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上的家》教案(精選5篇)
《牧場上的家》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在美國的鄉(xiāng)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這個美國小朋友家做客,老師也不知道他們家在哪兒?那我們就順著導游去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里?②他們家有什么美景?
2、學生瀏覽歌詞(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樂的天堂)
3、是呀!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啊!瞧!他們還在小院里唱起了家鄉(xiāng)的歌。我們和他們一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三、新授
聆聽范唱。老師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一〉學習曲調(diào)
1、觀察曲調(diào)。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yīng)該注意的問題(弱起小節(jié)連音線、付點四分音符等)。
講解不完全小節(jié)和弱起小節(jié):第一個小節(jié)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節(jié) 不完全……..) 想想這樣的小節(jié)應(yīng)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 這樣的小節(jié)就叫弱起小節(jié)。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jié)”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一部分。
(1) 聽琴、劃拍、自學曲調(diào)。
(2) 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 聽一遍唱一遍。第一遍:聽琴、劃拍、心里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完整、準確唱全曲。
〈二〉歌詞教學。
1、全班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思考:歌詞表達了美國小朋友對自己家的怎樣的感情?(對家的無限熱愛之情)
2、填入歌詞。要求:①歌詞要與音對準。②不要忘記曲調(diào)。先填第二段。解決那兒的兒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詞。
3、完整、準確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老師講述:我們今天一起去美國小朋友家做客,他們家在美麗漂亮的牧場,在晴空萬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閑的游蕩,還有快樂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戲,小朋友們還在無憂無慮的唱著自己喜歡的童謠,一切都那么和諧、那么自然、那么優(yōu)美!他們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家啊!
2、問:你覺得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達小朋友們對牧場上的家的熱愛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牧場上的家嗎?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3、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齊唱《牧場上的家》。
4、創(chuàng)編歌詞。同桌同學合作創(chuàng)編一段熱愛家鄉(xiāng)、歌頌家鄉(xiāng)的歌詞,使情感得到升華。
教學內(nèi)容:花城出版社第八冊第六課唱歌課《牧場上的家》
執(zhí)教年級:四年級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用優(yōu)美流暢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抒發(fā)內(nèi)心對牧場的贊美之情。
2、過程與方法:初步掌握弱起拍、連音線、漸強、漸弱,用歌聲來
表達歌曲的意境和風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牧場上的家》,從中感受音樂的人文性, “家”的可愛,“家”的樂趣,通過歌曲體驗對家鄉(xiāng)的依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學重點:用優(yōu)美、流暢的聲音來演唱,抒發(fā)內(nèi)心對牧場的贊美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弱起拍、延音、漸強、漸弱、一字多音等音樂標記在演唱中的表現(xiàn)。
教學準備:鋼琴、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練聲、模唱(過程性評價)
設(shè)計意圖:3條連聲曲與3組音的模唱均選自本歌曲里的主要旋律加以簡化,旨在讓學生對歌曲的有個潛在的熟悉感,為后面的學唱做鋪墊。在練聲過程中的評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傾聽,邊唱變聽,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音準。
二、聆聽(導入)
1、聆聽:韓紅版本的“家鄉(xiāng)”。
2、討論:這首歌曲的名字? “日喀則”它是屬于哪個地區(qū)?你還聽清楚了歌曲里面唱的家鄉(xiāng)日喀則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日喀則處于西藏x南部,藏語的含義是“水土肥美的莊園”。)
3、夸家鄉(xiāng):每當提起“家”這個詞就會使人想起自己的親人,和在家中度過的美好時光,“家”是我們棲息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能在自己溫暖的家里感受生活的每一天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那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嗎?誰來夸夸我們自己的家鄉(xiāng)呢?(生自由回答)
4、聽新歌:今天啊有位美國的小朋友想帶我們?nèi)ニ募亦l(xiāng)做客,他是用歌聲來向我們介紹他美麗的家,請同學們仔細的聆聽,找到他的家在哪兒?他家又有哪些美景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設(shè)計意圖:同種風格的流行歌曲導入配上圖片,更能讓學生盡快的進入角色,從贊美別人的家鄉(xiāng)聯(lián)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進而夸一夸自己的家鄉(xiāng),能從情感上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更快的進入到學唱歌曲的狀態(tài)。
三、自主(感受)
1、想一想:欣賞完視頻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回答)
你們知道她的家在哪兒了嗎?(生回答)師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她說那里有些什么?多么美麗的地方啊,真是讓人無限神往!
2、做一做:接下來就請大家再聆聽一遍歌曲,同時拿起手中的筆完成預習四步
驟。(聽完后出示預習四步驟幻燈片,生分小組討論并做標記)
3、說一說:每組出一名代表說說看你們完成的預習四步驟。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說明。(師跟隨學生的歸納逐步出示卡片板書)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工作室的課題研究,主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生學習的自主程度。通過此種學習過程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長期堅持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做到讓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也就是在關(guān)注學生學習四步驟的過程中,把演唱練習盡可能多得結(jié)合音樂理論在一起邊說邊唱邊感受體驗。
四、合作(體驗)
1、合音樂填詞唱。師:你們有不會填的地方嗎?有沒有跟不上音樂的地方?(解決學生演唱中遇到的困難)
2、合鋼伴演唱。(引導學生找到關(guān)鍵詞“那兒”)
3、找出學生在學唱過程中的難點,并及時解決(弱起小節(jié)、漸強、漸弱、力度)
4、再次聆聽師范唱歌曲。設(shè)問:第一段與第二段的情緒相同嗎?(生討論,師
總結(jié):第一樂段主要是介紹家的美景,旋律優(yōu)美又有蕩漾之感,曲調(diào)平穩(wěn)中帶有起伏,描繪了牧場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第二段旋律主要是抒發(fā)對家的熱愛,更加優(yōu)美而又抒情,不僅表現(xiàn)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也抒發(fā)了人們對牧場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后的樂句曲調(diào)又趨平穩(wěn),它使人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境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設(shè)計意圖:始終要提醒學生注意我們找出的那些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如何在演唱過程中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xiàn),這些都是為歌曲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服務(wù)的。教師的范唱主要為營造氣氛以及激發(fā)學生對演唱的欲望,提醒學生自己演唱時要注意情感升華。
五、小結(jié)
美好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讓我們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在優(yōu)美、靜逸的歌聲中和大家說再見吧!
《牧場上的家》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調(diào)式,旋律優(yōu)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由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構(gòu)成,舒展的節(jié)奏,曲調(diào)在平穩(wěn)中帶起伏,使旋律優(yōu)美而又有蕩漾之感,描繪了綠草茵茵的寬闊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進后,以寬松的節(jié)奏展開,使得曲調(diào)更加優(yōu)美而抒情,它不僅表現(xiàn)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而且還縱情的抒發(fā)了人們對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后的樂句再現(xiàn)了歌曲第二樂句的旋律,曲調(diào)又趨平穩(wěn),它使人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景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可愛的家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lǐng)域進一步發(fā)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xiàn)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學生情況有所差異,少部分學生樂感較好,學習能力強,模仿能力好;部分學生上課紀律差,表演時不活躍;更有部分性格內(nèi)向,不敢表現(xiàn)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學習中,應(yīng)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yǎng),利用生動活潑、富于藝術(shù)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fā)、培養(yǎng)、發(fā)展他們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通過演唱歌曲《牧場上的家》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和對牧場家的熱愛。
二、通過多次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對愛、對家、對生活的感悟,學會感恩!
三、通過對難重點的解決,感受三拍子的特點,掌握弱起拍的節(jié)奏及搶換氣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3/4拍的強弱感,弱起拍的準確起唱。
教學難點:
體驗歌曲所具有的快樂、溫馨的意境,從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家庭的溫暖。
《牧場上的家》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用平穩(wěn)、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達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能力目標: 用正確的聲音演唱歌曲,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自學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知識目標: 學習弱起小節(jié)的含義和他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效果。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調(diào)式,旋律優(yōu)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由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構(gòu)成,舒展的節(jié)奏,曲調(diào)在平穩(wěn)中帶起伏,使旋律優(yōu)美而又有蕩漾之感,描繪了綠草茵茵的寬闊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進后,以寬松的節(jié)奏展開,使得曲調(diào)更加優(yōu)美而抒情,它不僅表現(xiàn)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而且還縱情的抒發(fā)了人們對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后的樂句再現(xiàn)了歌曲第二樂句的旋律,曲調(diào)又趨平穩(wěn),它使人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景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可愛的家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2.弱起小節(jié)的學習;長音的延長時值。
3.歌詞的填入,字與音對齊。如:那兒的兒化音和那兒沒有兒話音的填入。
教法
聽唱和視唱結(jié)合;引導與自學結(jié)合。
學法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我會用學生自學及讓學生當小老師,利用生幫生的方法,讓能干的學生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手風琴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在自學中遇到困難時能想辦法解決。(如:音不準時借助豎笛練習或者請音準好的同學教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
在美國的鄉(xiāng)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讓我們看看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里?②他們家有什么美景?
觀看課件
師生交流。(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樂的天堂)
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啊!瞧!他們還在小院里唱起了家鄉(xiāng)的歌。我們和他們一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聽錄音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一〉學習曲調(diào)
1.觀察曲調(diào)。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yīng)該注意的問題(弱起小節(jié)、連音線、附付點四分音符等)。
講解不完全小節(jié)和弱起小節(jié):第一個小節(jié)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節(jié) 不完全……) 想想這樣的小節(jié)應(yīng)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 這樣的小節(jié)就叫弱起小節(jié)。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jié)”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一部分。
(1)聽琴、劃拍、自學曲調(diào)。
(2)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聽一遍唱一遍。第一遍:聽琴、劃拍、心里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完整、準確唱全曲。
〈二〉歌詞教學
1.全班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思考:歌詞表達了美國小朋友對自己家的怎樣的感情?(對家的無限熱愛之情)
2.填入歌詞。要求:①歌詞要與音對準。②不要忘記曲調(diào)。先填第二段。解決那兒的兒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詞。
3.完整、準確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啟發(fā)學生:你覺得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達小朋友們對牧場上的家的熱愛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牧場上的家嗎?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2。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齊唱《牧場上的家》。
3。創(chuàng)編歌詞。同桌同學合作創(chuàng)編一段熱愛家鄉(xiāng)、歌頌家鄉(xiāng)的歌詞,使情感得到升華。
附老師自編歌詞:我的家在晉城,這里風光秀麗,還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還有有名的土特產(chǎn),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的驕傲。家!晉城——我的家!這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有名的土特產(chǎn),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晉城的驕傲……
四、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jié)曲調(diào)。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5.小結(jié):改編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但由于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五、課堂小結(jié)
《牧場上的家》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調(diào)式,旋律優(yōu)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由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構(gòu)成,舒展的節(jié)奏,曲調(diào)在平穩(wěn)中帶起伏,使旋律優(yōu)美而又有蕩漾之感,描繪了綠草茵茵的寬闊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進后,以寬松的節(jié)奏展開,使得曲調(diào)更加優(yōu)美而抒情,它不僅表現(xiàn)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而且還縱情的抒發(fā)了人們對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后的樂句再現(xiàn)了歌曲第二樂句的旋律,曲調(diào)又趨平穩(wěn),它使人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景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可愛的家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平穩(wěn)、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學習弱起小節(jié)的含義和在音樂中的表 現(xiàn)
過程與方法:聽唱法、欣賞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及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學重點:
弱起小節(jié)的學習,長音的延長時值。體會家的溫暖。
教學難點:
二聲部的教學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樂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硪皇赘枨銈兿肼爢?
生:想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歌曲,欣賞的同時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以前聽過這首歌曲嗎?這是 一首什么樣的歌曲?
師:剛才聽到的這首歌曲名字叫《雨中的旋律》是一首美國的鄉(xiāng)村音樂。大家說好聽嗎?美國的鄉(xiāng)村音樂起源于美國的南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這種歌曲的風格一般都很流暢動聽,歌曲結(jié)構(gòu)也非常簡單,在當?shù)胤浅5牧餍小D銈兿氩幌雽W唱一首美國的鄉(xiāng)村民謠呢?
師:好,下面請大家看屏幕看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叫做《牧場上的家》大家聽一聽這首歌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描寫了一幅怎樣的風景?
二、寓教于樂
聆聽歌曲 (播放音樂)
師:誰來說一說通過聆聽你感受到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優(yōu)美柔和動聽等等
師:歌曲描寫了一幅怎樣的風景?
生;家在牧場,水牛小鹿羚羊……
師:歌曲中描寫了水牛小鹿羚羊還有美麗的風景,這些都是描寫的這個美國小朋友的家鄉(xiāng),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我們的家不僅僅指的是爸爸媽媽,大家現(xiàn)在每天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溫暖的家,也能體會到家?guī)淼目鞓泛蜏剀埃旅嬲埓蠹以賮砺犚槐楦枨w會一下家給這個美國小朋友帶來的快樂和溫馨,聽一聽歌曲是幾拍子的,有什么特點? (教師范唱)
師:歌曲是幾拍子的?有什么特點
生:3/4拍子強弱弱
師;3/4拍子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三拍,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來演唱一下歌曲的樂譜
三 、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歌曲學習
師:同學們我們剛學了3/4是每小節(jié)有三拍,怎么一上來多出一個音來呢?
生:回答
師:這個小節(jié)只有單獨一個音,所以這個小節(jié)叫做不完全小節(jié),大家想一想這一拍應(yīng)該是弱拍還是強拍?
生:弱拍
師:這一拍應(yīng)該弱唱,所以這一個小節(jié)也叫弱起小節(jié)。大家來看看弱起小節(jié)的這個音應(yīng)該怎么唱呢? (教師示范)學唱樂譜
注意:演唱的時候糾正學生手勢,每一小節(jié)畫一個三角形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著把歌詞填進去演唱一下(分句演唱,注意示范兩個字一個音的地方)
四、歌曲處理
師:同學們唱的非常的好,通過剛才的演唱同學們能從歌詞中體會到這個美國的小朋友對自己家鄉(xiāng)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生:熱愛家鄉(xiāng)
師:下面我們就帶著這種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跟著錄音來演唱一遍吧 (跟唱)
五、分聲部演唱
師:這個美國的小朋友的家在美麗寬廣的牧場上,在晴空萬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閑的游蕩,還有快樂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戲,小朋友們還在無憂無慮的唱著自己喜歡的童謠,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優(yōu)美,他們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啊,為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這種熱愛之情,老師對這首歌進行了改編,你們把這首歌唱的更好聽嗎?
生:想
師:其實很簡單,大家拿起筆把每一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標出來,我們來用開口音“A”來演唱一下吧(示范演唱)我們后半部分一起唱。 (分聲部完整演唱,分組交替演唱)
六、完美結(jié)課
我們今天學習了一首美國鄉(xiāng)村歌曲,也欣賞了美國鄉(xiāng)村的美麗風景希望同學們課后也能寫出一篇歌詞來贊美一下我們自己的家鄉(xiāng)!
《牧場上的家》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用平穩(wěn)、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達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學習弱起小節(jié)的含義和他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2、弱起小節(jié)的學習;長音的延長時值。
3、歌詞的填入,字與音對齊。如:那兒的兒化音和那兒沒有兒話音的填入。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
在美國的鄉(xiāng)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讓我們看看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里?②他們家有什么美景?
觀看課件
師生交流。(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樂的天堂)
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啊!瞧!他們還在小院里唱起了家鄉(xiāng)的歌。我們和他們一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聽錄音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一〉學習曲調(diào)
1、觀察曲調(diào)。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yīng)該注意的問題(弱起小節(jié)、連音線、附付點四分音符等)。
講解不完全小節(jié)和弱起小節(jié):第一個小節(jié)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節(jié) 不完全……..) 想想這樣的小節(jié)應(yīng)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 這樣的小節(jié)就叫弱起小節(jié)。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jié)”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一部分。
(1) 聽琴、劃拍、自學曲調(diào)。
(2) 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聽一遍唱一遍。第一遍:聽琴、劃拍、心里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完整、準確唱全曲。
〈二〉歌詞教學
1、全班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思考:歌詞表達了美國小朋友對自己家的怎樣的感情?(對家的無限熱愛之情)
2、填入歌詞。要求:①歌詞要與音對準。②不要忘記曲調(diào)。先填第二段。解決那兒的兒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詞。
3、完整、準確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啟發(fā)學生:你覺得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達小朋友們對牧場上的家的熱愛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牧場上的家嗎?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2、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齊唱《牧場上的家》。
3、創(chuàng)編歌詞。同桌同學合作創(chuàng)編一段熱愛家鄉(xiāng)、歌頌家鄉(xiāng)的歌詞,使情感得到升華。
附老師自編歌詞:我的家在晉城,這里風光秀麗,還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還有有名的土特產(chǎn),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的驕傲。家!晉城——我的家!這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有名的土特產(chǎn),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晉城的驕傲……
四、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jié)曲調(diào)。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5、小結(jié):改編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但由于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五、課堂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