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精選9篇)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能聽清并愿意回答教師提出的提問。
2、 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愿意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3、 體驗角色扮演帶來的樂趣。
4、 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 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1、 小金魚、小兔、小鳥布偶。
2、 小金魚、小兔、小鳥頭飾。
3、 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1、 出示小金魚布偶,提出問題,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們,看看它是誰?小金魚現在在煩惱一件事情,請小朋友仔細聽老師講故事,猜一猜小金魚在想什么?”
2、教師講故事1―2段,幼兒傾聽理解故事
邊出示布偶邊講故事,教師提出問題:
1小金魚先找的朋友是誰?
2小兔能和小金魚做朋友嗎?它們是怎么說的?
3小金魚又找的朋友是誰?
4小鳥能和小金魚做朋友嗎?它們是怎么說的?
引導幼兒學說小金魚、小兔、小鳥之間的對話。
3、播放課件,講故事。
教師再講一遍故事,講到第三段“他們一起在水中玩得非常開心”時,教師提出問題:“最后,小金魚找到朋友了嗎?(幼兒若答不出,教師進行適當引導、提示)
4、進行角色扮演。
教師再一次結合課件完整地講一遍故事,請幼兒仔細聽故事的內容加深印象,出示小金魚、小兔、小鳥及小蝌蚪的頭飾,讓幼兒自己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演繹。教師當旁白,引導幼兒說故事中的對話,并加上動作。
5、活動結束。
“小金魚終于找到了好朋友,大家高不高興?小金魚跟它的好朋友小蝌蚪玩累了,它們一起結伴回家了,我們一起跟它們說再見。小朋友們也玩累了,去喝水、小便休息休息吧!”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等方式虹吸原理,嘗試利用虹吸原理幫魚缸換水。
2、嘗試根據猜測和實踐填寫記錄表,學習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樂意參與實驗,對虹吸原理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魚缸,針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教師拿好吸管兩頭,放進魚缸里,開始往下流水)
師:小朋友,我們人類生存都離不開呼吸,那小金魚是怎么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師:小金魚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視頻停止(小金魚生活在很臟的水里)
師:看這畫面上的小金魚怎么了?(水很臟,需要換水)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幫小金魚換水,可以讓小金魚不從魚缸里出來?
幼兒講述。
教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視頻里的老師是怎么幫小金魚換水的?
幼兒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兩頭,一頭先放進魚缸里,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水開始流動。
三、探索讓吸管滿水的方法。
師: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換水的?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
師:為什么視頻中的老師和你用同樣的材料,她可以讓魚缸的水流下來,你不可以呢?
讓我們一看老師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之后,放開一頭,里面有水流出來。
師:老師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啊?
原來老師的吸管里有水啊!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給魚缸換水嗎?
讓我來試一試。
教師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兩頭,不能讓水流出來啊,要不然可能會失敗,一頭放進魚缸里,一定要讓它進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頭對準接水的容器之后就可以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嗎?
師:那么問題來了,怎樣讓你的吸管滿水,而且沒有空氣?
師:老師這里有幾種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可以讓吸管滿水沒有空氣,什么不可以?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結果記在記錄表上。
幼兒填寫記錄表。
師:誰來說說你的猜想結果,如果你覺得它可以,你準備怎么做?
師:你們的想法會不會成功呢?我們一起到后面去試一試,試一試之前,我有幾個操作要求,
記錄表放回凳子后面,4個小朋友一組,每種材料都要試一下,盡量不要讓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節約用水,試完之后,要回來把你的記錄表填寫完整,你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開始行動吧!
四、幼兒操作。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實驗結果。
師:結果已經出來了,看來用針筒來給吸管吸滿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樣正確的讓你的吸管吸滿水,而沒有空氣呢?這個需要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請張老師來幫我一下。
兩位教師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兩頭手中拿,對對齊,另一位小朋友,小針筒,手中拿,吸滿水,慢慢對準吸管口,輕輕按下小針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滿水針筒就停止,兩手捏住吸管頭,小心別讓水流走。然后就是我們剛才看的視頻,一頭放進魚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開,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開,水開始流動。
師:這個方法學會了嗎?那你們可以和視頻中的老師一樣合作給小金魚換水嗎?
幼兒給金魚缸換水,教師巡回指導。
五、教師,講述虹吸原理
師:小金魚說,謝謝你們幫它們換水,剛才我們做的這個換水實驗運用了一種科學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對水的壓力把水從高的容器導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們知道剛才為什么要把魚缸放在高一點的小椅子上了吧!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這個虹吸原理。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金魚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飼養方法等;
2、運用方向的變化,表現不同形態的金魚,并能運用接色的方法進行涂色。
環境創設:
1、金魚圖片若干;
2、名家作品若干,幼兒作品若干;
3、幼兒繪畫材料等。
活動重點:
表現出金魚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
能表現出不同形態的金魚。
活動過程:
一、 猜謎導入
1、大大眼睛,小小嘴巴,細細腰身胖肚皮,身穿一條薄紗裙,游來游去做游戲。
謎底:金魚
2、你們見過金魚嗎?它長什么樣的?
請幼兒簡單回顧已有的經驗。
二、欣賞、感受金魚
呈現不同形態和顏色的金魚圖片,請幼兒觀察。
1、了解金魚: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們把它叫做金魚嗎?金魚都是金色的嗎?你們知道最早的金魚生活在哪里嗎?
小結:最早的金魚生活在我們中國,而且都是金色的,后來人們學會了用科學的方法養魚,才有了五顏六色的金魚。
2、觀察金魚:形狀:金魚長什么樣的?(眼睛大大的,肚皮胖胖的)顏色:你們看到了哪些顏色的金魚;形態:金魚游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從尾巴、頭的方向等來表述)
3、欣賞作品:呈現幾張名畫,看看畫家都是怎樣表現金魚的;
呈現幾張幼兒的作品,觀察他們畫的金魚又是怎樣的。
三、幼兒繪畫
1、要求:將金魚的外形畫出來,將金魚的身體運用兩種或三種接近的顏色來裝飾,盡量表現出不同方向的金魚。
2、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四、講評
對比不同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誰畫的金魚更好看。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撕紙并進行粘貼,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涂糨糊粘貼。
2、在活動中體驗自己動手撕紙粘貼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范畫一張,畫好金魚輪廓的紙人手一張,各色臘光紙、蠟筆若干
2、糨糊、小盤、抹布等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范畫,激發幼兒興趣
1、請幼兒說說畫上的是什么,你覺得它漂亮嗎?觀察說說這幅畫用了哪些方法變得這么漂亮。
2、再請幼兒看看畫上有幾條小金魚。教師唱一條魚水里游,孤孤單單在發愁,一條小金魚在水里游覺得好孤單哦,請小朋友來幫它找找好朋友好不好?
教師出示沒有裝飾過的金魚
1、這里有很多小金魚,可是它們還沒有穿上好看的衣服,現在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它們穿上好看的衣服。
2、教師示范撕紙,在撕紙的時候可以把紙撕得大一點,把撕下來的紙放一起保管好,再涂上糨糊,在涂糨糊的時候可以先把糨糊涂到小金魚的身體上,再把撕下來的紙粘貼上去,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糨糊涂在撕下來的紙張上,再粘貼到小金魚的身上,教師示范兩種方法,幼兒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用其中的一種方法。
在粘貼完成后,有時間的小朋友還可以畫一些水草或者泡泡給畫面的背景進行一個簡單的裝飾。
提要求:
1、注意桌面地面的衛生,保管好自己的小紙片。
2、糨糊要涂得均勻,先要給金魚穿上好看的衣服,再裝飾背景。
3、給金魚穿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衣服。
幼兒活動,教師指導。
展示作品,欣賞交流。
教師和幼兒一起唱兩條魚,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三條魚-----一起去欣賞幼兒的作品,并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條小金魚的衣服,為什么?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魚的生活條件,懂得要保持水的清潔,才能使魚健康的生活。
2、懂得保護水的方法,不往河里丟垃圾和倒污水。
3、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小金魚搬家》故事錄音,故事掛圖一套,情景圖片四張。
活動過程:
1、教師戴上“金魚”頭飾,扮成小魚金魚,“小朋友,我是小金魚,我原來是住在清清的小河里,可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搬家,唉!請小朋友聽聽我遇到了什么事。”
2、請幼兒聽故事《小金魚搬家》,聽完后提問:“小金魚為什么要搬家?”請幼兒自由討論。
3、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討論,請幼兒說說“誰對誰不對”,使幼兒懂得不能往河水里丟垃圾和倒污水,要保護水的清潔。
4、小結。
小金魚說:“小朋友,我就是因為這樣才不得不搬家的,以后請你們一定要保護河水的清潔,讓所有的魚兒都不用搬家。”
活動反思:
此活動達到了預計的教育目的,幼兒通過故事了解到往河里丟垃圾、倒污水的危害,在聽故事是,幼兒對小金魚的遭遇表現得非常同情,對故事的教育思想了解得較深刻,并能結合故事正確分辨行為的對與錯。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了解中國畫的特點,感受其獨特的美。
2. 練習用毛筆和水粉顏料表現簡單的金魚形象。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毛筆和水粉顏料表現簡單的金魚形象
難點:掌握毛筆握筆姿勢,感知水墨畫。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金魚的圖片,水墨畫金魚的圖片,水彩畫金魚的圖片。
2.宣紙,調色盤,水粉顏料,毛筆,每人一份;報紙,涮筆筒,每桌一份。
3.歌曲《我是小金魚》,音樂《水族館》。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教師放音樂《水族館》,幼兒聽音樂做暖身律動進入活動室,模仿小金魚游泳的樣子同時說語詞。音樂停止時,教師用語詞跟各位大一班的小金魚們問好!請小金魚們游回自己的座位上去,看誰的速度快,看那條金魚最安靜。
(二)基本環節
1.播放各種金魚圖片,幼兒仔細觀察水墨金魚的特點,教師播放各種實物金魚圖片,幼兒仔細觀察,與此同時教師不斷用語言和提問引發幼兒注意金魚的外形特征,顏色,花紋,動態表現等細節,鞏固幼兒記憶。
2.教師播放用油畫棒和水彩筆畫的金魚,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用油畫棒和水彩筆是怎么畫金魚的,和我們用水粉顏料作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兒思考回答(水墨畫要用水來調色,要用宣紙和毛筆作畫,握筆姿勢不一樣,畫畫的方法也不一樣)
3.教師示范畫金魚,介紹水粉畫基本知識和正確的握筆姿勢,教師拿出顏料,毛筆等作畫工具,介紹其名稱和使用方法,與此同時做金魚范畫,幼兒學習如何用水粉顏料畫金魚。提示幼兒調水粉顏料的時候不應用太多的水,那樣顏料較稀,顏色也特別淡,用毛筆沾一點水稀釋顏料就可以了。
4.請幼兒自己用毛筆,調色盤,水粉顏料根據教師講述的技巧作畫,注意宣紙下要鋪報紙,以免顏料滲透在桌子上。教師播放音樂《我是小金魚》作為背景音樂,給幼兒一個輕松氣氛的作畫氛圍,同時播放金魚圖片,出示范畫給幼兒提供更多的金魚圖案,幫助幼兒畫出更美麗的金魚。強調作畫時的握筆姿勢和繪畫方法,先畫什么,后畫什么,最后鼓勵幼兒為金魚畫上水草,花卉,石頭,水波紋等背景,給金魚一個美麗的家。
(三)結束環節
1.展示孩子們的水粉畫作品,給予他們鼓勵和認可。
2.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學會欣賞和評價他人的作品。
3.幼兒聽音樂《我是小金魚》模仿自己畫的金魚游泳,自己創編歌曲動作,最后游出活動室如廁,洗手。
4.幼兒回班整理自己的作畫工具,毛筆,涮筆筒和調色盤要涮干凈,水粉顏料要用對應的蓋子蓋好,報紙折疊好收整齊,桌子擦干凈。
讓孩子觀察金魚圖片的時候孩子們的興趣都在金魚亮麗的顏色上,應多注重引導孩子觀察近于造型和動態。平時應多注重幼兒握筆姿勢的訓練,長此久往,孩子們會畫出更美麗的水墨畫來。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會讀兒歌。
2、幼兒理解并會認:金魚美麗這兩個字寶寶。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會讀,難點是理解兒歌含義。
活動準備
1、制作小金魚的頭飾
2、金魚以及美麗這兩個字寶寶的字卡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著老師隨著音樂進入教室,并做課前律動。
(二)引入課堂(括號里是小朋友說的話)
1、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魔術箱,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魔術箱里有什么啊?(想)好,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魔術箱里到底有什么。老師就從魔術箱里變出一張圖片。
2、讓小朋友們觀察圖片。(引出教學掛圖)
教師:小朋友們看看,圖上面有什么啊?(金魚)金魚長什么樣子啊?(圓圓的眼睛,大大的肚皮)金魚生活在哪里啊?(水里)那小朋友再想想圖上的小金魚在做什么啊?(玩,做游戲)
3、引入兒歌
(1)教師示范讀
(2)幼兒跟讀
(3)幼兒跟著老師邊做動作邊讀兒歌
4、認識字寶寶
(1)今天小金魚跟我們玩得很開心,它們還送了禮物給我們,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啊?(想)出示字卡,幼兒跟讀。
(2)游戲一(摸摸字卡)
教師手里拿著字卡,走到幼兒面前,請小朋友摸摸字卡并讀出字卡上的字寶寶,讀的對的小朋友就用字卡親親他。并把字卡送給讀得棒的小朋友。
游戲二(送字寶寶回家)
教師給每個幼兒發字卡,并在黑板兩邊貼出金魚、美麗兩個字寶寶。讓幼兒跟著音樂把字寶寶送回家,并貼在相應的位置。
(三)課后總結
今天小朋友真棒!小朋友們學習了小金魚這首兒歌,并且還學會了兒歌里的:金魚、美麗兩個字寶寶,還知道了金魚的樣子,那請小朋友們回去把這首兒歌讀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四)現在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去外面做游戲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已經能夠進行流利的表達,有從故事中學習的主觀意識。在幼兒現有能力的基礎上,我指導幼兒看圖和想象說話,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將枯燥的語言學習趣味化。通過引導幼兒補充故事,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并啟發幼兒從故事中明白:幫助別人做好事才能得到別人的夸獎。
活動目標:
1、幼兒會有序看圖并表達圖畫內容。
2、幼兒能通過看圖和老師的提示補充故事。
3、幼兒會完整地講述故事并從故事中得到啟示。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重難點:
幼兒通過想象把故事補充完整,明白小金魚臉紅的原因。
教法選擇:
指導看圖、啟發談話、合作分享學法指導:大膽想象、合作交流、判斷分析活動準備:幻燈片、金魚頭飾、癩蛤蟆頭飾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激發興趣小朋友們,大家好!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好多動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這些動物之間還發生過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學習《小金魚和癩蛤蟆》的故事。
(二)指導看圖,想象說話
1、圖一(幻燈片)請小朋友們看圖,圖片上有哪兩種動物?他們生活在哪里呢?引導說話:池塘里,生活著。
2、圖二(幻燈片)哪位小朋友說說第二幅圖的內容。引導說話:每天天不亮,癩蛤蟆就忙著到稻田。
3、圖三(幻燈片)一天,小金魚和癩蛤蟆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幼兒交流討論并匯報)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小金魚遇到了癩蛤蟆,它,癩蛤蟆并不理睬,像往常一樣一心一意地去田里捉害蟲。
4、圖四(幻燈片)秋天到了,稻子,農民伯伯夸。小金魚聽到了,會怎樣呢?
(三)講述故事,明白道理你們說得都有道理。書上說"小金魚臉紅了"。為什么呢?(思考交流)對,我們也應該像癩蛤蟆一樣,幫助別人做好事。如果你們這樣做,一樣會得到大人的夸獎。
請小朋友們完整地講一講《小金魚和癩蛤蟆》的故事。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聽了你們的故事,我都想夸獎癩蛤蟆了。你們平時都幫助別人做了什么事呢?請講出來讓大家也夸夸你吧。
請小朋友們把今天學的《小金魚和癩蛤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老師希望你們都做一只愛幫助別人的癩蛤蟆。(給幼兒發頭飾課后表演)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尊重幼兒,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本節課將語言學習融入故事中,教師從幼兒的需要和課堂反應來調整課堂的進度,真正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通過指導看圖、啟發談話、適時點撥等手段激發幼兒表達的欲望,大大調動了幼兒說話的興趣。幼兒課堂上展現出的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讓聽課老師們啼笑皆非。現在就整個課堂做如下反思:
1、幼兒積極性高,參與面廣所有幼兒都投身于課堂之中,針對圖片和故事發展情節做了積極的思考,并準確地表達了出來。但由于積極性過高,好多幼兒站起來甚至大聲喊叫,影響了課堂秩序;
2、課堂流程設計合理,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堂有四個大環節:
①師幼談話,激發興趣;
②指導看圖,想象說話;
③講述故事,明白道理;
④聯系實際,指導行為。這四個環節由簡入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講故事環節有3名幼兒遺漏了個別圖畫,故事不夠完整,導致幼兒心情不愉快。在老師的提示和其他幼兒的幫助下,他們最終順利地講完了故事。此時,教師和全班幼兒對他們的表現給予了表揚,讓這3名幼兒重新找回了自信。
3、課堂點燃了幼兒想象的火焰課堂上幼兒想象的火花從出不窮。如:引導幼兒看圖三時,教師過渡:小金魚和癩蛤蟆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幼兒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出現了"我們都生活在池塘里,我們做朋友吧"、"拉蛤蟆,你的肚子怎么那么大呢"、"癩蛤蟆,你坐在荷葉上不會掉下來嗎"等答案,在探究這些答案的過程中幼兒又學得了很多科學知識,這種預設外的環節為課堂增色不少。再如:"小金魚臉紅了"。這是為什么呢?有位幼兒說"發燒了吧。我發燒臉就紅"。幼兒聯系實際和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讓老師們覺得"幼兒不可小瞧"。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會竭盡全力以我的方式打造幼兒課堂的精彩。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共同切磋,我會提高得更快!
中班美術《小金魚找尾巴》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嘗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小金魚添上尾巴。
2、體驗助人為樂的愉悅心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具備樹葉拓印的基本技能。
2、材料準備:楓葉(經過晾曬和壓平)、抹布、棉簽、各色水粉顏料、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紙片。
3、幼兒美術畫冊、教師自制“河里的小金魚”圖片。
活動重點:
1、能嘗試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小金魚添上尾巴。
2、能把“尾巴”添在適當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自制作品“河里的小金魚”,引導幼兒的興趣。
1、教師:“花園的池塘里有幾條小金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忽然有些小金魚的尾巴不見了。她們可著急了:‘我們沒有尾巴就不能游泳,怎么辦?小朋友們,快來幫忙想想辦法吧!’”
2、教師:“用什么辦法呢?……”(幼兒自由討論)
3、師生共同小結:“可以用樹葉印出來,可以用棉簽畫出來,可以用紙片貼出來。”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
1、教師:“每位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張紙,上面是沒有尾巴的小金魚,它們都急著找自己的尾巴,請小朋友快來幫小金魚添上尾巴吧!”
2、教師:“我們先將樹葉的反面涂上顏色,要涂滿并涂均勻。蓋印時,手不能移動,這樣印出的尾巴才好看。”
3、教師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操作。
4、教師:“小朋友們想想還有什么辦法能幫小魚添上尾巴?試試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幫助小金魚吧。”(教師提示幼兒嘗試其他添畫尾巴的方法。)
三、欣賞與評價。
1、教師:“瞧瞧,小金魚的尾巴找到了,他們很高興,你們幫助小金魚高興嗎?”(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2、教師:“那位小朋友來說說,你幫助了哪幾條小金魚,是怎樣幫助它的?”
3、教師帶領幼兒玩“小金魚”的游戲,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