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范文合集(精選13篇)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深入細致地觀察與造型表現物象的方法,畫出鳥的基本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討論和想象,創造出有個性特點的鳥的形象,并能夠欣賞別人的作品及。
3.了解有關鳥的文化,鳥的各種藝術品以及鳥與人類的關系,培養學生從小愛護鳥類、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鳥是迷人的,鳥是多姿多彩的。鳥類作為和人類關系密切的良友,廣泛棲息于世界各地,歷來被各國畫家、工藝美術家當做描繪的對象。鳥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小朋友筆下最喜歡表現的題材之一。山里的孩子更不用說,打鳥、捉鳥甚至玩鳥、養鳥……鳥幾乎成了兒時的玩伴。鳥為什么能在天上飛?鳥到底有幾種?鳥的羽毛為什么這么漂亮?……一個個問題困擾著他們,吸引他們不停地去追問、去探究。
2.重點、難點。
重點:能簡單概括地畫出鳥的基本形體特征。
難點:能通過觀察鳥的頭、嘴、身體、尾巴和翅膀的形狀及動態變化,畫出鳥飛的、叫的幾種形態。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16開作業紙、繪畫工具(彩色水筆或油畫棒)、剪刀、膠水、課前查找的各種鳥的資料及有關圖片
(教師)課件(各種鳥的圖片、范畫、錄像等)、一棵用厚紙板做成的大樹、剪刀、雙面膠、樂曲《蔭中鳥》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提示:組織好學生,檢查學習用具。)
2.觀察、討論,營造討論氣氛。
導入:
(1)聽聽鳥鳴聲的錄音。
(2)鳥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鳥類的品種很多: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些你熟悉的鳥?
(提示:展示課前各種有關鳥的資料圖片,與小組同學交流。談鳥、說鳥、了解鳥、熟悉鳥,引起表象知覺,引導回憶,啟發學生發揮形象思維,表達對鳥的喜愛之情。)
(3)欣賞國畫作品《玉蘭黃鸝》、攝影作品《和平鴿的廣場》、雕塑作品《陶鷹尊》、學生作品及各種鳥類裝飾物等藝術作品。
(提示:欣賞鳥的不同藝術表現形式。)
(4)揭示課題:《鳥的天地》。
3.分析、比較,學習表現方法。
(1)對鳥的外形分析(外形、羽毛的花紋及色彩)。
(2)對鳥的頭、眼及嘴進行分析、比較。
(3)對鳥的尾巴分析、比較。
(4)對鳥的動態分析。
(5)找找鳥的共同特點。
(提示:出示課件中各種各樣的鳥的圖片及錄像,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理解和明了鳥的外形、色彩及羽毛的花紋特點,創作想象中的鳥,形象概括鳥的特點。可以采取學生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和教師介紹等形式。)
4.造型、表現,創作個性作品。
(1)作業要求:畫幾只特征明顯的鳥,并上色。
(2)把畫好的鳥用剪刀剪下來。
(提示:鼓勵學生畫出特征明顯、有個性、有創意的
美鳥或怪鳥。學生作業的展示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因為有的鳥不是生活在樹林里的。)
5.展示、欣賞,學生作業。
(1)出示一棵用厚的硬紙板制作的“大樹”,置于教室中央。
(2)請學生把剪好輪廓的鳥“停到樹枝”上去。
(3)作業:說說你喜歡樹上停的哪只鳥,介紹一下你畫的那只鳥及特征。
(提示:欣賞樂曲《蔭中鳥》,營造鳥的家園、鳥的天堂的氛圍。請學生到臺上指著作品介紹、講評。讓學生展示自己,體驗成功的快樂。)
6.打掃,布置下次課用具。
(提示:保存好學生的作品。)
7.課后研究。
(1)鳥類之最。
(2)做一件愛鳥的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4開作業紙、繪畫工具(彩色水筆或油畫棒)、課前查找的各種鳥的圖片及有關資料
(教師)教學課件(各種鳥的圖片、范畫、學生作品、錄像等)、樂曲《百鳥朝鳳》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提示:組織好學生,檢查學習用具。)
2.啟發想象,引起聯想。
欣賞樂曲《百鳥朝鳳》:讓學生談談感受。
(提示:體驗各種表現鳥的藝術形式。)
3.展示作品,說說體會。
(1)展示上節課的學生作品。
(2)請學生說說各種有關鳥的故事和藝術品。
4.觀看錄像,觀察交流。
(1)引導學生觀察鳥的生活環境,了解各種鳥的生活習性、生態環境和鳥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2)交流課后學習的“鳥類之最”。
5.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創設多種情境,創編鳥的天堂。如:《孤獨的小鳥》、《小鳥樂園》、《小鳥俱樂部》、《怪鳥》、《我們去旅行》、《鳥的天堂》、《群鳥學藝》……
(提示:4人小組合作完成一張4開畫紙的作品。通過擬人化的故事創編,啟發學生想象,激發學生作畫的興趣和激情,鼓勵學生畫出有情感的鳥,不同動態、各種色彩的鳥及樹養鳥、鳥護林等內容。)
6.作業展示,結合表演。
(提示:也可以采用做各種鳥的頭飾或全身打扮的形式,小組表演節目。)
7.,、保存學生作品。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2
課題:民間玩具
領域:綜合、探索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玩具。
2、通過欣賞、探索使學生對民間玩具有個大致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3、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制作一個玩具。
教學難點:玩具的設計。
教具準備:玩具作品若干件,圖片、錄像等。
學具準備:民間玩具若干,橡皮泥、彩紙、剪刀、膠水、易拉罐等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節
執教時間:6月20日——6月24日
一、導入階段:
1、請同學談談自己對民間玩具的認識,及自己所見所知的民間玩具。
2、播放錄像:欣賞收集的民間玩具,并簡單介紹這些玩具的出處及特點。
3、請同學分組討論一下錄像中的民間玩具。自己喜歡哪一件或分析某件作品的特色(造型、色彩、象征寓意等)
二、發展階段:
1、教材作品欣賞,分析作品中的民間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及寓意(師生共同完成)
(1)《大阿福》:江蘇無錫是我國歷來民間藝人,特別是泥塑藝人集中的地方,歷代人才輩出,《大阿福》是我國傳統的泥娃娃的代表作,胖的臉龐,討人喜歡,含有吉祥、幸福的寓意,(討論現代大阿福與古代大阿福有什么不同?)
(2)《套娃》:俄羅斯流行的木制娃娃,造型生動,色彩富有民族特色,五個木娃娃環環相套,可以合成一個大的木娃娃,設計非常巧妙。(請同學列舉并描述一下自己所見的相似的玩具作品)
(3)《扳不倒》河北玉田,是一種重力玩具,上部用紙,下部用紙包泥,扳倒后能自動豎立起來,故又稱“扳不倒兒”。這是同學常見的玩具,在我們這里很常見,叫“不倒翁”,很多同學自己都會制作,只是制作的材料各種各樣,請同學來談談(不倒翁的原理或制作過程)。
(4)欣賞《白釉彩繪陶貓》、《布公雞》、《泥狗》、《兔兒爺》、《竹龍》、《猴翻跟頭》、《竹制機關槍》、《沙燕風箏》、《泥公雞》、《虎》系列等作品,并談談各地民間玩具的創造者們,為什么要借助老虎的形象,制作各種不同的玩具。
小結:通過以上所欣賞的古今中外民間玩具作品得知,它們在造型色彩上都有獨到之處,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實際上卻包含著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所以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小狗、小貓、小雞,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動物,也是民間玩具中經常表現的對象,請同學們用自己帶來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玩具。
2、設計制作玩具,可單獨完成也可多人合作。
(1)選材構思:合作者可討論如何先材定題。
(2)設計方案。
(3)完成制作。
3、輔導學生進行設計制作。
4、玩具作品欣賞交流:
(1)選出有代表性作品請作者談創作意圖及創作體會并進行交流。
(2)布置玩具作品展。
三、課后拓展:
可利用各種方法收集古今中外有關民間玩具的資料,利用木塊、泥土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第二節
執教時間:6月27日——6月30日
一、導入階段:
1、請同學談談自己對民間玩具的認識,及自己所見所知的民間玩具。
2、播放錄像:欣賞收集的民間玩具,并簡單介紹這些玩具的出處及特點。
3、請同學分組討論一下錄像中的民間玩具。自己喜歡哪一件或分析某件作品的特色(造型、色彩、象征寓意等)
二、發展階段:
1.教材作品欣賞,分析作品中的民間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及寓意(師生共同完成)
(1)《大阿福》:江蘇無錫是我國歷來民間藝人,特別是泥塑藝人集中的地方,歷代人才輩出,《大阿福》是我國傳統的泥娃娃的代表作,胖的臉龐,討人喜歡,含有吉祥、幸福的寓意,(討論現代大阿福與古代大阿福有什么不同?)
(2)《套娃》:俄羅斯流行的木制娃娃,造型生動,色彩富有民族特色,五個木娃娃環環相套,可以合成一個大的木娃娃,設計非常巧妙。(請同學列舉并描述一下自己所見的相似的玩具作品)
(3)《扳不倒》河北玉田,是一種重力玩具,上部用紙,下部用紙包泥,扳倒后能自動豎立起來,故又稱“扳不倒兒”。這是同學常見的玩具,在我們這里很常見,叫“不倒翁”,很多同學自己都會制作,只是制作的材料各種各樣,請同學來談談(不倒翁的原理或制作過程)。
(4)欣賞《白釉彩繪陶貓》、《布公雞》、《泥狗》、《兔兒爺》、《竹龍》、《猴翻跟頭》、《竹制機關槍》、《沙燕風箏》、《泥公雞》、《虎》系列等作品,并談談各地民間玩具的創造者們,為什么要借助老虎的形象,制作各種不同的玩具。
小結:通過以上所欣賞的古今中外民間玩具作品得知,它們在造型色彩上都有獨到之處,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實際上卻包含著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所以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小狗、小貓、小雞,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動物,也是民間玩具中經常表現的對象,請同學們用自己帶來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玩具。
2.設計制作玩具,可單獨完成也可多人合作。
(1)選材構思:合作者可討論如何先材定題。
(2)設計方案。
(3)完成制作。
3.輔導學生進行設計制作。
4、玩具作品欣賞交流:
(1)選出有代表性作品請作者談創作意圖及創作體會并進行交流。
(2)布置玩具作品展。
三、課后拓展:
可利用各種方法收集古今中外有關民間玩具的資料,利用木塊、泥土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札記:現代的孩子見過泥玩具的真不多,還是靠課件來介紹吧!介紹完制作工藝后讓孩子來嘗試一下,嗨,還挺像那么回事。但是許多孩子不敢把作品拿回家,因為“媽媽不會讓我把破爛拿回家的”。真是可憐的城市孩子!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3
教學目的:
1、了解小鳥的造型特點。
2、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創意和繪畫,表達對小鳥的喜愛的情景和感受。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的張揚。 教學難點:以有限的知識技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感受。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繪畫紙、鉛筆 水彩筆。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小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出示小鳥)
從小朋友們的表情中,老師看出,你們都很喜歡小鳥,今天老師特地帶來了許多小鳥呢!小朋友,你們仔細看啊!小鳥來了!
哇!那么多小鳥向我們走來了!
2、小朋友,你們發現這些小鳥有什么特點?長的怎么樣?
3、老師還知道,有些小朋友特別喜歡小鳥。課前就已經收集了有關小鳥的資料,我們請他們拿上來和大伙兒一起來分享快樂,好嗎?
4、小鳥非常聰明,不但會幫助人們做事,而且還會表演節目。小朋友,你們看,上面的小鳥正在為我們表演精彩的節目呢!(出示圖片)
二、激情表達,親近大象
1、剛才小朋友們了解了那么多小鳥的知識,而且還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小鳥圖片,那么此時的你想對小鳥說些什么呢?(小鳥你真聰明、小鳥你真能干、小鳥我真想摸你的長鼻子)
2、 你們的想法五彩繽紛,讓老師也深受感染!剛才,有幾個小朋友說,想跟著小鳥一起去游玩,這個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實現這些美好的愿望吧!
三、大膽想象
1、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伴著悅耳的音樂,走進了想象的世界。現在,小鳥向我們走來啦!讓我們趕快爬上去吧!想坐哪兒就坐哪兒,坐好了嗎?我們出發啦!
我們來到了茂密的森林,趟過了清澈的小河,小鳥飛過了山坡。哇!小鳥帶我們飛起來啦!我們飛過了鄉村、飛過了城市、看到了碧綠的草原、看到了壯觀的大海、越過了高山、來到了北京
2、 小朋友,剛才你們跟著小鳥,心里覺得怎么樣呀?你們跟著小鳥都看到些什么呢?
四、自主選擇,表達小鳥
1、這些感覺真妙啊!小朋友,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來表達的。要是你來畫,能不能比他表達得更好,更有趣?
2、現在,請小朋友拿出自己心愛的美術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剛才乘著大象的情景,盡情得表達出來吧! (音樂)
3、想畫的小朋友,只要完成構圖,
如果先畫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來介紹給大家,并說說你的感受。
( 學生自己講述, 師生點評 )(投影儀展示)
五、以點帶面,超越小鳥
1、剛才小畫家們把和小鳥一起的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是呀,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還有好多動物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呢!現在,你還想和什么動物去玩呢?
六、相互友好,共同生存
1、你們說得真好!小朋友,動物是那么的可愛!有了它們,我們的地球才這么生機勃勃;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才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們,小朋友們的想象才如此的豐富和有趣!
2、讓我們和動物永遠做好朋友吧!(音樂)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4
一、認識中國畫
教學目的: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上課時的作業,進行自評互評。
二、學生嘗試運用六面體平行透視規律畫一兩個方形物體。
三、學生展示作品,自評互評,促進發展。
六、鐵絲造型
教學目的:
1、認識造型藝術新樣式,使學生學會利用鐵絲扭制各種獨特的線條造型。
2、利用鐵絲造型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立體造型能力,工藝設計能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獨立的自我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制作各種鐵絲造型。
教學難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鐵絲造型作品、鐵藝作品,激發學生興趣,開拓視野。
三、學生自主設計制作鐵絲造型。
四、展示作品,學生自評互評,交流互動。
五、完善造型。
七、兒童頭部比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人物頭部的基本結構比例,積累人物畫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2、嘗試運用兒童頭部比例知識來描繪兒童頭像。
教學重點:
自主發現兒童頭部比例的知識。
教學難點:
嘗試運用頭部比例的知識描繪兒童頭像。
學具準備:
尺子、鏡子、鉛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有關頭像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欣賞優秀的頭像作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對作品品頭論足,從兒童的角度來說說。
2、因勢利導,導入新課。
三、學生自主探究兒童頭部的比例知識。
1、學習正確測量頭部及五官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協作測量頭部及五官。
3、根據測量的數值說說兒童頭部有怎樣的比例。
4、說說書上“三停五眼”的含義。
四、嘗試用新學的知識臨摹教材上的頭像作品。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上課時的練習,并相互評點,促進發展。
二、運用比例知識描繪最要好的同學的頭像。
三、師生共同評點,促進發展。
八、瓶花寫生
教學目的:
1、初步學習寫生的基本技法,抓住整體,把握基本形,體現對象大的特征。
2、通過瓶花寫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美的感受力,造型能力,表現力及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觀察,畫一幅瓶花寫生畫。
教學難點:
整體感受,大膽表現。
學具準備:
鉛筆、蠟筆、水彩或水粉、水粉紙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教材范例,激發學生興趣。
三、初步嘗試瓶花寫生。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嘗試,大膽表現。
第二課時
一、展示上課時的習作,師生交流互動。
二、提高認識,進一步大膽嘗試,要求能夠抓住瓶花的總體特征,大膽表現,各顯特色,畫出自己最強烈的感受。
三、展示作品,交流互動,促進發展。
九、印制花布圖案
教學目的:
通過印制花布圖案,了解美術的設計及應用。
學習美術圖案設計的一些學常用的方法和簡單的圖案印制方法。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印制花布圖案,學習美術設計的簡單的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地瓜、蘿卜、小刀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班上同學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料誰的更好看?
2、說說各自的理由。
三、欣賞激趣。
1、欣賞一些花布圖片,直觀感受花布的美感。
2、理性認識:探究花布的圖案設計規律。
四、學生設計單位圖案。
五、按一定規律印制花布。
六、展示交流,互動發展。
七、學習拓展。
嘗試探究如何印制文字和畫。
十、天冷了(命題畫)
教學目的:
認識冬天的色彩及景物特征。
通過這一命題畫促進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生活,培養形象思維。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觀察大膽想象,畫一幅冬日活動圖。
教學難點:
了解并表現南方冬天的特點,人物的衣著活動要與季節相符,構圖適宜。
學具準備:
蠟筆、水粉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認識大自然。
引導學生觀察窗外景物,聯系其它季節的景物印象,把握冬天的季節特征。
四、品味生活。
說說這些天來,大家都在做哪些活動?以前做什么?要揀有趣的事來說。
說說到了冬天,人會發生哪些變化?
五、精心構思,大膽表現,完成鉛筆底稿。
第二課時
一、同學間交流交流,互相啟迪,修正定稿。
二、嘗試運用幾種不同的色彩顏料大膽表現。
三、展示觀摩,交流互動。
十一、導游圖設計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導游圖,培養學生方位感和觀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
通過認識認識自然環境及景物特征,提高審美能力,提高形象記憶、設計能力。
培養學生愛國愛鄉的感情,進行跨學科學習,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認識導游圖,學習簡單設計導游圖。
教學難點:
學會測定真實方位,了解地圖的固定方位,弄清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激趣導入。
1、說說你們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簡單地向同學介紹那里的景色和趣聞。
2、說說在我們這什么地方很好玩?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更多的人去那玩。
三、探究導游圖的設計制作。
1、學習測定方向的簡單方法,和怎樣描述路線方向。
2、了解地圖的方位設定,和怎樣體現路線方向。
3、弄清兩者間的聯系及轉換。
四、初步嘗試設計導游圖。
1、學生調查從學校到村部的路線方向。
2、嘗試畫出導游圖。
第二課時
一、展示初步嘗試的結果,師生共同評點,進行互動學習。
二、考查上學路線,對路線方向及標志性景物進行必要的記錄。
第三課時
一、根據自己的調查記錄,設計出上學路線圖。
二、展示交流,說說學習體會。
十二、我造的車(利廢工藝)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對造型藝術的欣賞能力。
利用廢品進行工藝制作,培養學生利廢的環保意識。
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創造性思維能力、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立體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廢棄物制作車子。
教學難點:
適當地利用手里的廢棄物設計車子。
學具準備:
各種可利用的廢棄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激趣。
1、欣賞教材范例與實物教具,激發學生興趣。
2、探究范例的材料運用和制作方法。
三、學生根據手里的材料制作車子。
四、展示交流,互相欣賞。
五、總結學習體會。
十三、假山(泡塑工藝)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盆景制作工藝,接觸傳統藝術,陶冶藝術情操。
培養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動腦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表現語言。
學習利用泡沫塑料制作盆景。
教學重點:
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教學難點:
充分利用泡塑的自然形狀和肌理效果,粘接制作奇特怪異、錯落有致的假山造型。
學具準備:
小刀、膠水、泡塑。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園林、盆景圖片,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1、欣賞精美圖片。
2、說說觀后感。
3、說說圖片中的假山的特點。
三、學生自主嘗試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四、為假山配上底盤和自然景物及人工建筑,完善盆景制作。
五、展示交流,培養審美情趣。
六、交流體會。
十四、班標設計
教學目的:
應用學過的圖案及色彩知識,進行簡單的設計制作練習。
培養學生的設計制作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美化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漂亮的班標。
教學難點:
能夠利用已有的圖案設計知識設計一個既簡潔又富有個性的班標。
學具準備:
繪圖工具和色彩顏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本班班標的滿意度調查,說說所見過的小牌子,什么樣子的更漂亮。
三、欣賞教材范例,說說喜歡什么樣子的班標。
四、說說曾經學過圖案設計有哪些設計技巧。
五、自主嘗試制作班標。
六、展示交流,評選出更好的作品設計。
七、學習拓展:嘗試為一些小商品設計包裝。
十五、兒童讀物封面設計
教學目的:
初步了解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開拓學生審美視野。
學習簡單的封面設計知識。
培養學生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學具準備:
彩色卡紙、水彩筆、水粉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范例,導入新課。
三、引導學生探究封面設計的基本要素。
1、封面的構成。
2、內容與畫面的關系。
3、文字與畫面的組合關系。
4、封面的整體效果與兒童讀物這一特色的關系。
四、嘗試構思設計一張封面。
第二課時
一、繼續完成封面設計。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三、說說學習心得。
十六、動物(紙雕)
教學目的:
了解紙雕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學習紙雕的制作。
培養學生立體造型能力,提高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具準備:
彩色卡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激趣,導入新課。
三、學生自主探究紙雕的制作方式方法。
1、分組選擇一個探究目標,先小組成員自主探究制作方法,再在小組間交流互動。
2、小組間合作嘗試完成制作一款立體紙雕。
3、展示小組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紹探究成果。
四、大家說說本節課的學習心得。
第二課時
一、自主嘗試制作一款立體紙雕。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十七、中國結
教學目的:
認識了解中國傳統藝術中國結的藝術特色及文化淵源和嶺南版美術第九冊它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學習編結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藝術的思想情操。
學具準備:
細繩、粗紗線、小飾物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中國結,激發學習興趣。
三、分小組嘗試研讀教材示意圖,制作簡單的吉祥結
四、展示探究結果,交流互動。
第二課時
一、分小組嘗試制作其它幾款中國結的制作方法。
二、展示嘗試成果,交流互動。
三、大家談談學習心得。
十八、兒歌配畫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學習插圖藝術形式,提高學生審美水平。
培養學生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性思維。
學具準備:
作畫工具材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兒歌,誦讀兒歌,說說兒歌的意思。
三、欣賞例畫,結合兒歌的意思說說自己的感受。
四、引導學生探究給兒歌配畫怎樣做更好。
1、畫面內容與兒歌意思的關系。
2、畫面的藝術特色與兒歌的關系。
第二課時
一、選擇一首兒歌,嘗試配上一幅插圖。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十九、人物表情(美術知識)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特點,積累人物畫的知識。
學習淺顯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畫法,嶺南版美術第九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淺顯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同學間互相觀察,嘗試說說人物表情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器官的變化上,說說不同的表情會引起面部器官怎樣的變化?
三、嘗試選擇畫出一種表情。
四、展示習作,大家互相評論評論。
第二課時
一、說說兒童頭部的結構比例,畫一畫兒童兒童頭像比例示意圖。
二、嘗試按結構比例畫一幅同學的頭像,要求富有表情。
三、展示交流,評論互動。
二十、開心一刻(漫畫)
教學目的:
在學習人物面部表情的基礎上,學習漫畫的畫法。
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人物表情的漫畫畫法。
教學難點:
抓住喜悅表情的特征,配上身體動作,使表達更生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說說自己最感開心的事情。
三、欣賞漫畫作品,激發學習興趣。
四、嘗試以漫畫的形式畫一畫開心的事。
五、展示交流,評論互動。
二十一、欣賞(中國現代雕塑作品)
教學目的:
欣賞雕塑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了解祖國現代雕塑的發展與成就,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準備:
搜集有關雕塑作品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生介紹課前準備的有關資料,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學生說說對教材中的范例的理解。
四、教師介紹教材范例的相關資料。
五、大家談談學習感受。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5
畫汽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材分析:汽車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種交通工具,兒童對汽車有濃厚的興趣,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對汽車的回憶、觀察,從而大膽想象,細心設計,使學生體會思考、設計的樂趣。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分析學習,學習表現不同種類的汽車外形特點。
隱性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個性。
教學重、難點: 不同種類汽車的外形特點及表現。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6
教學目標:
1.感知瓜果蔬菜切面的自然紋樣美,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初步知道瓜果剖面有自然線紋,并進行簡化與組合構成圖案,運用學過的色彩知識設計色彩圖案。
3.通過觀察切開的瓜果蔬菜剖面形狀、線條和色彩,掌握不同瓜果蔬菜剖面的結構特點,在多媒體演示與繪畫實踐中初步掌握圖案設計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知瓜果蔬菜的剖面結構,用寫生與變化的方法表現圖案的美。 難點:運用學過的色彩知識和技能表現剖面圖案。
教學準備建議:
教具:水果蔬菜、小刀、示范畫若干張、多媒體課件、展示板等。
學具:水果蔬菜、水彩筆、小刀、正方形畫紙。
教學建議:
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蘋果,蘋果大家都吃過,它是圓圓的,紅紅的,那
切開后蘋果里面會是怎樣的?(學生說)(老師拿出小刀一切為二)原來水果里面是這樣的。那我們把物體切開后呈現的這個面就叫做剖面。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切開的剖面》。揭示課題。
新授:
(活動一)
1、(拿出一半的蘋果)原來蘋果里也有紋樣,那我們又如何用畫筆把它畫下來呢?(先請兩位同學上來試試)
2、師反饋并示范:
(1)畫出蔬果剖面的外形
(2)找出水果剖面圖形的主干或中心,用點或線條概括
(3)畫出剖面線條的走向。(如果是比較密集的,一定要用概括的線條表現)
3、(出示大白菜)蘋果的紋路還是比較好畫,那如果是大白菜呢,我們又如何來
畫呢?(師簡單板畫)
3、下面請你們也來試試。請同學們取出蔬果,(兩人一個,請一個同學把蔬果一切為
4、表揚畫得好的同學,指出畫得不夠好的同學。再一次強調示范。
(活動二)
1、下面我們將用色彩來表現蔬果。請大家看媒體(出示圖片或范例)看看草莓
和西紅柿是以什么顏色為主?(紅)再加上和紅色相近的顏色,如粉紅、玫紅或紫紅色;再出示橙子、卷心菜等,讓學生討論它們的主色和相近色。
2、觀察自己的蔬果,找出主色和相近色。
3、出示作業要求:用主色和相近色表現蔬果,注意色彩的美觀和和諧。
4、學生作畫。師巡視。
評價:
1、學生作品展示,【版面上用粘紙粘貼好框子,做成類似相框】兩人貼在一塊版面上,注意最好是相同的蔬果。
2、學生相互評價,互相交流,談談喜歡哪一幅畫。
3、師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不但認識了蔬果的剖面,還用點、線、色彩進行了裝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蔬果作為裝飾的方法很多。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7
教材分析: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感知陶瓷是我國祖先的重大發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獨具特色的藝術品。通過動手手嘗試實踐,掌握泥板成型法、盤泥條法和手涅法三種器皿成型法,進行構思與創作,發展形象思維和動手能力,是本課設計意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陶器皿"的形態特征,并能運用"器皿成型"法進行"中空"的器皿構思、制作與裝飾。
2、過程與方法:
①在觸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質材特點;
②在濃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
③在創作中感受具象與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知道中國陶瓷是我國古代重大發明之一,并對中國陶瓷產生興趣;
②能發揮想像力進行創新表現。
教學重點:
掌握“手捏法、盤泥條法、泥板成型法”三種“器皿成型”法。
教學難點:
1、泥條盤高的技法;
2、創意構思與創作。
興趣點:
1、鍔魚器皿;
2、鬼臉器皿;
3、小組合作創作一組器皿。
觀察點:
1、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紋特征;
2、具象與抽象器皿不同的藝術風格。
教具準備:
各種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器皿,導入新課。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歸納出器皿的含義:盛東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樣形成的?課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漢代陶藝與現代陶藝有什么異同與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藝術品的特征,從造型、色彩、花紋特點等方面來說)
二、 學習三種器皿成型法,突出重點。
看一看:書上介紹的三種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盤泥條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嗎?(欣賞課件演示步驟)
說一說:我喜歡哪一種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選擇一種方法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器皿。
三、 課堂延伸,突破難點。
看一看:現代陶藝與鱷魚器皿、鬼臉器皿有什么異同?(相同:盛東西,不同:具象與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剛才制作的“器皿”進行添加,變成具象器皿?(動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進行“點、線、面”裝飾,表現美的造型?
教師演示“鑲色法”“與混色法”。
四、展示評價。
進行一個器皿展覽,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請說說你是運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藝術手法表現器皿?美在哪里?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體驗、感受繪畫的多種不同媒材的特點。
2、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4、通過集體作畫感受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拓寬學生對工具、材料的認識。
學習材料:
繪畫的工具:蠟筆、毛筆、油畫筆、抹布、水粉筆、水粉畫顏料、水桶、調色盤、粉筆、水彩筆、刀子等。繪畫的場地:干凈墻壁、黑板、鉛畫紙、沙箱、沙皮紙、宣紙、電腦等。
輔助材料:國畫、油畫、杯子或花瓶或陶藝作品、影片、音樂磁帶、錄音機、電腦、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體驗:
1、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要讓小朋友猜這樣一個謎語:“身體像樹葉,尾巴像扇子,沒腳也沒手,能在水里游。”你知道它是什么?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條美麗的魚兒,你看!多有趣啊!教師簡單描述:它身上穿著白色的衣服,尾巴在游的時候碰到了沙堆,所以變成了這種顏色。(出示:一條用各種紙質材料做成的魚)
3、體驗感受: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摸一摸它的身體和尾巴,感覺一下:分別是用什么樣的紙做成的? ]
4、一生上來摸一摸,說一說它的身體是用什么樣的紙做成的?再摸一摸它的尾巴,是用什么樣的紙做成的?你知道這種紙叫什么紙嗎?(學生感覺:粗糙、光滑)
5、魚兒身上沒有花紋,你可以拿什么工具來打扮它呢?魚尾巴上也沒有花紋,你又可以拿什么工具呢?準備好蠟筆、毛筆、調色盤)
6、請二位學生上來畫,其余學生一起觀察他們在不同的紙上打扮的效果會有什么不一樣?了解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進一步拓寬對材料的認識。
7、說效果,說感受:請其余學生說說畫出來效果有什么不一樣?請剛才上來畫的小朋友說說你們畫在沙皮紙、宣紙上各有什么感覺?
8、教師小結:剛才兩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把這條魚兒打扮得更漂亮了!
(二)第二次體驗:
1、找找、試試畫畫的其他工具材料:請你在我們的教室里找找還可以拿什么工具材料來畫呢?
2、看書:書上小朋友拿什么工具材料畫的?拿水在地上畫,拿粉筆在黑板上畫,把雪地當大畫紙來畫等)
3、交流、小結、分組
(自由選擇,全班分組嘗試,根據班級人數情況定小組人數。)
4.聽到音樂,結束。
說說感受,哪位小朋友能先來說說剛才你是用什么工具來畫的?畫的時候和平時畫在鉛畫紙上有什么不一樣?你第一次嘗試覺得怎么樣?
5.及時反饋:誰愿意說說你遇到的問題?
6.簡單評價:剛才小朋友畫的魚有哪些形狀?學生說說。那么你知道魚兒還會有哪些形狀、顏色呢?接下去老師帶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里的魚,好嗎?
7、根據看到的,讓學生說魚兒還可以有哪些形狀?顏色?花紋?那么海底還有什么呢?
(三)第三次體驗:
1. 繼續畫下去,合作完成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
2.下面我們大家一起畫!找好你的小伙伴,組合畫成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
3.教師輔導個別小組。(出示準備好的魚掛件,使我們的教室成為一個海底世界。)
4.聽音樂,結束,評價。哪位小朋友愿意先來介紹你們這組畫了些什么魚?還畫了什么?
5.假如我們一個人畫海底世界,你覺得能這么快就畫好嗎?會畫得這么好嗎?
(四)課堂延伸:
1.我們大家一起畫,還可以畫什么呢?下面我們看其他小朋友畫了一些什么?(出示錄像)看錄像。他們畫了一些什么?他們為什么要在墻上畫畫?
2.老師平時有時間就畫,你知道我喜歡畫什么?畫在哪里?
3.出示教師畫在不同材料上的畫。)我平時還喜歡收集:你看!小朋友喝水用的杯子、茶壺上等表面就畫有漂亮的畫。
4.在我們身邊,還有什么可以作為畫畫的工具材料?
第2課 繞繞涂涂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感受和認識物體的形狀。
2、大膽用線涂出物體的形狀。
3、 體驗涂繪繞線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大膽用線涂出物體的形狀。體驗涂繪繞線活動的樂趣。
教學用具:課件、粉筆、范畫卡片
學生用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誰嗎?請看(課件出示小貓:喵,大家好,我是毛毛,請跟我來!)走,咱們跟上去瞧一瞧。(課件出示:小貓玩線團)毛毛真是又調皮有可愛!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團線!
二、自主發現,探求新知
指著“——”師問:這是一條什么線?那這條呢?(~~)
師:你們都說對了,這是一條橫線和一條波浪線。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又是一條什么線呢?( )你覺得它像什么?給它起個名字好嗎?
師:看到你們為它起了這么多好聽的名字,陳老師也想給它起個名叫“螺旋線”,這節課我們就要用這種螺線來繞一繞,涂一涂。(板書課題:繞繞涂涂)引導學生齊讀課題。接下來,陳老師就用這種螺旋線畫畫,你們猜,看看我畫的像什么,并且可以隨時大聲的說出來。
師畫,生猜。
你們覺得老師畫得漂亮嗎?我也這么認為,用這種線畫畫,我感到特別輕松自在,想畫什么就畫什么,你們也想試試嗎?那么,現在就由你們用螺旋線畫,我來猜!誰有勇氣第一個來?
生畫師猜,師先猜對,后猜錯。“你可真厲害,將老師都難倒了。”
生紛紛舉手,師:啊?你們這么多人考我一個啊,不行,我得想個辦法。對了,師出示范畫,大家看,這是什么?(太陽公公)他有什么表情?(不高興)太陽公公看到我們玩得這么高興,它也想玩了,可它一個朋友也沒有,怎么辦呢?(生議論:給它找幾個朋友唄) 師:你想給太陽公公找什么朋友?
師:你們想得真好!接下來就將你為太陽公公找的朋友用螺旋線畫出來吧,開始!用剪刀把它剪下來,貼到前面來,好嗎?(好)大家可以和同桌相互合作,也可以獨自完成,現在開始!生動手畫,師巡視指導。
時間到!師擊掌三下:請小朋友們以最快的速度將剪刀收進去。小朋友們,你們抬起頭看一看,太陽公公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它笑起來了)是啊,你們為他找了這么多的好朋友,它非常高興,還讓陳老師代替他向你們道謝呢,謝謝大家!(響音樂)在陽光的照耀下,小鳥歡快歌唱,青青的小草閃閃發光,花兒也羞答答的露出了她美麗的笑臉。這可真是個好天氣,小動物們都從窩里跑出來散步、做游戲感謝小朋友們用自己勤勞的小手創作出了這么美的畫面。
三、欣賞范作。
師:剛才,我們用螺旋線為太陽公公畫出了很多好朋友,其實我們還可以用這種螺旋線來畫一畫我們身邊的事物呢。這兒有幾幅作品,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吧!(課件出示)
師:原來用螺旋線還可以畫出這么漂亮、有趣的畫來,你們也想畫嗎?那好,現在就請大家用這種螺旋線來畫一畫我們生活中事物。開始!
四、學生畫畫,師巡視指導,收集作品。
五、學生習作欣賞。
師擊掌三下“請小朋友們放下手中的筆,老師手中已經收集了部分同學的大作,大家要不要一起來欣賞一下?(要)”
可以請前兩們小朋友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
我知道下面一定還有很多非常好的畫作,等下課后,咱們把它都貼到墻上,辦一個畫展,你們說好嗎?
六、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些什么?
師:你們又掌握了一種新的繪畫技巧,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希望大家以后能繼續努力,更上一層樓!這節課就到這里,小朋友們再見 !
第3課 田野的色彩
教學目標
1、能觀察感受田野美景的構成;流暢穩定地畫出較長的線條,有意交織劃分田地;認識常用的顏色,有意味地涂畫田地的色彩,表現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2、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體驗線與色有機結合的造型樂趣,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認識顏色,用各種顏色涂畫出一片田野。
教學難點:
1、流暢的運用曲線或直線交織出田地;
2、運用各種顏色效果表現出不同的田地。
教學準備:
課件、水彩筆、油畫棒、展示板
教學程序:
(一)線線交織,構成田野:
1、我們把畫紙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現在熊老師牽著大家在這畫紙上散步,我們隨意的走著,踩出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再從另一個方向走一走?三條路,把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塊田地了,這幾塊太大了點,誰能畫條小路再分一下?謝謝你,又多了幾塊地了。
2、現在我們換一種走法,在這片更廣闊平整的土地上,我們快速的直直的開墾農田,老師快速示范用直線分割田地。請一位喜歡直線的同學幫我再分分。
(二)色彩認知,參觀田野:
有了這么多田地,種點啥呢?
1、我們來向農民伯伯學習學習。農民伯伯說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識搶答。(課件出示幾種代表性的田地)認識它嗎?是什么顏色的?
1)、這幾塊田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田?——藍色,剛剛插秧的水田。
2)、這是什么顏色?生長的是什么?——綠色,沒有成熟的水稻
3)、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這是什么顏色?——棕色的土壤。
5)、這個呢?——油菜花、紅高粱、紫云英,這些都是田里的莊稼,沒想到有這么多顏色!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9
高中美術教案__人教版_(樣本參考)
教案樣本
《宛自天開──古代園林》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鑒賞第六課《宛自天開——古代園林》。園林是單體建筑的環境,又包括在廣義的建筑范疇之中,可謂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因為園林的創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動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橋、石級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對于建筑而言可以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發揮創造,因而創作手法極為豐富、靈活,往往營造出獨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氛和效果。因此,在這
里極有必要將古今中外優秀的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們能夠深切領會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兼容并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繼承并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情懷,增強學生保護文物、文化遺產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皇家園林,建立對園林藝術概貌的認識,培養初步的鑒賞能力。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難點:對于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但僅憑課堂所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是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當克服這些困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效果。
四、設計思想:在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這節課通過對于園林的圖片展示以及視屏解說,激發學生對古代園林的濃厚興趣;通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對古代園林的鑒賞能力有所提高;通過視頻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看教材自學、分組討論,探究實踐等多元學習方式的運用,發展和提升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準備: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六、教學過程:播放一段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宣傳片,吸引學生興趣,再引入中國古代園林。
在中國建筑體系中,園林建筑是綜合性最強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門類,它綜合了建筑、園藝、美術、音樂、文學、生態學等學科,兼有欣賞性和實用性。凝結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突出地抒發了中華民族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中國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和巨大的影響力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1)大家覺得園林是什么樣的呢?
2)建造園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過園林有哪些類型呢?
4)古人造園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樣的人生觀和自然觀呢?
5)我國園林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活動設計:分組進行討論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比較
皇家園林私家園林
占地面積大,納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氣派。
占地面積小,風格素雅,裝飾精巧,注重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建筑設計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處處顯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建筑美、人文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處處營造恬靜、安詳、舒適的自然氛圍。
雕梁畫柱、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具有濃厚的宮廷色彩,顯示古代帝王的縱情享樂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縮地,有限的的空間里創造出無限的豐富的風景。
園林特點: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造自然的景色,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并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來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視屏,并提問同學們對于蘇州園林的感受。
課堂總結:園林的歷史發展;
中國園林的分類;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點;
園林特點;
七、教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園林的發展史以及特色。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愛上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10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課程,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冷暖色彩的知識。學生在了解了冷暖色的基礎上,體會冷暖色帶來的感受。創作或臨摹冷暖色的風景畫,會加深對色彩的了解,也能加深對畫面豐富色彩層次變化的感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復習冷暖色的知識,培養色彩美感意識。
(2)操作目標:正確運用冷暖色創作或臨摹一幅風景畫。
(3)情感目標:欣賞冷暖色的畫,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讓學生理解冷暖色調的畫面。
教學難點: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來表現不同色調的畫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復習上節課冷暖色的知識,導入新課。教師出示冷暖色塊,學生搶答。
1.學生在家長幫助下,收集一些冷色調的圖片,了解冷色調的畫的特點。
2.教師布置畫室,主要以冷色調的畫為主,學生參觀畫展,引導學生說說這些畫是用什么樣的方法畫的,色彩是如何處理的,畫面的構圖有何特色等等。
——新授
(1)引導學生欣賞冷色調為主的風景畫。讓學生說說冷色調畫面的特點及自己的感受。
(2)欣賞大師的畫和學生作品。讓學生從畫面表現內容、色彩、使用的繪畫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3)提示學生用冷色畫一課樹。學生嘗試用水粉、油畫棒等工具來表現一棵樹木。
——布置作業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臨摹一幅冷色調的風景畫,教師巡回輔導
展示講評作業(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學生外出寫生一幅以樹木為主的風景畫
●第二課時:
——導入
教師播放節日錄像,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樣的色調來表現這些場面比較合適,導入新課。
——新授
展示上一節課冷色調的作業,從內容、色彩等方面描述;欣賞暖色調的風景畫,說說表現方式以及帶給人的感受;學生拿己準備的喜歡的暖色調的畫;調出深淺不同的暖色;臨摹一幅暖色調的畫。
(1)欣賞暖色調為主的范作。
學生說說他們主要是用哪些顏色來表現熱鬧高興的氣氛的。
(2)啟發學生聯想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場景可以用暖色調表現。學生分組討論探究表現的方法,使用的工具材料等。
——布置作業
學生用暖色調來表現畫面。教師巡回輔導,引導學生用自己
喜歡的繪畫工具臨摹一幅以暖色調為主的畫面。
——展示講評作業
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大膽同學的作品。
的方式: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11
活動目標:
學習沿邊線有規律地裝飾傘面,能大膽地表現不同的花紋圖案。
教學準備:
不同花紋的花傘、水彩筆、蠟筆、剪刀、手工紙、縐紙、各種裝飾物、毛絨球、彩色珠片、各種紐扣、雞毛、麥關燈、幾幅有規律排列的花紋圖案,大小不同的傘面底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賞“傘的世界”師說:“看到這些傘,你有什么感覺?你最喜歡哪一頂小花傘?”幼兒觀察討論。
二、基本部分:討論、演示。
1、出示幾幅有規律排列的花紋圖案:“看看這些花紋是怎么排隊的?”
2、學習裝飾傘面:“傘面的邊線仔哪里?”
3、請個別幼兒演示用有規律地排隊的方法裝飾傘面邊線:重點一個挨著一個沿邊線有規律地畫花紋。
三、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1、介紹其他材料,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制作;
2、鼓勵幼兒能表現出與教師范例不同的花紋。
活動結束:
展示作品: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傘的世界”中展示,共同欣賞。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12
第一課 形的魅力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 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并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他們歸類嗎?為什么?
生答:略
2.導入課題:《形的魅力》
二. 發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么規律(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是構成 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則--
無規則—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制作步驟(教師 示范)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制作一幅畫。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回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學反思: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用各種形狀。
本課還可以引導學生多去思考創造什么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第二課 形體的組合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并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點:
認識形體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形體進行雕塑創作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幾何石膏形體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么特點嗎?為什么?
生答:是立體的
2.導入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 發展階段: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分為“自然形體”“幾何形體”。
2、《形體的組合》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建筑、雕塑形體等。
師問:請欣賞找一找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體是建筑、雕塑基本結構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體(人工創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等)
自由形體(自然界存在的)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體組成立體雕塑作品(小組討論)。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廢棄物--立體形的實物,展示并思考再創作。
3.制作步驟(教師 示范)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制作一件立體作品。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回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了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
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還應拓展思考:用立體形狀還可以創造什么作品。
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13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小鳥,表達自己的情感。
2、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鍛煉學生大膽運用線條、色彩進行繪畫創作的能力。
3、通過造型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課前準備
素描紙、水彩筆
教 學 流 程
1、布置學生到自然中觀察小鳥,或搜集有關鳥的圖片,或查閱資料,了解鳥的知識、歌曲、趣聞,以備課上交流。(教師準備一些圖片、標本、名家美術作品作為補充。)
2、創設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學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鳥的資料。
(你知道哪些鳥的名字?鳥的身體由幾部分組成?你認為小鳥美在哪?引導學生從小鳥的形體美、羽毛的花紋、色彩美、飛翔的姿態美)。
3、讓學生結合生活記憶和有關鳥的故事、談談小鳥給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4、讓學生模仿小鳥的飛行、捕食、嬉戲的情景以及不同小鳥的鳴叫,欣賞表現小鳥的音樂。
(重點可以放在對鳥的裝飾和美化上,也可以放在大膽想象,組織有情節的畫面上。)
5、利用對比的方法,看看這只“鷺鷥”與真的鷺鷥有什么不同,找一找畫家用了怎樣的花紋、線條和色彩去表現。如果讓你來裝飾和美化你會畫些什么。
6、補充一些刺繡、剪紙、風箏中的鳥形裝飾,引導學生去欣賞,感受其裝飾、美化特點,以豐富學生思維,為他們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7、說說生活中與小鳥發生過的有趣的事情。還可以結合搜集的資料,講講小鳥的故事。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引導他們說說自己想象中的小鳥是什么樣子?小鳥之間,小鳥和小朋友之間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8、創設“小鳥王國選美比賽”的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課后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