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模范教案(精選3篇)
高中生物模范教案 篇1
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特殊在什么地方,通過研究原生質來研究。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問題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
案例1: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生物體內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學元素。請根據“玉米和人體內化學元素含量對比表(見擴展資料)”來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
說明: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根據案例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與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最后歸納總結如下:
1、基本元素:C、H、O、N
C為最基本元素
2、大量元素:萬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e、Mn、B、Zn、Cu、Mo、Cl等
二、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問題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說明: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通過介紹具體事例來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總結歸納如下:
1、組成化合物和原生質,作為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C、H、O、N、P占97%
2、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如:B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
Mo作為牧草生長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蘭草場與鉬礦)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案例2:請比較生物與巖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結論?
原生質平均含量
人體內含量
巖石圈含量
C、H、O三種元素
93%
74%
少于1%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統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異性:生命元素在生物體和非生物體的含量不同
板書提綱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1、組成化合物和原生質,作為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2、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統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異性:含量不同
高中生物模范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TP是生命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謝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為后續學習光合、呼吸作用作鋪墊,具有承前繼后之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①、能寫出ATP的分子簡式并說出其結構特點
②、能畫出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過程并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徑
③、知道ATP對細胞中能量代謝中的意義
④、能利用ATP是新陳代謝的直接能源解釋實際問題,并理解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
能力方面
學生通過分析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供能的意義,初步訓練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讓學生在分析自己身體內發生的ATP—ADP循環及其重要意義過程中,體驗到生物學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價值,加強學生對身邊的科學(RLS)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對本節內容確定的重點是:ATP的分子簡式及其結構特點、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能理解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
針對這些重點內容,其中最難讓學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對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的理解。
二、說學法
因為本節知識難度不是很大,學生基本能看懂書本對于這一節知識的介紹,所以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設計的解釋、資料的閱讀、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以及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本課時的內容。
三、說教法
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以理論聯系實際為關鍵,加強理解和應用。盡量聯系糖類、脂肪、葉綠體、線粒體、主動運輸等與能量相關的和初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展開教學。并且通過建立實驗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的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關鍵的內容,通過設疑、析疑、解疑和多媒體輔助來強化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情境:利用熒火蟲的尾器發光的實驗:先得到尾器、然后放置會發現尾器的發光情況會逐漸消失、設置對照實驗,A組加入適量的ATP粉劑(展示課前買來的ATP、并讓學生傳看),B組加入等量蒸餾水。結果會發現A組的尾器的發光量加強,而B組繼續減弱。
讓學生討論這一情境
學生對于這一問題情境是可以理解的,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學生能夠從直觀上知道ATP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和具體的作用。
設問:燃燒一匙葡萄糖,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細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釋放出來?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然后圍繞標題展開教學,教學時利用身邊的生活實例:如用百元大鈔與一元小票購買小件物品,如果我們總是拿大額面值的鈔票進午行交易會很麻煩,相反如果我們把百元鈔票換成100張一元小票,在進行交易時就會很方便,有這樣的例子來比喻細胞中的能量——在細胞中百元大鈔相當于儲存能量的有機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個可以在細胞內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貨,這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標題,并能激發學習興趣。
2、ATP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鍵:
通過再次呈現ATP藥物及說明、介紹ATP為動力的納米發動機等貼近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新科技內容,寓教于樂,形成ATP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展現ATP結構動畫及其“近親”腺苷的圖片、引導觀察和比較,調動積極性并利于形成ATP的形象認識。要讓學生清楚ATP三個磷酸鍵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何謂“高能磷酸鍵”。
師生共同歸納ATP的名稱、簡式、物質性質、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認識。
3、ATP、ADP相互轉化
繼續以上面的比喻進一步展開,將細胞中的能量通貨比作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錢,它會隨著每天的花銷而減少,因此要維持正常生活必須不斷破開大面值的鈔票給予補充,細胞中大面值鈔票主要是糖類等有機物。在有機物分解時釋放出的能量能被用來合成ATP,這個過程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來實現。并通過動畫形式介紹、圖文轉化提問、學生前臺板書等過程教學,加強理解記憶、培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重點從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對相互的兩個過程進行比較:ATP水解時,遠離腺苷的磷酸鍵斷裂——放能。合成時是可逆的,但要注意與化學中可逆反應知識的干擾,并以此引出下一個問題—ATP的形成途徑。
4、ATP的形成途徑
通過學生自學、圖文表述提問、師生共同歸納、展示動畫等程序教學。注意與后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的銜接作鋪墊。并與ATP的結構、功能、轉化的知識渾然一體,為進一步學習后面的知識奠定基礎。
5、ATP的利用
一是主要講清楚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與ATP的分解和合成關系;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讓學生在看懂圖解的基礎上,再依據教材51頁的圖解,討論ATP還有哪些用途,從而對該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
6、總結鞏固
從生物進行生命活動耗能的知識和ATP的基礎知識方面進行總結,構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并最終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增加補充練習以鞏固。
高中生物模范教案 篇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細胞中的糖類,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細胞中的糖類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學生在2、3節學習了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這兩種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即元素、基本單位、長鏈、大分子。這樣能更好理解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別及多糖的大分子性,從而培養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通過對糖和脂的分類和比較能更好地培養分類、比較的學習方法。學完本節課后,學生對生命是物質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能理解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糖類的組成元素、分類、分布及功能。
2、能力目標
(1)嘗試進行自主學習
(2)嘗試比較分類的學習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3)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2)體會生物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糖類的種類及作用。課程標準中關于本節內容的第一個要求是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屬理解層次,并與以后要學習的細胞代謝內容聯系密切,所以確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多糖的種類及作用;
二、說學生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在初中就已經學過一些相關的化學知識,也有一定的實驗能力。這都為學習本節的重點知識奠定了基礎,特別是難點的教學。而且此年齡段的學生對探究細胞奧秘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能力,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是可行的。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問題探究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構建過程中。
2)直觀教學法:利用投影或掛圖,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教學氛圍。
2、學法:
談話法、比較分析法、啟發式討論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引入新課:
先復習上節關于核酸的知識并便于和新授內容銜接。以問題探討提供的情景和討論題引入糖的學習。
環節二:細胞中的糖類:
為本節重點內容,分三步突破:
1、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糖的組成元素、分類及分布,對于難點多糖的種類,采用實例介紹的方式,使學生有直觀認識。
2、完成糖的分類、分布表格進一步深入認識糖的分類及分布;在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分中學生會認識到各多糖結構的不同和多糖的形成及水解。
3、通過糖應用,體會糖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對糖的認識更有立體感。通過實例,學生對多糖中淀粉和糖原的儲存功能及各糖之間的轉化有了深入的認識。
環節三:鞏固練習:
課本課后練習題,使對本節知識點有一個全面準確的把握。
五、說板書設計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老師和各位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