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猴子學樣(精選5篇)
大班語言教案:猴子學樣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歡樂的情緒,樂意模仿和創編猴子跳舞的動作,激發幼兒玩音樂游戲"猴子學樣"的興趣。
2、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5、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活動準備:
1、已有經驗:聽過猴子學樣的故事、看過猴子學樣的動畫片,會模仿猴子的動作并能給相關動作命名如:猴子摘香蕉、猴子回頭看、猴子饒癢癢等
2、材料準備:《恰恰恰》音樂、事先畫好的猴子學樣舞譜、兩頂帽子。
活動過程:
一、說說做做——調皮的猴子
簡單回憶故事"猴子學樣"
師:你見過猴子嗎?猴子是怎樣?(幼兒自由回答:調皮、可愛,并請幼兒模仿猴子的動作。)
幼兒自由講述猴子活潑調皮并做做相應的動作。
二、編編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賞猴王的表演
師:聽過猴子學樣的故事嗎?小猴子特別喜歡學樣,今天猴王學了個舞蹈請你們來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動作?
2、說說、學學猴王跳舞的有趣動作。
師:剛才你們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動作?(幼兒個別講述并跳跳猴王的舞)
3、幼兒集體跳跳猴王的舞蹈
師:剛才小朋友學的可真像,我們一起來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譜跳猴子舞
(1)教師出示"猴子學樣"舞譜(根據音樂、動作畫的舞譜)
(2)幼兒講述自己對舞譜的理解,并看著做做單一的動作
(3)教師點譜提示,幼兒集體看舞譜跳跳猴子舞。
5、大家一起編編"猴子的舞蹈"
6、游戲
一個帽子:大家圍成一個圈,用一個帽子來傳遞,一邊傳遞一邊說:"朋友你好,帽子真好看(聳聳肩),唱到"哎呀呀"的時候帽子就可以戴在哪個小朋友的頭上,他就會成為猴王,可以到中間來跳舞。
兩個帽子:同上
大班語言教案:猴子學樣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模仿猴子動作,感知猴子的不同動態特征。
2、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感知猴子的頭部特征,并自主探索建構方法。
3、能大膽說出自己的建構想法,體驗建構的快樂。
重點:大膽建構表現猴子的不同動態
難點:自主探索猴子頭部的建構方法
活動準備:
物質:花果山場景布置、猴子玩偶;球體、橢球體半成品、雪花片;音樂;
經驗:認識猴子;有建構雪花片的經驗。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欣賞老師表演,感知猴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師模仿演示猴子的各種動作,提問:猜猜這是什么動物?
(2)幼兒猜測動作含義并模仿:猜猜猴子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能學一學嗎?鼓勵幼兒能清楚地表述并大膽模仿猴子的動態。
2、觀察玩偶,感知猴子的頭部特征,并交流討論。
(1)自由交流:猴子頭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3、幼兒自主建構表現。
(1)介紹場景“花果山”。
孫悟空正在召集花果山的小猴子們玩游戲,你能幫他找來小猴子嗎?
(2)幼兒建構表現,能表現出猴子的動態。及時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4、交流、分享建構作品。
(1)集體參觀“花果山”,自由交流。
教師:“你最喜歡花果山的哪只猴子?說說你最喜歡它的地方?”
(2)交流分享在建構中遇到的困難,提升幼兒建構經驗。
教師:“在建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嘗試建構表現森林里的其他動物。
大班語言教案:猴子學樣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角感覺。
2、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
3、能對猴子、老公公的動作各表情進行故事表演,激發表演興趣,擔高表演能力。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掛圖四幅。
故事表演用的道具:草帽若干、扁擔一根、樹、猴子的面具。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出示猴子),它是誰?有一群猴子在樹上玩,它們發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來看一下。
2.出示圖一
你看到什么?
老公公挑了一擔帽子到城里去賣,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覺,發生了什么事?
3.出示圖二
猴子在樹上又叫又跳,老公公怎么了?
急得怎么樣?
猴子在干什么?
老公公怎么說?
猴子有沒有把帽子還給老公公?
4.出示圖三
老公公急得怎么樣?猴子看見了怎么做?
猴子為什么看見老公公這樣做它也這樣做?
老公公開始想辦法,結果拿到了帽子,老公公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5.出示圖四
老公公想出什么辦法?
6.教師完整講述圖意一
7.這個故事還沒題目,請幼兒取個題目
8.表演故事二遍
(1)現在你們來扮猴子,老公公來扮演這個故事。
(2)這個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歡,下課后,還要表演的繼續表演。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很有趣味的漫畫故事,《猴子學樣》中老爺爺和猴子之間的動作變化很快就能吸引住孩子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教育他們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大班語言教案:猴子學樣 篇4
活動目標:
1、能按圖片內容的發展順序進行觀察,并大膽想象故事的發展過程。
2、合理有序地組織語言,并講出故事的發展過程。
3、學習掌握猴子的基本動作,喜歡模仿猴子表演,感受表演的樂趣。
4、認真傾聽音樂,能隨音樂變化進行表演,與同伴友好合作,在舞蹈中能用表情,眼神與同伴交流。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老爺爺,猴子頭飾若干,音樂磁帶,貼絨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圖1、圖2、圖3,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圖片,提問:
(1)老爺爺去哪里,發生了什么事情。
(2)老爺爺怎么說,怎么做的,小猴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2、引導幼兒思考,“老爺爺真著急,帽子被猴子拿走了,你能不能幫老爺爺想個辦法。
3、選擇幼兒辦法中一種進行完整地講述。
4、(1)幼兒分組進行講述,鼓勵幼兒,大膽講述第4幢畫面,能幫老爺爺想出不同的方法來
(2)請部份講述故事,提醒其他小朋友認真傾聽。
5、活動結束,教師講評,表揚大膽講述大膽想象的幼兒。
活動延伸:
舞蹈:“猴子學樣舞”
指導要點:
1、教師結合前一節活動的故事,與一位一起表演,猴子學樣舞。
2、(1)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提問:這首音樂聽起來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幼兒跟著音樂拍手練習“猴子學樣提醒幼兒認真傾聽音樂。
3、(1)幼兒學習猴子的動作,鼓勵幼兒大膽模仿。
(2)老師作老爺爺,小朋友作小猴子,幼兒集體表演,猴子學樣舞。
(3)幼兒分組表演,提醒幼兒表演前商討好誰當老爺爺,誰當小猴子。
(4)幼兒戴上頭飾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模仿猴子的動作。
4、(1)活動結束,教師評價,表揚認真表演合作的幼兒。
(2)討論:這個舞蹈還可以怎樣表演,更有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效果很好,從幼兒完成目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PPT的教學效果很好,它直觀形象地表現出猴子模仿老爺爺的動態,幼兒很感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表現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夠準確,老師指揮的較多。我決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區,為幼兒播放故事的磁帶,讓幼兒重復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大班語言教案:猴子學樣 篇5
活動意圖:
模仿是幼兒的天性。5至6歲年齡段,是幼兒探究思維、分析能力發展比較迅速的時期,他們好奇、好問、愛模仿、愛體驗。幼兒天生就喜愛各種小動物,渴望與他們親近、游戲。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開展了此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趣味橫生的游戲中,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發展幼兒表演能力。
活動目標:
1、用動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與詼諧。
2、和同伴討論、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磁帶(幼兒園發的)。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
1、用歌曲中的話來講述故事《猴子學樣》。
張老漢喜洋洋,扁擔草帽上山岡喲。太陽曬,山路窄,老漢走得汗直淌喲。
有棵大樹在路旁,樹葉遮住大太陽。老漢樹下來乘涼呦,老漢樹下來乘涼喲。
上崗上有群猴,看見老漢在乘涼喲。大草帽頭上戴,這個樣子真好玩喲。
猴子跑來圍著老漢看,拿著草帽也往上戴。學著老漢一個樣喲,學著老漢一個樣喲。
2、故事中有誰?
張老漢,在干什么?師幼一起說一說。
二、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
小朋友認真傾聽。
2、幼兒學唱。
結合圖譜理解歌詞內容,哼唱。
一段段地練習學唱。
3、指出不妥之處。
三、創編表演。
1、你會用什么樣的動作、表情表演,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兒分組創編,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討論、交流動作設想,善于吸收別人的意見與建議。
2、集體交流,學習其他組的經驗繼續創編。
四、游戲:猴子學樣。
一名幼兒扮演老漢,其余幼兒扮演猴子,音樂一響,老漢自由做動作,猴子跟著學,跟上歌曲節奏。
活動反思:
戲是幼兒的主體活動,模仿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去“再現”成人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比如角色游戲)。整個活動寓教于情,寓教于樂,幼兒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幫互學;教師成為幼兒的伙伴、朋友、傾聽者、合作者,體現良好的生生互助、師生互動關系,營造出生動、活躍、協作的氛圍,使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充分想象、大膽模仿,積極發言表演,共同內化知識、獲取體驗,達到既發展幼兒探究能力,又培養幼兒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動中幼兒情緒高漲,語言講述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在孩子們的興奮期待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讓幼兒樂于在活動中表現和參與,這是整個活動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