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音樂《拍拍手來碰碰腳》教案(通用4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拍拍手來碰碰腳》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用小手小腳跟著音樂做動作。
2. 感受和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3. 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 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教學重點、難點
小手和小腳的配合
活動準備
CD,錄音機,手搖鈴
教學過程
一.欣賞和感受
教師以固定節奏拍手,鼓勵幼兒跟著拍手。
老師可以變換其他動作,如踏腳,甩手等。
二.跟著音樂動起來
學唱歌曲,配合邀請其他幼兒一起跟著歌曲動手動腳。
三.配樂器演奏
熟悉動作之后,可以加上手搖鈴樂器,讓幼兒雙手抓握手搖鈴,重復上述動作,配合節奏來搖動樂器。
在這節活動課中,我對幼兒的了解不夠,幼兒的表現能力還差,對手搖鈴表現不夠好。
幼兒園小班音樂《拍拍手來碰碰腳》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跟隨教師做動作拍手點頭。
2.熟悉音樂,學習隨音樂合拍地邊唱邊做動作。
3.樂意嘗試創編歌詞,并根據歌詞做相應的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毛絨手指玩偶。
1.師:今天,我們小一班來了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小青蛙,今天很高興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
2.提問
師:小朋友們,小青蛙在做什么呀?
二、學習做拍手點頭的動作
1.感知音樂的節奏。
2.跟著音樂做動作
3.引導幼兒嘗試進行歌曲的演唱。
4.鼓勵幼兒嘗試表演。
三、創編歌詞,并合拍地做相應的動作
1.啟發幼兒創編出自己喜愛的身體動作
2.幼兒聽音樂,邊唱邊合拍地表演創編的動作。
活動反思:
拍手點頭是一次韻律活動,樂曲瑯瑯上口,歌詞也就只有一句“拍拍小手點點頭”,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先用了玩偶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接著我說小玩偶想和我們小四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之后就是我邊清唱歌曲,邊拿著玩偶做拍手點頭狀,有的幼兒已經忍不住跟著一起做了。在經過“看”、“聽”和“做”后,我就讓孩子嘗試“說”,說一說我們剛剛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孩子們自然而然的說出了“拍拍小手點點頭”。之后就開始請幼兒學習歌曲了,孩子們也都很快學會了。但是,在動作方面,由于這是孩子們學的第一首歌,也是學習的第一次律動,很多孩子還協調不過來,往往是拍了小手就忘記點頭,點了頭就忘記拍手。在之后我們在清唱的過程中和孩子們重點練習了這一段,孩子們也都有所進步。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創編,要求孩子們說說除了點點頭還能做其他什么動作,可能是我的提問有問題,很多小朋友都想不出答案,于是我就做了個示范,打開了孩子們的思路,很快的孩子們都說出了很多不一樣的動作:拍拍小手踢踢腿,拍拍小手拍拍肩……
小百科:拍手就是兩手相拍的意思。多用以表示歡迎﹑感謝或贊成等。然而,經過事實證明,通過長時間固定時的拍手,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激發人體的自愈力,改善人體的免疫功能。
幼兒園小班音樂《拍拍手來碰碰腳》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音樂活動是一種審美教育活動,通過美的活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賦予幼兒一種審美的態度,本活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2-3歲的幼兒是最好模仿的小表演家。唱歌拍手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節奏感。為此根據孩子們的特點設計了《拍手》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大膽表現自己,為孩子們今后的發展打基礎。
教學目的:
1、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感受節奏,能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拍手。
教學準備:
音樂VCD。
活動重難點
對于托班幼兒來說,他們剛開始接觸音樂,因此幼兒對音樂的感受有一定的難度,于是前期我先讓幼兒和老師練習拍手、拍腿、點頭等動作,再讓幼兒看樣學樣照我做,最后感受音樂來幫助幼兒感受穩定拍,使幼兒參與活動,喜歡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
喜歡音樂活動,樂意跟隨老師做簡單的動作。
活動難點:
能連續隨音樂做出簡單的動作。
教學過程:
1、游戲:小手藏起來
教師說:“小手小手藏起來”幼兒迅速將小手藏起來;
教師說:“小手小手伸出來”幼兒迅速將小手伸出來。
2、聽音樂拍手
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能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拍手。
3、活動結束
今天老師和你們玩的很開心,你們玩的開心嗎?和老師一起說老師再見。老師邊拍手邊說:再見,小朋友。幼兒邊拍手邊說:再見,老師。
活動延伸:
將拍手替換成拍腿、拍頭、拍肩等,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節奏。
活動反思
托班幼兒天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好模仿,有較強的敏感性,他們正處于智力潛能開發的重要時期。從音樂起步,讓音樂走進幼兒的心靈,使幼兒的生活音樂化,給幼兒以美感,提高幼兒的情感體驗,陶冶幼兒的情操。在這次的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年齡雖小,但通過老師的適當引導,喜歡聽熟悉的音樂,能模仿一些簡單的身體動作,能和老師一起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大膽的表現自己。
不足之處:
可以在活動后面加一個創編活動,通過老師的提示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身體部位(比如拍肩、聳肩、轉手、眨眼等),讓幼兒自己動腦。
通過活動,我認為一節好的音樂活動,要使幼兒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幼兒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積極引導幼兒,從而使幼兒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幼兒園小班音樂《拍拍手來碰碰腳》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激發學生的快樂情緒及借助肢體、表情來宣泄情緒的表演欲望,從而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2、通過練唱歌曲,趕很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
3、在唱演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增強集體合作意識和對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培養學生表現歌曲內容和情感的音樂綜合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件出示漂亮草地,上面有花、樹、房子、藍天、白云。
師:你看到了什么?漂亮嗎?你覺得還缺少什么?
拓展學生思維,引入課堂――在創造中尋找樂趣。
二、師生問好。
將原來問好歌的節奏改編成附點節奏,讓生嘗試演唱、表演。
今天,顧老師會跟大家去尋找很多快樂的時光,想參加的同學都跟著我一起出發吧!
三、聽《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伴奏做律動。
四、趣味游戲,操練節奏。
1、大家現在的心情怎么樣?
2、出示節奏
用這個節奏說一說你現在的心情。說得好的用這個節奏來表揚他。看著大家這么盡情的創作,顧老師真想唱首歌來助助興。希望同學們能夠邀請我一下啊?
念節奏:顧老│師呀 我們 請你 唱首│歌 0 0 ‖
五、學唱歌曲。
萬分樂意為大家演唱,但是需要大家給我個小小的幫忙,如果你們覺得喜歡,就用你們的身體語言來跟顧老師配合好嗎?我得拿上個樂器――鈴鼓。
好聽嗎?聽到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想?
1、跟師念歌詞。(屏幕出示)――第一段
2、跟錄音輕聲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節奏和表情)
六、創編。
1、取題目
歌曲會唱了,顧老師都忘記給它取題目,你們覺得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好呢?。
因為這是一首來自日本的兒童歌曲,所以在中國,不同的人給它取了不同的題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有的簡單地叫它“幸福拍手歌”。
2、編歌詞
我們302班的同學取的名字都挺好,你覺得你還可以通過做哪些動作、唱哪些歌詞來表達你的心情呢?讓我們當一回小小作詞家!(一段)
3、學生上來唱,下面的同學配合他做動作。
七、綜合表演。
今天大家表現得實在是很出色,但似乎沒法滿足大家的創作欲望,你們看,
顧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什么(打擊樂器)?你能用上這些東西,讓我們的歌曲變的更豐富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爭取讓自己的小組創作出最有特色的節目,好嗎?
八、小結。
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顧老師想知道的是,你最喜歡這節課的哪一部分,為什么?最后,我們還是在顧老師的歌聲中結束我們的音樂課好嗎?記得,要配合我哦。假如幸福的話你就點點頭。假如幸福的話你就跟我走。假如幸福的話一起說聲再見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說再見。
課后反思:
本堂課課堂氣憤教好,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活躍,可以說為學生營造了一堂快樂的音樂課。但根據課堂實況,學生學唱歌曲的準確度不高,也就是,難點沒有很好的掌握,雖然課前進行了一系列的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練習和鋪墊,但效果不明顯,學生依然把附點節奏唱錯,甚至多遍練習沒有效果。我仔細回憶了一下,的確,課前的十五分鐘,自己設計的環節環環想扣,不但過度自然,而且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得既開心又扎實。可當進入念歌詞的環節時,問題就出現了,學生對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雖然熟悉,但是在長句中依然引發了很多的錯誤,從學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困難”,看到了“乏味”,當時的我也沒有及時給學生做好調節,一味地把環節拉了下去,以至于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錯誤。當時的我認為,只要給孩子們多聽幾遍,可能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將錯誤的地方糾正,可是,我錯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我的點撥,他們需要我的正確引導,他們更需要我在他們出錯的時候及時指正,這是我上完課后最大的感觸。
新課標雖然重視學生的主體、重視課堂的活躍、民主,但畢竟學唱的準確性是一節好的音樂課的基本標準,如果你連最基本的歌曲學唱都沒有掌握,更何談創造呢?本節課的難點是對我的一次考驗,沒有很好地把這個難點突破,就是我本節課最大的失敗,單森權老師和林燕老師給了我很多的建議,使我茅塞頓開,真正學到了如何把我想來最枯燥、無謂的知識變得生動、有樂趣。
我想,如果在課堂上多問幾句“你們學會了嗎?”“哪里還不會唱?”“你們有好辦法能把它記住嗎?”可能會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唱情況,讓他們在熟練演唱地基礎上發揮最大的想象力進行再創造。而教師自身也應該為課的難點設計更多有效的`、針對性的方法鋪墊,雖然這節課我在課前的鋪墊較自然完整,但對難點的真正突破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那么再好的點子也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