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了中班教案(精選5篇)
我長大了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使隊員在學校能做團結友愛,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家能成為孝敬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孩子。
2堅持每天在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如: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做飯,買菜等。
3堅持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如:“每天給父母沏杯茶”,“好吃的東西請長輩先嘗”,“自主、主動學習,不讓父母操心”,“耐心傾聽父母的囑托”等。
二、活動準備:
1、每個隊員先了解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心血,體驗父母的辛勞。
2、排練小品;訓練小主持人。
3、邀請部分家長參加主題班會課。
三、活動過程:
1班主任講話引出本次主題班會的內容,請出主持人。
(師:)歡迎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同學們參加三(2)班主題班會!同學們,早段時間老師要求大家回家了解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心血,體驗父母的辛勞,通過日記把情況告訴老師。老師看了,知道同學們希望能做生活的小主人,都努力“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的討論,看如何“自己的事自己做”。現在有請主題會的小主持人,大家歡迎!
2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主持:)叔叔、阿姨們,老師、同學們,歡迎參加三(2)班主題班會課,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自己的事自己做”。那么,怎樣是自己的事自己做?這是我們討論的主題。首先有請朱曉倫和楊銘浩同學為我們表演《小皇帝》,大家歡迎!
3小品表演《小皇帝》。
(主持:)看完《小皇帝》后,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組內進行討論,完后請代表小結匯報。
4分組討論:《小皇帝》觀后感受,交流自己在家的情況。
5主持人請小組代表發言。(學生圍繞對小品的人物角色和自己的感受、收獲談。略)
(主持:)同學們講得真好!通過故事中的“小皇帝”對照自己,知道不應凡事依靠父母,應孝順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長們都在現場,我們可以通過訪問,去了解同學們在家的情況!請各組長先分好工,再組織組員去訪問,并做好記錄,最后整理內容,請代表匯報。
6訪問家長。(由小組長帶領到各家長面前訪問)(另設訪問提綱)
7主持人請各組匯報訪問情況。
(主持:)原來,有的同學在家里能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分擔,主動搞好學習,免父母操心;但也有同學每天都要父母的監督、提示來生活。不過沒關系,只要我們能改正,也能行,就好像接下來的小品表演《好孩子》中的小明那樣,通過學習改正缺點,慢慢成為好孩子。請欣賞——
8小品表演:《好孩子》。
(主持:)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培育,正如一棵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春風的扶持,父母,他們有多辛勞呢?他們對我們有多大期望呢?大家想聽聽家長的心聲嗎?(生:想)那么,現在就請我們的家長上臺談談心吧!(主持人隨心請了幾位家長談)
9家長談感受,并對全體孩子們提出了希望。(孩子們聆聽著家長的話,感受著家長對自己的一分熱誠的關愛,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是一般的家庭教育難有的效果。)
(主持:)現在,同學們肯定有很多收獲和今后打算,也有很多話要對家長,對老師,對同學說的,就請大家爭取這個機會,大膽說說吧!(生紛紛舉手)
10、主持人請同學談。
四、結束部分:
(主持:)今天,大家都暢所欲言,美好的時光總很快過,我們的主題班會已接近尾聲了,現在,請班主任為我們為小結。
1、 主持人請班主任小結。
(師:)感謝在場所有的家長、老師和同學,大家有很大的收獲,我好有好多感想。早段時間,《上海教育》刊刊登了一個內容: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篇文章里說過,他在研究之余,喜歡在廚房里做菜。他從小就喜歡自己動手做家務,現在,他有些創造的理念和靈感,都是從勞動中培養得來的。講到這里,讓我又記起英國經濟學家約翰·貝勒斯的一句話:勞動經生命之燈添油,面思想把燈點燃。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勞動可以創造未來。我們小時候學過一首兒歌:人有兩個寶,(生續: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創造,……)同學們說得好,我們的未來要靠自己來創造,社會的發展更需要我們從小就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同學們,讓我們通過學習,通過實踐,通過體驗,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齊:自己的事自己做,)逐步成為自力、自強的新人類吧!現在,老師請大家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但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永遠是我們的主題!
2、欣賞兒歌《勞動最光榮》結束主題班會。
我長大了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2、能積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激發期盼長大愿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2、嬰兒以及2-3歲寶寶的生活錄像。
3、幼兒小時候穿過的衣物。
4、一張大的紙娃娃、一支紅色記號筆。
5、排序卡和小圖片。
活動過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遷移內化
(我的身體在長大)(我的本領在變大) (我還會長大)
一、導入。出示幼兒小時候照片,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PPT,里面有較容易辨別的典型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誰?
2、加深難度,播放幾張比較難認的照片請大家辨認。
教師:接下去還有幾張,我們來看看是誰?"這些認不出來了吧,原來,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會不一樣,因為我們在慢慢長大。
3、幼兒相互觀賞照片。
教師: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請你和你的朋友交換著看一看。
二、我們的身體在長大。
1、提供實物,幼兒觀察,操作,發現身體在長大。
教師:我們現在的樣子和小時候的樣子不一樣了,是哪里不一樣了呢?我們來找一找。
桌上有一些我們小時候用過的東西,你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比一比,試一試,看我們到底哪些地方與小時候不一樣了?
2、幼兒操作完,談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在大紙娃娃上進行記錄。
教師:"你和小時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怎么不一樣呢?"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質娃娃的身上做記號。請個別幼兒用小衣小鞋來示范,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3、教師小結:我們都發現了,我們的身體、手、腳、頭都和小時候不一樣,原來是我們的身體在長大、長高了。
二、我的本領在變大。
1、播放嬰兒錄像。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來看看。提問:這是一個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她在干什么?為什么用奶瓶?為什么要媽媽抱?"(分別出示圖片:小寶寶、媽媽抱、沒有牙齒吃奶瓶、只會笑不會講話。)
小結:原來寶寶還小,他什么都不會。
2、播放2-3歲寶寶錄像。
教師:我們來看看小妹妹在干什么?(出示圖片:小妹妹自己走路,有牙齒自己吃東西、還會講話。)
小結:小妹妹會說話了,會自己走路了,還會自己吃東西呢!她本領可是比小寶寶大多了。
3、說說"我的本領變大了"。拓展。
教師:小朋友,你的本領比小時候大嗎? 你有哪些本領比小時候大了呢?
4、小結:瞧,我們和小時候相比,我們除了身體在長大,本領也在變大。
三、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教師: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么樣?
四、集體操作活動。幼兒將幼兒用書上的成長圖片按順序進行排隊。
教師: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我長大了"的排序卡,我們從小寶寶長到現在這么大的過程是怎樣的呢?請你先擺一擺,然后撕掉背面的雙面膠,貼到相應的格子里。貼完后,可以請客人老師看一看對不對。
活動延伸:
環境創設:布置"我長大了"心里角,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剪紙、繪畫等作品。
家園共育:家長有意識的為幼兒創設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機會,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領域滲透:結合社會活動"我長大了",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
我長大了中班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 通過情景表演動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懶惰,不依賴。
2、 學習詞:自己;短句:小不點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教學準備:
地點:中班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小屏風)
人物:小不點,(請小朋友扮演)
道具:錄音機(放起床音樂)
過程:
1、 出示場景提問: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有什么?看誰來了?(小不點來了),小不點在干什么?(解鈕扣),誰給小不點解鈕扣,脫衣服,脫鞋子?幼兒答小不點自己解鈕扣,脫衣服,脫鞋子。問:“衣服脫下怎樣放?鞋子脫下怎么放?”起床時提問:誰給小不點穿衣穿鞋?(小不點自己穿衣、穿鞋。)
老師: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點真能干。
2、 老師問小不點:你在幼兒園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點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朋友們你們也要象我一樣,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3、 由小不點帶領小朋友邊做動作邊說:“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 全班小朋友練習解鈕后,扣鈕扣一邊之后選幾個能干的孩子表演,小不點指示幫助。
5、 送小不點哥哥回班,(練習運用禮貌用語)。
6、 午睡:全班練習穿脫衣服和鞋子。
我長大了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比較的方法區別5個物體的高矮。大小或長短。
2、能正確的整理、使用操作材料。
活動準備:
1、教具:同一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5張,教學掛圖(二)中5個高矮不同的娃娃圖片。
2、學具:人手一套幼兒用書第11頁的《排序卡(二)》。
活動過程:
1、運用比較的 正確判斷個子的高矮。
★教師出示照片引導幼兒觀察:這個是小朋友小時候和現在的照片,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每張照片上的他有什么變化?哪張照片上的他最高,哪張照片上的他最矮。
★教師:在我們班上,哪里小朋友最高?哪里小朋友最矮?怎么證明?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比較各子高矮。
2、學習按個子高矮排序。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5個不同高矮的娃娃的圖片,請你們給娃娃排隊。
★幼兒操作。
★教師:你們是怎么排列?請相互說說自己的排列方法。
★教師展示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與幼兒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3、學習按大小、長短排序。
★教師:這些高矮不一樣的娃娃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都一樣大嗎?一樣長嗎?請小朋友給你的5個娃娃選出適合他們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選好后就放在娃娃的下面。
★幼兒操作。
4、活動評價。
★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檢查操作結果是否正確,是否已按個子的高矮來匹配大小長短不同的衣服和鞋子。
我長大了中班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從開學到現在,很多家長都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兩個樣,在家自理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學習不自覺,需要家長不停督促;經常丟三落四;自己能做的事情從來不主動做,動作慢吞吞;有部分的孩子衣服和鞋子仍然需要父母穿等。針對當前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獨立性較差的現實狀況,以及本班學生中產生的實際問題,我決定開展一次自理為主題的班會課。
教育目標:
通過班會活動能夠基本清楚自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優缺點,明確還有哪些事情應該自己學著做,并有想做出改變的決心。
活動準備
1、開展課前“學生自理能力”家長調查活動。
2、PPT課件
3、學生家庭錄像
4、自查表每人一份
參加人員
全班學生及家長
活動過程及主要內容
(一)、圖片導入(放學時,家長幫助孩子背書包的情景)
1、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學生的書包在哪里?說一說你對這兩個學生的看法。
2、揭示班會課主題。
(二)、本班“學生自理能力現狀”家長調查結果
1、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們的人,他們為了養育你們,不僅辛勤的工作,而且在家也不斷的勞動。那在座的孩子們你們在爸爸媽媽心目中又是怎樣的印像呢?為此,張老師特別開展了“孩子自理能力現狀”的調查活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以上就是老師將家長的話匯總的結果。請你猜猜看,哪一條有可能是你的爸爸或媽媽寫的,并說出理由。
2、學生進行自己評價
小結:瞧,雖然大屏幕上并沒有寫出是誰的家長說的哪句話,但同學們大都能猜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條,并說出理由,是因為你們能實事求是的進行自己評價。
(三)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1、學生小組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2、小組匯報。
小結:在同學熱烈的討論中,我們明確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簡而言之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四)、觀看優秀學生巫華在家表現的新聞錄像
1、師:在這次家長調查活動中,有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評價很好,他告訴我這個孩子在家表現非常優秀,自理能力很強,很少讓家長操心(看新聞錄像或聽故事),她是誰?她在家到底有怎樣的表現?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2、巫華本人談。
3、同學們,你有什么想對巫華說的。
(四)學生進行自查活動
1、聽一封來自本班家長的信。
3、對照討論結果,進行自查,填寫自查表。
(五)學生和家長互動活動
1、請家長檢查自查結果
2、向家長承諾,爭取家長配合
3、家長的希望與祝愿
小結:這節班會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道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而且知道了好習慣的養成不是做一天兩天,而是每天堅持做,每天都自己做。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以后一次次的進步,將會成為老師和家長的驕傲!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