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的教案(通用2篇)
跳水的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熟讀課文,能初步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并做簡單批注。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起因——課文第2自然的歸屬問題有爭議,把它歸為“起因”是因為猴子“放肆起來”的具體表現就是第2自然段講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發了后面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跳水》這篇課文里,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誰說說這個故事大致是怎樣的?(指名簡要說一說初讀后的感知。)
(二)交流預習,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讀一讀,再組成本課的詞語,讀一讀。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寫錯的字。
“嚇唬”應讀 xià hu “齜”的讀音 zī
“猴”書寫時不要多寫一豎。
3.解釋詞語,(互相提問,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桅桿:船上掛帆的桿子。
醒悟:認識由模糊而變得清楚,由錯誤而正確。課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沒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學生投入地讀書,理解文章的結構。
1.輕聲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是怎樣引起的,經過如何,結果怎樣。
2.快速瀏覽課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書: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桿。
經過(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顧一切,陷入絕境。
結果(5—6)船長逼孩子跳水,得救。
3.認真默讀課文,把描寫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畫下來,并做簡單的批注。
①自讀,批注。
②在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③在全班朗讀句子,然后進行評讀。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發展過程,感受心情的變化——擔心、緊張。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3.形容處境危險或情況緊急,可以用哪些詞語?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桿。
經過(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顧一切,陷入絕境。
結果(5—6)船長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讀后的感想,學習船長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品質。
教學難點:
1.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談自己讀后的感想和體會。
2.感受課文的'特殊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講這個故事,老師借助媒件演示,請同學們邊聽、邊看、邊想:你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1.學生說心情有什么變化,并讀讀書上有關的句子,老師適時地板書詞語:好玩、生氣、擔心、緊張、放心
2.你對課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讀那部分。(重點學習4、5段)
①先默讀課文,做簡單的批注。
②輕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容,進一步體會心情的變化。
提問: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險加劇—陷入絕境)
A.出示這段話,學生品讀(第4自然段)
B.指名讀,然后其他同學評價,誰讀得好?
讓讀得好的同學說說他是怎么學習的。(抓孩子的動作。)
C.自由讀——再指名讀。
D.再讀讀人們的變化和孩子的變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寫孩子的動作,人們的變化,孩子的變化,讀一讀這一段。),整體感知這段的寫法:生動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這危急時刻,船長出現了,他是怎樣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么想的?
①學生讀相關的句子體會:“他本來是想打海鷗的,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瞄準兒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開槍了!一!二!”
②啟發提問: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辦法,為什么?(聯系上下文,想到情況的危急,孩子的危險,船長的鎮定,機智)說說當時船長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們每一位讀者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提示:可以對孩子說,對船長說,也可以對水手們說……)
(三).總結全文
1.課文誰是主要人物?課題為什么叫《跳水》?再瀏覽全文,思考。
2..總結
板書:沉著冷靜 機智果斷
師:這就是大作家寫法的特殊之處,小說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為主要人物的出場作鋪墊,而寫主要人物的筆墨不多,寥寥數語,化險為夷。這樣寫,使人感到真實,自然。
3.作業
課文仿佛缺少個結果,請同學們續寫,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孩子都會說些什么?
跳水的教案 篇2
一、導入:
同學們好,“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昨天同學們熱情歡迎的笑臉還留在我腦海中,今天,看到同學們精神飽滿、坐姿端正,張老師特別高興。現在到了我們共同學習的時間。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托爾斯泰先生筆下的《跳水》。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故事內容,相信同學們已被文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這節課我們將在品味大師留給我們的佳作中,展現思維的火花,進行智慧的碰撞,同樣相信大家會有精彩的表現。
二、課文整體回顧:
指名學生說一說作者為我們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三、精讀課文,品詞悟情。
以 “你認為這個驚險故事中的關鍵人物是誰?”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發表自己的見解。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特點,指導朗讀。
預設一:猴子起著關鍵性作用。
請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猴子有哪些放肆的舉動?引導學生想象猴子放肆的動作,繪聲繪色的朗讀。
(板書:猴子 愛取鬧 行為放肆)
預設二:水手在文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引導學生匯報文中描寫水手的句子,體會水手的三次大笑,對猴子的放肆和孩子身陷險境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板書:水手 太放松 忽略危險)
預設三:孩子在文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引導學生匯報交流文中描寫孩子追猴子的有關語句,體會孩子的心情。解決問題“他為什么非要追回帽子?”
相機出示第四自然段,播放畫面給學生身臨其境中之感。朗讀體會孩子處境的危險。
(板書:孩子 太魯莽 缺乏思考)
預設四:船長在文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當學生說出是船長在危急時刻想出了辦法時,發散思維:你有解救孩子的.辦法嗎?
隨著學生交流,教師相機用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如:船長為什么用槍逼著孩子跳水?孩子不跳水,他會不會開槍?孩子是聽明白了他爸爸的話還是怕被父親槍斃?……
用換詞的方法感受“立刻”所表達的時間的短促,通過朗讀體會嘆號所表達的果斷語氣,體會用跳水這一辦法孩子獲救的可能性最大。指導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對學生的朗讀師生進行客觀評價。
(板書:船長 很冷靜 機智果斷)
孩子得救了,我們懸著的心也仿佛一塊石頭落了地。
四、暢談收獲,感情朗讀。
1、師:學習托爾斯泰先生這篇佳作,我相信在座同學都會有自己的收獲。可以以“我想對文中的
說——”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談自己的收獲或想法。
預設:有的學生還可能反省自己以前的錯誤做法,教師及時做好引導。
2、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再次朗讀課文,可以是全篇,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畫面,讀出感情。
五、遷移運用,課堂練筆。
有的同學覺得故事還沒有寫完:那只猴子呢?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是怎樣的情景?
請同學們做一次托爾斯泰,把故事接著寫下去。能寫多少寫多少,我們不以多少論英雄,只要能寫自己的想法就好。
根據時間確定是否讓學生課上宣讀展示。
板書設計:
跳水
猴子 愛取鬧 行為放肆
水手 太放松 忽略危險
孩子 太魯莽 缺乏思考
船長 很冷靜 機智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