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通用12篇)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1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優美的音樂能給人帶來美好和安靜。
2.學習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對故事的理解。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感知紅、黃、藍、綠四種色彩與生活、情緒的關系。
2.物質準備:實物梨子2個,小提琴1把,音樂磁帶《夢幻曲》,故事ppt與故事視頻。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梨子,導入活動
1.出示梨子,請幼兒說說:切開來的梨子像什么?
2.小松鼠撿到了一只大梨子,它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
(二)分段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故事ppt圖片第一、二幅,教師講述故事“小松鼠撿到了一只大梨子,他把梨子切開來做成了一把小提琴”。
(1)小松鼠為什么把梨子做成了小提琴?
(2)出示小提琴,教師簡單介紹小提琴。
2.教師繼續講述:“小松鼠拉起了小提琴,琴聲傳得很遠很遠,這樣好聽的音樂,森林里從來沒有過”,同時播放音樂《夢幻曲》。
(1)聽到琴聲你感覺怎么樣?
(2)那么,森林里的動物們聽到了琴聲會怎么樣呢?
3.逐一出示圖片,講述故事第二段。
(1)逐一出示狐貍捉小雞的圖片和狐貍對小雞說話的圖片。提問:狐貍正在干什么?狐貍聽到這樣優美的琴聲,它怎么了?為什么狐貍聽到音樂不捉小雞了?
(2)逐一出示獅子追兔子的圖片和獅子對兔子說話的圖片。提問:獅子正在干什么?獅子聽到優美的琴聲,它怎么了?為什么獅子聽到音樂不追兔子了?
(3)回憶經驗:你們在哪里也聽過這種音樂,讓自己變得很舒服、很美好呢?
(4)出示圖片,教師繼續講述:“動物們都來到松樹下……星星來聽,月亮也來聽,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靜”。
4.逐一出示故事圖片的后三幅,講述故事第三、四段。
(1)突然,小提琴上掉下來一粒東西,咦?這是什么呀?
(2)繼續講述故事到最后。提問:這粒東西到底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用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1.師:故事中的小提琴是用什么做的?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梨子小提琴》。我們在來完整地欣賞這個故事吧!
2.幼兒邊欣賞音樂邊用動作表現。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2
本次教學活動的經驗準備,我首先通過“拉小提琴”的圖片,讓幼兒初步認識小提琴。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兒的興趣。
活動導入時,教師出示小提琴另外的圖片,因活動前已經認識過了,所以孩子們都積極地回答出了小提琴的名稱。出示相應的小提琴實物供幼兒認識,再進一步引導幼兒閉上眼睛放松心情,欣賞小提琴拉奏的美妙音樂《夢幻曲》。請幼兒說說剛才聽到的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拉的?幼兒很快回答出是“小提琴”。再次欣賞小提琴演奏(錄音機輕),教師朗誦故事跟著音樂,動聽的故事配上美妙的音樂,幼兒的神情都十分專注,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欣賞完故事之后我就故事中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幼兒回答出“梨子琴”時,我就對幼兒的回答加以引導:“某某小朋友聽到了梨子小提琴,你真還聽。”這時幼兒對梨子小提琴有了初步的印象,我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梨子,用刀把它切成梨子小提琴,請幼兒說說沒有弦怎么拉?幼兒的答案很多,我就采用一個幼兒的方法,用手指拉,幼兒跟著我學拉梨子小提琴興趣很高。
第二部分教師分段講訴,教師跟著音樂(輕)分段講訴,并提問,幼兒在這里被故事的情節吸引,所以拋出去的問題,幼兒都能回答。這里我抓住了請幼兒表演對話的機會,孩子們紛紛舉手,第一遍表演,孩子們說狡猾的狐貍的話:“你別跑,我一定會抓住你的。”孩子們語言還不夠,我就示范一遍,讓幼兒感受到狐貍是這樣說話的。第二次表演就很好,語氣也很像。雖然這時兔子沒有語言,但是看到狐貍那么追它,兔子的害怕心理,再引導下幼兒也非常成功的完成。接下來狐貍聽到了琴聲,語氣的大轉彎,我也能抓住這點,讓幼兒學說,進行對比,感受音樂的魅力。但是這段上下來,我覺得如果請幼兒連起來表演狐貍聽到音樂前后的變化會更好。我覺得本次活動很遺憾的地方,孩子們原本可以說得更好。教師在角色表演時最好再請一個小朋友扮演小松樹拉梨子小提琴,這樣設置我覺得會更加生動形象。分段講述好,我就請幼兒假裝拉著梨子小提琴,聽故事。教師提問:“故事的題目是什么時?”有很多幼兒都用上了梨子小提琴這個題目。對于回答,我給了幼兒鼓勵。
最后我又設計了一個環節跟著音樂一起跳舞。這里,我應該給幼兒的空間大點,請幼兒在位置前這塊狹窄的地方,幼兒的興致被減弱。延伸活動,“梨子小提琴”圖片的贈送對激發幼兒的發言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請幼兒傳遞梨子小提琴,讓音樂延續。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2、學會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繪畫并進行故事創編,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主動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幼教大班語文教案 《梨子小提琴》。
二、活動準備:
1、《梨子小提琴》的圖書(人手一本)
2、圖畫紙、蠟筆等
三、活動過程與指導:
1、出現“梨子”,“以梨子有什么用”引入課題;
2、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閱讀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懂的可以問老師或同伴;
3、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幼兒教案《幼教大班語文教案 《梨子小提琴》》。
(1)誰,撿到了什么?它用它做了什么?(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2)小松鼠用半個梨子做成小提琴后,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3)為什么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里干什么?(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4、請個別能力強的孩子上來講故事。
四、延伸活動:
畫畫,編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選擇故事內容來繪畫并進行講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并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水平三:能主動地將創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五、評估:
由于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引起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大家也都能在老師的提醒下一頁一頁地翻書閱讀。在延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并創編新的故事情節。如岱逸小朋友,他把森林畫得很美,而且獅子后面不只跟著小雞,還帶來了小老鼠等。但尚有個別孩子雖畫得好、編得好,卻未能主動地講給同伴聽(如芷欣)。總的來說,通過這個活動,培養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也發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通過故事感受作品中,溫馨、友愛的感情色彩。
3、知道與人友好相處,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動準備:
圖片、錄音機,磁帶。《夢幻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圖片上這個是什么?哦,是一個梨對不對。小朋友拿梨會做什么。森林里啊,有一只小松鼠,它看到了一個梨。猜猜它會做什么呢?好,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吧!這個故事的題目叫《梨子小提琴》。
二、教師出示繪本,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講故事。
提問引導幼兒:
小松鼠用半個梨子做成小提琴后,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
師:1、狐貍看見小雞,它會怎么說?
2、兩只小熊在搶餅干,它們會怎么說?
3、狐貍聽見小提琴的聲音后,它又會對小雞怎么說呢?
4、獅子聽見小提琴的聲音后,它又會對小兔怎么說呢?
5、小提琴掉下一粒東西,你知道是什么嗎?
6、種子變成了什么?
7、為什么要把梨子都變成小提琴?
教師陪幼兒閱讀完繪本提問,故事的題目?故事中出現了那些小動物?
三、老師講述故事。
師:1、當琴聲飄到狐貍的耳朵里,它對小雞怎么說?(學說:我不抓你了,我要去聽音樂)
2、當琴聲飄到獅子的耳朵里,它對小兔怎么說?(學說:我不追你了,我要去聽音樂)
3、為什么狐貍不追雞了?為什么兩個小熊不打架了呀?
三、完整欣賞故事,播放音樂。
1、是什么使森林里變得又美好又安靜?
2、我們要感謝誰呢?為什么?
3、我們小朋友平時應該怎樣相處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也要像森林里的小動物一樣友好相處。
故事《梨子小提琴》
小松鼠撿到了一只大梨子。她把梨子切下一半做成了小提琴。琴聲傳地很遠很遠,這樣好聽的 音樂,森林里從來沒有過。
狐貍聽到了琴聲,對小雞說:“我不抓你了,我要去聽音樂。”獅子聽到了琴聲,對兔子說:“我不追你了,我要去聽音樂。”動物們都來到松樹下,聽小松鼠拉琴。拉呀、拉呀……星星 也來聽,月亮也來聽,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靜。
突然,小提琴上掉下來一粒東西。咦?這是什么呀?小松鼠說:“這是小提琴上掉下來的一個小音符。”
第二天,地里長出了一棵小綠芽,它多像一個小音符呀!小綠芽很快長成了一棵大樹,樹上結出了很多梨子。這些梨子呀,都被做成了小提琴,森林里到處可以聽到音樂,到處都有快樂。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5
語言《梨子小提琴》活動結束后,雖然我班小朋友在活動中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但課后我也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我制定了兩點,其中只有第一點達到了,第二點的定位不夠準確,其次在活動準備上,我準備了實物、課件、圖片、頭飾、音樂等材料來為這個活動的開展而服務,可是實物沒有起到該有的作用,反而顯得多余。在這一環節上還要再多加考慮如何使實物出示的更具意義。
最后在活動過程中,雖然我能夠利用課件來吸引孩子,但是在活動中出現了幾點失誤:
1、在第一遍講述完故事后,教師沒有根據故事的內容來提出問題,只是匆匆帶過。應對幼兒提出相應的問題,再讓幼兒帶著總題,邊看邊思考:什么原因使得動物停止了活動?
2、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不足,因此在提問梨子像什么時,孩子都打不出來,雖然我一直想把孩子往小提琴這方面去引導,但是效果卻不是很明顯。
3、活動中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這個是我應該再進一步學習研究的——如何針對故事內容科學有效的設置問題。
雖然在活動中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但是通過這次的聽課活動,讓我反省到了自己在平常的教學存在的一些不足,使自己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有努力,一定就會有所收獲。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6
大班早期閱讀《梨子小提琴》活動方案
一、教學目標 :
1、學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2、學會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繪畫并進行故事創編,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主動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梨子小提琴》的圖書(人手一本)
2、圖畫紙、蠟筆等
三、活動過程 與指導:
1、出現“梨子”,“以梨子有什么用”引入課題;
2、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閱讀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懂的可以問老師或同伴;
3、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1)誰,撿到了什么?它用它做了什么?(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2)小松鼠用半個梨子做成小提琴后,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3)為什么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里干什么?(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4、請個別能力強的孩子上來講故事。
四、延伸活動:畫畫,編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選擇故事內容來繪畫并進行講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并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水平三:能主動地將創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五、評估:
由于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引起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大家也都能在老師的提醒下一頁一頁地翻書閱讀。在延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并創編新的故事情節。如岱逸小朋友,他把森林畫得很美,而且獅子后面不只跟著小雞,還帶來了小老鼠等。但尚有個別孩子雖畫得好、編得好,卻未能主動地講給同伴聽(如芷欣)。總的來說,通過這個活動,培養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也發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感受作品中,溫馨、友愛的感情色彩。
2、能與同伴兩兩講述。
3、知道與人友好相處,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
2、音樂磁帶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起興趣。教師出示水果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出示圖片,分段觀察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友愛和溫馨。
(1) 小松鼠在干什么呢?
(2) 小松鼠撿到了梨子會怎樣呢?
(3) 小松鼠為什么要做成小提琴呢?
(4) 森林里有了小提琴會怎樣呢?
(5) 動物們聽了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6) 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嗎?
(7) 樹上結了許多梨子,為什么都做成了小提琴?
3、幼兒看圖兩兩講述故事。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語言、表情參與講述。
4、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
5、給故事起名字。
6、跟錄音集體講述。
7、遷移經驗,擴展想象并交談。幼兒討論:假如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干什么呢?
8、師生共同表演《快樂舞》。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安靜的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重點復述故事第一部分,根據要求合理的展開想象,并隨音樂朗誦。
2、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好的生活,體驗故事中溫馨、寧靜、友好的情感。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實物小提琴一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提琴,引出課題。
1、教師提問:這是什么樂器?看起來象什么?
2、想聽聽用小提琴演奏的音樂嗎?
(二)、播放舒曼的《夢幻曲》,為故事的講述創造氛圍,讓幼兒感受小提琴曲的美。
1、聽了剛才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
(三)、教師配樂完整的講述故事,體驗故事的情感。
1、你喜歡這個故事嗎?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四)、教師出示掛圖,再次配樂完整的講述故事?
1、小松鼠用什么做了一把小提琴?為什么?
2、小松鼠用這把梨子小提琴演奏出了怎樣的音樂?(故事里是怎們說的?)
3、狐貍聽到優美的琴聲,它對小雞說了什么?
4、獅子聽到優美的琴聲又是怎么做的呢?
5、狐貍和獅子為什么不捉小雞和兔子呢?
6、如果沒有音樂,森林會是什么樣呢?
活動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節比較經典的大班語言活動。為了讓其更加適合我們班的孩子學習,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我做了一定的修改。從活動的實施效果來看,目標達成度還是較高的,活動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始終以自己豐富的情感來感染孩子,將鼓勵的目光投射給孩子,始每個孩子都能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想象,極大地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在設計提問的時候還注意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盡量做到讓每一個提問都比較有價值、有意義。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2、學會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繪畫并進行故事創編,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主動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梨子小提琴》的圖書(人手一本)
2、圖畫紙、蠟筆等
活動過程:
1、出現“梨子”,“以梨子有什么用”引入課題;
2、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閱讀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懂的可以問老師或同伴;
3、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1)誰,撿到了什么?它用它做了什么?(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2)小松鼠用半個梨子做成小提琴后,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3)為什么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里干什么?(個別回答后,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4、請個別能力強的孩子上來講故事。
活動延伸:
畫畫,編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選擇故事內容來繪畫并進行講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并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水平三:能主動地將創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活動反思: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10
幼兒園優質課教案《梨子小提琴》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溫馨、祥和的氛圍和美好意境。
2、體驗音樂帶給人們的快樂.
3、嘗試用具有相同特點的事物仿編句型“x x也來聽,x x也來聽,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靜”。
(二)活動準備:
1、實物:梨子
2、故事課件、音樂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梨子)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你覺得這個梨子象什么?如果把梨子切開,你們看看象什么?
(出示小松鼠)師:有一天,小松鼠撿到了一個大梨子,它把梨子切開,變出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還能發出音樂呢,你們聽。
欣賞《夢幻曲》一遍,提問:小松鼠用梨子變出了什么?你覺得梨子小提琴拉出的音樂是怎樣的音樂?你聽了想怎樣?
2、教師結合課件,完整地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
師:小松鼠拉起了梨子小提琴,動聽的音樂響了起來,小動物們聽了,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到森林里去看一看。
提問:你覺得這個故事好聽嗎?好聽在什么地方?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二次講述故事,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1)小松鼠是怎樣拉小提琴的?請幼兒模仿。
(2)狐貍聽到了琴聲,它是怎么說的?為什么它會這樣說?
(3)獅子聽到了琴聲,它是怎么說的?為什么它會這樣說?
(4)樹上結了許多梨子,為什么都被做成了梨子小提琴呢?為什么森林里到處都是快樂呢?
教師小結:琴聲真好聽,動物們都愛聽音樂,就連兇猛的動物也不做壞事了。
4、鼓勵幼兒嘗試仿編故事的部分情節,并復述故事。
(1)聽到小松鼠拉小提琴,除了狐貍、小雞、獅子、兔子,森林里還有誰會跑來聽?
(2)鼓勵幼兒用“x x也聽,x x也來聽,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靜”的句型仿編故事中的句子。
5、活動延伸:小朋友假如你有一把 小提琴,你想做什么?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11
教材分析:
《梨子小提琴》是一則融文學欣賞與音樂欣賞為一體的童話故事。通過閱讀這個故事,孩子充分感受被音樂旋律與意境的美所打動并激發真、善、美的情感。設計該活動時,我把優美的意境貫穿始終,以此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設計該活動時,首先由老師帶領孩子共同閱讀,起到引領作用,然后由孩子自主閱讀,自主探究故事的情節發展,同時還鼓勵孩子運用表演這一形式來閱讀,并理解故事。
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講講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2、會自主閱讀圖書內容,大膽講述并積極參與表演。
3、激發孩子孩子真、善、美的情感。
活動準備:大圖書一本,幼兒用書每人一本,《夢幻曲》音樂
活動過程:一、出示半個梨子,激發興趣。
看,這是什么呀?是怎樣的梨子呢?你覺得這半個梨子可以用來做什么呢?(幼兒發散性想象)
這半個梨子到底可以做什么呢,秘密就藏在這本大圖書里,想看嗎?
二、師幼共同閱讀1—3副圖,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第一副圖:在什么地方?是誰?看到了什么?這里的字寶寶是怎么講的呢?(及時表揚、鼓勵)
第二副圖:小松鼠把梨子背回家后,是怎么做的?
第三副圖:小松鼠把梨子全部吃完了嗎?還是怎么樣的?(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小松鼠真的把半個梨子做了一把小提琴,拿樹枝和自己的胡子,做成一把琴弓,小松鼠在樹旁拉起了小提琴。聽音樂來了(電腦中播放《夢幻曲》音樂。
你覺得這音樂怎么樣?(優美、美妙)
三、幼兒自主閱讀4—6副,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小松鼠美妙的琴聲真好聽,還帶著一股濃濃的香味,傳得很遠很遠,這時候,森林里誰來了,會發生什么事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每人一本小書,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輕輕地講講,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和伙伴商量,也可問老師,好嗎?
幼兒自主閱讀,師巡回指導。
(書寶寶要休息了,等幼兒全部安靜好了再開始)森林里誰來了?發生了什么事?(幼兒回答)那這件事在哪一頁呢?請小朋友來找找看。
它們在干嗎?(大獅子在追小白兔,小白兔邊哭邊跑)它是一只怎樣的大獅子?小兔子吃掉了嗎?為什么?誰愿意把這副圖完整的講一講呢?
那我們來把這一段驚險的事表演一下,現在我就是兇猛的大獅子,你們做害怕的小白兔。(同時播放音樂,第二遍再交換角色)
森林里還有誰來了?發生了什么事?(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下一副圖片)并請個別幼兒表演。
小松鼠拉呀拉呀,美妙的琴聲越傳越遠,小動物們都趕來聽音樂了(師翻到最后一頁)還有誰也來聽了?
這半個梨子的故事好聽嗎?那這本書叫什么名字呢?
四、師幼完整閱讀圖書。
下面我們再來完整地看這本書,并且大聲的講出來,好嗎?
五、延伸活動:小松鼠拉呀拉呀,突然一粒小黑子掉下來了,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幼兒猜測)那我們在區域活動的時候,把它畫下來,好嗎?
大班語言游戲教案《梨子小提琴》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讀有關名詞的文字,學會小段文字。
2、培養幼兒閱讀文字的興趣,并積極認讀常見的文字。
3、讓幼兒感受童話的意境美。
活動準備:
1、文字卡片,卡片上寫有:梨子、小提琴、小松鼠、獅子、兔子以及相關的小圖片(正面圖、反面字)
2、用文字寫好整個一個故事內容。
3、制作一本大書、一只梨子、一把水果刀。
4、幼兒人手一本小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在草地上撿到了一樣東西。問:是什么?還是半個梨呢,象什么?還有半個梨被誰撿到了呢?原來是被小松鼠撿到了,它不認識梨。它撿到梨會怎么做?
2、請幼兒和動物做朋友。
(1)今天,老師請來了許多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呀?
(2)老師分別出示小松鼠、獅子、兔子等相關小圖片,幼兒認識小動物。
(3)這些小動物我們都認識了,我們一起來念一遍:小松鼠、狐貍、獅子、兔子,認讀漢字。
3、出示大書,老師講故事。
問:好聽嗎?小松鼠把梨子當成了什么了?又做成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幼兒回答)
4、老師邊分段講書,邊翻大書讓幼兒一頁一頁讀。
(1)小松鼠做好了小提琴,在松樹上拉小提琴。(幼兒認讀:小松鼠拉琴)
(2)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幼兒認讀:狐貍追小雞、獅子追小兔)
(3)當琴聲飄到了狐貍和獅子的耳朵里,它們怎么樣了?它們對小雞、小兔說了什么?為什么狐貍和獅子不追小雞和小兔了?
(4)晚上,小動物都來到松樹下聽音樂,聽著聽著都陶醉了。
(5)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出示漢字卡片:梨子小提琴,幼兒認讀)
5、幼兒看圖書(小書)。
(1)動物朋友在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呢,它們就藏在這本書里,請你一頁一頁仔細看并把它們找出來。
(2)幼兒看圖書、找漢字。
6、幼兒認讀整個故事。(文字)
(1)你是看什么講述這個故事的?
(2)我們一起來看著文字講這個故事。(師生共同認讀文字故事)
老師小結:許多小朋友都很能干,都能看著文字講故事了,請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