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精選9篇)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交通安全事故的危害,培養學生交通安全意識。
2、引導學生了解、掌握在上(放)學路上安全行走、安全乘車的基本常識提高學生在日常出行和突發交通安全事件時正確應對事故的能力。
教學準備:
搜集小學生在上(放)學路上發生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制作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課件以輔助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展示“警示臺”內容:請大家自由閱讀這段話,想想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談感受,體會交通安全事故給小學生的健康和生命帶來的危害與影響。
2、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每天都要步行或者乘車往返于學校和家庭之間。隨著馬路上各種車輛的日益增多,大家的人身安全也越發受到了威脅。如何才能做到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一方面的安全教育。
二、真實再現,警鐘長鳴
1、首先,請大家了解幾個與我們小學生有關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請大家看視頻,想一想,這幾個安全分別講述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感想?引導學生通過讀、悟、談,認識交通安全事故的慘痛教訓和提高安全自護意識的重要性。
2、你還從課外收集到了哪些交通安全事故案例?通過這些案例,你又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展示搜集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進一步深化對交通安全事故危害的認識。
3、老師也搜集了一部分關于交通安全事故的資料,請大家觀看后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和體會。播放課件,展示更加豐富的相關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和體會。三、行動在線,情景模擬
1、了解了交通事故的危害后,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夠遠離危險,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行動在線”吧!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資料。
思考后交流:
1)我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行走時,哪些情況最容易發生危險?為什么?
2)上學、放學時,我們該如何安全地過馬路?為什么?雨雪天要特別注意什么?為什么? 3)乘校車和公共汽車上學、放學時,我們分別需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為什么?
3、小組合作,學生根據課文提示的不同情況自主選擇特定情境模擬演示,教師引導、學生適時評議并進一步探究緣由。
四、拓展延伸,鞏固提升
1、學生讀圖,思考:圖中提示我們在上學、放學途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除此之外,聯系我們自身實際,還有哪些注意事項?重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上學、放學的方式來具體談。
2、什么是“馬路陷井”?有哪些“馬路陷阱”?我們應怎樣防備?先引導學生自己談理解、談體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進一步理清認識。
小組匯報交流,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合理補充。
五、回顧總結,暢談收獲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本課后的感想和收獲。
六、布置作業:搜集安全標志,了解其特征和作用;觀察生活中各類安全標志安放的位置、環境及對人們的指導作用。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寒假里的安全知識,知道防溺水和防雷電的方法。
2、增強在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
了解寒假里的安全知識,知道防溺水和防雷電的方法。
活動難點:
增強在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各種安全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再過幾天,小朋友就要放寒假了,放寒假期間小朋友就在家里休息,那么在寒假里你們會怎么保護自己呢?
二、學習防溺水、防雷電知識。
1、防溺水
教師:寒假里是炎熱的天氣,好多小朋友就喜歡去游泳,我們學了很多防溺水的知識,我想請小朋友來說一說,誰知道怎樣來保護自己才不會發生溺水事件。
我們來看看這些圖片上的小朋友做法對不對。
出示圖片一:幾個小朋友一起在河里玩水,這樣對嗎?
出示圖片二:玩具掉到了河、湖、池塘里,應該怎么做呢?
出示圖片三:小朋友在河、湖、池塘、海邊玩,應該注意什么呢?
教師小結:
我們知道不正確地玩水會帶來危險,我們不能在沒有大人的陪同下和小朋友去玩水,也不能自己去撿河里的東西,如果小朋友在海邊或者游泳池上玩,一定要和大人在一起,保護好自己。
2、防雷電
教師:在寒假里,還經常下大雨呢,而且夏天下雨時經常打雷,如果是雷雨天氣我們應該怎么保護自己呢?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說一說一些相應的做法和措施。
出示圖片:打雷時閃光容易擊中電線,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應該怎么辦呢?
教師小結:
寒假容易下大雨,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能躲到大樹的底下,大樹下很不安全。小朋友也不能躲到電線桿旁邊或者電線桿底下,這些地方非常的不安全。下了大雨一定要把窗戶關掉,也要提醒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能接打電話,盡量不要用電器,這些也不安全。
三、小結活動
1、寒假里小朋友在家要注意許多的安全,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寒假里防溺水和防雷電的安全,老師請小朋友自己說一說,你在家里會怎樣保護自己。
2、小朋友們在家里過寒假的時間很長,小朋友們要學會保護自己,每天都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開開心心地生活,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你們會做的事情,到下個學期回來你們就是中班的哥哥姐姐啦。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與伙伴分享假日和家人進行的活動,感受家庭生活的樂趣。
嘗試統計最受歡迎的家庭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自備進行家庭活動時的照片。
“最受歡迎的家庭活動”統計表。
活動內容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
1、請幼兒出示與家人游玩時拍的照片,引導幼兒有條理、清楚地描述活動過程,說明:
照片里有什么人?
一家人正在做什么?
有什么難忘的事?
2、請幼兒互相交換照片觀看。
3、幫助幼兒把各個家庭活動用圖畫記錄下來。把圖畫放在統計表上,與幼兒一起看看哪種活動最受家庭歡迎。
評價
能與他人交流分享生活經驗。
能進行初步的統計活動。
活動建議:
活動前,也可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將最感興趣的家庭活動畫下來,增進親子感情。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使孩子清楚寒寒假期間間應留意的安全與衛生,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衛觀念。
2、通過探討,啟發孩子渴望過寒假期間的感情,教育孩子快樂、合乎情理的過寒假期間。
3、培育孩子完好無損、連續貫通地綜合表述的能力與對東西的'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寒假期間安全知識調研表》40份;
2、《寒假期間會所》冊子40本(采摘手工制作、數學動手操作、IQ開發等課本裝訂而成);
3、安全圖片每個人1套;蠟筆每個人1盒。
【活動過程】
一、使孩子清楚寒假期間的涵義,充實孩子的知識經驗,啟發孩子過寒假期間的興致。
1、師:孩子們,再過幾日我們幼兒園就要休息啦,這一個寒假期間叫做寒假期間。明白為何嗎?引導孩子動腦子想問題。
2、孩子七嘴巴八舌地講開了自個兒不一樣的想法與觀點。
3、幼兒教師匯總寒假期間的涵義:這一個寒假期間是在1年中最熱的時間放的,我們叫它寒假期間,暑:即是熱的意思。
二、組織孩子探討怎么樣安全、快樂、合乎情理的地過寒假期間,培育孩子完好無損的綜合表述的能力與聯想、辨別能力。
1、幼兒教師啟發孩子:“寒假期間里你們想做些何事情?”
2、孩子相互講出于己想做的或者是喜愛干的事兒。培育孩子的.綜合表述的能力、聯想能力。
3、如此在寒假期間中,有哪一些事是不能做的啊?啟發孩子講出相關安全知識的內容。與此同時也鍛煉孩子的辨別能力。
4、展示各個爸爸媽媽們填寫的《寒假期間安全知識調研表》,選取幾個爸爸媽媽們所寫的寒假期間安全知識,提問孩子:可這樣做嗎?不能做這一些事嗎?使用爸爸媽媽們的言語來協助提升孩子的興致,讓孩子越發專心、投入地參加教學。
三、幼兒教師匯總寒假期間里要留意的安全事宜。
1、倘若回家鄉的孩子,不可以一個人或與小朋友到河里去游泳。
2、不可以玩火、玩電、玩尖銳的物品。
3、夏季的太陽公公毒辣,不可以到太陽公公下面長期地玩,要保衛自個兒的肌膚。
4、吃冷飲時,不可以一瞬間吃得過于多,不然,會激起肚皮痛,影響身體健康。
5、吃水瓜(西瓜)時,要把瓜洗凈,請大人切好水瓜(西瓜),吃時不說話,避免瓜籽嗆人,還需預防水瓜(西瓜)汗流到衣衫上,此外,不能亂丟水瓜(西瓜)皮。
6、單獨在家時別讓不相識的人進來,別告知不相識的人唯有你一個人在家。
7、外出與家里的親人走散啦,要明白通電話110報警,別跟不相識的人走等。
四、請孩子看安全圖片動手操作。
每一個孩子1套安全圖片,請孩子在準確的圖片上打上對號,錯的圖片打上錯號。
五、擴展教學。
發給每一個孩子1本《寒假期間會所》冊子,要求爸爸媽媽們在寒假期間中合乎情理的布置孩子的一天教學,布置孩子做冊子內的作業,并帶著孩子去游泳、游玩等,充實小孩的日常生活內容。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
二、教學方法:
情景表演法行為辨析法故事啟迪法
三、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一些和父母一同出游時的安全常識。
2.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潛力。
四、核心要素:
游玩時應注意跟爸媽不遠離
陌生地,不亂去為安全要牢記
五、活動準備:
兔子頭飾,提前組織幼兒排練情景劇
六、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這天,我請來了兔媽媽和她的孩子(小灰、小白),她們要給小朋友們表演節目,請大家必須要仔細看喔。
2.邀請一位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二)關鍵步驟:
1.情境表演:
兔媽媽帶兩只小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媽媽告訴孩子們必須要在自己身邊,不要獨自到危險的地方去。小灰兔
在媽媽的身邊采蘑菇,小白兔悄悄地離開了。它只顧自己去捉蝴蝶了,最后迷了路。兔媽媽找了很久才找到它,小白兔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以后,我再也不離開媽媽了!
2.討論:
(1)兩只小兔誰做得對?
(2)我們和父母出游時應注意什么?就應怎樣做?
七、活動延伸:
1.可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禮儀教育。
例如:游戲《老貓睡覺醒不了》
幼兒在貓媽媽身邊說兒歌:“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偷偷往外瞧,因為小貓愛游戲,悄悄走到外面去”小貓說完,輕輕離開媽媽,貓媽媽叫小貓,小貓快速回到貓媽媽身邊。
2.帶領幼兒出游,出游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潛力。
八、家園互動:
1.家長帶幼兒出游前,給幼兒提出具體要求。
2.出游時,引導幼兒要注意安全,不獨自去危險的地方。
九、注意事項:
外出時,要讓幼兒活動在自己的視線內。
十、活動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該如何改善?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6
教育目標:
1、知道防火的重要性,要愛護生命。
2、通過學習防火安全知識。讓學生充分了解火災中各種逃生自救的辦法。
教學重難點:
樹立火災自護、自救的觀念,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器材:
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圖片展示,引入新課。
給孩子展示各種火災現場圖片。
師: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什么?你在哪里還看到過這樣的火災場面?
2、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險。
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許多意外事情需要備加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下面就談談家庭火災要注意什么:
(1)用電安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電常識。
(2)煤氣的泄漏以及用吹風時造成的火災。
(3)小心使用打火機不讓小孩玩弄打火機。
二、火災的處理辦法
1、家中起火,不要慌張,應根據火情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果炒菜時油鍋起火,迅速將鍋蓋緊緊蓋上,使鍋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滅,不可用水撲救。
2、房間內起火時,不能輕易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形成大面積火災。
3、紙張、木頭或布起火時,可用水來撲救,而電器、汽油、酒精、食用油著火時,則用土、沙泥、干粉滅火器等滅火。
4、若火勢已大,必須立即報火警。被火圍困時,應視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脫離險境;鹁娫119。
5、巧用身邊的“滅火器”
人們發現火災后,往往只想到用滅火器來滅火,卻不知身邊有許多“滅火劑”可以利用。濕布、鍋蓋、食鹽、沙土。
四、小結:
遇到火災:臨危不亂.暗記出口。撲滅小火、不亂玩火。蒙鼻匍匐。
乘電梯安全:扶梯不是滑梯
上去靠右邊,扶手抓穩定
梯口不停留,乘坐講文明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7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借助視頻清晰地認識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
2.通過小組討論,老師的講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預防知識,注意個人衛生。
3.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和安全意識。
二.活動重點
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預防措施。
三.活動中的困難
強化學生健康防控意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四.活動過程
(a)對話導入:
同學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國各地。因為它的傳染性,很多人不幸被傳染,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成功回到校園。學生對此了解多少?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看看。
(2)了解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可引起多種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的新病毒株。常見癥狀包括呼吸道癥狀、發燒、咳嗽、腎衰竭甚至死亡。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3)為了防止病毒,我們這樣做。
1.勤洗手,正確洗手。
(1)掌心相對,手指搓在一起。
、谑终坪褪直逞刂种赶嗷ツΣ,相互作用。
(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順著手指摩擦。
④手指緊握在一起。相互摩擦
、菀皇治兆×硪恢皇值哪粗福D摩擦,交換。
、抻昧硪恢皇终菩D摩擦五個指尖,交換。
、呓惶媛菪料词滞蟆
2.主動保護
a、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完全捂住口鼻,將用過的紙巾立即扔進密閉垃圾箱,并洗手。
b、注意保持家庭和班級窗戶通風,加強空氣流通,保持環境清潔。
3.避免近距離接觸。
A.避免近距離接觸沒有保護措施的養殖或野生動物。
B.避免接觸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
c、避免接觸生鮮市場流動的動物、垃圾、廢水。
d、上下學。在路上一定要戴口罩
4.良好安全的飲食習慣
徹底煮熟肉類和雞蛋,在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洗手。注意食物的多樣性,粗細搭配,肉類搭配,多吃新鮮果蔬,補充維生素和纖維素,多喝水。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8
一、班會主題
對抗新冠肺炎,我們一起努力。
二,階級背景
由于疫情突然,過年的時候都是走親訪友,沒有機會和朋友一起玩。要求學生保護好自己,不能和外人接觸。長期封閉的生活使學生浮躁、懶惰、害怕、焦慮,影響身體健康。
三、班會的目的
1、了解新冠肺炎的危害,學會正確認識病毒。
2.疫情期間做好預防工作,學習基本的預防知識。
3.理解焦慮和突發事件的關系。
四,班會準備
1.收集爆發疫情以來的相關事件。
2.分享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
五、班會流程
老師直播。
1.介紹班會的過程和班會的背景。
2.詳細講解關鍵部分,并舉例進行正面分析。
(1)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病毒,因其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冠狀形態而得名。到目前為止,已發現冠狀病毒只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2)有哪些臨床表現?
一般癥狀包括發熱、乏力、干咳、逐漸呼吸困難等。有些病人癥狀輕微,但不發燒。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感染性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等。大多數患者癥狀輕、中度,預后良好。少數患者情況危急,甚至死亡。
3.明確容易引發的焦慮與突發事件的關系。
(3)什么是焦慮?
心理焦慮:是生物因素(遺傳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1)為什么會有焦慮?
(2)如何緩解焦慮?
、僬J知療法:改變不良認知或進行認知重建。
正確看待冠狀病毒的危害,深入了解,了解身邊的具體疫情,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不要過度恐懼和緊張,按要正常應對即可。比如:做好日常消毒、測溫、協調控制,盡量不要外出,多關注時事…
②行為療法:呼吸訓練和放松訓練。
做深呼吸、眺望遠方等放松訓練,或者做一些能讓自己放松的事情,比如瑜伽、讀書、做手工、繪畫、演奏樂器、唱歌等。,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加身體免疫力。
4.解釋自我保護過程中的細節。
5.學生與麥聯系,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總結會議內容:
(1)正確認識新冠肺炎病毒,從自己身邊做起,做好自我防范,不要麻煩醫護人員;
(2)正確看待新冠肺炎,樹立正確態度,積極應對和配合。
六、班會教學的設想
安排“抗擊新冠肺炎,讓我們共同努力緩解疫情期間的心理情緒”主題班會,目的是讓幼兒真正了解新冠肺炎,調整心理情緒,學會自我保護。
寒假放假前最后一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9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冠狀病毒的樣子、危害和傳播途徑。
2. 掌握預防冠狀病毒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 感受病毒傳播的強大力度,激發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冠狀病毒等圖片、金粉、噴壺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引出“冠狀病毒”
1.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假期人們的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的假期都是怎么過的,有沒有 經常出玩耍呢?
(幼:沒有)是呆在家里的間多一點,還是出 去玩的間多呢?
。ㄓ祝捍粼诩依锏拈g更多一點)
師:你出去的候有沒有發現我們周圍的人們有什么 變化呢?(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來提醒幼兒)
師總結:小朋友們發現,人們出去的候都帶上了五 顏六色口罩;進入超市的候有穿著白色衣服,戴著眼睛的阿 姨量體溫;公園里出來玩的小朋友也少了……
2. 引導幼兒思考: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為什 么不能經常出門玩耍,為什么出去了還要戴口罩,量體溫; 引出“冠狀病毒氣 師: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一群壞家伙。這 群壞家伙來自一個叫病毒的大家庭,有候小朋友們身體不 舒服,有可能是“病毒”和它的同伴在我們的體內里搗亂。
。ń處熆沙鍪静《緢D片)
3 .教師出示“冠狀病毒”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冠狀 病毒。
師:
(1)這次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病毒就是它們。你 們看它們有幾只手?(幼:兩只)它們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幼: 皇冠)它們有幾只腳呢?(幼:八只)
。2)這些病毒竟然有八只腳,小朋友們覺得這些病毒 的腳像什么呢?(幼:像花瓣)
。3)大人們把這花瓣叫“花冠”,所以這些病毒就叫 “長得像花冠的病毒 --- 冠狀病毒”。
二、初步了解冠狀病毒的危害和傳播途徑,掌握預 防的方法 1. 教師講述冠狀病毒的危害。
師:冠狀病毒是一群壞家伙,它們會悄悄溜進不注 意衛生的小朋友的身體里,讓小朋友咳嗽、發燒,感覺到 不舒服,然后……這個小朋友就生病了。
2. 通過游戲,初步了解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預防 方法。
游戲 1:
噴嚏雨 玩法:
(1)師:有,病毒也會藏在小朋友們的口水里, 我們打噴嚏或咳嗽,嘴巴里的口水就會噴出來。
。2)教師面對幼兒,用噴壺模仿打噴嚏或咳嗽的狀態(注意避免唾沫飛出,僅僅口腔送氣即可)。感受到水霧噴 灑的小朋友就“中招了”。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何避免別人打噴嚏或咳嗽 的口水落我們的身上?打噴嚏或咳嗽的人應該怎么做?
師總結:我們在出門帶上口罩(教師可示范講解口罩 的正確帶法),這樣噴嚏或咳嗽噴出的口水就會落到口罩上, 就不會落在我們的皮膚上了;而我們在打噴嚏或咳嗽要用衛 生紙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用完的衛生紙要丟入垃圾桶。
游戲 2:
“病毒”傳傳看 玩法:
(1)教師將金粉涂在小朋友A的手上(要多涂 一點,效果更直觀),揉搓一下,然后讓這位小朋友摸摸自 己的小椅子,再摸摸小桌子。
師:小朋友A身上的“病毒”被帶到的哪里?(幼:桌子和椅子上)
。2)請小朋友B將小朋友A摸過的位置再摸一遍。
師:現在“病毒”被帶到的哪里?(幼:小朋友B的 手上)
。3)讓小朋友B與小朋友C握握手。
師:這次“病毒”去了哪里?(幼:小朋友C的手上)
。4)讓小朋友C摸摸自己的臉蛋和鼻子。
師:現在,哪里又產生“病毒” 了?(幼:小朋友C的臉蛋和鼻子上)
。5)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這些情況如何避免。
師總結:“病毒”的傳播能力真是太厲害了,所以 小朋友們要勤洗手。飯前便后,打噴嚏或咳嗽后,都要洗, 還要按照正確的洗手步驟,用香皂或洗手液好好搓一搓, 把“病毒”都洗掉。
三、通過判斷做法的方式,加深印象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判斷哪個小朋友的做法正確, 哪個是錯誤的。
師總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病毒的威力, 真是太強大了,如果我們不注意個人衛生。這群壞家伙很 可能悄悄溜進我們的身體里,使小朋友們生病呢。所以啊, 我們出門要戴口罩;如果想打噴嚏或咳嗽,要用衛生紙捂住 口鼻,然后將衛生紙扔進垃圾桶;還要經常按照正確的步驟, 用香皂或洗手液把我們的小手洗干凈,這樣,病毒大軍就 不會輕易找上門啦~
活動延伸
1. 開展美術活動《畫一畫我們這次的冠狀病毒》。
2. 開展科學活動《認識口罩》。
3. 開展語言活動《洗手歌》。
4. 日常練習:如廁提醒并監督幼兒按照正確步驟洗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