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微格教案(精選3篇)
高中生物微格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由于本章第一節屬于導讀性質的課題,他基本沒有涉及物理概念、規律的演繹或推理,然而,它又為第二節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背景并為學生構建正確的邏輯結構提供了線索,因而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我把它與第二節合并在了一起并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取名為”電磁感應現象“。這樣來看,本節教材具有如下特點:(1) 承前性,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電生磁的知識,對”電“與”磁“兩個看似互不相關的現象之間的聯系有了一定的認識,而本堂課是在此基礎上對電磁現象的進一步研究,具有回顧舊知的作用;(2) 深化性,本堂課的研究內容”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現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是完善電磁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樞紐。同時,學好本節教材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宏觀電磁現象,深化其對電磁關系的理解;(3) 啟后性,本節課部分研究過程折射著后續知識的縮影,這為后續課程的學習設置了興趣點和邏輯點。同時,本節課的實驗探究方法及理論分析方式也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宏觀向導。總的來看,本節教材具有多維性和立體性。”
二、學情分析
(1) 從宏觀來看,高二物理學生在已有一年半的高中物理學習之后,對高中物理從“發現置疑”——“探究推理”——“分析論證”的物理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的思維傾向有助于學生自主元認知相關物理規律,從而為其進行新課的學習提供了宏觀向導,并有助于其積極構建正確的圖示。(2) 從微觀來看,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電生磁的相關知識,可能對磁生電有著一定的猜想。然而,由于高二學生整體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還不夠高,他們往往很難找到突破口。因此,老師因當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創設特定物理情景或模型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物理問題,從而提升其整體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的目標,簡單的了解電磁感應現象發現的歷史過程,掌握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
(2)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通過實驗探究過程然學生感受科學實驗在解決抽象物理問題時的作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通過對電磁感應發現歷史過程的簡單介紹,讓學生感受“偶然”與“必然”的哲學辯證,并啟發他們進行反思。
四、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2) 教學難點,創設特定物理情景或模型引導學生獲得“磁生電”的理論認知。
五、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提綱:
(1) 回顧舊知,提出質疑。本堂課,我們將與學生回顧舊知,并引導學生進行對稱性的思考,既然電能生磁那么磁能生電嗎?
(2) 媒體放映,直擊重點。我們將以一組幻燈片來簡單介紹電磁感應現象發現的歷史過程,用真事跡“繪聲繪影”,旨在讓學生感受科學的魅力,體會科學家對科學執著的熱愛。同時通過幻燈片內容和本堂課重點內容的銜接達到直擊重點的效果。
(3) 新的反思,實驗探究。我們從初中宏觀電磁感應中抽象出了一個新的反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兩次實驗探究。第一次為分析推理型實驗,第二次為驗證型實驗。
(4) 總結現象,得出結論。
(5) 知識遷移,課后鞏固。本堂課的最后,我們將請一位同學上來自主完成一個實驗。此外,我們也為學生準備了一道課后習題,以期鍛煉學生的遷移能力。
2、教學過程詳案
高中生物微格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任務
《微格教學》是師范院校教育專業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是對師范教育教學微觀研究的一門學科,是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實踐性課程。它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在相關《心理學》、《教育學》、《教育技術》、《學科教材分析和教學法課》之后開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能,學會運用微觀研究教育教學的方法,為教育實習和畢業后勝任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課程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微格教學的概念、特征、特點、地位和方法,了解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重點掌握并靈活應用各項教學技能和教學設計的方法;學會教學技能的反饋和評價的方法;學會教學技能訓練教案的編寫; 學會多媒體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了解微格教學系統設備的使用方法。
三、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學方法要體現化學教學的特點,注意聯系中學物理教學實際,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微格教學的基本理論,并將教學法理論努力運用于中學物理教學實踐之中。
課程應當采用討論式、發現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課堂討論,觀摩和講評中學物理課, 編寫各種不同形式的教案,進行模擬教學。
四、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
緒言 微格教學概論
1.了解微格教學的研究對象和意義。
2.能掌握微格教學教案的設計。
3.懂得微格教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導入技能
1.了解導入技能的功能。
【課程類別】專業限選 【編寫日期】20__.3.30 【先修課程】
2.掌握導入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能用不同的導入類型分別設計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擬課堂導入教學。
第二章講解技能
1.了解講解技能的功能。
2.掌握講解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能用不同的講解類型設計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擬課堂講解教學。
第三章板書技能
1.了解板書技能的功能。
2.掌握板書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模擬課堂板書教學。
第四章演示技能
1.了解演示技能的功能。
2.掌握演示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模擬課堂演示教學。
第五章提問技能
1.了解提問技能的功能。
2.掌握提問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能用不同的提問類型設計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擬課堂提問教學。
第六章變化技能
1.了解變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變化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觀摩和評價用不同的變化技能。
第七章強化技能
1.了解強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強化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觀摩和評價用不同的變化技能。
第八章科學探究活動組織技能
1.理解解課堂科學探究活動的意義。
2.掌握課堂科學探究活動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能用課堂科學探究活動組織技能設計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擬課堂科學探究教學。
第九章教學課件應用技能
1.了解課堂組織技能的功能。
2.掌握課堂組織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能用課堂組織技能設計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擬課堂課件應用教學。
第十章結束技能
1.了解結束技能的功能。
2.掌握結束技能的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
3.能用不同的結束類型各設計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擬課堂結束教學。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方法
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材中有關的教案編寫、教學評價等內容,在系統的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學生查看相關的實踐內容,增加討論課、答疑課等教學環節。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電子教案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同時,引進攝影機、錄像機、電視等教學資源,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微格教學系統、攝像機、錄像機,以及相關的中學物理教學案例的錄像等。
五、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方式:
本課程建議采用書面作業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式。
六、教材及參考書目
推薦教材:林欽.物理微格教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__.6.1
高中生物微格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讓學生了解本課程開設的意義和要求;
2、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學習內容;
3、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
教法教具: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介紹本課程開設的意義:
提高畢業生綜合應用能力、提高畢業設計水平、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二、介紹本課程的學習內容:
《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指導》
畢業設計基礎
畢業設計概念畢業設計過程選題方法技巧畢業設計開題
畢業設計類型
學術理論研究型信息系統開發型局域網絡組建型網站規劃設計型Flash動畫型平面設計型
畢業論文與答辯
論文寫作內容論文排版技術論文裝訂順序論文寫作技巧答辯目的意義論文答辯準備
三、介紹教材情況:
1、本教材選用21世紀高職高專計算機教育規劃教材《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唐紅亮主編,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出版,20__年2月第二版。
2、教材圖片:
3、教材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高等學校如何抓好畢業設計,大學生如何開展畢業設計”這一主旨,從畢業設計的選題、撰寫開題報告、畢業設計著手實施、畢業論文的寫作、畢業答辯的過程與技巧、成績評定等多環節規劃內容,并以實例的形式分步詳細地指導畢業課題的設計。
本書在《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指導》第一版的基礎上,依據讀者的反饋信息,在內容、形式、邏輯結構等各方面進行了修訂,為大學生們開展畢業設計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構思及富有指導意義的操作方法。
本書結構合理、簡明扼要,例題豐富,即學即用。可作為各類高等學校、高職院校學生開展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教材,也可供從事項目開發人員學習和參考。
配套光盤中不僅列出了書中所有畢設相關文檔的電子稿及課題開發的源程序,還附贈了精心收集的作者所在院校近4年來的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成果,供讀者學習與參考。
4、教材目錄結構:
第1章畢業設計(論文)指導
第2章課題選取與畢業設計(論文)開題
第3章畢業設計類型分析一——學術、理論研究型課題
笫4章畢業設計類型分析二——計算機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課題
第5章畢業設計類型分析三——計算機網絡組建課題
第6章畢業設計類型分析四——動態網站規劃與設計課題
第7章畢業設計類型分析五——游戲開發與動畫技術設計課題
第8章畢業設計類型分析六——多媒體設計課題
第9章畢業論文撰寫方法
第10章畢業設計(論文)答辯要點
五、完成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應注意的問題:
1、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對待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
2、按時完成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未按時完成者影響畢業。
3、及時與指導教師聯系,按指導教師要求認真修改完善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
4、畢業生實習后因特殊情況不能返校者,應通過其它方式與指導教師聯系,不要影響畢業論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