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去年的樹(通用3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去年的樹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本課生字;
2.初步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
4.多層次品讀課文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整體感知:
1.揭題,課件出示(小鳥和一顆大樹):
今天我們將通過學習一篇童話故事了解到這樣一對好朋友,它們不是人類,但是它們的友情也一樣珍貴。這篇課文就是(生齊)《去年的樹》。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呢?請打開課本51頁,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出示自學指導一:
1.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畫本課生字,把字音讀正確,把語句讀通順。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時間:4分鐘 )
匯報:
1.檢查生字的朗讀,教寫難寫的字;(控制在5分鐘內)
。ㄕn件出示融、剩、伐、煤及其生詞)個別讀一個后立刻齊讀,四個生詞;
讓學生選擇難寫字,說說識記方法,選出最難寫的字指導;
2.概括課文內容:
你們都是朗讀小能手,誰可以概括出課文主要說了什么呢?
(1到2人)(相機板書:大樹 小鳥好朋友)
。ㄗ詈玫拇鸢福壶B兒和大樹是好朋友,小鳥去南方之前答應大樹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卻發現樹不見了。于是它四處尋訪,最后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ㄖ笇В何易⒁獾侥惆研▲B去山谷、去工廠、去村子找大樹這些內容用“四處尋找”這四個字就概括出來了,真聰明。)
二、研讀對話,體會小鳥的真情
1.過渡:
這篇童話故事除了小鳥和大樹這對好朋友,還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
(樹根、大門、小女孩──相機板書)
他們還會說話呢,這種寫作手法叫做?(擬人)這也是童話的一大特點,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
出示自學指導二: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些角色之間共有的4組對話,品味重點詞句。說說你的體會?
讀完后,組內交流一下! 時間:5分鐘
1.指導朗讀第一次對話。
、僖x。(離別的對話)
樹和鳥是一對多好的朋友呀。可寒冬來臨,好朋友即將離別,樹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兵B回答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谕谰氉x。
你看他們感情多好!他們即將分離多久?(一年)一年不見,好朋友在分別的時候心情會怎么?請你為他們加上表示心情的詞語,然后找同桌練習讀一下這組對話吧。
。ㄕn件出示:樹地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兵B兒地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③指名讀(1到2組)。
。ㄖ笇В河^察學生的朗讀,學生讀得不錯時,在評點中指導“我明年一定回來”,你能告訴我,為什么要這樣讀?(堅定)大樹的語氣(真誠地請求)。學生讀得不夠理想時請學生點評:他們讀得怎樣?你有什么好建議?梳理出朗讀的方法:語氣、語調、感情、表情)
(評價:你把大樹的語氣模仿得真像……你這小鳥的難過讓我們都感受得到了……)
3.第六自然段過渡:
一對好朋友就這樣依依惜別,并做了約定。第二年,鳥兒返回找樹朋友?墒,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樹去哪了呢?
(被砍掉了)大樹離開時的心情會怎么樣?它可能想對鳥兒說:“!
4.指導朗讀三次對話。
、儆卯嫵鲂▲B說的話,多層次朗讀體會情感;
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你們的朗讀水平確實不一般,接下來,小鳥向誰打聽樹的消息呢?請把鳥兒的問話用畫出來,想一想,你是鳥兒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樣?并為它補充上去:
(課件出示)……鳥兒地問樹根。
她地問大門……
鳥兒地問小女孩……
。▽W生每說出一種心情立刻讓他們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谧杂删毩暎耗7吕首x──選擇喜歡的角色對話練習讀;
選擇喜歡的角色,加上他們當時的心情,練習讀一讀對話。
。ㄕn件出示)……鳥兒地問樹根。
樹根地回答……
她地問大門……
大門地回答說……
鳥兒地問小女孩……
小女孩地回答說……
匯報──想象自己就是樹根、大門、小女孩,你會有什么心情?
指名請三組學生讀并說明這么讀的感受和理由。
、凵ピu,多元解讀:他們讀得怎么樣?誰有不同的感受也想讀一讀?
小結:評價:你著急了……f你在為大樹擔心……f你體會得真好……f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樹?
④師生合作讀師(配上背景音樂 ——神秘園之歌)
引:(師讀旁白部分)冬去春來,當小鳥滿懷深情匆匆回來找她的好朋友?墒牵髽洳灰娏!小鳥問:(生讀說的話,分男女生)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樹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小鳥急忙趕到山谷,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大門說:“樹么,在廠子里給切成細條條兒,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里賣掉了。”“大樹,你一定要等著我呀!”小鳥急得都快瘋了,它問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小女孩說:“火柴已經用光了?墒,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里亮著!
三、升華感情并點題
1.升華感情。
同學們,這對朝夕相處的伙伴分別時是那樣的難舍難分,因為他們是──(好朋友);小鳥百折不撓地尋找大樹,因為他們是──(好朋友)。無論多么辛苦,小鳥都要找到樹,它是多么守信多情。
2.布置下節課任務:到底這對好朋友見面后會發生什么事情,我們留待下節課學習。
四、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小鳥和大樹演繹了一段令人難忘的真情故事,課外,你們還可以再找有關友情的故事來讀一讀。如:著名女作家冰心寫的《一只小鳥》(課件出示)
─—偶記前天在庭樹下看見的一件事有一只小鳥,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還未曾豐滿,不能遠飛;每日只在巢里啁啾著,和兩只老鳥說著話兒,它們都覺得非常的快樂。
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兩只老鳥都覓食去了。它探出頭來一望,看見那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腦子里忽然充滿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飛到枝子上,放出那贊美“自然”的歌聲來。它的聲音里滿含著清—輕—和—美,唱的時候,好像“自然”也含笑著傾聽一般。
樹下有許多的小孩子,聽見了那歌聲,都抬起頭來望著─—這小鳥天天出來歌唱,小孩子們也天天來聽它,最后他們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來了!它正要發聲,忽然嗤的一聲,一個彈子從下面射來,它一翻身從樹上跌下去。
斜刺里兩只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它的血從樹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來。
從此那歌聲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著它,聽它的歌聲,卻不能了。
板書: 11 去年的樹
樹根大門小女孩
鳥兒 大樹
唱歌
好朋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去年的樹 篇2
一、教材簡析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在作品中講述“一只鳥兒和一棵樹是好朋友”的故事。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在冬天將要飛去南方時,答應樹,還回來唱歌給他聽。春天又到了,鳥兒飛回來,卻發現樹不見了。于是,鳥兒四處尋找,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唱起去年唱過的歌……
這是一篇典型的“淺語藝術”特質的的優秀童話作品,簡潔平淡的文字表達留下了許多行文的空白,而恰恰是這種空白帶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和多面向的主旨理解。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故事的場里展開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有想象,有表達,有感動,有感悟。從而培養學生語言感悟、積累、運用的能力。
2、學生通過對故事的感動,相信童話是真的,從而萌芽對“朋友之間該如何相處?”、“面對分離應怎么辦?”等諸多人生問題懵懂的認識和對正確、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有關空白處的補充想象,體驗鳥兒尋樹路程之艱辛,心情之沉痛,信念之堅定。
四、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對文章結尾的“哀而不傷”的內涵產生吻合其年齡特點的認識,為關照其人生落下點滴的生命積淀。
五、教學過程預設
。ㄒ唬┳哌M去年的相聚,感受歡樂
1、通過有韻味地朗讀,引發學生的想象,描述鳥和樹在一起的畫面。
2、同桌分角色朗讀話別語。
。ǘ╇S同今年的尋找,體驗凄美
1、情景激趣,描述鳥兒回歸的喜悅。
2、讀對話——體味鳥兒的驚奇、悲痛、急切的情緒變化。
3、讀“飛”——體驗鳥兒尋樹的信念之堅定執著。
4、讀心語——演繹鳥和樹情誼深厚。
5、讀結尾——感悟“哀而不傷”的文字基調。
。ㄈ┳叱龉适,思索天長地久的意義
1、提問:什么是永遠的?學生思考,發言。
。ㄋ模┙榻B相關小資料,結課
1、通過追問,學生理解“童話是真的,可以關照自我”的意義。
2、閱讀小資料,學生思索文本更深層面的的蘊涵。
六、設計理念:
1、關于教學思路的選擇。根據本文的“淺語藝術”的童話特質,進行詞語的理解和分析顯然英雄無用武之地。根據文本“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文字的感情色彩是抑郁、平淡的。強化感情朗讀令人力不從心,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嵌入過多的詞語訓練,或者感情朗誦,都會干擾學生的對故事的欣賞樂趣。為保持學生對故事的新鮮感與完整性,以簡單對簡單,一條路簡單地從故事起點出發,穿越語詞的密林,只是讓學生的情感在故事里浸潤一番。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形象是大于思想的, “教育”之前應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形象。所以,通過想象實現故事人物和故事進展的形象化是本節課的選擇的基本途徑。我相信,這條路同樣通達故事的終點——一盞溫暖的燈火,輝耀內心的敞亮。
2、關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動了學生,如果只是感動,而沒有思想,則感動無益!巴捠购⒆觽兿蛲粋更美好的世界。這樣向往也會促使他們思考,應該擺脫些什么、應該創造些什么,以實現他們的向往和夢想。”所以,傷感的故事僅僅讓孩子感動了,是不夠的。“美好在相聚中給,在分離中仍然要給,要始終溫柔地相待!薄胺蛛x是必然的,哀而不傷,曾經美好的回憶永遠溫暖。”這些都交給學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認識會在來年開出花來。
課文內容
去 年 的 樹
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
日子一天天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了。鳥兒必須離開樹,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樹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鳥兒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鳥兒說完,向南方飛去了。
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
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問樹根。
樹根回答:“伐(fá)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鳥兒向山谷里飛去。
山谷里有個很大的工廠,鋸木頭的聲音“沙——沙——”地響著。鳥兒落在工廠的大門上。她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大門回答說:“樹么,在廠子里給切成細條條兒,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里賣掉了。”
鳥兒向村子飛去。
在一盞煤油燈旁,坐著個小女孩。鳥兒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小女孩兒回答說:“火柴已經用光了?墒,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里亮著!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去年的樹 篇3
童話故事是幼兒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重要題材,可以提高幼兒對書面文字的欣賞和學習能力,也是幼兒園語言活動的重要載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引導幼兒欣賞和學習故事呢?筆者認為衡量語言教學活動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在于:一是是否明確制定教學活動目標,二是是否創造適宜可行的環境,三是教學活動目標是否與教學過程相一致,四是是否設計適宜有效的指導策略。筆者以大班語言活動“去年的樹”為例進行案例診斷,以期引發讀者對故事活動設計與實施要點的進一步思考。
一、活動案例實錄
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
2、引導幼兒懂得誠信,知道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4、小鳥的圖片一張。
5、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
過程:
1、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傾聽的欲望。
。1)出示小鳥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
(2)今天小鳥給小朋友帶來了它和它的好朋友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完整講述故事《去年的樹》。
提問:(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請幼兒觀看教學掛圖分段欣賞故事。
(1)出示掛圖一,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2)出示掛圖二,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3)出示掛圖三,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4)出示掛圖四,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4、討論:
(1)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a、請幼兒自由講講為什么喜歡小鳥?
b、教師小結:小鳥很講誠信,答應的事情一定做到。
。2)小鳥找不到大樹的心情怎樣?說明小鳥和大樹的感情怎樣?
小結:小鳥和大樹有著深厚的感情,找不到大樹很傷心很著急。
。3)如何不讓小鳥和大樹分開?我們如何愛護環境。
小結:愛護環境,不亂砍樹木,少用一次性紙巾、一次性筷子等。
5、讓我們一起幫小鳥去找個新大樹朋友吧。
活動結束。
二、案例診斷分析
1、活動目標表述主體不一致,目標把握不到位。
在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目標表述方式有兩種:教師作為行為主體,用教師做的事加以表述,如:“使幼兒……”,“啟發幼兒……”,“引導幼兒……”;幼兒作為行為主體,用幼兒的行為變化加以表述,如:“會……”,“體驗……”,“感受……”。在同一活動中,表述的方式不統一是不恰當的。一般來說,活動目標的表述,以幼兒作為行為主體,表述其行為變化較合適。從以上明顯可以看出,目標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是以幼兒作為行為主體的,而目標2“引導幼兒懂得誠信,知道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和目標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出現“引導幼兒”和“激發幼兒”這兩個行為動詞均是用教師所做的事情表述目標的,可見目標1和目標2、3的行為主體是不統一的,目標2、3的行為主體改為幼兒比較合適。因此,筆者認為活動目標可以改為:目標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目標2“懂得講信用,答應人家的事情要做到”;目標3“萌發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2、活動材料表述不夠清晰,不能一目了然。
一般活動準備包括物質準備(或材料準備)、經驗準備和情境創設三方面內容,但不是說每次活動都必須考慮三方面,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安排活動準備。此次活動需要的材料比較簡單,沒有過多的材料,但是無論材料是多是少,均應該表述清晰,讓人一目了然。比如本次活動的活動準備就顯得表述模糊,不夠清晰,且活動準備不夠豐富。以上的“小鳥的圖片一張”和“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均應歸類為物質準備(或材料準備)。此外,因為開頭是以談話“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進行導入的,所以小朋友應該掌握“好朋友”的概念是什么,筆者認為應該添加一個經驗準備“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3、活動設計不合理,內容過于空泛不生動。
活動過程一般分為以下三個部分:活動開始(或導入部分)、活動進行(中心環節)和活動結束。其中活動進行部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核心部分和中心環節,在語言活動中,尤其是故事活動中,更應該循序漸進,各環節層層遞進。在第一環節通過談話教師導入故事之后,第二環節教師通過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和里面的人物,大概了解講了什么事情,但幼兒仍然不能理解故事的具體內容。接下來第三環節“請幼兒觀看教學掛圖分段欣賞故事”,通過掛圖可以具體直觀地幫助幼兒更深刻地了解故事的每一段內容,教師可一邊操作掛圖一邊講述故事。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把原案例的第三環節改為“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第四環節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集中自由討論交流,可以圍繞小鳥和樹的友誼,也可以圍繞小鳥講信用的品質,還可以圍繞愛護樹木和珍惜環境等方面自由討論,無論從哪個角度,教師都應該充分讓幼兒自由表達想法并大膽說出理由。
此外,從原教案的活動過程內容可以看出,活動過程的內容比較簡單,不夠具體生動,而且教師在原案例中沒有具體呈現師幼互動,而是以肯定陳述的語言表達出來,筆者認為這也是案例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三、活動方案修訂
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
2、萌發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材料準備:小鳥的圖片一張,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等。
經驗準備: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1、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傾聽的欲望。
。1)出示小鳥的圖片,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
師: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想看: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
。2)教師正式導入主題。
師:(小結)原來小鳥的好朋友有這么多,有天空、白云、森林,對了,還有樹。
2、完整講述故事《去年的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有關小鳥和好朋友“樹”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去年的樹。下面,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一下。
教師講完故事后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故事里都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一,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和樹為什么是好朋友?你從哪里聽出來的?分別的時候它們說了什么?
。2)出示掛圖二,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春天來了,小鳥為什么要回來?
師:小鳥回來了之后找到樹了嗎?看到了誰?
師:樹樁告訴小鳥樹到哪里去了?小鳥聽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3)出示掛圖三,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來到了山谷,看到了誰?找到了大樹嗎?
師:工廠的大門告訴小鳥大樹變成了什么?小鳥聽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4)出示掛圖四,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來到了村子里,看到了誰?找到火柴了嗎?
師:小女孩告訴了小鳥什么?最后小鳥找到大樹了嗎?大樹變成了什么?
師:看到火光小鳥心情怎么樣?小鳥做了什么事情?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一邊看著掛圖,一邊聽老師再講一遍這個故事。(教師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
5、集中自由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并請幼兒自由表達想法,并大膽說出理由。
。1)師:小鳥每次找不到大樹的心情怎么樣?說明小鳥和大樹的感情怎么樣?
師:(小結)小鳥和樹是好朋友,它們感情很好,小鳥找不到大樹時很傷心很著急。
。2)師: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師:(小結)小鳥很講誠信,答應了好朋友“樹”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3)師:那么小朋友想想看,怎樣才能不讓小鳥和大樹分開?
師:我們要怎么樣才能保護大樹,愛護環境呢?
師:(小結)不亂砍樹木,少用一次性紙巾、一次性筷子等。
活動結束。