嗎?墨梅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了解古詩作者。
教師: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嗎?
三、欣賞圖文課件,理解古詩內容,學習古詩。
1、欣賞課件。
教師:原來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王冕為自己畫的一幅墨梅題的詩。
2、嘗試根據圖文,學習古詩。
教師:請同學們來說說看,你在畫中看到了什么?分別說說每幅圖都說了什么?
3、解釋古詩意思。
教師: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4 、感受古詩意境。
教師: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 請同學們閉起眼睛想象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四、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1、教師根據圖譜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一遍。
2、朗誦古詩。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全詩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首詩,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讀了那么多的書,老師考你們幾個課外知識怎么樣?1、歲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嗎?(指生背)
2、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欣賞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題,讀課題。
二、讀詩
1、打開課本,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檢查讀。
2、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出來,不僅要讀,還要吟唱,七言絕句的節奏一般是///
請同學們試著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詩
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段時間,結合書上注釋,自學這首詩?醋约耗茏x懂多少,把讀懂的內容用鉛筆寫在書上,把自己讀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學。
2、小組內交流,并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A、①結合注釋能理解的重點詞有:
淡墨、痕、清氣、乾坤
②交流每句詩的意思。師小結:這是一首題畫詩,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畫的一株盛開的梅花。
、郯堰@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軒е鴮@首詩的理解自由讀讀這首詩。
B、師引導: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讀懂了這么多,沒有什么讀不懂的地方嗎?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作者為什么要畫墨梅,而不畫鮮艷的梅花?
②這是一幅畫,詩中為什么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
③為什么說不要人夸好顏色?
師小結:這些問題提得好,可見同學們讀詩時動了腦筋,有大疑必有大進,這就是會讀書。當然,同學們不用著急,通過下面的學習,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品詩
1、品淡墨
、偻瑢W們,誰見過盛開的梅花?老師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賞?(課件: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樣子?你能用上一、兩個詞描述一下嗎?
、谕趺峁P下的梅花從外表上看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默讀前兩句詩,思考一下。
生說:淡墨;痕跡一般淺;顏色不夠驕人
、蹘燑c課件,出示《墨梅圖》。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圖》,仔細觀察一下,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生說:素潔、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氣
、苤笇Ю首x:你們說的老師深有同感。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
指點:淡墨痕淡雅的,要讀得輕一點。
2、品清氣
過渡:同學們,這梅花如此淺淡,貌不驚人,從沒引起過別人的注意,從沒受到過別人的夸贊,但它卻在洗硯池邊不畏嚴寒地怒放著,呈現出勃勃生機。
①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不懂,墨梅這樣做心里是怎樣想的?揣摩一下,誰來幫一幫老師?
指生說。
現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顏色了嗎?指生說。
、谡缭娭兴f(課件出示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謝謝同學們,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讀懂了墨梅。
師引讀:
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x
這真是一株灑脫、淡定的梅花!男生讀
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齊聲讀
3、品讀
過渡:(對照板書)這梅花是痕跡一般的淡墨色,但卻素潔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這是一幅畫呀,詩中為什么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誰已經明白你們提出的問題了?生回答。
①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讀,讓墨梅的形象走進你的心中吧。生自讀。
、诎褧墼谧郎,閉上眼睛,讓你的思維跨越時空,讓你的想像飛起來,飛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
師引讀:
淡墨色的梅花開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潔。≈敢簧x。
淡淡的清香彌漫在小院子里,充滿了天地間,也飄到了我們的教室里,讓我們靜心聞一聞吧。指一生讀。
五、品詩人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都陶醉于這梅香中了。回憶一下前面學過的《竹石》、《石灰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墨梅》與這兩首詩對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處?(板書: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師: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師相信你們對這首詩的思想內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況,你們的感悟會更深!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傾注筆端,揮毫潑墨,暈染出一幅幅驚世之作。至此,墨梅與作者之間的聯系你讀懂了嗎?(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師小結:對呀!王冕曾說: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作者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現在讓我們回到課始提到的問題:
指名提出問題的同學:你明白作者為什么畫墨梅了嗎?生回答。
4、升華讀:同學們,看著這幅墨梅圖,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墨梅、對王冕說嗎?
指生說,該生接著讀出自己的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千般喜歡、萬般敬佩化成一首詩,表達出對墨梅對王冕的由衷贊美吧!
齊誦《墨梅》!
六、作業:搜集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重點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人呢?(同學補充注釋處的內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身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只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準古詩。
1.齊讀,讀準確。
2.指讀,讀準確。
3.再讀,讀出節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解釋古詩。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里?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艷),就像(用含著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艷),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可讓同學填寫。]
朗讀表示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示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并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示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夸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身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四、深入體會詩意。
1.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讀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身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身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五、安排作業: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王冕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作者善于畫梅,也喜歡詠眉梅。詩人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全。
詩的前兩行寫實,強調“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凈雅潔;后兩行抒情言志,說明他畫梅花,不是讓人夸贊顏色好,只是要它的清香彌漫在天地之間。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滿乾坤”等詞的意思。
2、能理解《墨梅》的詩意,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梅識美,品其“淡”“清”
1.欣賞梅花圖片,教師解說:梅花真美啊!走進梅園,各種顏色的梅花就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瞧,這是粉紅的,像——霞,這是白色的,如——雪,這是淡綠的,似——玉。梅花真美。÷接诿穲@的小路上,感覺整個梅園都被梅香浸透了。是啊,無論是粉的、白的,還是綠的,都顯得是那么的淡雅高貴,清秀脫俗。(板書:淡)
2、回憶贊美梅花的詩句,教師相機出示,學生齊讀。
二、“墨梅”解題,初識王冕
1、(出示墨梅圖)同學們看圖,這是什么梅?(墨梅)
2、為何稱作它為墨梅?(因為這是用墨畫出來的梅花。)
3、是的,相傳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想到了用濃濃淡淡的水墨來畫梅花。這就是——墨梅。
4、而說到畫墨梅,當屬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造詣最深。(出示王冕簡介,生快速瀏覽。)
5、我們一起來把王冕的名字來寫一寫,注意“冕”字的上半部分和感冒的“冒”是一樣的,中間和下面的橫和左右是不相連的,切不要寫成“曰”字。
跟著老師書空。
6、王冕愛梅啊,這一天他家洗硯池邊的梅樹上的梅花盛開了(圖片出示),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讓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揮墨畫下了這么一幅墨梅圖。為了使畫的意境更加深遠,他還在畫上題了一首詩。(出示墨梅詩)。
三、初讀《墨梅》,讀出節奏
1、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注意要把詩讀正確、讀流利、讀出古詩的節奏。
2、自由讀詩、指讀、正音、吾、硯。
3、詩的第一句里還有一個生字(板書:硯(yàn))。我們知道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
4、老師再請位同學來準確、流利地古詩來讀一讀。(個別讀。)
5、讀得字正腔圓。剛才老師聽出你在“吾家”后面停頓了,在“洗硯”后面停頓了,你讀出了古詩節奏。通常七言詩都是按照這樣二二三的方式停頓的,這樣就能把古詩的節奏讀出來了。下面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手勢,一起來把這首詩有節奏的讀一讀。
6、齊讀(師用手勢引導)
四、自讀自解,梳理詩意
1、同學們再來自由地把這首詩來讀讀,想想:你能理解哪些詞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還讀不懂,做上記號。
2、生自讀古詩、交流。
3、“吾家洗硯池頭樹”是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
4、吾家就是我家(板書:我),古人說吾我們現在說——我,這是古今語言表意的不同。像這樣的例子在這首詩中還有一處,古人說:個個花開,我們現在說——朵朵花開。
5、“個個花開淡墨痕”是指梅樹上的朵朵梅花盛開了,畫在紙上顯現出淡淡的墨痕。
6、“不要人夸好顏色”是說不要別人去夸它的顏色有多么的好。
7、“只流清氣滿乾坤”只要在天地間留下清香。
五、圖詩相融,人梅合一
1、眾所周知梅花的色彩是十分淡雅的,在王冕的《墨梅》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尋,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個個花開淡墨痕)。(補足板書:淡墨痕)
2、同學們看圖(出示墨梅圖),因為梅花很淡雅,所以王冕——(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梅花的樣子。)
3、畫紙上只留下若有若無的淡淡的墨的痕跡,這就是詩中所云的:個個花開——(淡墨痕)
4、你能讀出淡雅的味道來嗎?(生讀)
5、梅花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玫瑰的嬌艷,可王冕為何會對淡雅的梅花如此鐘愛呢?(生沉思)讓我們一起走進王冕的生平。
6、出示:默讀
元朝的達官貴人們千金向他求畫,王冕拒絕了;老朋友泰不華舉薦他做官,王冕謝絕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要賞識他的才華決定重用他,王冕選擇了退隱山林。
7、元朝的達官貴人們千金向他求畫,王冕——生:拒絕了。老朋友泰不華舉薦他做官,王冕——謝絕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要賞識他的才華決定重用他,王冕選擇了—生:退隱山林
8、你感受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王冕?(我覺得王冕不追求名利。)
9、說的好,答應求畫他可以得到金錢,選擇做官他可以得到權力,這些對于王冕來說不過是浮云,一個“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對名利的淡泊。(板書:淡泊名利)他不正像這墨梅一樣。(生齊讀:個個花開淡墨痕)。
10、王冕為什么會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說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我們繼續讀詩。生: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11、為何不用“留”(補足板書:清氣)先給兩個“liú”組詞。
(留下、留存)(流動、流瀉)
12、字音相同,意思卻不同讀出來感覺也不同。聽老師來讀讀這兩個字流(手勢起伏,聲音悠長)師:留(用手一點,干脆短促。)
13、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試著來讀這兩個字。(生讀)
14、把這種感覺再放到詩中去讀讀,你有什么感受?(我覺得“流”是會動的,而“留”好像是靜止的。)
15、你的感覺很妙,宋代詩人林逋在他的詩《山園小梅》中是這樣寫梅花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保ǔ鍪荆ㄖ缸x、齊讀)
16、你們發現沒有林逋是怎么樣寫梅花的香的。浚ò迪愀樱
17、顯然梅香是會動的,它是浮動的,流動的。所以只流清氣滿乾坤應該是用上流動的流(板書:流)。誰來讀出梅香流溢的味道來?(生讀)
18、散發在這廣闊天地之間的是梅花的清氣。這清氣更指的是王冕怎樣的精神?(他不追名逐利、清正、他鄙視權貴、淡泊名利、甘于淡泊)。
19、這清氣已化作了王冕一身的——(板書:清白正氣)
21、從元末到明初,朝代在變,不變的是王冕的那一身——清白正氣。
22、無論是對待他鄙視的權貴,還是與自己相濡以沫的老朋友相處,甚至是在萬人敬仰的皇帝面前,不改的還是王冕那一身——清白正氣
23、不要人夸、只流清氣這就是王冕精神的寫照啊。你能讀出這種氣節來嗎?
24、這就是王冕: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幻燈出示)
25、這樣的王冕,我們由衷地——敬佩、敬重、敬仰。女生讀: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26、這樣的王冕我們不得不敬仰。男生讀: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27、這樣的王冕我們怎能不敬仰?(出示墨梅圖并配樂)
28、一支遒勁的梅枝斜伸出來,朵朵晶瑩剔透、樸素淡雅的梅花綴滿枝頭,似乎很透著一股淡淡的墨香。王冕不就是這一株傲然于世、孤芳自賞的獨梅嗎,此時人化作了梅,梅化作了人。(師讀)
29、詩讀到這里我不禁要問問王冕?(對著一學生)王冕啊王冕,若是沒有人再欣賞你的才華了,你會去找你老朋友泰不華嗎?(不會,因為我不需要別人的欣賞,只要我的內心保留著高尚的情操足以。)
30、是的,因為在你的內心里堅信的是——生齊讀: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31、我還想再問問王冕(對另一學生):王冕啊王冕,若是你到了風燭殘年、窮困潦倒,你會賣畫給那些達官貴人們嗎?(不會,因為清白是我一生不變的品質。)
32、是的,因為在你心里永遠堅守的是——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33、我們一起還想問問王冕,王冕啊王冕,六百多年過去了,朗朗乾坤里充盈的是否還是你那一身的清白正氣(是,因為王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34、王冕的《墨梅》有沒有銘刻在你們的心中呢?讓我們一起背誦《墨梅》。(生齊背)
六、托物言志,詠嘆梅魂
1、同學們王冕的《墨梅》是借梅花的淡雅、梅花的清香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抒發自己的情懷,這種手法叫——(板書:托物言志)
2、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樣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情懷。
3、王安石為了表達對高潔情操的不斷追求,他曾吟道——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4、陸游在他的《卜算子·詠梅》是這樣寫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5、陸游是想做梅花一樣的真君子啊,所以他吟道——生齊讀: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6、瓊瑤的《梅花三弄》里也寫到了梅花——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7、瓊瑤是在贊美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呀,所以她吟道:生齊讀: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8、同學們寫梅花的詩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了,而梅花的精神也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9、(出示)生齊讀:一樹梅花千首詩,鑄就中華民族魂。
10、讓我們再一次來把這些梅花詩吟一吟,誦一誦:(配樂生齊讀)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七、書梅明志,與君共勉
1、師:同學們喜歡《墨梅》嗎?(生答)現在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此刻王冕站在這幅墨梅圖前,他會對自己說些什么?(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
八、踏春尋梅,走進自然
1、背誦古詩《墨梅》。
2、建議:走進大自然,在生活中感受梅花的美。
3、搜集并背誦贊美梅花的古詩句。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6
目標預設:
1.掌握字詞,了解大意,感情朗讀背誦,
2.體會詩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重難點:感情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過程:
一、導入:
1.回憶背誦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
2.交流資料:
王冕資料
本詩:托物寫志的題畫詩。
二、讀詩(達到:準)。
1.自由讀 指名讀 會讀的讀 師范讀 齊讀。
2.引導理解:“硯、乾坤”并記憶。
3.指導讀好題目,作者,并標出詩之間的停頓。
三、再讀詩。(達到:懂)
1.看下面注釋,讀詩、理解。
2.匯報:自由談理解。
3.提出疑難:互相結伴解決。
4.指導總結理解方法:結合注釋,聯系生活及當時背景,加上想象。
5.連起來說詩意。
四、品味讀。(達到:美讀)
1.自由讀,那句詩給你感覺最深、淡為什么?并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2.匯報交流,相機引。
[1]后兩句:最能抒發作者的情感(不以追求色彩艷麗討好別人。做純潔、高尚之梅的人)。
板書:梅 人(清氣滿乾坤)
[2]前兩句:世上有墨梅嗎?(沒,作者自己畫的墨梅)
小結:清雅、淡雅、素雅、清氣……這梅是“天然雕飾而成”。(板書:花開淡漠痕)
[3]作者贊賞梅花嗎?討論。
歸納:前兩句寫自己畫梅的特點,后兩句借梅詠人。拖物言志:像梅花一樣有清氣。
[4]誦讀。(節奏、停頓)
五、總結,延伸。
1.寫梅花的詩:《梅花》
2.拖物言志的詩:《竹石》
3.作業
抄寫、默寫本詩。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
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
千錘萬鑿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ㄖ娙恕⒔庠婎};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歌大意,領悟本課詠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
3、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的高尚情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課伊始,趣亦生)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五顏六色的花嗎?那你們能用恰當的詞語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喜歡的花嗎?
生:用恰當的詞語介紹自己喜歡的花。
師:那你們喜歡梅花嗎?能說明理由嗎?
生:說明喜歡梅花的原因。
師:同學們喜歡梅花的原因都不同,你們知道嗎?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也喜歡梅花,還記得王安石的那首《梅花》嗎?一齊背一遍吧!
生:齊背《梅花》
二、初讀感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詩意)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關梅花的詩,它的題目是《墨梅》。(板書)同學們看這個題目,從字面上看,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解詩題。(黑色的梅花)
師:我們知道世間有紅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還有黑色的梅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解開這個謎團嗎?那我們就把書翻到第九頁,看注釋① 。
生:看書明詩題之意。
師:水墨畫的梅花是什么樣的?你們想知道嗎?把書打到40頁仔細觀察,畫上的墨梅有什么特點?
師:原來這是一首題畫詩,我們以前也學過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那是蘇軾為惠崇畫的一幅來畫題的詩,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題畫詩是王冕為自己畫的一幅墨梅題的詩,關于王冕,同學們能交流一下你收集的資料嗎?
生:交流王冕資料。
師:簡單介紹王冕情況。
師:王冕是怎樣為自己的畫題詩的。他要表達什么樣的心志呢?同學們自由讀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先劃好七言詩的節奏2、2、3)
生:自由讀詩。
師:反饋讀詩情況,糾正字音,布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詩意。
生:小給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師:反饋學習情況點撥指導,相機介紹:文房四寶、國畫的種類和技法。
生: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師:墨梅具有“花開淡墨痕”的特點,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樣做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我們以前學過這樣的文章叫借物喻人,例如上學期我們學的《白楊》借白楊的什么特點?贊美誰的什么精神?今天我們學的《墨梅》詩就是借助墨梅的特點表達自己的心志,這樣的詩叫詠物言志詩,這一組三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
三、感悟詩情。(通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高尚品格)
師:你們欣賞王冕的做人態度嗎?佩服他嗎?那就試著讀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生:自由練讀,組內賽讀。
師:想把這么好的古詩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嗎?那就把它背下來吧!
四、總結升華。
一朵朵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的是一個有靈魂、有骨氣的人,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墨梅一們只留清氣滿乾坤!
板書:
梅 花開淡墨痕
墨梅 詠物言志
人 清氣滿乾坤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9
教《墨梅》有感
本學期開學,我翻開第九冊語文書后,驚奇地發現《墨梅》一詩的文字變了:“朵朵花開”改成了“個個花開”;“顏色好”改成“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中的“留”改成“流”。一篇文章略作改動不足為奇,可一首詩總共才二十八個字,全詩竟改了六個字,怎能不令人困惑?
最令人頭疼的是這首詩在《古詩文七十首》中有,很多學生都背得出來,新版教科書《墨梅》一詩的文字為何跟過去不同?應該怎樣給學生講呢?
為了弄懂其中的原由,我去查閱了許多資料,原來這首詩在其流傳的過程中,由于經過多次抄寫、翻刻,幾個版本文字上出現了差異,即所謂“版本異文”。值得慶幸的是,王冕《墨梅圖》的真跡仍然存世。圖上的題畫詩是王冕自己的筆跡,應認為是最權威的版本,所以教材選擇了這個版本。
“個”,古代寫作“箇”。《說文》:“箇,竹枚也,從竹,固聲!敝衩妒枪湃擞糜谟嬎愕墓ぞ撸窃S多長條形的竹片兒。后引申為物量詞。最初只是用于計算竹子的單位,唐代以后,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如“兩箇黃鸝鳴翠柳”,是用于計算鳥類。在這首詩中,則是用于計算花朵。那時的語言習慣就是如此,是不可以以今律古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最難理解的一個字是“流”,我讓學生由詩句聯想到一個詞——芳香流溢,并讓學生說說這里的“流”應這樣理解,學生很快理解了它的意思——這兒的“流”是流溢的意思,是說梅花可貴的清氣流溢人間。并讓學生品味“流”與“留”哪個更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id=797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重 點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 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人呢?(學生補充注釋處的內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準古詩。
1.齊讀,讀準確。
2.指讀,讀準確。
3.再讀,讀出節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解釋古詩。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里?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艷),就像(用含著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艷),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可讓學生填寫。]
朗讀表現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現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并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現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夸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別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己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四、深入體會詩意。
1.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讀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詳見附件)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己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五、布置作業: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全詩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首詩,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讀了那么多的書,老師考你們幾個課外知識怎么樣?1、“歲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嗎?(指生背)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欣賞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讀課題
二、讀詩
1、打開課本,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檢查讀。
2、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出來,不僅要讀,還要吟唱,七言絕句的節奏一般是///
請同學們試著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詩
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段時間,結合書上注釋,自學這首詩?醋约耗茏x懂多少,把讀懂的內容用鉛筆寫在書上,把自己讀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學。
2、小組內交流,并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A、①結合注釋能理解的重點詞有:淡墨、痕、清氣、乾坤
、诮涣髅烤湓姷囊馑。師小結:這是一首題畫詩,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畫的一株盛開的梅花。
、郯堰@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軒е鴮@首詩的理解自由讀讀這首詩。
B、師引導: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讀了這么多,沒有什么讀不懂的地方嗎?
可能提出的問題:
、僮髡邽槭裁匆嫛澳贰,而不畫鮮艷的梅花?
、谶@是一幅畫,詩中為什么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
、蹫槭裁凑f“不要人夸好顏色”
師小結:這些問題提得好,可見同學們讀詩時動了腦筋,有“大疑”必有“大進”,這就是會讀書。當然,同學們不用著急,通過下面的學習,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品詩
1、品“淡墨”
、偻瑢W們,誰見過盛開的梅花?老師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賞?(課件: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樣子?你能用上一、兩個詞描述一下嗎?
②王冕筆下的梅花從外表上看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默讀前兩句詩,思考一下。
生說:淡墨;痕跡一般淺;顏色不夠驕人……
、蹘燑c課件,出示《墨梅圖》。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圖》,仔細觀察一下,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生說:素潔、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氣……
、苤笇Ю首x:你們說的老師深有同感。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
指點:“淡墨痕”淡雅的,要讀得輕一點。
2、品“清氣”
過渡:同學們,這梅花如此淺淡,貌不驚人,從沒引起過別人的注意,從沒受到過別人的夸贊,但它卻在洗硯池邊不畏嚴寒地怒放著,呈現出勃勃生機。
、倮蠋熯@兒有一個問題不懂,“墨梅”這樣做心里是怎樣想的?揣摩一下,誰來幫一幫老師?
現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顏色”了嗎?指生說。
、谡缭娭兴f(課件出示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謝謝同學們,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讀懂了“墨梅”。
師引讀: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讀
這真是一株灑脫、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讀
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齊聲讀
3、品讀
過渡:(對照板書)這梅花是痕跡一般的淡墨色,但卻素潔高雅,而又清香怡人?蛇@是一幅畫呀,“詩中為什么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誰已經明白你們提出的問題了?生回答。
①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讀,讓墨梅的形象走進你的心中吧。生自讀。
、诎褧墼谧郎,閉上眼睛,讓你的思維跨越時空,讓你的想像飛起來,飛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師的語氣要飽含深情,有一種靜謐之感)。(配樂)
師引讀:淡墨色的梅花開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潔啊!指一生讀。
淡淡的清香彌漫在小院子里,充滿了天地間,也飄到了我們的教室里,讓我們靜心聞一聞吧。指一生讀。
五、品詩人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都陶醉于這梅香中了;貞浺幌虑懊鎸W過的《竹石》、《石灰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墨梅》與這兩首詩對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處?(板書: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師: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師相信你們對這首詩的思想內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況,你們的感悟會更深!課件出示:王冕資料。指生讀
師: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傾注筆端,揮毫潑墨,暈染出一幅幅驚世之作。至此,墨梅與作者之間的聯系你讀懂了嗎?(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師小結:對呀!王冕曾說: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作者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現在讓我們回到課始提到的問題:
指名提出問題的同學:你明白作者為什么畫“墨梅”了嗎?生回答。
師評:你們真正讀懂了《墨梅》,讀懂了王冕,老師很高興。
4、升華讀:同學們,看著這幅墨梅圖,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墨梅、對王冕說嗎?
指生說,該生接著讀出自己的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千般喜歡、萬般敬佩化成一首詩,表達出對墨梅對王冕的由衷贊美吧!
齊誦《墨梅》!
六、作業:
搜集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辦一期以“歲寒三友”為主題的小報。
七、說板書設計: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與世俗
清氣 同流合污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能夠知道古詩的意思.
3.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古詩,激發誦讀的情趣
1.同學們,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誦讀過許多古詩,大家可以隨意的吟出一兩句嗎
2.在剛才同學們吟頌的古詩中,詩人或是借物抒懷,或是托物言志,表達的了詩人豐富的感情,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節操.古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詩言志,歌詠懷."在古詩中就有不少以詩言志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們來看——
板書:
石灰吟 明 于謙
墨 梅 元 王冕
3.請一位同學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借助課后生字表和工具書朗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出示兩首古詩,請學生朗讀,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下列詞語:焚燒,吾家,乾坤.
(2)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正確地停頓,體會古詩的音律美.
3.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書和古詩方面的書籍資料自學兩首古詩,對自己認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詞進行注解,標注在書上空白處.
(2)同桌進行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古詩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
4.學生匯報學習收獲,教師重點檢查對"若等閑"和"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學生再朗讀古詩.
三,品析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懷
1.學了這兩首詩,你還有什么疑問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梳理學生的質疑.
3.提問:兩位詩人分別贊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樣的品格 他們又借此抒發了自己怎樣的情懷呢
4.出示《石灰吟》,重點學習.
(1)這兩首古詩,哪些詞語描寫了石頭經歷的磨練和苦難
(2)對此你的感受是什么 說說,讀讀.
(3)再說說自己的感受.
(4)石頭之所以如此堅貞是為了什么呢 你對"清白"一詞有何理解 (由清白的顏色引申到高潔純真的品行和潔身自好的人格.)
5.出示《墨梅》,重點學習
出示《墨梅圖》:畫面上橫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
(1)看了圖畫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與"顏色好"的意思了嗎
(2)再讀讀詩,看看畫,你聞到了墨梅的氣息了嗎
(3)對"清氣"一詞,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氣"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達了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清氣"呢
6.兩首古詩,兩種事物,兩位詩人,你找到了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了嗎
7.你最為欣賞的是什么 再用誦讀的方式來表達表達.
四,出示古詩,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托物言志的古詩,請同學來背誦.
2.你們還知道這樣的古詩嗎 出示幾首托物言志的古詩作為欣賞和積累.教師誦讀.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寒菊》(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有興趣的同學可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了解詩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13
設計意圖:
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詩句簡練,言淺意深;顒又形覍⒆⒅刈尯⒆佑^察畫面,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讓孩子輕松地學習古詩,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領略古詩文獨有的意境之美。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嘗試根據圖文,正確、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
活動準備:
1.梅花圖片,墨梅圖。
2.課件。
活動過程:
。ㄒ唬┏鍪久坊▓D片,認識梅花,激發孩子的興趣。
教師: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許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ǘ┬蕾p墨梅圖,了解作者與古詩名字含義。
1.了解古詩題目含義。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幅墨梅圖,你知道為什么叫墨梅圖嗎?墨梅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了解古詩作者。
教師: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嗎?
。ǘ┬蕾p圖文課件,理解古詩內容,學習古詩。
1.幼兒欣賞課件。
教師:原來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王冕為自己畫的一幅墨梅題的詩。
2.嘗試根據圖文,學習古詩。
教師: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在畫中看到了什么?分別說說每幅圖都說了什么?
4.解釋古詩意思。
教師: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詩意境。
教師: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請小朋友閉起眼睛想象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三)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1.教師根據圖譜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一遍。
2.幼兒多形式朗誦古詩。
3.集體完整吟誦古詩。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術區進行墨梅畫。
附: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
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梅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歷來都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這節課,我們讀的就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
補充板書:墨
2、了解詩人
說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經學過的課文《少年王冕》中我們就認識他了,誰可以向我們大家介紹介紹?
。ǔ鍪荆和趺,字元章,號竹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別號“梅花屋主”。)
3、如此愛梅的王冕,一生畫過許多幅墨梅,他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詩,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王冕為這幅墨梅畫所提的詩
4、解題
看著這幅畫,想想詩題“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小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幅畫,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自讀
我們知道,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請同學們試著準確而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
2、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釋古詩
1、同學們能把古詩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真棒!現在請你聯系古詩,想想、說說王冕筆下的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點呢?
生交流,出示:生長地點 —— 洗硯池頭
形 態 —— 個個花開
顏 色 —— 淡墨痕
氣 味 —— 清氣
交流提問:
。1)王冕為什么要強調“吾家”呢? (驕傲自豪)
生讀詩句
。2)出示墨梅圖
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素潔、淡雅、不俗氣)
。2)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
(3)請大家閉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2、這是一株什么樣的梅花呢?
板書:(素潔淡雅、高潔不俗、不要稱贊、不計名利)
現在你可以聯系古詩的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這是一株什么樣的梅花嗎? (生說詩意)
3、同學們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覺中都已經能把整首古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了,而且還為我們大家解釋了古詩中的一些字詞。但是老師覺得有兩個詞是值得提出來和大家重點說說的,出示“流”“滿乾坤”
流:流溢 滿:彌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試著聯系詩句,說說你眼前的這株梅花。
5、齊讀古詩
讓我們一起邊讀古詩邊想象這株“色淡氣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學們,王冕之所以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色談氣清嗎?曾經有人用這樣的一句話來稱贊王冕:(出示)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聯系你預習時查找的資料,也可是借助老師提供的資料,同桌討論討論。
色淡——清雅高潔
氣清——淡泊清高、不計名利
2、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
3、讀著王冕的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ㄍ趺釋懨坊ㄉ瓪馇,不在意別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其實是在寫自己品行高潔,不計名利)
4、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學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樣)
小結:對呀!(板書)王冕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這首詩表面是在寫墨梅,其實講述的是詩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們之前學習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這一類的古詩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結:一朵朵色淡氣清的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的是一個個清雅高潔、淡泊清高、不計名利的人,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讓我們記住“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弊詈笞屛覀冊賮砝首x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小學語文四年級《墨梅》教案 篇15
學習古詩《墨梅》
T=25分鐘
過程
1、教師范讀古詩。
2、領讀古詩,并讓學生畫出節奏。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3、采用學習自由讀----指名試讀----指點示范-----再練讀-----再試讀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4、借助注釋再讀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5、小組內討論,說一說每一句的意思。
6、全班交流,小結。教師補充。
7、讓學生一起說古詩大意。
我平常畫畫洗硯的水池邊上有一棵梅樹,那一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夸它的顏色鮮艷,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
8、討論;本詩寫的物是什么?作者描寫它的什么特點,從這個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9、引導、分析、小結。
表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