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云教案匯編(通用3篇)
火燒云教案匯編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11個字。能正確理解文中的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身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進行分析。
3、繼續學習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日出或日落時,天空經常出現絢爛多彩的云霞,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火燒云)你眼中的火燒云是什么樣的呢?(學生自由發言)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我國現代女作家蕭紅筆下的《火燒云》。(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身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課文。
2、出示文中的生詞,先指名讀,再開火車讀。
3、理解文中詞語。
4、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考慮:“通過讀課文讀懂了什么?”
2、集體推薦。(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推薦,抓住顏色的變化和形態的變化,同時引導學生對自身最感興趣的段落進行感情朗讀,邊讀邊在頭腦中出現畫面。)
3、教師總結:作者抓住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以豐富的想象力,以優美的語句描繪出夕陽西下時火燒云的瑰麗多姿,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過天空嗎?那時的云彩什么樣?能把你的觀察所得寫一寫吧!
2、把有關描寫云的詞語、句子、段落摘抄在筆記本上。
五、指導書寫
1、學生完成作業。
2、背誦喜歡的段落。
火燒云教案匯編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火燒云顏色變化快的特點,背誦第三自然段。
(2)學習火燒云開關變化的特點,仿寫一段話。
(3)感情朗讀,感受火燒云的景色美,初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火燒云的變化,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難點:抓住火燒云形狀變化的特點展開想像,嘗試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寫作順序。
2、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二、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讀準字音并組詞。
2、理解詞義。
三、自由讀文,思考:
1、課文按什么順序寫?
2、給課文分段,每段寫了什么內容?
四、學生讀文,討論。
五、學生反饋,教師點撥。
1、按時間的順序。(板書)
2、段意。
3、朗讀。
六、作業:
1、書寫生字新詞。
2、把你認為優美的句子抄寫下來。
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大自然的美妙景色。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嘗試鋪墊
看圖回顧火燒云上來時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動現象,交代這節課的主要任務。
二、嘗試學習第三自然段,并背誦。
(1) 激發興趣,嘗試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的特點。
嘗試題(一): ① 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燒云顏色變化的特點。
② 嘗試背誦這一段。
(2) 學生嘗試練習。
(3) 指名背誦,交流學習方法,揭示色彩詞語的特點:
(4) 小結學法,抓住特點完整提綱。
(5) 第二次嘗試:按提綱背誦第三自然段。
指導有感情地背誦(指名背、齊背)
(6) 小結學法,并用一個詞來說說火燒云顏色變化的特點。
三、嘗試學習火燒云形狀的變化特點,指導感情朗讀。
(1) 嘗試題(二) ①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
②火燒云形狀變化有哪些特點;
③說說你最喜歡的一種火燒云的樣子是怎樣變化的。
(2) 學生嘗試學習,進行四人組討論。
(3) 交流學習過程:
一會兒 過了兩三秒鐘 馬
變化快 忽然 形狀變化多 狗
一轉眼(靜態-動態) 獅子
(4)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 小結,再用一個詞說說火燒云形狀變化又多又快的特點。
四、抓住火燒云形狀變化快的特點嘗試寫一段話
(1)千變萬化的火燒云接著還會像什么呢?展開想像......你想嘗試描繪這美麗的景象嗎?嘗試題(三):(任選一題)
①抓住火燒云形狀變化快的特點,寫一種你最喜歡的火燒云樣子的變化過程。
②抓住火燒云形狀變化多又快的特點,用上“一會兒......一會兒......一會
兒......”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寫一段話。
(2)學生嘗試寫,教師個別指導。
(3)反饋,訂正。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背誦。
2、摘錄文中的好詞好句。
3、利用早晨或傍晚時間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火燒云。
火燒云教案匯編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要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想象火燒云的奇異景象,體會作者贊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學重點 :
了解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特點。
教學難點 :
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一、導入課題
1、齊讀課題;
2、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3、出示什么叫火燒云
二、自由朗讀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
三、學習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檢查預習生字。
3、人們為什么將一種云稱為“火燒云”?課文中的哪句話告訴我們了?
出示: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句話中有一個動詞用得特別好,齊讀這句話,看看誰能把它找出來?(學生讀)
一個“燒”字既突出了火燒云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給人一種動態變化之美。
5、文中的火燒云這一自然現象發生在什么時候的?(夏天的傍晚)(你從哪里看出來?(晚飯過后;乘涼)
6、火燒云上來時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第一自然?
引讀: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大白狗變成——,紅公雞變成——,黑母雞變成——,小白豬變成了——,老爺爺的胡子變成——。
小結:這段話寫火燒云上來后地面發生的變化。
人們對火燒云的出現是什么態度的?(“笑盈盈”)
請你們帶著笑意朗讀第一段
7、作者觀察火燒云時有著怎樣的感受?請你從課文中找一句話來回答。
“一時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火燒云在不斷發生變化。
8、小組合作探究
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各有什么特點?請在3至6自然段中選擇你喜歡的一段,小組內齊讀,然后說說你讀后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火燒云顏色的變化。
1、我們小組讀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我眼前仿佛看到了火燒云顏色非常(多):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師:“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三種顏色。
2、火燒云就課文中這幾種顏色嗎?你從文中的哪句話看出來?(還有些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3、除了這些顏色外,還會有哪些顏色呢?
(蘋果綠、桃紅、玫瑰紫、石榴紅、杏黃、秋葉黃、黃瓜綠、草莓紅、橘黃、橄欖綠……)
4、四個“一會兒”構成了一個什么句?你從四個“一會兒”體會到了什么?(火燒云變化非常多,非常快。)
5、你能用四個“一會兒”說一句話嗎?
6、師生配合朗讀。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
7、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你能用一個四字詞來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嗎?(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色彩斑斕、五光十色)
師:你真會用詞。誰來讀讀這段話,讀出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指名兩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二)火燒云的形狀變化
1、讀了課文4-6自然段,我們體會到了火燒云形狀變化多而快。
《火燒云》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2、你從哪些詞語看出形狀多?請用標出來。變化快?用雙橫線畫出來。
形狀(多):馬、狗、獅子;
變化(快):一會兒、過了兩三秒鐘、忽然、接著、一轉眼;
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
馬是跪著的。
師:讀一讀這兩句話,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結: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不僅使文章的生動、具體,還突出了火燒云的變化美。
我們再來看看四至六自然段,你是否發現這三段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按出現——樣子——變化”來組段。
3、過渡:火燒云還會有哪些形狀?請以“出現——樣子——變化”這樣的結構來說說火燒云形狀的變化。
(指名說動物、植物、人類等)
4、火燒云形狀變化這么多這么快,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概括嗎?
變化多端、變化莫測、千變萬化、絢麗多姿、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三)火燒云下去了
小結:因為火燒云的顏色、形狀變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說“必須低下頭,揉一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
四、回歸整體,激發情感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能用一句話贊美火燒云嗎?(火燒云真是五顏六色,變化多端啊!)
2、作者為什么能把火燒云寫得這樣美,這樣逼真?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總結:火燒云這篇課文,按照“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這樣的時間順序,描繪了晚飯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著重寫了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火燒云上來時作者寫霞光主要是抓住靜態來寫的,火燒云的變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動態來寫的。動靜結合,寫得多美麗,寫得多生動啊,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童話般的境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并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把作文寫得更好。
3、這篇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口吻進行描述的,這個孩子就是兒時的`蕭紅,誰知道蕭紅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五、達標測評
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火燒云》這篇課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順序,具體生動地描寫了火燒云顏色、形狀_______和________這兩個特點,表達了作者對________贊美之情。
教學反思: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 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二)、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部分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若在讓學生講火燒云“出現——樣子——變化”后,再讓學生用文字寫出來,這樣鍛煉學生的寫的能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