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誰來幫幫我》(精選4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誰來幫幫我》 篇1
活動目標:
能伴隨歌曲跟老師一起做動作
重點難點:
寶寶隨音樂跟老師做動作,做游戲。
活動準備:
音樂《果寶寶》
活動過程:
用夸張的語調講述故事《果寶寶》,請寶寶傾聽。
播放音樂,引導寶寶熟悉歌詞,并學習分解動作。
——引導寶寶用身體動作表現評估的樣子,如長大手臂是個大蘋果,抱攏雙臂是個小蘋果。
——引導寶寶模仿果寶寶怕癢的動作,如身體扭一扭、轉轉圈、小步跑開等。
——及時肯定寶寶創編的動作。
集體隨著歌曲做動作。
——請寶寶跟隨老師一邊唱歌,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寶寶熟悉歌曲動作后,說說還有什么水果也要洗洗吃,替換相應的歌詞。
游戲:吃蘋果
——寶寶扮演果寶寶,老師戴上手套扮演手娃娃,邊唱歌曲邊逐個拍寶寶的頭,寶寶可以自由做動作,扭一扭、頓一頓、轉轉圈等。唱到“啊嗚”時去抓寶寶,寶寶四散躲開。
——寶寶熟悉游戲規則后,可請寶寶扮演手娃娃去咬“蘋果”。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誰來幫幫我》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中大家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的道理。
2.能夠通過移情感受他人的困難,同情他人,關心他人。
3.感受到助人是快樂的,愿意做到幫助他人。
教學重點:
知道生活中大家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
教學難點:
體會互相幫助的重要性,愿意做到幫助他人。
教學準備:
課件;課題“我幫你,你幫我”字樣;小豬臉、豬鼻子、眼罩、彩虹色花的花瓣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引入話題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朵漂亮的花,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彩虹色的花。關于這朵彩虹色的花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那就請你們靜靜地來聽故事吧!(學生欣賞故事《彩虹色的花》。):春天到了,原野上開出了一朵彩虹色的花……
2.學生交流感受:
你們喜歡這朵花嗎?為什么?(是啊,彩色花的花雖然沒有了美麗的花瓣,但是他用自己的花瓣幫助了需要幫助的小伙伴,雖然外表看起來不美麗,但是他依然是非常美麗的)那當冬天下雪時,雪地上什么都沒有了,當彩虹花孤零零的在原野上時,有誰會來幫助他呢?是啊!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也需要像彩虹花和小動物之間那樣互相幫助,互相關心,需要——我幫你,你幫我。(導出課題讀題)
二、做游戲,體驗助人之樂
1、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真好,所以老師要獎勵大家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叫——“蒙眼貼鼻子”。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游戲規則吧!誰愿意上來試試呀?教師將小朋友的眼睛蒙上,在出發點站好。(請上兩位小朋友進行游戲)
(1)問一下蒙上眼睛的小朋友此時心里在想些什么?(游戲過程有失敗和成功的對比)
(2)那就請下面的小朋友來說一說,你能為他做些什么呢?請幾位同學扶著蒙著眼睛的同學進行游戲。
游戲成功后交流感受:蒙著眼睛的小朋友成功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扶著別人的小朋友幫助別人成功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小結:從大家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發現,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理解他,并能伸出雙手去幫助他,那么得到幫助的人會因你而感到快樂,幫助了別人——很快樂;得到幫助,我要謝謝你。(出示課件)
三、幫一幫,學會幫助別人
1、其實啊,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需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你們看:這位同學怎么啦?
同學生病了......
(重點讓全班學生講述)(你想怎么幫助她)
再來看看這些同學,遇到了什么困難,你們想怎么幫他們?
(1)同學不會跳繩;
(2)一位女同學在拎一桶很重的水;
(3)下雨了,同學沒有傘。
2、全班交流。
3、小結:是啊,有了你們的耐心、關心、愛心和熱心,這些小朋友一定能克服困難的。瞧,為了感謝你們,這些小朋友還給我們送來了這首拍手兒歌呢!(課件出示拍手歌)
四、寫一寫,感受互相幫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誰來幫幫我》 篇3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爭做居住樓里的好孩子,感受與鄰居和睦相處,和小伙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2、懂得別人的事情幫著做,體驗互相關心的快樂。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過程:
1、請家長幫助孩子記住家里的地址,電話號碼;請幼兒了解同住大樓里的人的姓名、職業等等
2、教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住的大樓或小區,引起活動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知道自己住在哪里嗎?地址是哪里呢?大樓里住了哪些鄰居呢?他們是干什么的呢?你們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2)教師請幼兒分組討論互相講講自己的鄰居。
2、教師為幼兒講《你幫我,我幫你》的故事,引導幼兒懂的一些交往的禮儀
(1)教師有表情地講故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小草為什么會長得高、長得大,它得到了誰的幫助?小草它是怎么想的?我們應該學習它什么?
(2)教師引導幼兒講講鄰居互相幫助的事情:你得到別人的幫助嗎?別人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別人幫助自己時你心里感覺怎樣?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做大樓里的好孩子呢?我們還可以怎樣來幫助自己的鄰居?
3、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教師:在居住樓里,遇到大人,我們要有禮貌的稱呼他們,當他們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和小伙伴要友好相處,互相關心。
活動反思:
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的交往方法,為幼兒創設與他人合作、分享的機會。把交往能力的五個方面——合作、謙讓、幫助、遵守規則、分享等滲透到課堂教學、游戲活動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環節,促進幼兒積極與同伴合作,與同伴交往。只有在實際情境中,幼兒通過交往技能的訓練,才能真正積累交往的經驗。為此,教師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幼兒的交往技能。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進行梳理和整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誰來幫幫我》 篇4
一、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學習關心身邊的人。
(二)感受互幫互助,體驗助人的快樂。
(三)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四)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的故事。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
(二)師生共同討論:
1.教師:小螞蟻和蒲公英為什么會成為好朋友?
2.教師: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是誰幫助了你?你得到別人幫助高興不高興?
3.教師:你幫助過別人嗎?你幫助別人后心里感覺怎么樣?
(三)引導幼兒表演互相幫助的場景。
教師:你能把互相幫助的場景表演一下嗎?
(四)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相關操作內容。
教師:看一看,說一說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學他們這樣做嗎?
使用彩色貼紙中的小紅花,引導幼兒學習判斷對錯。
(五)教師小結:只有樂于關心、幫助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才會有更多的朋友。。這樣我們的身邊才能到處充滿愛。
四、活動建議
鼓勵幼兒用繪畫等多種方式表現幼兒之間互相幫助。
活動資料[故事]
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在小河的對岸住著一群可愛的小螞蟻。一天,小螞蟻們爬到樹葉小船上玩。一陣大風吹過來,把樹葉小船吹到了河中。樹葉小船載著小螞蟻們漂來漂去,他們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
野地里長著一棵蒲公英,翠綠的葉子,淡黃的花朵,美麗極了。夜里,她聽到附近傳來哭聲,仔細一看,是十幾只又冷又餓的小螞蟻。蒲公英召喚小螞蟻來到身邊,她用葉子為他們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葉汁喂飽他們,哄他們睡覺。天亮了,小螞蟻們快活地喊:"謝謝您救了我們,蒲公英媽媽。"蒲公英媽媽笑盈盈地說:"我會想辦法送你們回家的。"他們在蒲公英的葉子下高興地生活著。
一天,小螞蟻們聽到了蒲公英媽媽的叫聲,他們看到有條大青蟲正在咬她的葉子呢。小螞蟻們向大青蟲發起進攻。大青蟲又癢又疼,掉下來死去了。蒲公英媽媽感動極了。蒲公英媽媽的黃花謝了,長出了潔白的絨球。她告訴小螞蟻們:這就是我的娃娃們。你們趕快爬上絨球,一人抱住一把小傘。小螞蟻們急忙爬了上去。這時一陣大風刮來,小傘帶著小螞蟻飛呀飛呀,又飛到了小河對面,飛到了他們自己的家。
小傘在小螞蟻的家園里生根發芽,這下小螞蟻和蒲公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