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教案范文(通用8篇)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對民族文化初步產生興趣。
2、感受國慶節的熱烈氣氛,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3、與同伴、老師一起慶祝中秋,分享月餅,表現自己,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
活動地點:
三樓多功能廳
活動對象:
全體大班幼兒、教師、阿姨
活動準備:
月餅、水果、音樂磁帶、話筒、有關中秋節的來歷、月餅的來歷的動畫、街道、馬路、廣場國慶環境布置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引起興趣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鐮刀。”請你猜猜是什么?
2、講講月亮的變化,由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二、介紹中秋節
1、介紹中秋節的來歷:放“《中秋節》的來歷”的課件。
2、中秋節的習俗。
三、介紹中秋節的一些食品
1、放“《月餅的來歷》的課件”。
2、請幼兒講一講中秋節還有哪些吃的東西,我愿意給誰吃,鼓勵幼兒愿意給特教班的同伴們吃。
四、介紹國慶
1、提問:祖國媽媽的生日是哪天?今年是祖國媽媽幾歲的生日?
2、觀看視頻:了解各地是怎樣慶祝的?
3、討論:我們小朋友會怎樣慶祝?
五、各班表演
1、愿意把自己快樂的心情表現出來,分班級進行表演。
2、全體幼兒共唱歌曲《大中國》。
六、分享中秋食物
各班孩子、老師一起分享月餅和帶來的食物。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開展的比較順利,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節日的快樂。本次活動,我們是以茶話會的形式開展的,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看中秋節來歷的動畫,了解了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的來歷,并且通過師生互動的談話形式感受到了中秋節團圓、吉祥的氣氛。通過觀看視頻、討論的形式了解了國慶節并感受到了國慶的熱鬧。接下來的各班的節目表演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各班幼兒積極參與到表演中來,他們把平時學到的本領都展現出來了,最后在一曲合唱《大中國》中結束了表演。各班老師和幼兒一起分享中秋的食物,大家在一起感受團圓的快樂,孩子們在拿中秋月餅的時候,也沒有出現以往你推我搶的現象,大家一起品嘗著月餅,我們用照相機把這溫馨的一刻都拍了下來,同時也把這美好的回憶給拍了下來。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2
一、《爺爺為我打月餅》音樂引入,幼兒唱歌。
二、主持人開場白
尊敬的家長、親愛的小朋友:
大家晚上好!秋風送爽,丹桂飄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三、主持人介紹中秋節
小朋友你們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農歷八月十五)對的,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那你們知道中秋節還叫什么節嗎?(團圓節、豐收節)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美,月色最皎潔,人們看到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過節吃的月餅也做成圓形的,象月亮一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水果豐收,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在中秋之夜,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四、歌曲《讓愛駐我家》
在這團圓的時刻,每個家中都彌漫著愛的芬芳,讓愛永留在我們的心里,讓愛永駐我們的家中,請欣賞大(二)班胡蓓蓓一家帶來的歌曲《讓愛駐我家》。
五、游戲《齊心協力吃果果》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有全家齊心協力才能收獲到豐收的果實,下面我們來玩個游戲《齊心協力吃果果》。
游戲玩法:媽媽手持豐收果實,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抱著孩子,原地轉三圈后,在孩子的語言提醒下,去尋找媽媽手中的果實,并用嘴吃掉果實,最先吃到為勝利。
游戲規則:(1)參賽選手必須是全家三口。
(2)爸爸媽媽不許發出任何聲音,任何人不許用手碰果實,違者取消游戲資格。
六、古詩吟唱《楓橋夜泊》《泊船瓜洲》
玩過有趣的游戲,現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你們會哪些和月亮有關的古詩嗎?……對,有許多古詩詞家喻戶曉,例如大詩人李白《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水調歌頭》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我們一起來朗誦《楓橋夜泊》《泊船瓜洲》,(幼兒朗誦)我知道我們大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特別喜歡表演,還會用京劇的腔調,把這兩首古詩唱出來,掌聲有請大班全體幼兒古詩吟唱《楓橋夜泊》《泊船瓜洲》。
小朋友表演的真棒,現在我也有一個問題要考考你們,你們知道古詩中的“京口”現在在什么地方嗎?那“瓜洲”呢?古詩中的“水”又指什么?原來京口和瓜洲在長江的兩岸,人們要渡過長江很不方便,那你們知道現在可以怎么過長江嗎?(潤揚大橋)(現場請一位家長介紹潤揚大橋)剛才聽了家長的精彩介紹,潤揚大橋是我們揚州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七、游戲《擊鼓傳花》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游戲,現在我們來玩個《擊鼓傳花》,玩法和規則大家都很熟悉,花落誰家,誰就回答主持人指定的題目,游戲開始。
題目1:請你說說中秋節什么時候成為固定節日?(唐朝初年)
中秋節有什么風俗習慣?
題目2:請說出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
(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
除了這三個傳統節日,中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在不同的節日里吃不同的點心,我們一起來朗誦《中國的點心真不少》。老師說前一句,小朋友說后一句。
中國的傳統節日多,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豐富多樣,中國的武術更是博大、精深,許多外國人都不遠萬里,慕名來到我們中國來學武術,今天大(一)班吳清越的爸爸為大家帶來了武術操表演,掌聲歡迎。配樂《中國功夫》
題目3:請唱出一首有關月亮的歌曲。(家長答題)
題目4:請說出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稱。(幼兒答題)
題目5: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時候?是哪個國家的什么計劃的一部分?(家長答題)
我們中國是誰第一個乘坐載人航天飛船登上太空?這個航天飛船叫什么名字?(幼兒答題)
楊利偉叔叔真了不起,小朋友你們想和楊利偉叔叔一樣也遨游太空,到月亮上去嗎?那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掌握更多本領,這樣我們的`愿望理想就一定會早日實現。
題目6:請說出與月亮有關的傳說、神話故事的名稱。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朱元彰月餅起義、唐明皇夜游月宮許多故事流傳至今,月亮上的嫦娥姐姐、小玉兔、桂花樹都令人遐想不已,這不由讓我們想起了一首歌《小白船》,讓我們一起坐上小白船到太空中去暢游吧!(放音樂,全體幼兒表演《小白船》)
在音樂聲中,一幼兒和老師坐在“月亮”上緩緩上場,老師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八、寄情中國臺灣《和平統一》
(配樂《故鄉的云》)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中國地圖),對,看到這張地圖老師想起了隔海想望,一衣帶水的中國臺灣,想起了骨肉相連血融于水的炎黃子孫,想起了歸心似箭的游子和望穿秋水的母親,還有那一顆顆隨祖國命運跳動的愛國之心。看到祖國寶島臺灣,老師想起了美麗的日月潭和阿里山,想起那“外婆的澎湖灣,故鄉的云……”對啊,“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花好月圓之夜,我們更加思念遠在中國臺灣的同胞,相信此時此刻,他們也在想念我們,盡管祖國寶島臺灣還沒有回家,但日月潭的水終究緊連著長江黃河,“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們深信中國臺灣一定能夠迎接一切挑戰,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讓我們大家把自己心中的深深祝愿,寄托在這根紅絲帶上,期待那隔海相望的同胞能早日和我們骨肉團聚。(幼兒操作,配樂詩朗誦《鄉愁》)
九、獨唱《祖國,你好》
讓我們一同祝愿中國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一同祝愿祖國媽媽更加繁榮、昌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請欣賞大(三)班畢藝格媽媽為大家帶來的女聲獨唱《祖國,你好》
十、結束語
人和、事和,和和美美,月圓、家圓,團團圓圓,在這花好月圓的美好時刻,我們共同祝福所有的家庭平安、幸福,祝我們少年宮的事業蒸蒸日上,祝我們的祖國更輝煌。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傳統的節日,月餅是該節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與同伴共同品嘗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幾種形狀、包裝、口味不同的月餅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要過節了,你們知道要過什么節嗎?
(幼兒回答,引出中秋節)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月餅,引出中秋節的特色食物。
教師:這是什么?我們什么時候吃月餅啊?
教師:我們來看看書上的畫面,你會想到什么呢?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呢?(讓幼兒知道中秋節是人自己的節日,過節時全家要團圓,吃團員飯,一起賞月、吃月餅等)
2、幼兒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及特色食品。
教師:你們知道中秋節有什么傳說嗎?
(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那你們都吃過哪些味道的月餅呢?月餅都有哪些形狀的?
(教師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月餅盒的形狀、顏色及畫面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月餅盒上畫的是什么意思嗎?
(讓幼兒了解月餅盒上的中秋情節)
3、月兒品嘗月餅,知道月餅的口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月餅,等會分給每位小朋友嘗一嘗,吃了月餅之后要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餅是什么味道的?
(教師分發月餅)
教師:好了,月餅好吃嗎?現在我要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了,你吃的月餅是什么味道的?你還喜歡吃什么味道的?
(幼兒回答)
三、結束部分。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愿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1、中秋夜圓月圖片
2、《嫦娥奔月》故事與視頻
3、各地過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4、準備幾塊月餅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入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中秋節的夜景,鼓勵幼兒想象月亮上有什么?
2、介紹《嫦娥奔月》的傳說,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知道的中秋節習俗。
①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視頻,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故事的內容,并與幼兒討論故事內容: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后,西王母送給后羿什么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后,飛到了什么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②了解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
教學反思:
最后,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了解。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祥和的歡樂。
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嘗。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并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愿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制作道具,進行表演。其余幼兒當觀眾。互相輪換。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篇10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月餅外形的美。
2.嘗試制作月餅,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準備:奇奇月餅店圖片;各種月餅圖片。
2.紙面教具:月餅店字樣。
3.材料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各種月餅盒。
(2)橡皮泥、美工板、牙簽、小紙盒、彩帶、彩紙、剪刀等材料和工具。
活動指導
1.自由欣賞。
引導語:奇奇的月餅店就要開張了。今天,它送來了許多月餅,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引導幼兒自由欣賞,看一看月餅上有什么圖案,議一議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圖案,比比哪
一種圖案最美、最有特色。
小結:月餅的圖案精美、造型獨特,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文化特色。
2.制作月餅。
引導語:買月餅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奇奇忙不過來,讓我們一起幫奇奇做月餅吧!
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制作各式各樣的月餅。例如:以黏土做面,以不同顏色的黏土做餡料,包在面皮里做成月餅;用黏土在月餅上做各種花紋的裝飾……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月餅作品。
3.月餅店。
引導語:小朋友們做了這么多的月餅,讓我們一起幫奇奇賣月餅吧!
鼓勵幼兒分角色,運用自制的月餅作品玩“月餅店”游戲。
活動延伸
1.在美術區提供相關的美工材料,引導幼兒繼續制作月餅。
2.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增加“月餅加工廠”“月餅店”等游戲主題(資源包中提供字樣供老師打印)。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6
教學課題
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教學課時
二課時
備課教師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
2、制作月餅,感受與教師、同伴共慶佳節的快樂,萌發愛教師、同伴的情感。
3、對中秋節有初步的了解,幫助學生了解關于中秋節的相關資料,收集中秋月的詩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了解秋天里的節日和習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
教學、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激學法、補學法、實踐法
學習方法: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及手段
多媒體課件彩泥
教學流程
動態修改部分
第一課時
一、導入(3分鐘)
1.出示月餅圖片,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2.你在什么時候吃過他
3.聽音樂《爺爺給我打月餅》,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揭示課題:我們一起了解中秋節《團團圓圓過中秋》
二、授新(23分鐘)
(一)中秋節的來歷
1.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和中秋節的意義
2.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3.結合14頁圖,了解世界各地人們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二)中秋節,團圓夜
課件出示15頁的插圖,引導學生獨立讀課文
討論:中秋節具有怎樣的意義?
三、 總結(2分鐘)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2分鐘)
1.中秋月詩詞大會
月亮是中秋節的標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們賦予相思和團聚的意義,你知道哪些寫月的古詩詞呢?我們來比一比吧
2.制作月餅,開展中秋慶祝活動。
制作月餅,感受與教師,同伴共度佳節的快樂。
3.向父母收集還有哪些秋天的節日。
第二課時
一、導入(2分鐘)
上節課學習了什么?
中秋節是在哪個季節的節日?
這節課我們學習“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
二、授新(36分鐘)
(一)誰能說一說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節日了
1、九月九日重陽節
2、新年
3、元旦
(二)了解重陽節意義及其習俗
1.重陽節又叫敬老節(課件出示16頁下小故事)
2.你們怎么過重陽節
3.出示關于重陽節的詩句,了解重陽節的習俗
(三)少數民族特色節日
1趕秋節
2望果節
你還知道關于秋天的哪些節日?說說看
三、總結(2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板
書
設
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中秋節團圓夜
重陽節敬老節
二次備課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欲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應走下講臺,在各組之間穿梭,解惑釋疑。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觀察小組中的那些弱勢群體,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和指導。在展示成果時,根據話題的難易度,讓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
教學反思:
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情感激發,這種清感激發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該從知識、情感、意念三個方面塑造學生。語言本身就具備表情達意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在課堂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有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有情感的溝通。對學生出現的與教師所提問題無關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評判,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獨立性。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了解家鄉過中秋和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滲透盼望祖國統一的教育,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民風民俗,了解習俗中的科學道理。
2、情感與態度
(1)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要從小尊老敬長,奉獻愛心。
3、行為與習慣
養成尊老敬長的好習慣,懂得尊老敬長是社會文明行為的體現。
4、過程與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學習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學會在了解、搜集風俗習慣的社會活動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通過了解家鄉過中秋和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滲透盼望祖國統一的教育,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難點
(1)了解月光的形成等一些初步的自然科學常識。
(2)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學習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教師準備
1、搜集關于中秋的傳說和風俗。
2、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各地秋天有特色的節日活動。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師:孩子們,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條謎語: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這首兒歌中說到的“佳節”是什么節?請你們猜一猜。
生:中秋節。
師:同學們都答對了。中秋節會在哪個季節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呢?生:秋天。
師:你們知道中秋節是每年的哪一天嗎?(農歷八月十五)對,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中秋節的知識。
【設計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以謎語導入,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中秋節,了鮮各地過中秋的傳統習俗
師:孩子們,你們誰來跟大家講講我們看到的超市、商場中有關中秋節的宣傳場景呢?與同組內的`小朋友分享吧。
生分組進行講述,師巡視指導。
師:孩子們,你們講得真好,觀察得很仔細,你們了解了哪些有關中秋節的風俗呢?
生1:吃月餅。
生2:賞月。
生3:逛燈會。
生4:全家人聚在一起過節,團團圓圓。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這里也搜集了很多有關月餅的知識跟你們分享一下。(課件出示有關月餅的知識和圖片)
同學們,關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調查、整理,記錄各地過中秋的傳統習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歷,來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回憶自己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了解各地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三、討論交流,深化主題
1、師:孩子們,我們了解了中秋節的知識,過中秋時,美味的月餅,久違的親人,都讓我們的心暖暖的。有這樣一句話,“天上月圓,人間團圓”,是呀,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團聚與思念,都是中秋節的味道。我們來看看教材中的小朋友是怎樣過中秋的吧。(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的內容)
2、師生共同學習。
3、師:月餅圓圓,就像天上那皎潔的月亮,許多詩人就喜歡選擇月亮作為吟詩的對象。
請說一說你知道的和月亮有關的詩句。生答。
4、(師出示課件:中秋節的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懷遠》)
5、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從這些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古詩詞中,人們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師:是呀,古人借詩詞表達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都想團團圓圓過中秋。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大家庭,由于各種歷史原因,許多地方被*出去了。比我們共同期盼,我們的大家庭早日團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白中秋節也是團圓節,向學生滲透祖國統一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
1、重陽節
師:過完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們迎來了賞菊登高的重陽節。孩子們,你們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嗎?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生答:農歷九月初九。
師:因為中國古代把“九”看作陽數,九月九日是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我們以后還要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述的就是這個節日。(課件出示古詩,重點點出登高和插茱萸兩個習俗)
師:重陽時,人們還會賞菊,做重陽糕,這些風俗古代就有,都是一些很有意義的活動。今年重陽節的時候,可以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來溫習一下古代重陽節的氛圍。
師:其實,秋天,很多地方還會舉行一些有特色的節日活動。(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的圖片)這兩幅圖片向大家展示了什么節日呢?
生1答:苗族的趕秋節。生2答:藏族的望果節。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你們課下搜集了哪些秋天的節日的資料呢?跟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學生在班內進行交流。
師:多姿多彩的秋天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精彩的節日,讓我們一起加入到這些活動中去,一起感受節日的氣氛,享受節日的快樂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秋天里各種有特色的節日活動,受到傳統文化的教育,體會家庭的和美,生活的幸福。】
板書設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月圓人圓幸福美滿
中秋的教案范文 篇8
一、教學內容
部編本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第一課時《團團圓圓過中秋》。
二、教材分析
讓學生了解一些中秋傳說、中秋習俗以及與月亮有關的知識,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感受借月思親的情懷,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三、學情分析
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二年級的學生對于中國的社會風俗知識知道的不多,知識面還比較窄,對實際生活的中秋節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餅,沒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圓也代表著人的團圓等深層次的內容。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和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二)過程與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活動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和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活動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難點:
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
六、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中秋節的傳統故事、中秋習俗、描寫中秋或月亮的詩歌
2、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方法
講授、回憶、談話、討論等
八、課時
1課時
九、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猜謎語,引出中秋節
(1)出示謎語月團圓,人團圓,
家家戶戶笑開顏。
吃月餅,看花燈,
全家賞月聊聊天。
讓學生猜一猜。
(2)師生談話:秋天有哪些節日?你印象最深的節日是什么?
(3)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么過的,感受中秋闔家團圓的幸福快樂,體會濃濃的親情。順勢導入本課的主題——團團圓圓過中秋,并板書課題。
點評:本課采用了謎語導入的方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謎語,引導學生走進秋天,并從秋天眾多的節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較深刻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在學生興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么過的時候,教師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節是團圓節的話題。導課生動,過渡自然。
(二)開開心心話中秋
(1)關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中秋節的來歷、習俗、傳說等,每組派代表發言。
(3)教師提問:同學們,想知道祖國各地、各民族在怎樣歡慶中秋嗎?(播放視頻。)
(4)拓展:看了視頻,你有什么感受?你還知道哪些過中秋的習俗呢?
點評:通過讓學生課前收集資料,課堂上小組交流,我們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使其加深認識,感受人們祈盼團圓、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了解當地習俗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欣賞祖國各地、各民族歡慶中秋的場景,使學生不僅可以感受中秋節的熱鬧、團圓和快樂的氛圍,還愿意親近、認同和傳承我國中秋節的傳統文化。
(三)團團圓圓品中秋
(1)古時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寫月亮的詩詞來寄托他們的思鄉之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與月亮有關的詩歌,并播放古箏名曲。)
(2)賽一賽: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詩歌呢?
(3)寫一寫:中秋節賞月以詩會友是必不可少的。讓我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寫兩句有關月亮、中秋節的詩或者兒歌。
(4)體會了中秋節的快樂和詩情畫意之后,我給每一個學生準備了一份禮物——一塊月餅,讓學生一起品嘗月餅,感受幸福。
點評:通過賽詩會和品月餅,教師創設了一個班級慶中秋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層次也是由淺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節的快樂和詩情,學生在歡快的節目表演中不僅感受到了快樂熱鬧的氣氛,更領悟到了中秋節這一傳統文化節日所蘊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懷。其次是品味中秋節的香甜和幸福。這一環節,教師讓學生打開獎品,感受老師帶給大家的驚喜,然后讓學生盡情地品味,細細地感悟,在品味中感受月餅的香甜,以及全班一起過中秋的幸福和快樂。
(四)敬老愛老過重陽
(1)說一說: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從交流中引出“重陽節”。
(2)讀一讀:閱讀教材,了解重陽節的來歷。
(3)提問:重陽節這一天,我們有什么風俗習慣呢?人們會做些什么呢?
(4)拓展:這一天,你會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怎樣表達你的敬老愛老之心呢?
點評:重陽節又叫“敬老節”,這一節日不像中秋節那樣受到廣泛關注。因而,老師需要在導入上花點心思,這樣教學才會順利。鑒于多數學生對重陽節不了解,通過教學,我們讓學生能夠了解重陽節的時間、來歷、風俗習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重陽節敬老愛老的感情,并能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在平時也能尊老愛老。?
十、板書設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中秋節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