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精選9篇)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1
(一)主要內容及教材重點、難點。
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架起溝通的橋、泥火傳情、明月寄深情、美妙的創造、人類的朋友、茶香飄飄、哭泣不是錯、藝術家的故事八個單元。
教材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突出藝術學習的藝術價值;以學科知識技能為隱線,更注重感性的積累和體驗;采用點式、跳躍的、隨機的、積累的方式,服從、滲透于人文主題;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在課程設計中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從和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選擇人文主題,并注意單元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教材內容突出趣味性、游戲性、注重過程與參與。每一單元都有“做做游戲,練一練”的活動中,繼續通過游戲的形式練習各種有意思的多聲部的節奏配合,結合音樂結構發揮我們對動作與聲音之間關系的想象,學習七聲音調的多聲部歌唱以及音樂的“變奏”]等等。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重視適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認識發展規律,激發少年兒童的活潑、朝氣和對藝術的向往與憧憬。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不盲目的把藝術學科簡單的疊加,而是強調學科之間的連接與互滲。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
知識和能力:
美術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音樂繼續通過游戲的形式練習各種有意思的多聲部的節奏配合,結合音樂結構發揮我們對動作與聲音之間關系的想象,學習七聲音調的多聲部歌唱以及音樂的“變奏”]等等。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藝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措施
合作的學習方式:
提倡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提高學生做小老師的興趣及自學水平,也有利
于優良班風的形成、發展;先為學生分好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合作與探究,合作作業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欣賞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期準備,如:上網查閱有關資料,采訪有經驗的家長等。橡皮泥雕課以小組為單位準備材料,進行合作練習。而造型表現課、游戲式活動方式的課業一定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集體活動獲得豐富的知識與情感體驗。
創造性的培養:
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用美術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設計、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設計提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發散性,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變成人的主體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把發現、探究、研討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美術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發展綜合實踐能力。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藝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藝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藝術素養。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2
活動目標:
嘗試獨特的繪畫形式,進行大膽創作。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小石頭、水粉筆、各種顏色的顏料、各組一塊抹布、小水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石頭,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石頭能干什么?
二、欣賞石頭畫
1.播放課件
2.提問:你喜歡哪件作品呢?為什么喜歡?
3.小結:根據每塊石頭的形狀,想象它像什么,用顏料畫出圖案,要畫大。
4.從不同角度觀察石頭,想象。
三、作品創作
1.幼兒觀察石頭,想象。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講評
五、活動延伸:
回去我們再嘗試看看在石頭上還可以怎樣畫,就會更漂亮。
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課多研的第三研,活動整體效果很好。經過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每一句引導語,整堂課中孩子們探索的欲望很高,也能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想象,回答問題。從孩子們的作品來看,都大膽嘗試了石頭畫的作畫方法,并從中得到了樂趣。
不足:
教師拓展幼兒的思維,讓孩子想象的環節可以更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大家眼前。要給幼兒充足的想象時間。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3
一、游戲導入
游戲“猜猜我是誰?”
課前請幾位學生用硬紙遮住臉部,由老師帶領依次進入教室。請學生猜猜他們是誰?你憑什么判斷得這么準?(身材、個頭、衣服……)
兒童參與游戲活動,心情輕松愉快,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發表質疑
1,請表演的學生下移紙板,露出頭發,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的頭發有何不同之處?(長短、發型、顏色……)
2,繼續露出眉、眼、耳,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大小、形態、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張臉,請學生比較每個人鼻、嘴的特點。(長短、大小、肥瘦、形態……)
4,比較臉型。(胖、瘦、長、短、方、圓……)
5,請學生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的特征最明顯?為什么?
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腦去發現物象的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讓學生分段、分步尋找臉部特征,符合兒童注意力的廣度與深度發展的規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發型、五官、臉型……)
2,說一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臉部特征。(喜、怒、哀、樂時的五官變化)
3,演一演: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臺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
通過看、說、演進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及人物表情的無窮變化。
四、感受實踐
1,講解演示作畫方法:
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學生發言,教師在大畫紙上分步畫自己。邊畫邊講作畫方法:a.根據臉型勾畫輪廓;b.添畫頭發和五官(抓特點、添表情);c.上色(可線描);d.可用夸張手法畫自己(教師示范幾個被夸張的自畫像)
2,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么就請你把畫好的自己剪下來貼在老師畫像的旁邊,我們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
3,作畫要求:再仔細觀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膽地畫出自己的相貌。(對有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的表情)
由學生先找出老師的面部特征,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提示,畫出自畫像。通過這樣的示范,無疑給學生的描繪提供了“拐杖”,進一步幫助學生將腦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具象化。
五、巡視指導
1,鼓勵學生大膽作畫,只要能描繪出自己的某一個特征,就是好的。
2,讓學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樣樣都描繪得太細巧,反而增加了難度。
3,可用些夸張的手法,如:胖臉更胖;瘦臉更瘦;愛笑的嘴更大、更彎;愛哭的沒了眼;……-
學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畫,難免縮手縮腳,教師的鼓勵在此時最管用。
進行個別針對性輔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六、欣賞評價
1,作業展示:請大家一起欣賞“大合影”。
2,自評互評:從“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征最明顯?
3 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藝術大師們在表現自己時,特別重視面部神情的刻畫(課件欣賞徐悲鴻、凡·高等畫家的自畫像)。透過他們的神情,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互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過欣賞名家名作,增加美術文化含量,提高修養。
七、課后延伸
1,老師打算將這張“大合影”掃描進電腦,作為你們教室電腦的桌面背景,你們同意嗎?
2,這張“大合影”是由許多長相不一,個性不同,但都聰明、可愛、充滿自信的你們組成,老師希望你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向上的集體、一個互助的集體。
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集體主意識。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表現力
2.學習形的漸變知識
重點:
培養欣賞美的能力
難點:
學習形的漸變知識
教具:
范例、圖片等
教學活動:
一、導入:
鐵塔層層變小,
蘋果慢慢變尖,
在挨舍爾的畫里,
魚兒漸漸變成大雁┄┄
這些都是漸變的形。
這種有規律的變化,
需要我們去發現。
二、板示課題
同學們看這張圖片,出現了什么變化?
觀察它們都是怎樣變化的?
試一試,看說的最多。
還能畫出更多的變化嗎?
三、出示范例
尋找漸變的規律,發現了嗎?是怎樣變化的?
五、作業選擇:
1.觀察、尋找自然和生活中漸變的形,選擇一種最有趣的畫出來。
2.可以參考例圖來創作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感知巨人與小短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想像力;
。2)學會用變形夸張與組合的手法去表現童話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分別從巨人與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征;
。2)從不同角度觀察發現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與態度:
。1)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的童話故事;
。2)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
教學重點:擴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異想的力度。
教學難點:如何以周圍環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
教學用具
1、色彩筆。
2、有關《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認為最大的人是誰?誰來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認為最小的人又是誰,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賞感知
1、欣賞課本中的卡通圖《草叢中的世界》,感受草叢中的卡通動物世界,猜猜誰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們中間有怎樣的歷險童話故事。
引導學生觀察,指名講故事。
2、欣賞《我變大了,老虎變小了》,感受兇猛的老虎變成小動物,我變成了大人,感受一種安全感,感受畫面對比強烈的色彩。
3、欣賞《巨人》,感受飛奔的巨人與海灘小朋友的夸張對比。
4、欣賞《巨人筑城堡不費力氣》,體驗巨人建筑師的角色,會有什么奇跡出現呢?
三、小組活動,啟發想像
想一想,我變大或變小后有何奇遇?(如檔我們變大或變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會出現什么情況)
說一說,把自己變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發生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四、小組創作
1、小組內的同學,把自己設計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組同學所想像中的場景表現在作品中。
2、小組合作創作,要集中體現本組同學的主要構想,發揮集體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評
自由展示作品,評一評:
(1)誰的想像力最豐富、最新奇?
。2)誰畫的人物表情、動作既夸張又有趣?
(3)誰的畫面表現得最美?
課后反思
篇二:繽紛的色彩樂園
教學目標
1、能從周圍環境的色彩中認出三原色和間色,能用顏料調出間色。
2、感受三原色與間色給人的不同感覺,感受色彩變幻之美。
教學重點:認出三原色與三間色,調出三間色。
教學難點:感受不同顏色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范例
1、欣賞妮古羅莉的《夏日》:
A、先在左邊的圖片中找一的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你能說出這些色彩的名稱嗎?
B、這幅畫用了多少種色彩,你看得出來嗎?
C、你能否給我幅畫取個名字,說說畫給你什么感覺。
D、看了畫家的一,你還有什么感受?
二、色彩游戲
1、師展示三個裝有顏色試管。
如果把兩個試管的顏色倒在一起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2、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色彩的調配,看兩兩調,會發生什么變化?
3、學生匯報調色結果,師板書
三、畫一畫
1、我們身邊的物體都是什么顏色的?
2、你能用我們有的三種顏色把沒有的顏色也調出來嗎?
3、學生分小組進行調色、創作。
四、展示、評價
1、自由展示自己調色創作的作品
2、學生自由評價
3、師小結。
課后反思 教學的評價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評價:
1、能否對觀察大自然色彩及裝扮生活的色彩產生興趣。
2、是否能用色彩大膽地表達自己觀察得到的色彩印象。
3、我發現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篇三:有趣的水墨游戲
教學目標
1、認識中國畫的工具。嘗試毛筆的不同執筆方法。能掌握粗細、干濕和濃淡的對比畫法。
2、在水墨游戲中體驗中國畫材料的獨特表現手法。
3、嘗試各種水墨技法,喜歡在游戲中體驗水墨情趣。
教學重點:認識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筆畫出種線條。
教學難點:掌握筆墨中干濕、濃淡、粗細的變化。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欣賞吳冠中的《水鄉》
1、你覺得這幅畫簡單還是復雜?你覺得這幅畫生動還是呆板?有趣還是沒趣味?
2、這一幅畫有哪些形狀?有哪些線條?有哪些顏色?
3、這貼畫是誰畫的?你喜歡嗎?
二、認識工具材料:
1、猜一猜,老師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
2、出示各種工具,讓學生認識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3、師用各種工具材料演示各種使用方法,并與其他畫種的材料相互區別。
三、畫一畫:
1、用各種工具在自己的紙上試試筆,感受各種方法畫出的各種線條。
2、談談用國畫工具使用的不同感受。
3、自由地進行各種濃淡、干濕、粗細的水墨游戲。
四、比一比:
1、誰畫的線條種類多,誰畫的水墨效果豐富。
五、課堂延伸:
1、想一想各種不同濃淡、干濕、粗細的水墨可以用來表現什么效果?
2、嘗試用各種方法畫自己想畫的物體。
課后反思 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醒學生注意:
1、蘸墨時毛筆先蘸水,只用筆尖蘸墨。
2、墨水和水不要一次加得太多。
3、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4、注意環境衛生。
篇四:可愛的水墨昆蟲
教學目標:利用點、線要、面組成豐富的色調來表現對象。能掌握粗細、干濕和濃淡的對比畫法能運用種墨法
教學重點:繼續體驗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筆畫出各種線條。
教學難點:如何運用墨色表現不同昆蟲的形態特征。
教學用具:常用國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課前激趣
找一找:上完“有趣的水墨游戲”這一課后,布置學生可在校園內或住家的附近進行觀察、尋找并記錄看到的小蟲子,觀察時要注意安全,并能專注、安靜地觀察,有興趣的可新自飼養小昆蟲。
二、欣賞、評述
提供大師、小朋友的昆蟲水墨畫。
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畫家比較擅長畫昆蟲,他們是用了什么表現法。
說一說:(1)談談畫家是如何用點、線、面和墨色的干、濕、濃、淡表現的。
(2)你知道的昆蟲還有哪些?
。3)動手繪畫。
畫一畫:獎你喜愛的昆蟲 以水墨的開式表現出來。
三、評價過程
評一評:大家一起以水墨特點的研究來開展師生評、學生之間互評。
課后反思 學生能對同的昆蟲產生觀察的興趣。
能用水墨畫的用色、用筆方法,大膽表現昆蟲。
篇五:可愛的蝸牛
教學目標
1、利用點、線、面組成豐富的色調來表現對象。
2、嘗試各種水墨畫法,體驗水墨情趣。
3、學會應用各種線條,色彩來表現蝸牛的美。
教學重點:繼續體驗水墨材質特性。
教學難點:把握毛筆的水墨濃淡干濕來表現蝸牛。
教學用具:常用國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欣賞學生作品,感受水墨情趣。
欣賞作品,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二、認識蝸牛:
1、你們知道蝸牛是什么樣的嗎?指名板演。
2、有什么辦法把它變得漂亮些、可愛些?指名板演。
3、師小結。
三、指導創作:
1、用水墨來表現蝸牛與粉筆是差不多,但還應注意一些問題,有誰知道?
(1)要勾好線條。
(2)注意掌握好筆上的水分。
(3)注意顏色的搭配。
2、畫好蝸牛后還應再畫些什么?(還要給蝸牛添加背景)
3、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
四、作品展示,評價。
教學反思:
學生對筆墨較感興趣,能在玩中學,玩中有所收獲,特別在控制水份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課后反思 自然界中的昆蟲的品種繁多,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為自然界境添了不少的情趣,他們通過表現蝸牛,學會表現各種昆蟲的特征。
篇六:現在、未來的我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線條、色彩畫出自己的形象;
2、能用不同的創作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
3、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規律,通過描繪未來的我,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1、認識人物臉型、發式、一官及表情的神態特征。
2、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元素描繪現在或未來自己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嘗試運用其他媒介和材料來表現未來的我。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比較
觀察小時候的照片,通過鏡子比較現在的我與以前有哪些變化。
1、臉型、發式、五官的變化;2、身體上的變化;3、服飾方面的變化。
二、欣賞與發現
引導學生欣賞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發現了什么?
1、人物的表情和神態能體現一個人的人性特征;2、運用夸張、拉長變形的手法能使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
三、探討與嘗試
1、嘗試運用線條、色彩等造型元素畫出自己現在或未來的形象;
2、能否學學大師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呢?
3、小組探討用其他繪畫工具、材料來表現的'可能性
課后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線條流暢、構圖飽滿。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6
一、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在紙筒上作畫。
2、 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3、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4、 引導幼兒用語言對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做出評價。
二、 活動準備:
長短、粗細不同的紙筒若干、大頭筆、蠟筆
三、 活動過程:
1、 情景導入:
①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 出示紙筒,請小朋友說出紙筒的特征與用處。
、 認真觀察紙筒,看看紙筒可以做什么?
2、引起幼兒的繪畫興趣:
請觀察一下老師在幫紙筒畫了什么,幫紙筒穿了什么樣的衣服?
小結:我們可以拿紙筒來做各種各樣的手工,也可以在紙筒上畫畫,幫紙筒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廢舊的紙筒可以再次利用,扔了可惜,所以我們要節約能源。
3、幼兒進行自由繪畫制作:
、偬嵝延變翰僮鲿r注意的事項要求,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②教師巡回指導。
4、進行作品展示,欣賞作品。
將穿好衣服的紙筒集中擺放在桌子展示臺上,引導幼兒自由交流,欣賞作品。
四、結束活動:
律動:穿衣服。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7
教學目標:
1、寫生、設計理想中的書包,初步學習寫生的方法。在想像中抓住書包基本結構進行創新設計
2、欣賞、對比不同類型的作品。
3、在評價中感受美的設計與美化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掌握書包的形狀、結構和外表特征,大膽設計一個書包,并有所創新。教學難點:設計有創意的書包。
教學用具:
書包實物、書包線描定性寫生范畫,畫紙、鉛筆、彩筆、彩紙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開始上學書包就一直陪伴著我們,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和進步。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書包,看看自己的書包有什么特點,嘗試自己也來設計一個書包,做個小小設計師
二、實例賞析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些其他樣式的書包(各種類型的書包圖片)
師:書包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外形、顏色都有很大的區別,書包上的裝飾圖案更是五彩繽紛,F在呢,老師想請幾位同學上來向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書包。
三、學生展示書包
生向同學展示自己的書包
。◣熤鸩教岢鐾庑巍㈩伾、圖案、功能)
重點從形、色、圖案入手,體現美術特色,抒發個人情感。
四、設計
師:今天,我們班里要開一個書包超市,專門賣我們班上同學設計的書包。作業要求:以下任選一項完成:
1、發揮想象力,設計一個款式新穎的、造型獨特的書包;
2、設計一個功能奇特、造型獨特的未來的書包
五、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評價(書包展示柜)
教師挑選優秀作業把作品插入老師事先準備好的貨架上,再讓這些同學向大家介紹他設計的意圖。
逛超市活動:讓全班同學欣賞書包作品,并講出自己喜歡的書包,說明喜歡的理由,教師引導。
七、教師總結。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8
課題:有趣的漢字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現漢字。
2、鼓勵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多思考。
3、欣賞并了解我們的古代的象形文字。
教學重、難點:
1、是否掌握了一些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字規律。
2、是否能在制作方法上有創新。
3、是否對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
教具學具:課本、多媒體、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我們的祖先,充滿了智慧,他們從日月山河的形狀中得到了啟發,創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2、新授:象形文字是現代各種文字產生之前,古代人類用以記錄和交流的圖形符號,是人類文字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現代漢字是直接從象形文字發展演化而來的。漢字經歷了象形文、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及真書等字體演化,秦代小篆以前稱為古字,漢代隸書以后稱為今字,古字中象形的因素占著極大的比例,越是古老象形的因素越多。
3、作品賞析:分析課本中的圖片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現一段話
四、:表揚優秀作業
五、課后拓展:學生回家多看一些資料,尋找可以辨認的象形文字,增進對傳統文化的情感。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9
一課時淅瀝的小雨
教學目標:表現下雨時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動態,培養學生觀察表現能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
教學難點:表現雨中的人物動態。
教學準備:學生體驗雨中氣氛,觀察下雨時的情景。有關雨的錄象帶。錄音機、磁帶《雨中》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聽歌曲《雨中》。這首歌描述了怎樣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們爭上計程車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節,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三、雨中的自然現象
樹干搖擺(風向)。烏云聚集。
電閃雷鳴。(閃電形狀)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狀態)、避雨(在哪里)、撐起雨傘、披起雨披。
路旁攤販:匆忙收攤(狀態)。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東西,關門閉戶。其它的人(學生表述)。
五、表現雨中的情景
1、口頭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講述發生在雨中的故事。(通過學生描述雨中的場景和故事啟發學生想象,使畫面具有場景和情節。)
2、用線條表現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現內容要有重點,構圖飽滿。
六、作業評析
1、作業展示,介紹自己的畫面內容淅瀝的小雨。
2、教師評析淅瀝的小雨。評析標準:情景感人,形象生動,構圖飽滿,涂色完整。
七、課后延伸
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認真表現生活中的情景。淅瀝的小雨
來源:中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