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防恐防暴安全教案(通用4篇)
小班防恐防暴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提無理要求,不無故發脾氣,要做個講道理的好孩子。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分析故事,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創編小熊改變的故事內容。
3、體驗孤獨的情感,愿意和同伴友好相處。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小熊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熊玩具,講述故事《不講理的小熊》。
教師:小熊在商店里做什么?媽媽說小熊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教師:小熊在幼兒園是怎么表現的?老師說小熊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小伙伴說小熊是什么樣的孩子?
小朋友為什么不喜歡小熊,他們為什么說他不講理?你是小熊你會怎么做?
二、組織幼兒討論,幫助幼兒辨明是非,知道要做一個講理的孩子。
教師:媽媽、老師和小伙伴喜歡小熊嗎?
教師:為什么媽媽、老師和小伙伴們都說小熊是不講理的孩子?不講理的孩子好不好?為什么?
教育幼兒:好孩子都要講道理,不提無理要求,不隨便發脾氣,要和同伴一起友好游戲。如果不講道理,會讓別人難過也會讓自己難過的。
三、啟發幼兒續編故事《小熊講理啦》。教師:小熊不講理,媽媽、老師和小伙伴都不喜歡他,他一個人又傷心又難過,他很想讓大家再喜歡他,小熊應該怎么辦?請小朋友幫小熊想一想,我們一起來編故事《小熊講理啦》好嗎?
啟發幼兒從故事的情節發展上入手創編,如:如何對媽媽說,如何對老師說,如何對同伴說以及大家怎樣看待他的變化等。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5)小班寒假安全教案為了讓幼兒度過一個安全、健康、快樂的新春佳節,我園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懇請家長密切配合:
1、寒假期間,請您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堅持早睡早起,保證孩子有規律的飲食與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請您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讓孩子到危險的地方去,不玩危險物品。同時注意交通安全;遠離火、電、開水,不要讓孩子燃放煙花爆竹,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孩子外出時需跟隨大人,避免走失。
3、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飯菜質量和營養平衡,切忌暴飲暴食和偏食,要少吃或不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養成按時進餐和自己進餐的好習慣。
4、寒假期間的走親訪友正是您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的良好時機,希望孩子能禮貌待人,成為有禮貌的好孩子。同進將孩子在假期中的精彩瞬間記錄下來(用文字、圖畫或照片形式),回來后要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5、放假了,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難免會過長,請您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提醒孩子與電視機保持距離1.5米以上,注意保護眼睛。
6、假期中請您堅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掃地、洗襪子等。
7、放假期間注意做好孩子傳染病的預防工作,特別是流感、流腦、水痘的預防,防止傳染。提醒孩子多喝水。
最后祝您和家人度過一個愉快、祥和的新春佳節!
(6)小班安全教案《不打架》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意識。
2、讓幼兒明白打罵是不文明、不友好的行為,要做個乖小孩。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小班防恐防暴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意識。
2、讓幼兒明白打罵是不文明、不友好的行為,要做個乖小孩。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兒歌:《不打架》小剛不小心,踩了我一下。我不把他罵,也不把他打。打罵都不好,不是乖娃娃。
2、圖片:打架情形的圖片一張、打架之后受傷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圖片:打架情形的圖片一張,并提問。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都在干嘛呢?為什么?
幼:在打架
2、教師示圖片:打架之后受傷的圖片一張,并提問。
師:打架了身體會怎么樣?
幼:受傷.....
師:所以小朋友之間有什么矛盾都不能干什么呀?
幼:不能打架
師:不小心踩到了別人要說什么?
幼:要說:對不起
二、基本部分:
三、結束部分:
情境表演《不打架》:兩個小朋友在玩耍時有個小朋友不小心踩了另一個小朋友一腳。
教師在旁邊引導幼兒,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做。
小百科:
亦稱為斗毆。是指對立雙方或多方,在相互矛盾發展到極點時,其行為特點為具有暴力傾向,以對他人產生身體造成傷害為目的的一種主觀意識行為。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小班防恐防暴安全教案 篇3
教學意圖:
《小熊醒來吧》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十分有趣,故事中小鳥、小貓、小象的動物形象是小班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動物,因此,打破幼兒單一、靜態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在多樣、生動的活動形式下主動地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動目標:
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學習作品的語言。
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情感,體會母子之間的愛和默契感。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睡覺圖,引導幼兒觀察:這幅圖上有誰呀?它在干什么?你們喜歡小熊嗎?想不想跟它做游戲?我們來叫醒它吧!它沒有醒究竟誰能把它叫醒呢?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熊醒來吧》!
2、講述故事的前半段并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并學習作品中的語言。
(講述故事的上半段):哪些小動物要叫醒小熊?它們發出了怎樣的聲音?
(幼兒回答時出示相應動物圖片,并引導幼兒學習小動物發出的各種聲音。)森林里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吵醒小熊?
師:這么多小動物都沒能叫醒小熊,那你們猜誰能叫醒它呢?我們繼續往下聽故事。
(講述下半段故事):是誰把小熊叫醒了呀?(熊媽媽)師:真奇怪,為什么這么多小動物都沒能把小熊叫醒,而熊媽媽只輕輕說了一句話,小熊就醒了?這是為什么呢?(熊媽媽用好吃的香腸把小熊叫醒的)
3、小熊醒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他們一起快樂的玩游戲。
附故事:
《小熊醒來吧》
熊媽媽很早就起來干活了。小熊還在睡覺。
鳥兒唱:“嘀哩哩!嘀哩哩!”
公雞叫:“喔喔喔,喔喔喔!”
小狗喊:“汪汪汪,汪汪汪!”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聽不見。
“砰砰!砰砰!”是大象來了,地都震動了,小熊還在睡覺。
“的篤!的篤!”是小羊來了,小熊還在睡覺。什么也聽不見。
熊媽媽回來了,輕輕地對他說:“小熊醒來吧!”小熊聽得很清楚,回答說:“噢,媽媽!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來了。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教師講述故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注意語言、語氣、神情的變化之外,手勢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作為教師,在講述多遍故事時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提高幼兒的傾聽積極性。故事《小熊醒來吧》,內容淺顯易懂,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形象生動的圖片教具吸引著每個幼兒,我有趣兒的模仿聲也吸引著孩子的神經。他們始終跟著我的思路和節奏認真地聆聽著,積極地和我互動著,學著小動物的叫聲,興奮的跟著我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孩子們的興奮感染著我,我的`用心感染著孩子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是那樣的盡興,這讓我很開心,沒想到這些小家伙還真的挺乖巧的。從活動中可以感受到有好的常規是重要的,有了規矩才有活動的效果。所以,什么樣的行為只要我們去認真的執行,那么孩子們就一定能堅持做到。
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只是受到只字片語的促動,但是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隨著知識的積累和活動的不斷體驗,慢慢地孩子們會對這樣的愛產生更深的理解,獲得更真切的感受。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語言;感受故事中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情感。讓孩子從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內涵及寓意。整個活動都在積極的氛圍中結束。
小班防恐防暴安全教案 篇4
活動準備:
1、兒歌:《不打架》小剛不小心,踩了我一下。我不把他罵,也不把他打。打罵都不好,不是乖娃娃。
2、圖片:打架情形的圖片一張、打架之后受傷的圖片一張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圖片:打架情形的圖片一張,并提問。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都在干嘛呢?為什么?
幼:在打架
2、教師示圖片:打架之后受傷的圖片一張,并提問。
師:打架了身體會怎么樣?
幼:受傷.....
師:所以小朋友之間有什么矛盾都不能干什么呀?
幼:不能打架
師:不小心踩到了別人要說什么?
幼:要說:對不起
二、基本部分:
1、幼兒仔細傾聽兒歌內容,教師朗誦兒歌:《不打架》
師:兒歌里有誰?
幼:小剛
師:小剛干什么了?
幼:不小心踩了我一下
師:兒歌里的.我有沒有打他罵他?
幼:沒有,打罵都不是乖娃娃
2、師幼共同朗讀兒歌,并感受兒歌內容且明白打罵是不文明、不友好的行為。
師:小朋友們接下來讓老師來帶讀你們跟讀,好嗎?幼:好
師小結:打罵都是不友好的行為,大家都不喜歡會打架的小朋友,所以小朋友們要做個乖娃娃,不打架、罵。
三、結束部分:
情境表演《不打架》:兩個小朋友在玩耍時有個小朋友不小心踩了另一個小朋友一腳。
教師在旁邊引導幼兒,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