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幼兒教案模板(精選9篇)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1
活動目標
1、耐心傾聽同伴談話,并能清楚地說出自己對線條的認識。
2、學會用"我畫的是,用了線條"的句式,談論自己畫的圖畫。
3、積極參與談話活動,樂意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的談話。
活動準備:ppt課件,白紙(每人一份),油畫棒(五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衣服上有什么?
這些漂亮的線條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用?
2、教師小結:老師的衣服上有很多線條,有長的、短的、粗的、細的,它們組成了很漂亮的圖案。
3、教師:小朋友們找找你們的衣服上有沒有線條?
二、課件演示
提問:
1、除了這些的線條,你還看到過那些線條?
2、你在哪里看到的?
3、這些線條有什么特點?它們像什么?
教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那除了我們剛才說的線條,還有哪些有趣的線條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出示圖片(課件)
提問:
1、這是什么?上面的線條是怎樣的?
2、這種線條看起來像什么?
3、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線條?
4、這些線條有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我們身邊的線條真多呀。現在,老師為這些線條起個名字。
我們把這直直的線條叫直線,把彎彎的線條叫曲線,把這種像海浪一樣的線條叫波浪線,
把這種一圈一圈圍起來的線條叫螺旋線。
四、畫線條畫
教師:我們剛才啊認識了許多線條,有直線、曲線、波浪線和螺旋線。
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畫一幅畫。
在猴兒作畫時,教師巡回觀察,基于幼兒適當的指導,并鼓勵幼兒用多種線條作畫。
五、小組談論
讓幼兒用"我畫的是,用了線條"的句式和小組同伴交流自己的畫。
六、作品展示
教師把幼兒的作品貼在展板上,請2—3名幼兒用"我畫的是,用了線條"的句式在集體面前
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
再請1—2名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歡那幅畫,并說明原因。
(引導幼兒說出畫中用了那些線條,這些線條有什么特點,它們像什么。)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2
活動目標:
1.在閱讀活動中,認識幾種常見的車。
2.愿意模仿車發出的聲音,知道簡單的交通規則。
3 . 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繪本閱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本繪本《我也要去》。
2 . 汽車圖片若干、音樂、紅綠燈。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封面、封底,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1 . 幼兒從書袋中取出圖書。
教師:今天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閱讀一本圖書,現在我們把書從書袋里拿出來,放在膝蓋上。
2 . 認識書的封面、封底。
二、觀察閱讀圖書,理解繪本內容。
1 . 閱讀封面。
教師:封面上有什么?你們猜猜這本書里講的是誰的故事呢?
教師:這本書的名字叫《我也要去》。請家長用手指著書的名字,和孩子一起說。
2 . 閱讀扉頁。
教師:打開書本,你看到了誰?這一頁叫扉頁。書本里有沒有小熊呢?
3.共同閱讀至救火車頁面。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車?小汽車發出什么樣的聲音?你們還看到了誰?小熊在干什么?
教師:誰也要去呀?(小熊)
教師:小熊也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4.自主閱讀至小火車,了解車的特征
三、師生共同閱讀,理解繪本的最后兩頁。
1.幼兒和教師共同閱讀。
教師:小熊碰到了誰?發出什么聲音?我們學一學,說一說。
2.請幼兒模仿汽車的各種聲音。
3.觀察繪本的最后兩頁,知道簡單的交通規則。
四、完整閱讀圖書。
五、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和媽媽一起看了什么圖書?開心嗎?我們以后在家里也和媽媽一起看書,好嗎?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萌發愛家、愛父母長輩的情感。
2、能積極、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夸夸自己的家人。
3、了解家庭成員取得的成績,充滿對家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用紙箱做一個小電視機。爭取人手一張家人的獲獎證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欄目主持人身份出現在電視機中,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提示語:我是《夸夸我家人》的欄目主持人。
今天我請來了中二班的小朋友,請他來介紹自己的家庭,夸夸自己的家人,大家掌聲歡迎!
2、同齡班的幼兒夸自己的家人,幼兒凝神欣賞。
3、提問:剛才中二班的小朋友怎樣夸自己的家庭,夸自己的家人呢?
4、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適時梳理。
二、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介紹家人獲得的榮譽。
1、自由介紹,并和同伴交流,教師巡回聽,提醒幼兒在介紹時說明:
(1)自己叫什么名字?家里都有誰?他們有什么本領?會做些什么?家人在一起喜歡干什么?
(2)今天帶來了誰的獎狀?獎狀是在什么活動中獲得的?
看到自己的家人得到了榮譽和獎狀,心里有什么想法?愿意為自己的家庭做些什么?
2、幼兒上臺介紹。
三、教師與幼兒分享自己的家庭。
四、教師小結:
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我們應該好好向他們學習,努力為自己的家庭爭光。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如果幼兒比較拘謹的話,可將第二和第三環節對換,教師先示范,幼兒在模仿,
如果幼兒比較活躍,則可以請幼兒先講。
2、請幼兒把"我家的`趣事"畫下來,在作品欄中展示,增進家庭的情感。
3、建議家長事先向孩子介紹子及獲獎證書的由來。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傾聽,能理解故事內容。
2、能說出自己和媽媽的名字。
3、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故事磁帶、動物頭飾、警察服裝。
2、課前讓幼兒知道自己媽媽的名字。
活動過程
一、聽看結合,欣賞故事:
1、邀請教師帶上動物頭飾給小朋友表演故事《小鴨找家》。再請小朋友說一說:
(1)“故事中的小鴨怎么了?”
(2)“誰來幫助它?最后小鴨子找到媽媽了嗎?”
教師小結:小鴨迷路找不到家了,小兔子、小豬、小鳥來幫助它,最后小鴨子找到媽媽了。
2、出示故事背景掛圖,聽故事磁帶。幼兒學說小動物的對話。聽完故事請小朋友回答問題:
(1)“小兔對小鴨子說什么?小鴨子是怎么回答的?”
(2)“小豬對小鴨子說什么?小鴨子是怎么回答的?”
(3)“小鳥對小鴨子說什么了?幫小鴨子找到媽媽了嗎?”
3、教師小結:小鴨子迷路了,因為它不知道自己和媽媽的名字,所以小兔和小豬沒辦法幫他,
小鳥邊飛邊喊“誰家丟了寶寶?”鴨媽媽聽見后說“我家丟了鴨寶寶!”這才找到了小鴨子!
二、情景問答《找家》
1、“有一天你和爸爸媽媽去逛街,你迷路了,急得嗚嗚哭,這時警察叔叔過來問你: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爸爸媽媽叫什么名字?你會怎樣回答警察叔叔?”
2、教師扮警察,幼兒扮迷路的小朋友,練習清楚地說出自己和媽媽叫什么名字。
3、小結:小朋友如果迷路了,要找警察叔叔幫忙,不能和陌生人走!
三、教師帶幼兒一起跟著音樂表演《母鴨帶小鴨》,模仿小鴨子走路,結束活動。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清楚地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相應的本領,培養記憶力和認真傾聽的習慣。
2、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解決困難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PPT課件,四種動物(貓、狗、馬、大象)的圖片,白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介紹故事名稱——引起聽故事的興趣。
1、今天聽的故事,是關于一只小羊和一只大灰狼的,你們猜他們倆在一起會發生什么事呢?
2、那小羊會被狼吃掉嗎?
過渡語:小羊究竟會不會被狼吃掉?誰會來幫助他?用了什么方法幫助他?聽了故事你就會知道了?
(邊說邊在黑板架上放上"誰"和"怎樣幫"的字。)
二、聽故事——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幫助小羊的方法。
1、聽故事第一部分。(從頭聽到小動物分別說要來幫助小羊。)
(1)你聽到哪些動物來了?(說一個在黑板上放一個動物圖。)
(2)他們都是怎么對小羊說的?
(3)你猜猜這些小動物會怎樣幫助小羊呢?
2、聽故事第二部分。(一直聽到小動物們躲起來。)
(1)你聽到小動物分別準備怎樣對付大灰狼?(說一種老師在白紙上畫一個標記)
(2)為什么這四個小動物會用這種方法來對付大灰狼呢?
3、聽故事最后一部分。(聽到故事結尾。)
(1)小動物們是用這四種方法對付大灰狼的嗎?
(2)誰先開始的?接著是誰?(根據幼兒再次做的回憶調整黑板上圖片陳列的布局。)
(3)大灰狼最后怎樣了?
小結:每個動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本領,用自己最大的本領可以解決困難。
三、再次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力量大。
小結:小羊自己是對付不了大灰狼的,還是要靠大家集體的力量。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6
一、活動目標:
1、能將媽媽和自己的照片貼在愛心里。
2、用語言、肢體動作表達對媽媽的思念,舒緩內心的不適感。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冊第2——5頁。
2、《美工》第1頁。
3、掛圖《我和媽媽在一起》。
4、音樂CD(舒緩的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媽媽,寶寶好想你。
觀察并表述幼兒用書第2——5頁的畫面:
(1)第一幅圖上有誰?媽媽在為寶寶做什么?(講故事)你喜歡聽媽媽給你講故事嗎?
(2)看看旁邊的圖,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做什么?(玩玩具)寶寶和媽媽看起來怎么樣?(很開心)
(3)我們把書翻過來看看,現在媽媽在給寶寶干什么?(洗澡)看看旁邊的圖,起床了,媽媽在給寶寶干什么?(穿衣服)
(二)媽媽,我們在一起。
1、觀察并描述掛圖《我和媽媽在一起》。圖上有一顆大大的、紅紅的什么?——愛心里有誰?寶寶和寶寶相互怎樣?你喜歡和媽媽這樣抱抱嗎?
2、說說自己的媽媽。看著自己和媽媽的照片,你想對媽媽說什么?
打開《美工》第1頁,按圖示折出立體相框。再吧自己和媽媽的照片貼在相框上,就像媽媽和我們開開心心地在一起,你愿意嗎?覺得開心的小朋友,我們一起拍拍手!
3、觀察教師粘貼照片。
我們都想和媽媽在一起,但是媽媽要去上班,所以暫時把小朋友送到哪里?下班了媽媽會怎樣?——我們把自己和媽媽的照片貼在立體相框上,就像我們和媽媽抱得緊緊的一樣。
3、自主嘗試粘貼照片。
想和媽媽在一起的小朋友,我們來動手試一試吧!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完整、豐富的語言講述故事。
2、學習故事中小免,知道關心和照顧家中的老人,養成尊老的良好習慣。
3、體會在生活中關愛親人和被關愛的快樂和喜悅。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向爸爸媽媽了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細心照顧自己的事例。
2、"字寶寶樂園"教學掛圖(字詞:奶奶)。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感受爺爺奶奶對自己的關愛。
1、教師:小朋友,你們的爺爺奶奶愛你們嗎?你們是怎樣感受到爺爺奶奶對你們的愛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爺爺奶奶呢?
2、引導幼兒回憶以往的生活經驗,說一說爺爺奶奶是怎樣關愛自己的,激發幼兒對爺爺奶奶的尊敬、感激之情,同時引發幼兒對下面活動內容的興趣。
二、理解故事的內容。
1、引導幼兒觀察小免奶奶曬太陽的圖片。
教師:這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免奶奶在干什么?它坐的小板凳怎么了?小免看了心里會怎么想?(引導幼兒用完整的、不同的語句進行表達。)
教師:小免很擔心小免奶奶的安全,它會怎么做呢?請大家仔細地看一看書,各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講述。)
2、共同觀察最后一幅圖。
教師:這時候小免奶奶和小免的表情是什么時候樣子的?它們的心情又怎么樣呢?分別說一說為什么。(引導幼兒感受此時小免奶奶和小免心里的想法和心情,體驗愛與被愛的快樂和喜悅。)
三、學習完整地講述故事。
1、幼兒自由看書講述故事。
2、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故事。鼓勵幼兒仔細傾聽,記住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并說一說。
3、幼兒看并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四、討論要怎樣關心自己的爺爺奶奶。
1、教師:你要怎樣關心自己的爺爺奶奶呢,你想為他們做件什么事?
2、幼兒想一想并自由結伴進行講述。
3、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自己的想法。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8
一、設計意圖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
歌曲旋律優美、內容生動
通過多種感官通道,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的同時,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及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二、目標定位
讓幼兒體驗音樂的情緒變化,能隨音樂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激發幼兒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激發幼兒能表現自己地欲望
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能根據歌曲的變化隨意做出傷心及快樂的動作及表情,積極參加音樂劇的表演課前準備
經驗準備:課前舉行過有關迷路的談話,使幼兒對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物質準備:關于歌曲的多媒體課件、歌曲碟片、鴨媽媽及小花鴨的頭飾
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于幼兒進行表演
教法學法:
教法:
1、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提點而采用的
2、情境教學法:這種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以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學法: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看電教、情境模擬等手段,讓幼兒體驗歌曲中小花鴨的傷心和快樂,使活動更為豐富和有趣。
2、多種感官參與法
教學流程:
激發興趣欣賞歌曲學唱歌曲表演歌曲活動延伸
語言幼兒教案模板 篇9
活動目標
知道水會倒映影像。
理解故事并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看過天上的月亮。
課件準備:《猴子撈月亮》故事音頻及圖片。
材料準備:水盆。
活動過程
猜謎激趣,引出主題。
——有時掛山腰,有時掛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猜猜這是什么?(月亮)
——我們在哪里可以看見月亮呢?(天上)
——可是一群小猴子卻發現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到底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猴子撈月亮》,引導幼兒理解水會倒映影像。
1、播放故事音頻《猴子撈月亮》第一、二段,鼓勵幼兒說說故事內容。
——小猴子用什么辦法來撈月亮?
——你覺得它們的方法能撈到月亮嗎?
——小猴子到底有沒有成功撈到月亮呢?一起繼續聽故事。
2、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猴子撈月亮》第三、四段,引導幼兒了解水會倒映影像。
——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撈月亮,結果月亮變成什么樣了?
——小猴子又努力去撈月亮,結果只撈到什么?
——為什么小猴子撈不到月亮?
小結:無論小猴子怎么努力都沒能把月亮撈起來,這是因為月亮根本沒有掉到井水里去,它一直在天上好好地掛著呢。水里的月亮只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出示水盆,幼兒每組一個,引導幼兒觀察水中倒影,進一步理解水會倒映影像。
1、將幼兒分組,講解觀察注意事項,告知幼兒觀察時請小心用水,給小組分發水盆。
2、請幼兒朝水盆里做出各種表情和動作,觀察水中倒影。
——水中出現了什么?
——水中倒影的表情、動作和你的表情、動作一樣嗎?
小結:水面就像鏡子,能倒映影像,我們做的表情和動作都可以倒映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